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5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5篇范例]第一篇:作文指导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描写人物动作”导语:小朋友,我们夸奖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有时会说:“看,他把人物都写活了。
”这里的“写活了”,可是一种真功夫。
文章中的人物正是在动作和语言描写中鲜活生动起来的,而其中的动作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写。
这次,我们就来练练把人物写活的功夫——描写人物动作。
一、积少成多捎掏数攥凑塞点擦扎推拔念叨娴熟转交推辞推搡小心翼翼蹦蹦跳跳昂首阔步目不转睛东张西望手舞足蹈张牙舞爪眼疾手快声泪俱下抓耳挠腮挤眉弄眼嬉皮笑脸胖胖无可奈何地把手比作手枪,对着鸽子,“叭叭”地打了两枪,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只见女护士用酒精棉球擦擦张毅的胳膊,然后迅速地把细长的针头扎进他的肌肉,接着缓缓地把药水推进去,最后有敏捷地把针头拔出,动作十分的娴熟。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眼疾手快地点钞票、售票,一会儿离开座位、从车头走到车尾、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的问题。
二、帮你读中学写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许多动作描写的成功范例。
请欣赏一下吧!1.《槐乡的孩子》一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情景,表现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的品质。
文章重点段有这样一处描写: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这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时敏捷地动作和勤劳快乐的身影。
同学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不是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要相信: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动作细节。
2.《绝招》这篇文章写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比赛绝招,说明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出有用的绝招这个道理。
文章有这样的描写: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得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憋了气,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动作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是每一个作家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提高的技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细节。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通过细微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一个人的眼神、微笑、手势等细节都可以表现出他内心的世界。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其次,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与其内心的情感密切相关,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比如,一个人的紧握拳头可能表现出他的愤怒或者决心,一个人的颤抖可能表现出他的恐惧或者激动。
通过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再次,要注重动作的环境融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环境与动作的融合。
比如,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局促而紧张;在广阔的原野上,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潇洒而豪迈。
通过环境与动作的融合,可以使人物的动作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最后,要注重动作的节奏感。
人物的动作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可以增强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紧张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急促而有力;在悲伤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缓慢而沉重。
通过动作的节奏感,可以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细节、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动作的环境融合以及动作的节奏感来提高动作描写的质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期待您在动作描写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动作描写五大技巧1.动作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在动作描写中,角色的行为动作可以表现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个角色生气时,他可能会用力关上门或砸东西。
而当他伤心时,他可能会蹲在角落里哭泣。
通过将角色的情感与动作相结合,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夸张与细节通过夸张手法和详细描写,可以使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当一个角色惊讶时,可以写道:“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下巴一直垂到了胸前。
”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人更加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3.动作与环境的互动人物的动作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将角色的动作与环境的描述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例如,当角色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奔跑时,可以描述他踩在冰上滑行的感觉,以及呼出的白色气息。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刻画出角色的动作,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寒冷的气氛。
4.动作的连贯性在描写动作时,要注意将角色的动作与前后情节进行连贯衔接。
动作描写不仅要有前因后果,还要有逻辑性。
例如,如果一个角色从悬崖上跳下来,然后在下方抓住一个树枝,接着他会用力挥动身体,试图摆脱困境。
这样的连续性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角色的动作。
5.动作的隐含意义动作描写不仅可以展示角色的行为动作,还可以通过细微的动作细节来显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物关系。
例如,当一个角色轻轻摸着另一个角色的手时,可以表达出他们的亲密感情;当一个角色流露出愤怒的表情时,可以显示出他对人或事的不满。
