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选择一百练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0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序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研究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到的是()(第1题)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诗句中不含生命现象的是()A.柴门闻犬吠B.海日生残夜C.鸟鸣山更幽D.鱼戏莲叶间3.下列关于生物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兔吃草,猫吃老鼠B.生物能进行呼吸——农作物需要浇水、施肥C.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排尿,树落叶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培育高产水稻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下列组合中所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是()①5×目镜②10×目镜③10×物镜④40×物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图为显微镜以及可供选用的4个镜头,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第5题)A.观察人血永久涂片,选用a和d镜头组合,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B.发现③镜头上有污点,应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C.观察某植物细胞,发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等细胞结构6.在漆树科植物的幼枝和叶上常常会形成虫瘿(yǐnɡ),研究人员发现绿色的虫瘿外表皮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表皮细胞中含有()(第6题)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液泡7.“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下列关于诗中两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都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C.杜鹃的花属于生殖器官D.具有相同的结构层次葡萄果实表皮较薄,汁水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水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册参考答案我们身边的生物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4:B;A;D;A二、填空题5、150;30;真菌;细菌;病毒三、简答题6~7略四、判断题8、错。
能动的物体不一定是动物,比如流动的水,飞行的飞机等。
9、错。
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10、错。
除了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11、对。
12、对。
五、识图填表题13、生物非生物物体分类人太阳树空气蝴蝶河水鱼山石草鸟蘑菇综合·提升六、举例并分析14、略单细胞生物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C5A2D6B3C7D4C二、识图作答8、1略2纤毛3食物泡;胞肛4收集管;伸缩泡三、判断题9、错。
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10、对。
11、错。
草履虫没有细胞壁。
12、对。
13、对。
14、错。
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
综合·提升四、实验探究15、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吗?假设:能或不能思考:1有害2滴牛奶一侧3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实验结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五、提示:单细胞生物有些可以净化污水,有些可以作为鱼类饵料,但有些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生病等等。
总之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科学探索的工具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C6A2B7C3D8D4A9B5D二、识图题10、略三、连线题11、①—D;②—A;③—E④—C;⑤—B;⑥—F四、实验题12、1④一①一③一②一⑤2胶头滴管;镊子3盖玻片综合·提升五、实验分析13、移动玻片标本,看污迹是否移动,若移动说明污迹在标本上,不移动说明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
排除污迹在标本上的可能后,转换物镜,看污迹是否还在,如不在说明污迹在物镜上,如在说明污迹在目镜上,根据污迹位置,设法除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
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B.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5.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6.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
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
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
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8.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观察后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D.观察时一定需要借助仪器2.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判断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繁殖后代C.能运动D.个体徽小3.我国境内的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5.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优美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有遗传的特性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或工具。
2.答案:B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类,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但具有能复制繁殖等生命现象,因此它属于生物3.答案:B解析:野骆驼以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答案:D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春种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蜒在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后代。
5.答案:B解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的是红豆产自南方,春天来了,红豆生出了几个新枝,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注释)1.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哪方面的特征()A.分布B.生活环境C.形态结构D.数量2. 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马B.狗C.羊D.老虎3.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
他们归类的依据是…()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4. 小军在社区调查生物的种类时,记录了许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其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A.车前草B.国槐C.睡莲D.黄杨5. 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6. 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必要进行的工作是()A.设计调查表格B.制作植物标本C.作好调查记录D.做好归类整理7.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 A.牛和草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猫头鹰和鼠8.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
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9. 下面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⑤④C.②①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10. 下面是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的方法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①分组②设计调查路线③归类④做好调查记录⑤选择调查范围⑥将归好类的资料进行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⑤①②④③⑥D.①⑤②④③⑥11. 我们在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作调查时,首先应确定调查的()A.目的和对象B.范围和方案C.方法和顺序D.范围和顺序12. 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A.1/2 B.1/3 C.1/4 D.1/513.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是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14. 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 A.大体估算 B.全部逐一数过C.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 D.分成几块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15. 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项练习:光合作用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叶B.气孔C.叶脉D.芽2.下列各项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A.葡萄糖B.氧气C.淀粉D.二氧化碳3.老师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接触到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会立即复燃,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氨气4.花卉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增彩,科学种植才能与花卉和谐相处,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花卉都要种植在强光下B.每天都要给盆栽的花卉浇大量的水C.换盆后的花卉要适当遮阳D.一个花盆中种的花越多越好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中,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分解叶片内原有的淀粉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使酒精进入叶片中D.使淀粉溶解到水中6.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的哪一个装置?( )A. B.C. D.7.蒜苗的叶子上端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A.叶下端没有叶绿体B.叶下部不进行光合作用C.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8.卧室中不宜放置太多绿植的原因是( )A.夜晚进行蒸腾作用,使卧室内空气潮湿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与人争夺二氧化碳C.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D.夜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太多氧气9.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和鉴定产物用的液体材料分别是( )A.酒精、清水B.酒精、碘液C.碘液、酒精D.清水、碘液10.如图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光合作用的原料有_____和_____。
