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格式:docx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4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了解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为习惯的定义与分类2. 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技巧4. 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5. 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行为习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行为习惯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优秀学生的行为习惯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4. 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技巧,如制定计划、持之以恒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行为习惯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
2. 案例素材:优秀学生的行为习惯案例。
3.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4. 课后作业: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采用实践教学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2. 开展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措施,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后应用所学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及教案一、设计依据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期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班级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需加强引导和教育。
二、主题与目标1. 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活动时间1课时(45分钟)四、活动过程1. 导入:播放短视频《习惯的力量》,引导学生思考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存在的不好习惯,以及想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3. 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良好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激发其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4. 总结:教师总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要求。
5. 制定计划:让学生制定个人习惯养成的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行动。
6. 宣誓:全班学生共同宣誓,决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自己的成长努力。
五、课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监督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 定期反馈:设立“良好习惯养成记录本”,定期检查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及时鼓励和指导。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六、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播放短视频和分享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宣誓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制定个人习惯养成的计划,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内容1. 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2. 不良行为习惯的识别与改正方法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与步骤4. 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素质培养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篇1【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在进餐、睡眠、学习、游戏中健康方面的习惯要求。
2、愿意并坚持在寒假生活中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能积极地和同伴合作用简笔画的形式完成记录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1、进餐、睡眠、学习、游戏PPT图片。
2、大卡纸一张粘在黑板,上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一)师幼回忆假期生活。
1、师幼一同回忆假期中的生活。
教师:就要放寒假了,你会怎样度过愉快的一天?请1到2名幼儿说一说。
幼儿可以结合以往经验,说说自己每天会做哪些事情。
(二)出示图片,提出要求。
1、当幼儿说到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时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刚才有小朋友说了有吃饭,出示第一张图片,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挑食),有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地方,那正确的吃饭时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二张图片。
幼儿边说到,教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
3、教师进行进餐小结:吃的时候要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捧好碗。
一口饭、一口菜。
不能一次吃太快,更不能挑食。
也不能边吃边讲,不利于消化。
4、教师:那我们睡觉时要注意什么习惯要求?幼儿进行讨论。
5、幼儿边说到,教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
最后教师进行睡眠小结:要有正确的姿势,平躺或是右侧睡。
趴着睡不利于呼吸,左侧睡会压迫到心脏。
小朋友们要按时入睡。
6、教师:那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学习和游戏方面的记录单,请你来说说学习包括哪些?游戏包括哪些?(三)幼儿进行操作。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请你们商量一下谁负责画,谁负责想办法。
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
2、幼儿进行分组合作:第一到第四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第五到第八组合作游戏记录表。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师幼讲评。
1、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表粘在黑板上进行讲解。
首先让幼儿进行介绍,教师再进行总结,并出示正确的图片。
2、学习小结并出示相应图片。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态度。
4.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行为习惯与个人成长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为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第二章: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自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 第三章: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我管理能力。
4.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5. 第五章: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等理论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报告质量。
4. 个人成长记录: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讨论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困难,引出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学习习惯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享:分析成功学生案例,展示良好学习习惯的成效。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5. 行动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3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班会主题:好习惯伴我成长二、班会对象:全体学生三、班会时间:周五下午班会课四、班会目的:1.通过本次班会懂得个人的习惯对自己命运有作重要的影响。
2.认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长期的自律和心理暗示来规范。
3.通过同学的实例来展示坏习惯是我们进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和好习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从而让全班同学自觉摈弃坏习惯,发自内心愿意努力养成好习惯。
4.通过讲解、问答、小品、游戏等班会方式来告知学生好习惯具体有那些?以及我们如何做才能逐渐养成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五、班会课前的准备:1.班主任组织召开班委扩大会,在会上明确告知与会的同学们本次班级班会的主题和具体要探讨的内容。
2.班会班会前的准备小组分工,具体分为主持人组、节目组、后勤保障组、资收集组、程序设计组和现场互动组。
各个小组的功能在会上都要有具体的布置。
例如主持人组主要负责写串词和现场的主持,节目组则负责编排和“好习惯”的养成有关的节目,后勤保障组则负责现场的布置,道具准备等。
3.班主任在准备期间加强和各个小组的沟通交流,及时把想要在班级班会中体现的意志与各个准备组衔接,反馈以确保本次班会的成功。
六、班会流程设计:主持人:(一)、梁静贤:(教室已经由后勤保障组布置完毕)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王雅茹:我们有缘走进了同一间教室。
陈燕:我们有幸成为了同学。
李浩:我们将一起走过中学的美妙时光。
大家一起:这里将见证我们火热的青春,让我们用希望点燃我们进取的动力;让我们用激情扬起奋进的风帆;让我们用汗水浇灌成长的乐土;让我们一起对童年的幼稚和不小心养成的陋习告别;让好习惯伴随我们健康成长!梁静贤: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七年级一班“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李浩与陈燕留在主持人的位置其他人暂时退场)李豪:(学习习惯)(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行为养成主题班会
《养成好习惯,做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行为养成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反映他内心素质的重要表现。
而良好的行为举止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更好的自己。
首先,我们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让老人、小孩、残疾人优先通行。
我们要讲究文明用语,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次,我们要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我们都应该爱惜环境,保护生态。
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珍惜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能耗等,来为环境保护出一些力。