这样的隐含意义描写可以增强故事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角色的行为动作来展现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通过运用以上的五大技巧,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希望这些技巧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动作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一
些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用动词丰富描述:动词是动作描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让读
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
不要用“走”,而是用“跑、踱步、飞奔”等形象生动的词
语来描述。
2. 利用形容词描绘细节:在描述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形容词来描绘动作的细节。
可以用“轻盈地跳过”、“沉重地踏入”等来使动作更加具体、生动。
3. 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描写:在动作描写中,要注意描述人物的动作节奏和速度,比
如“迅速地”、“缓慢地”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
4. 注意人物情绪的描绘: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人物动作,还需要考虑人物
的情绪在动作中的影响。
可以描述人物的紧张、兴奋、疲惫等情绪,以增加动作描写的真
实感。
5. 多维度的描写:在描述动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比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环境等,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如何进行作文的动作描写作文的动作描写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进行作文的动作描写。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他的手可能会颤抖,腿可能会发软。
我们可以写道:“他的手颤抖着,腿有些发软,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面部表情是人们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当一个人愤怒时,他的眉头可能会紧皱,嘴角可能会上扬。
我们可以写道:“他的眉头紧皱,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嘲笑着对方。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愤怒和嘲笑。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生气时,他可能会用力地拳打墙壁,或者猛地推开桌子。
我们可以写道:“他用力地拳打着墙壁,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音。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愤怒和冲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环境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悲伤时,他可能会躲在角落里,或者默默地望着窗外。
我们可以写道:“他蜷缩在角落里,泪水无声地流淌下来。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节奏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兴奋时,他的动作可能会变得快速而有力,充满活力。
我们可以写道:“他兴奋地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大声呼喊。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总之,作文的动作描写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描写人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动作细节、动作环境和动作节奏,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要想作文好,动作描写不可少,人物描写动作5大技巧+例文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1给动作“化功大发”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2给动作“涂脂抹粉”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写作中的动作描写如何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动作描写是写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和情节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作描写是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的方法和技巧。
1. 观察周围的世界要写好动作描写,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
鼓励他们仔细观察人物、自然景物和日常活动中的各种动作,例如走路、跑步、吃饭、写字等等。
通过观察,他们可以抓住动作的细微变化和特点,更好地将其描写出来。
2. 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在动作描写中,词语的选择十分关键。
引导小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动作,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动作的力度、速度和节奏。
例如,用诸如跳跃、奔跑、翩翩起舞等词语来描绘动作,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想象出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轨迹。
3. 结合感官描述除了纯粹描写动作,还可以借助感官描述来增加动作描写的色彩。
鼓励小学生运用感官描述,如触摸、听觉、味觉、嗅觉等,来丰富动作描写。
例如,描述一个人跑步时的感受,可以加入他的心跳声、大口喘息的呼吸和汗水的滴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奔跑状态。
4.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描绘动作的常用修辞手法,可以让动作更加生动有趣。
引导小学生尝试使用比喻和拟人来描绘动作,例如,用“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跑”来形容一个人的奔跑姿态,或者用“翅膀一样轻飘飘地跳舞”来形容一个舞蹈者的动作,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5. 注重动作顺序和细节写动作描写时,要注意动作的顺序和细节描写。
帮助小学生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描述人物的举止和表情变化,例如,一个人慌张地四处张望、抓头发、踉跄前行,可以通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这些动作,增强描写的连贯性。
同时,也要注重描写动作的细节,如人物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到人物的情感和动作的真实性。
通过以上几点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动作。
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1. 要细致观察呀!就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捕捉每个细微动作。
比如看到一个人紧张地搓手,那手指的蜷缩和摩擦不就是最生动的表现嘛!