(填写字母)(2)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A,在绿叶中有能量转换器_____可把来自A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光合作用需要的物质E是根通过成熟区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然后进入根中的_____向叶片运输。
(4)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_____是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的气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钟乳石慢慢长大B.禾苗茁壮成长C.汽车在奔驰D.机器人在演奏2.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向日葵B.青蛙C.SARS病毒D.酵母菌3.当我们探究一个未知问题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 ①作出假设②验证假设③发现问题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有的树秋天落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C.大树底下好乘凉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5.对照实验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假设、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6.植物的细胞分裂首先发生的是( )A.细胞质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含一个细胞核B.细胞核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细胞核C.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D.产生新的细胞壁7.用下列各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A.10×40×B.5×8×C.16×40×D.10×10×8.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A.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杀死细胞C.杀灭细菌D.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9.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会发现盛装黄瓜或者番茄容器内出现许多汁水,请问这些汁水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质B.细胞核C.液泡D.细胞壁10.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动物细胞中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叶绿体⑥液泡.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C.②③④D.④⑤⑥11.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b”字母时,物像是( )A.b B.d C.p D.q12.影响田鼠生活的下列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猫头鹰B.空气C.土壤D.水1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A.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B.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C.左眼观察,右眼闭上D.右眼观察,左眼闭上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B.对照实验C.直接实验D.检测实验15.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小池塘B.一条河流C.一群羊和一群马D.地球16.下列细胞结构中,与性状的遗传最为密切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17.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18.下列有关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C.“生物武器”是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D.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19.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具有的特征的是( )A.生长与繁殖B.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20.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热时人会出汗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21.一个细胞连续分裂4次,将得到的细胞个数是( )A.16 B.12 C.8 D.422.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见物像偏上、偏右,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 ) A.往下、往右移B.往上、往右移C.往下、往左移D.往上、往左移2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居”,下列措施符合“生态淮南”理念的是(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光线弱的时候,应该使用显微镜的(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大光圈和凹面镜C.小光圈和平面镜D.小光圈和凹面镜2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拉马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C.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生物学”这个名词二、连线题(每线2分,共8分)26.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42分)27.生物的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统称为生物的多样性.28.除__________外,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29.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最大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家园.30.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1.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2.(14分)如图是某植物细胞,请据图作答:(1)图中⑤是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2)图中②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3)对生物的传种接代起重要作用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内.(4)在细胞分裂中,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前后遗传物质的变化是__________.(5)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细胞壁.(6)细菌与该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33.简要写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__________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__________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__________.(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__________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___.(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__________.(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__________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3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_____(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5)结论: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__________.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钟乳石慢慢长大B.禾苗茁壮成长C.汽车在奔驰D.机器人在演奏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如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通过呼吸获得氧气、体内物质的运输以及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3、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的现象.5、成熟的个体都能繁殖后代;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解答:解:A、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不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B、禾苗茁壮茁壮成长,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B正确;C、汽车不是生物,所以汽车奔驰不属于生命现象,C错误;D、机器人不是生物,所以机器人在演奏不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向日葵B.