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2
2020执业兽医寄生虫篇一、寄生虫学基础知识1、单宿主寄生虫:仅需一个宿主,如:蛔虫、钩虫;即土源性寄生虫。
2、多宿主寄生虫:需多个宿主,如:涤虫、吸虫;即生物源性寄生虫。
3、终末宿主:指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4、中间宿主:指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猪是猪带涤虫的中间宿主。
5、补充宿主:即第二中间宿主;如:双腔吸虫的补充宿主是蚂蚁。
6、贮藏宿主:即转运宿主,指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不发育繁殖但有感染力,这种宿主叫“贮藏宿主”。
如: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是蚯蚓。
7、保虫宿主:指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耕牛。
8、带虫宿主:指被感染后,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无临诊症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的宿主。
9、传播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如:蚊、虫卑。
10、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1)掠夺营养,如:蛔虫、涤虫。
(2)机械性损伤;如:蛔虫。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
(4)继发感染,如:蚤传播鼠疫杆菌。
11、直接发育型:指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12、间接发育型:指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13、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接触、经节肢动物、经胎盘、自身感染。
14、寄生虫病的主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
15、隐性感染:指感染寄生虫,无临床表现,常规方法检测不出。
16、潜在期:从寄生虫感染宿主到排出下一代虫卵的最短时间。
17、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1)组织学隔离,如:胎儿中的弓形虫;细胞内寄生虫。
(2)表面抗原的改变,如:分体吸虫。
(3)免疫抑制,如:锥虫、肝牛吸虫。
(4)可溶性抗原的产生,如:脏型离什曼原虫。
(5)代谢抑制,如:胞内弓形体、枯氏锥虫。
二、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1、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病原体检查。
2、常用粪检方法:(1)肉眼观察。
(2)直接涂片法。
(3)虫卵漂浮法;(用于检查线虫卵、涤虫卵及球虫卵囊,建立生前诊断)。
(4)虫卵沉淀法。
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虫只感染鸡等。
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既能寄生于动物,也能寄生于人的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
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
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慢殖子和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
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其补充宿主就是蚂蚁。
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
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寄生虫学》要点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虫只感染鸡等。
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既能寄生于动物,也能寄生于人的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
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
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慢殖子和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
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其补充宿主就是蚂蚁。
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寄生虫学复习提纲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寄生虫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虫只感染鸡等。
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既能寄生于动物,也能寄生于人的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
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
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慢殖子和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
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其补充宿主就是蚂蚁。
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