2. 使用生动的动词可是关键呢!不要总是用那些平淡无奇的词。
好比说“他跑了过去”,多无趣呀,改成“他箭一般地冲了过去”,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啦!例如“她笑嘻嘻地蹦跳着走来”。
3. 把动作分解开来写呀,就像拆礼物一样,一点点展现。
比如写一个人投篮,从他的助跑、起跳、出手,详细地描写出来。
就像“他先小步助跑,接着高高跃起,然后用力地将球抛出”。
4. 加入一些感受和情绪呀,让动作有温度。
就如同一个人悲伤地哭泣,那泪水的流淌和身体的颤抖都带着深深的哀愁啊!像“他愤怒地挥拳,每一下都带着满满的怒火”。
5. 别忘了和环境融合呀,动作不是孤立存在的。
好比在狂风中走路,那身体的摇摆和艰难的步伐就与风息息相关。
例如“他在雨中艰难地前行,雨水打得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6. 让动作有节奏感呀,快慢结合才有意思。
像跳舞一样,有快节奏的旋转,也有慢节奏的停顿。
比如“她先是快速地奔跑,然后突然停下,静静地看着远方”。
总之,掌握好这些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你的文章就能活起来啦!。
动作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各种动作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作描写方法,希望能够对文学创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动作描写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动作描写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细腻的描写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比如,不要简单地写“她走路”,而是可以写成“她轻盈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轻盈和优雅。
再比如,不要简单地写“他笑了”,而是可以写成“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温暖。
其次,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动作是人物情感的外在表现,通过动作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愤怒时,可以写成“他猛地拍在桌子上,怒火中烧”,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愤怒和激动。
再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悲伤时,可以写成“她泪流满面,抱着孩子放声大哭”,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另外,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环境的融合。
环境是动作发生的背景,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情境和氛围。
比如,当主人公行走在春日的田野上时,可以写成“她踩着嫩绿的青草,微风拂过,花香扑鼻”,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春日田野的清新和宁静。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狂风暴雨中奔跑时,可以写成“他奋力奔跑,雨水如注,雷声隆隆”,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狂风暴雨中的惊险和紧张。
最后,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动作描写的节奏感,通过节奏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比如,当主人公迎着风奔跑时,可以写成“他疾风骤雨般地奔跑”,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奔跑的迅猛和激烈。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慢慢行走时,可以写成“她慢条斯理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行走的从容和优雅。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细节、情感、环境和节奏的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能够为读者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场景,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
然而,要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并不容易,下面将分享一些技巧,帮助您写出精彩绝伦的动作描写。
1. 利用细节描写要让动作描写更生动,关键是注重细节。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场景,并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例如,不要只写“他跑了过去”,而是“他全力以赴,疾步跑向目的地,汗水从额头上滴落下来”。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细节,可以使描写更加具体、丰富。
2. 使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利用比喻和隐喻可以将抽象的动作描写转化为形象的图像,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
例如,可以说“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过去”,使读者能够想象到他的速度和力量。
或者说“他抓住机会的手指像是钳子一样紧紧抓住”,形象地比喻出他的决心和坚定。
3. 注意动作的顺序和节奏动作描写的顺序和节奏对于塑造场景的真实和紧张感非常重要。
要注意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动作的发生,不要跳跃或打乱顺序,这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另外,通过巧妙地运用动词和副词,可以使动作描写的节奏更加紧凑和生动,增强场景的感染力和张力。
4. 结合感官描写动作描写不仅仅限于视觉上的描述,还可以结合感官描写,使读者可以通过多个感官体验到动作的发生。
例如,可以描写人物的声音、气味、触感等,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场景,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5. 运用对比和反差对比和反差是写出生动描写的常用手法之一。
通过对比来突出动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
例如,可以将一个轻柔的动作与一个激烈的动作进行对比,或者将一个平凡的动作与一个惊人的动作进行反差,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故事的发展。
6. 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在动作描写中,使用生动的语言可以增强描写的力度和视觉效果。
可以运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丰富词汇,使描写更加生动。
同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加描写的表达力。
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1、我向前冲了几步,有力地一跳,那矫健而倒立的身影在空中迅速旋转着,又迅速落入了水中。
2、分好了队,我自然是两支队伍中最高的人,而且,我在投篮命中方面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和我一队的“同胞们”,自然都欢天喜地,喜不自胜。
3、我把鱼骨头一根一根地用牙齿咬,用手拨,总算啃掉了半个鱼头,一点鱼肉都没吃到。
4、我把游泳圈一甩,“扑通”一声跳进了奔腾的湘江,像小泥鳅似的游了起来。