青蛙C.SARS病毒D.酵母菌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例如:病毒.解答:解: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上述选项中,向日葵是植物;青蛙是动物;酵母菌是真菌;SARS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C点评: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病毒,要重点记住.3.当我们探究一个未知问题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 ①作出假设②验证假设③发现问题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当我们探究一个未知问题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正确的顺序是③发现问题、①作出假设、②验证假设、④得出结论.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有的树秋天落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C.大树底下好乘凉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秋末有的树叶纷纷落叶,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对照实验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重新假设、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方面解答.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解:A、修改假设正确,A正确;B、修改实验数据错误.B错误;C、重新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正确,C正确;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探究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评价、修改、完善是命题的重要方面.6.植物的细胞分裂首先发生的是( )A.细胞质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含一个细胞核B.细胞核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细胞核C.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D.产生新的细胞壁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解答: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复制加倍,使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染色体变化的意义.7.用下列各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A.10×40×B.5×8×C.16×40×D.10×10×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40═4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8═4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6×40═64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故选:C点评:要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8.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A.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杀死细胞C.杀灭细菌D.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分析:因为人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细胞吸水或失水都会影响细胞形状.人与动物细胞吸水时,细胞就会因吸水胀裂;失水时细胞就会因失水而皱缩,都会影响观察效果.只有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水溶液浓度相同时,细胞才不会吸水或失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生理盐水(一般是浓度为0.9%),是因为生理盐水(一般是浓度为0.9%)的浓度与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相同或非常接近,所以这时口腔上皮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就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才不会影响观察效果.解答:解:通过学习知道只有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水溶液浓度相同时,细胞才不会吸水或失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生理盐水(一般是浓度为0.9%),是因为生理盐水(一般是浓度为0.9%)的浓度与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相同或非常接近,所以这时口腔上皮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就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才不会影响观察效果.故选A.点评: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这个知识点要记清.9.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会发现盛装黄瓜或者番茄容器内出现许多汁水,请问这些汁水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质B.细胞核C.液泡D.细胞壁考点:细胞中的物质.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解答:解:A、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错误.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错误.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腌黄瓜或者糖拌番茄时,黄瓜或番茄内出现许多汁液,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正确.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10.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动物细胞中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线粒体⑤叶绿体⑥液泡.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C.②③④D.④⑤⑥考点:动物细胞的结构.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关系.联系: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解: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人和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故选:C.点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牢记掌握.11.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b”字母时,物像是( )A.b B.d C.p D.q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A、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q,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p,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d,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q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b,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学生容易误选B或C.12.影响田鼠生活的下列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猫头鹰B.空气C.土壤D.水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的含义以及分类.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的含义、生物与非生物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空气、温度、水属于影响田鼠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猫头鹰属于生物,是影响田鼠生活的生物因素.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1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A.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B.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C.左眼观察,右眼闭上D.右眼观察,左眼闭上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一般人习惯右手书写,观察时,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绘图及记录.解答:解:观察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左眼用来观察物像,而右眼用来绘图.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绘图及记录.但有不少同学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右眼睁开、左眼闭或左眼睁开、右眼闭,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养成正确使用观察显微镜的习惯.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B.对照实验C.直接实验D.检测实验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答时从模拟实验、对照实验、直接实验、检测实验的概念,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入手.解答:解:A、模拟实验是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阴暗与明亮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该选项符合题意.C、直接实验包括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类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而验证性实验是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这类实验,主要是理解、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检测实验就是验证实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5.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小池塘B.一条河流C.一群羊和一群马D.