执业兽医考试要点速记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寄生虫病1、寄生虫分为:单宿主寄生虫和多宿主寄生虫2、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主要有: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继发感染3、寄生虫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原体检查4、寄生虫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肉眼观察;直接涂片法;虫卵漂浮法;虫卵沉淀法;虫卵计数法;幼虫培养法;幼虫分离法;毛蚴孵化法5、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主要有: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的改变;免疫抑制;可浴性抗原的产生;代谢抑制6、驱虫药的选择原则有:高效、低毒、广谱、廉价、使用方便7、寄生虫驱虫的时间一般为“虫体成熟前”或“秋冬季”8、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弓形虫病、利什曼愿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9、驱虫后排出的粪便用“生物热发酵法”处理10、家禽的驱虫一般是:先将药物拌在少量湿料内,再混匀于日常饲料中,在绝食6—12小时后喂服11、动物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伊氏锥虫病、新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肉孢子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类圆线虫病、毛尾线虫病、疥螨病、痒螨病、蜱病12、伊氏锥虫病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在血液中检查出虫体13、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方法是:用饱和蔗糖液漂浮法收集粪便中的卵囊,在油镜下检查玫瑰红色的卵囊14、肉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是:严禁犬、猫接近畜禽15、华支睾吸虫病的症状多为隐性感染16、猪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猪球虫病、猪姜牛吸虫病、猪蛔虫病、猪食道口线虫病、猪肾虫病、猪棘头虫病17、猪球虫病的诊断方法有: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18、猪姜牛吸虫病的症状是:猪吃食正常,但消瘦,腹部膨大,腹泻与便秘交替;多为春夏感染,秋冬发病19、猪蛔虫病感染很普遍的原因主要有:虫体是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性强;雌虫产卵量大20、猪食道口线虫病的防护方法是:猪食道口线虫病是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贝巴斯虫病属于牛易感染的寄生虫病21、贝巴斯虫病的特征主要有: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尿由淡红色变为棕红色22、牛环形泰勒虫的诊断是:血检虫体或淋巴穿刺检石榴体23、羊泰勒虫病是由山羊泰勒虫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引起的24、牛球虫病的预防方法是将成牛与犊牛分开饲养25、马的寄生虫病主要有:马贝巴斯虫病、马姌疫、马绦虫病、马副蛔虫病、马圆线虫病、马胃线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马浑睛虫病、马胃蝇蛆病26、马贝巴斯虫病的症状主要有: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呼吸困难27、马姌疫即“交配疹”由交配时生殖器黏膜感染马姌疫锥虫引起的28、马绦虫病的诊断是:粪便中发现孕卵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29、马副蛔虫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驱蛔灵、精制敌百虫、丙硫咪唑30、禽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虫病、鸡球虫病、鸭球虫病、鹅球虫病、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鸡绦虫病、鸭绦虫病、鹅绦虫病、鸡蛔虫病、禽胃线虫、禽皮棘螨病、禽虱病31、组织滴虫病的症状主要有:呆立、头下垂、淡黄色、粪恶臭、肝脏坏死,盲肠溃疡32、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方法是:采血涂片后瑞氏染色,镜检虫体33、鸡球虫病的鸡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鸡是各种球虫唯一的天然宿主34、前殖吸虫病多发于放养禽,华东和华南多见;主要危害雌禽,特别是产蛋鸡35、后睾吸虫病的第一宿主是纹绍螺36、鸡蛔虫生于鸡的小肠,为鸡体内最大的线虫;直接发育方式37、鸭绦虫病早春以后多发,对2周至3月龄雏鹅危害严重,引起大批死亡38、禽胃线虫的症状主要是:贫血、缩头垂翅、下痢39、禽皮棘螨病主要寄生于鸡体表40、犬、猫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犬贝巴斯虫病、犬复孔绦虫病、犬猫蛔虫病、犬猫钩虫病、犬心丝虫病、犬猫蚤病41、犬贝巴斯虫病的症状主要是:溶血性贫血、低血压休克综合症、身躯摇摆、体温41℃、黄染、化脓性结膜炎、尿黄色42、犬复孔绦虫病的中间宿主是蚤类43、犬猫蛔虫病的诊断方法是粪检虫体44、兔的寄生虫病主要是:兔球虫病45、家禽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家蚕微粒子病、蝇蛆病、蒲螨病46、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食下传染,经卵传染47、蝇蛆病的诊断方法是:寄生部位形成黑褐色喇叭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处,发现体壁下的黑色鞘套和淡黄色蝇蛆48、蜂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孢子虫病、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狄斯蜂螨病、小蜂螨病49、孢子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寿命缩短、蜂王停止产卵50、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流行于我国西方蜜蜂春季多发;4~5月份多发。
兽医寄生虫学25%兽医寄生虫病学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虫只感染鸡等。
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既能寄生于动物,也能寄生于人的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
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
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慢殖子和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
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其补充宿主就是蚂蚁。
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
寄生虫部分第一讲:总论一、绪论1寄生虫的危害鸡球虫每年给世界养鸡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英镑。
线虫和外寄生虫给美国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元2寄生虫学主要内容兽医蠕虫学(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兽医节肢动物学(昆虫学)兽医原虫学等。
3寄生虫及其类型寄生虫(parasite):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寄生物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宿主取得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一种生活方式。