5、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6、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7、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8、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
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9、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10、我的双脚冻得冰冷,简直快麻木了,双脚不停地跺着。
11、我倒了盆水,先用毛巾湿湿脸,再打上香皂,用劲地抓呀、搓呀,不一会儿就满脸香皂沫了。
12、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
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阵旋风冲过终点。
13、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14、那是由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表演的转伞杂技。
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小女子蹲下射,另一个女孩稳稳地踩在肩上。
动作描写的方法范文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与环境的互动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将介绍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
一、有意识的行为人物的动作可以是有意识、目的明确的行为,这种动作描写常用于表达人物的决心、意志力、战斗力等。
例如,在战争中:他毅然丢下背包,提起枪,冲向敌人。
这里的动作描述明确表达了人物的决心与勇敢。
二、无意识的行为人物的动作也可以是无意识、下意识的行为,这种动作描写常用于表达人物的情感、欲望、需求等。
例如:她颤抖着双手拿起了那封信。
这里的动作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三、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可以更加详细地描绘人物的动作,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和感受。
例如:他慢慢地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一角钱。
这里的描写细节不仅表达了人物的动作,还能传递出人物的谦逊、细致的特点。
四、对比描写通过对比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人物的特点。
例如:在人群中,他高高举起双臂,昂首挺胸,自信满满,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自信与果敢。
五、动作间隔描写通过动作之间的间隔来描写人物的行为,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思考、犹豫、决定等过程。
例如:她纠结了一会儿,犹豫了片刻,最终毅然决定了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描写能够深入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六、节奏感描写通过节奏感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营造出紧张、刺激、快节奏等氛围。
例如:他连滚带爬地向前冲去,不顾一切地逃离现场。
这种描写方式使读者感受到了紧张和刺激的氛围。
七、夸张描写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营造出喜剧效果或强调人物形象。
例如:他飞也似的跑了过来,让人不禁为之一笑。
这种描写方式搞笑而夸张,为读者带来轻松和愉悦的阅读感受。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细节描写、对比描写、动作间隔描写、节奏感描写、夸张描写等方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鲜明。
描写动作的技巧描写动作是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和动态。
下面是一些描写动作的技巧:1. 视角切换: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人物的角色中去感受动作。
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细节,捕捉到动作发生的瞬间。
2. 使用明确的动词:选择恰当的动词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动作。
例如,“走”这个词可以用更具体的动词替代,如“蹒跚”、“跑”、“奔跑”等。
3. 多样化动作的描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应该有不同的动作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特点,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例如,一个胆怯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动作,而一个勇敢的人可能会直接行动。
4. 使用比喻和隐喻: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动作的意义。
比如,“她的微笑如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动作带来的温暖和喜悦。
5. 利用环境描写:动作经常是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的,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增强读者对动作的感受。
例如,在下着雨的街道上奔跑,可以描述路面湿滑,雨水从头发间流淌下来,增加动作的真实感。
6. 结合人物情绪描写:人物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动作表现。
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状态,可以更好地描述动作的细节,并增加情绪的表达。
例如,当人物愤怒时,可能会愤怒地跺脚,紧紧握拳。
7. 适度使用对话:在动作过程中适度加入对话,有助于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动作场景的感染力。
8. 利用节奏和句式:动作描写需要有节奏感,适当运用简洁的短句可以增加动作场景的紧张感。
句子的长短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动作的快慢。
例如,“他紧握拳头,大步走向前方”和“他小心翼翼地踱着步子,慢慢靠近目标”。
9. 注意时间顺序:动作描写需要符合时间顺序,清晰地表达动作的前后顺序,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10. 避免过度冗长的描写:动作描写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词。
适当运用省略和悬念,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写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当我们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时,我们需要注意细节的描写,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作细节描写:
1. 描述人物的姿势和动作,比如“他挠了挠头发,皱起了眉头”、“她双手交叉,眉头微皱”。
2. 描写人物的表情和眼神,比如“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光”、“她微微一笑,眼中含着泪花”。
3. 描写人物的手势和动作,比如“他用手指敲击桌子,表情严肃”、“她轻轻地揉了揉自己的手,眼神中透露出不安”。