最后,我们要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这包括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也包括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纵欲不放纵。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更能让周围的人印象深刻,为我们积累人品加分。
行为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我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更好的自己。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一、教育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小学生行为标准》可以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标准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
二、活动简介抓住学生学习行为标准为中心,通过竞赛,抢答,讨论,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
三、活动过程1、主持人引入主持甲: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讲标准,守纪律主题班会”就要开场了。
主持乙:甲,这次主题班会内容是什么呢?主持甲:这次的主题班会是一个有关行为标准的班会。
你知道什么是行为标准吗?主持乙:当然知道,我们经常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学校规章制度呢。
主持甲:那么我相信你对行为标准一定相当理解,这样吧,这次的班会,我们就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标准知道得最多。
主持乙:好主意。
大家说好不好?请大家遵守竞赛规那么,积极举手发言,答对的话你就能为你们小组争得分数,到班会最后,让我们看看谁是冠军。
行为标准知识竞赛题一、简答题1、行为标准共分四大局部?2、上下课时同学们应如何做?3、我校的校风是什么?4、我校的学风是什么?5、我校的教风是什么?6、说出五种文明用语7、降国旗,奏唱国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老师应该怎样?二、判断题1、我们可以配戴首饰,披头散发。
(F)2、我们要生活简朴,不乱花钱。
(T)3、我们应配带好胸卡,红领巾,如遗失,需要及时补办。
(T)4、我们可以因有事而不请假,随意旷课。
(F)5、参加各种活动时,要准时,不能吃零食。
(T)6、不把校外人带进校内,也不闯进外校去玩耍,吵闹。
(T)7、观看电影表演时,可以说话,随意走动。
(F)三、自由发言请举例说明或者以表演的方式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及不好的行为。
四、讨论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我们将来生活和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
大家同意吗?(同意),那么请种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良好的行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2、总结主持乙:飞速开展的世界,作为担负着振兴中华使命的年轻公民,需要我们既能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现代国际意识。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提高自我约束力。
二、教学内容:1. 行为习惯的定义与分类2. 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策略4. 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良好行为习惯5. 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行为习惯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行为习惯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行为习惯。
3. 知识讲解:讲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4. 方法与策略:分享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
5. 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6.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共识。
8. 总结发言: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与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行为习惯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
3. 学生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行为习惯的定义、分类、重要性、方法与策略等知识点。
2. 故事素材:用于引发学生思考的校园故事。
3. 案例素材: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
4. 小组讨论工具:用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六、教学活动:1. 小组竞赛:设计一个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小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演讲比赛:组织一个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影响他人。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为习惯的定义、分类、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及教案一、设计方案1.1 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3 适用年级:五年级1.4 班会时间:1课时(40分钟)1.5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二、教学内容2.1 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2 不良行为习惯的识别及影响2.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2.4 学生常见不良行为习惯案例分析2.5 自我反思与目标设定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起学生对行为习惯的兴趣。
3.2 讲解:讲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分析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3.3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4 方法与技巧:介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计划、持之以恒等。
3.5 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6 目标设定:帮助学生设定实际可行的行为习惯改进目标。
3.7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改进情况。
五、教学资源5.1 PPT课件:包含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培养方法等。
5.2 案例材料:为学生提供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案例。
5.3 反思表:用于学生自我反思和设定行为习惯改进目标。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6.2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在全班进行分享。
6.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学生、家长、老师等),模拟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6.4 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
题班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年级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野芦沟学校陈美霞
一、班会目的:
(一)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性,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班会形式:叙述、谈话、自由讨论,交流总结等形式。
二、班会准备:
(一)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习上的坏习惯和好习惯(包括同学的好习惯)
(二)与本主题有关的材料及问题。
三、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让一位学生复习回顾“八大习惯”的主要内容: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健体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点击课件学习好习惯歌谣
上课铃声响后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好,胸挺直,两眼平视向前看。
”写字姿势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抵着,小小指头藏着,笔杆斜斜躺着。
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时时
念念,时时提醒,握笔姿势很重要。
放学时儿歌:排好队伍离学校,安全第一要记牢。
过马路时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交通规则要记清。
让学生在笑声中牢记行为规范。
(四)提示本次班会主要讨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让部分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习惯,包括好的习惯与不好的习惯。
(五)将学习分为若干情况,让学生分别讨论总结在不同情况下应当养成怎样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情况包括:
1.上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3.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4.考试前,我们该怎样做。
5.考场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六)将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梳理总结,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随时提醒自己,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如下:
1.上课前,①要提前预习本堂课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本堂课的学习;②若课间有活动,则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③提前把本堂课的相关学习用品准备好,静待老师上课。
2.课堂上,①要认真听讲,不走思,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②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③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④做笔记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
3.课后,①积极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总结自己课前的问题
是否得到解决;②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③要有正确的看书习惯,如不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不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书,不躺在床上看书等等。
4.考试前,①应把本场考试所需用具全部准备好;②调整好心态,不着急,不紧张。
5.考场上,①试卷发下后先核对试卷是否与自己座位号一致、是否是本场所考科目;②做题前先将自己考号、姓名等内容填好,以防交卷时忘记;③做题时先将易题做完,再做较难题,并合理分配好考试时间;④要仔细审题,认真读清读懂题意,防止粗心;⑤保持清醒
的头脑,遇到易题不大意,遇到难题不紧张。
四、小结:
通过本堂主题班会的学习讨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前、考试中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剖析自己的不足和不良学习习惯,指明自己努力的方向,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