类型:按发育过程需要寄生的宿主数量可以把寄生虫分为单宿主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和多宿主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
单宿主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如猪蛔虫。
多宿主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如肝片吸虫。
4宿主及其类型能被某种寄生虫寄生的动物,叫这种寄生虫的宿主(host)。
如牛皮蝇的宿主是牛。
类型: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 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羊是肝片吸虫的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5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活史(或发育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在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
生活史类型直接发育型生活史:不需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移行:进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从入侵部位,沿一定的路线到达其特定的寄生虫部位的过程。
如猪蛔虫。
二、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1诊断原则在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检查,查出虫卵、幼虫或成虫,必要时可进行寄生虫学剖检。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2防治原则综合防治3防治措施控制和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畜禽抗病力免疫预防第二讲吸虫学一、绪论(一)吸虫的形态特征1外形:多呈背腹扁平,为叶状、舌状;有的近似圆形或圆柱状,或呈线状。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1)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2)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
(3)发育: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外界中进行孢子生殖,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
(4)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
(5)病理: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6)诊断: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
(7)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l(7)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3、猪蛔虫病:(1)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2)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
(3)感染很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4)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
(5)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4、猪食道口线虫病:(1)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
(2)病理: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
(3)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4)治疗:左咪。
5、猪肾虫病:(1)是“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引起。
(2)形态: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
(3)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和9-11月份发生。
(4)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
(5)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
6、猪棘头虫病:(1)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
(2)形态: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
(3)症状:本病呈散发,8-10月龄最易感,食欲减退、创地、腹痛、血痢等。
(4)诊断:直接涂片法或水洗沉淀法或剖检小肠壁发现成虫。
(5)防:消灭中间宿主(金龟子及其幼虫)。
(6)治疗:左咪唑、丙硫咪唑。
六、牛、羊的寄生虫病1、巴贝斯虫病(牛):(1)由巴贝斯属梨形虫引起,梨形虫也叫“焦虫”或“血孢子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
(2)该病也称为“红尿热”,血红(尿)蛋白尿热,“蜱热”。
(3)形态:双芽巴贝斯虫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牛巴贝斯虫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卵形巴贝斯虫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
(4)传播:硬蜱,犊牛发病多,死亡低,成年牛发病低,死亡高。
(5)特征:高热、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尿由淡红色变为棕红色。
(6)诊断:血检虫体。
(7)治疗:三氮脒、咪唑苯脲、台盼蓝、丫啶黄、硫酸喹啉脲。
2、牛环形泰勒虫:(1)寄生于红细胞内的为血液型虫体,为环形,寄生于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的为石榴体,为圆形。
(2)传播:残缘璃眼蜱,6-7月份多发。
(3)病变特征: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第四胃黏膜溃疡斑。
(4)症状:急性(急)经过,稽留热,20天内死亡。
(5)诊断:血检虫体或淋巴穿刺检石榴体。
(6)治疗:硫酸伯氨喹啉、布帕代醌、三氮脒、硫酸喹啉脲。
3、瑟氏泰勒虫:(1)形态: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