4. 描述人物的动作细节,比如“他慢慢地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她微微侧身,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5. 描写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习惯,比如“他习惯性地用手指挠后脑勺”、“她说话时喜欢用手势”。
通过以上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
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这样的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让故事更加具有感染力。
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1. 抓住特征性动作: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
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2. 描写连贯的动作: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来描绘人物的行为,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注重细节描写: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4. 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5. 结合人物性格和情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来进行描写,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6. 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7. 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丰富人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总之,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抓住特征性动作,结合人物性格和情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人物动作描写的作文素材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小小还不会说话,我们给他买了一串气球挂在屋里,气球不停地飘动,他就冲着气球“啊、啊”地叫,还不时蹬动着两条粗粗的小腿。
过了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了。
小小吓了一跳,身子往后一仰,一个跟头栽了个四脚朝天,还一个劲儿地乱叫,样子十分紧张,可见把他吓得够呛。
毛毛姨赶快把他抱起来,他吓得把屎拉在了毛毛姨的裤子上。
3、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4、一个保姆曾经用她的人格担保,对我发誓说,这种情况已成习惯,只要一听到酒灌酒瓶的响声,他便乐不可支,放佛听到了天上的仙乐一般。
保姆们看到他这种怪脾气,每天早晨都用小刀对他敲打酒杯,或用瓶塞敲打酒瓶,或用壶盖敲打酒壶,逗他取乐。
一听见这样的声音,他便浑身打战,晃脑袋,摆身子,手指乱抓象弹琴,屁股放屁象放铳。
5、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
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
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6、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
动作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
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方式来具体写法:
1. 使用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选择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动词和
形容词来描绘人物的动作,比如“奔跑”可以替换为“飞奔”,
“微笑”可以替换为“灿烂的微笑”。
2. 描述细节,在描写动作时,可以通过描述细节来增加生动感,比如衣服的摩擦声、脚步的节奏、面部表情的变化等。
3. 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来增强动作描写的意境和
情感表达,比如“他像一头猎豹般迅速地穿过树林”。
4. 结合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可以结合环境描写,让读者更好地
感受到人物所处的场景和氛围,比如在风雪中奔跑、在炎热的沙漠
中行走等。
总的来说,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可以通过选择生动的词语、描
述细节、运用比喻和象征以及结合环境描写来增加生动感和情感表达。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比如“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动作描写的要点
1. 动作描写得真实呀!就像拍电影一样,要让读者能“看”到那画面。
比如写他喝水,别就干巴巴地说“他喝了水”,要说“他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大口喝着水,喉结一上一下地滚动着,好像那水是救命的甘泉”,这样是不是就生动多啦?
2. 注意动作的顺序啊!不能东一下西一下的。
你看人家打架,那肯定是先挥拳,再躲闪啥的,要是乱七八糟地写,读者都糊涂啦。
就像写“她先穿好鞋,然后去拿包,接着打开门走了出去”,多清晰明了呀!
3. 要突出重点动作呀!不能啥都写。
就好像画画,得突出主角呀。
比如写他跑步比赛,就着重写他冲刺的那一下子,“他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过终点,双臂高高举起,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这样读者一下就记住了。
4. 加上点细节描写会更棒哟!比如人物的表情、眼神。
写她做饭,“她一边哼着歌,一边熟练地切着菜,眼睛里还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这是不是感觉很棒?
5. 用生动的词语呀!别老用那些平淡的。
说他跑得快,别就说“快”,说“飞速”“风驰电掣”多带劲呀。
比如“他风驰电掣般地跑了过来,我都没反应过来”,多形象!
6. 别忘了和环境结合起来呀!环境能衬托动作呢。
写他在雨中跑步,“他在倾盆大雨中奋力地奔跑着,雨水打在他身上,溅起一朵朵水花,但他依然勇往直前”,这感觉多有气势!
7. 大胆发挥想象呀!让动作描写更有趣。
比如写他跳舞,“他像一只欢快的蝴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多有创意!
总之呀,动作描写要多下功夫,这样文章才能吸引人,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
在作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要点
出guo“在作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要点”,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 * 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
什么玄机呢?这就是李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妙招了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
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
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
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
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
”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
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