1.2人口空间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6.47 MB
- 文档页数:16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自主学习】一、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图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
此外, 、 、 、 、 、 ,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对迁出地:对迁入地: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巩固提高】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A.西欧B.拉丁美洲C.澳大利亚D.西亚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游牧民的迁移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使用人编写时间1.2人口的空间变化①景华府03 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3.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原因及特点。
4.通过读图、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运用对比法具体分析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主要原因。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读教材P8相关文字)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2.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3.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a.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跨越一定的界线,改变;B. 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年及以上;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分类(读教材P8、P9相关图文)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年)的迁移活动。
⑵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移方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的移民为主整体:旧大陆→新大陆具体: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亚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人口增加整体: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具体: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变为人口迁入区,拉美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2. 国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移居的现象。
⑵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迁移特点迁移方向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地迁移东部→东北、西北、西南沿海→内陆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也发生明显变化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知识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高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促进文化交流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