(2)传播:长角血蜱,6-7月份多发。
(3)病变:全身出血、淋巴肿大、第四胃黏膜溃疡斑。
(4)症状:病程长达数月,死亡少。
(5)诊断:血检虫体。
(6)治疗:硫酸伯氨喹啉(同上)。
4、羊泰勒虫病:(1)由山羊泰勒虫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引起。
(2)形态:以圆形多见。
(3)传播:青海血蜱,5月份多发,1-6月龄羔羊多发,发病可达100%,死亡可达92%。
(4)症状:稽留热、呼吸迫促、反刍停止、贫血、淋巴肿大。
(5)病变:身体消瘦、血液稀薄、皮下脂肪胶冻样、点状出血、皱胃溃疡斑。
(6)诊断:血检虫体、淋巴结涂片检虫体。
(7)治疗:三氮脒、咪唑苯脲。
5、牛球虫病:(1)由艾美尔属或等孢属球虫引起,寄生于牛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类,以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
(2)症状:出血性肠炎、渐进性贫血、消瘦、血痢。
(3)犊牛多发;6-9月份潮湿、多沼泽牧场最易发,拥挤是导致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4)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囊,或肠黏膜抹片后镜检香蕉形裂殖子和卵囊。
(5)鉴别:牛大肠杆菌多发生于初生犊牛,且脾肿大;而牛球虫病多发于1月以上犊牛,且脾不肿大。
(6)治疗:磺胺、氨丙啉、莫能霉素、癸氧喹脂。
(7)防:成牛与犊牛分开饲养。
6、羊球虫病:(1)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阿氏艾美耳球虫对绵羊致病力最强,寄生于小肠,雅氏艾美耳球虫对山羊致病力最强,寄生于小肠后段盲结肠。
(2)症状:1岁内羔羊最明显,绝食、渴饮、腹泻、粪臭含大量卵囊。
(3)病变:小肠黏膜淡黄白色、圆形、绿豆大、成簇分布的结节。
(4)诊断:因带虫现象普遍,需综合判定。
(5)治疗:氨丙啉、磺胺l8、片形吸虫病:(1)包括: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
(2)肝片形吸虫:分布广泛,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成虫为扁平片状,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色卵盖明显。
(3)大片形吸虫:即“巨片吸虫”,呈长叶片状,多见于我国南方。
(4)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内蒙古主要为土蜗螺)。
(5)症状:绵羊最易感,急性肝炎、腹腔炎、内出血、多发于春末夏秋。
(6)诊断:沉淀法检虫卵,剖检急性病例,发现腹腔和肝中的幼虫,剖检慢性病例胆管可发现成虫。
(7)治疗:三氯苯唑、阿苯达唑、氯氰碘柳胺、溴酚磷、硝碘酚腈。
9、歧腔吸虫病:(1)虫体寄生于牛、羊、猪的胆管和胆囊中:包括矛形歧腔吸虫和中华歧腔吸虫。
(2)形态:矛形歧腔吸虫两睾丸前后排列,中华歧腔吸虫的两睾丸左右排列。
(3)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蚂蚁。
(4)本病多为地方性流行,随年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多。
(5)诊断:粪检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三氯苯丙酰嗪。
10、东毕吸虫病:(1)成虫寄生于牛羊的门脉血管系统内。
(2)形态:线状。
C形弯曲、雌雄异体、呈抱合状态。
(3)中间宿主:淡水螺蛳,5-10月份多发。
(4)症状:腹水、肝硬化、腹泻、贫血、颌下水肿。
(5)诊断:毛蚴孵化法、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硝硫氰胺、吡喹酮。
(7)预防:冬季驱虫、灭螺。
11、牛、羊消化道涤虫病:(1)寄生于小肠,包括莫尼茨涤虫,曲子宫涤虫、无卵黄腺涤虫。
(2)莫尼茨涤虫:大型涤虫,虫卵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其中:扩展莫尼茨涤虫的节间腺为一排小的圆形囊状物,贝氏莫尼茨涤虫的节间腺呈密集的小点组成的带状。
(3)曲子宫涤虫:特征是体节中仅有一套生殖器,虫卵无梨形器。
(4)无卵黄腺涤虫:虫体窄细、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5)中间宿主:地螨。
(6)症状:羔羊和犊牛较严重,精神不振,腹泻,贫血,神经症状。
(7)诊断:新鲜粪检活动性的孕卵节片。
(8)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氯硝柳胺、甲苯咪唑。
12、脑多头蚴病:(1)多头涤虫的中涤期幼虫寄生于牛羊脑及脊髓,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中。
(2)中间宿主:牛、羊,终末宿主:犬,主要传染源:犬。
(3)症状:体温升高,转圈运动(即“回旋病”)。
(4)诊断:寄生在大脑表层时,患部皮肤隆起,头骨变薄变软,甚至穿孔。
(5)治疗:手术摘除、吡喹酮、阿苯达唑。
13、牛蛔虫病:(1)由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引起,我国南方多见,虫体粗大,呈淡红色。
(2)症状:5月龄内犊牛多发,腹泻,排大量特殊恶臭黏液、咳嗽、消瘦。
(3)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剖检小肠发现虫体。
(4)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哌嗪、敌百虫。
(5)防:15-30日龄犊牛驱虫,母牛与犊牛隔间饲养。
14、牛羊毛圆科线虫病:(1)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
(2)形态:捻转血矛线虫,即“捻转胃虫”,寄生于真胃,肠管呈红色,生殖器官呈白色,两者相互捻转。
(3)症状:贫血、黏膜苍白、四肢水肿、大批死亡等。
(4)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剖检找虫体。
(5)防:春秋各驱虫一次,避免吃露水草。
(6)治:阿苯达唑、左咪、伊维菌素、甲苯咪唑。
15、牛羊食道口线虫病:(1)寄生于大肠,主要是结肠,又称“结节虫病”。
(2)特点:从感染宿主到成虫排卵需30-50天,虫卵在低于9度时不发育,高于35度迅速死亡,春末夏秋易感。
(3)症状:羔羊腹泻,成年羊形成结节。
(4)诊断:粪检虫卵,剖检发现虫体。
(5)治:左咪。
16、牛羊仰口线虫病:(1)即“钩虫病”,成虫寄生于牛、羊小肠。
(2)形态特征:头部向背侧弯曲。
(3)主要感染途径:皮肤。
(4)症状:下痢粪便发黑、贫血、消瘦、秋季感染,春季发病。
(5)诊断:粪检虫卵(色彩深、发黑、虫卵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l 治疗:消灭牛体内的幼虫,有机磷杀虫药,伊维菌素.常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19:羊狂绳蛆病:由羊狂绳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主要危害绵羊.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幼虫,蛹,成虫3个阶段.症状:羊群骚动,鼻孔抵地,鼻液增加,化脓性鼻涕,消瘦.诊断:用药液喷入鼻腔,收集鼻腔喷出物,发现死亡幼虫.治疗:阿维菌素,敌百虫,氯氰碘柳胺,以消灭鼻腔内的第一期幼虫为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