地球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解答:解:ABD、“一片小池塘”、“一条河流”、“地球”,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C、“一群羊和一群马”,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所以,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群羊和一群马.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6.下列细胞结构中,与性状的遗传最为密切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分析: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以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细胞质缓缓地流动着,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核里面有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壁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据此解答.解答:解:A、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作用以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B、细胞质缓缓地流动着,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C、细胞核里面有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D、细胞壁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D错误.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7.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营养结构.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解答:解: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故选:C点评: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在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最多,食肉动物数量最少.18.下列有关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C.“生物武器”是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D.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要辩证的认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解: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要靠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单凭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能够解决的.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卫生保健都离不开生物学的知识;生物武器即细菌武器等,它直接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9.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具有的特征的是( )A.生长与繁殖B.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19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 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D. 成熟区2、【题文】下列材料中,可以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是()A. 一片树叶B. 一个手指头C. 一粒大豆种子D. 一块番茄汁涂片3、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由一个细胞核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③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侵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A. ②①③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①④⑤②③D. ③①②④⑤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珊瑚是生物C. 生物都能够进行繁殖D. 生物生活都能制造营养物质6、植物能生长,与分生组织的活动有关.下列结构中不具有分生组织的是()A. 根尖B. 芽原基C. 形成层D. 叶肉7、小红患了贫血,可能是体内缺乏A. 含碘的无机盐B. 含钙的无机盐C. 含铁的无机盐D. 含锌的无机盐8、下面是小华为妈妈设计的几份午餐食谱,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 大虾、牛肉、鸡蛋B. 芹菜、排骨、馒头C. 米饭、白菜、芹菜D. 肥肉、冬瓜、面包9、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下列哪一项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A. 光照与潮湿B. 光照与黑暗C. 适温与冷冻D. 干燥与潮湿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蛋白质可先在胃内被初步消化.____.11、为了防止肥胖,青少年应拒食含油脂和食糖丰富的食品.____.12、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____,它的放大倍数是____和____放大倍数的积.1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_________,它有运输__________的作用。
《细胞的生活》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能够控制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不需要的或有害物质排出的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解析】选B。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就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质里有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完成不同的功能;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活的细胞,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又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随便流出。
请你总结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A.选择透过性B.完全透过性C.全封闭特性D.有时全透性,有时半透性【解析】选A。
本题给出的是活的细胞的生命现象,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题目中“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说明不是全封闭性,C选项错误。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而又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随便流出。
”说明透过性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完全透过性,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不同的物质是否能够通过细胞膜,与物质种类有关,与时间无关,D错误。
3.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相当于发动机的结构是()A.叶绿体B.液泡C.线粒体D.有机物【解析】选C。
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C正确。
A叶绿体也起到能量转换器的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种能量是不能供细胞利用的,A错误。
B液泡与能量无关,错误。
D有机物,有机物,只有在线粒体内,通过复杂的变化,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才能供细胞利用,D错误。
4.绿色植物的叶片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①,它能将叶绿素等色素吸收的②转变成③,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单项选择专练100题第一部分:细胞生物学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以下哪项不是细胞的特点?A. 具有新陈代谢能力B. 具有遗传能力C. 具有自我发育能力D. 具有组织结构正确答案:D2.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C.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D. 细胞膜形状固定不变正确答案:D...第二部分:生物分类学1. 下列哪个属于植物界的生物?A. 猪B. 香蕉C. 狗D. 猫正确答案:B2. 动物界是根据生物体的什么特征划分的?A. 细胞结构B. 食物来源C. 运动方式D. 生殖方式正确答案:C...第三部分:生物生态学1. 生物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这种系统被称为:A. 生物圈B. 生物群落C. 生态系统D. 生物种群正确答案:C2.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A. 植物B. 动物C. 温度D. 昆虫正确答案:C...第四部分:遗传与进化1. 下列哪个不属于遗传的基本规律?A. 随机性B. 隔离性C. 变异性D. 独立性正确答案:A2. 生物进化是指:A. 生物体随时间逐渐衰老死亡B. 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过程C. 生物体从无性繁殖转为有性繁殖的过程D. 生物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正确答案:B...以上为参考答案,希望您能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选择一百练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3.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恐龙骨骼B.珊瑚C.珊瑚虫D.钟乳石5.抽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D.以上都对6.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7.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8.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D.水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11.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A.河中水B.水的温度C.同种的鱼D.河岸上吃草的羊12.“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1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14.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15.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16.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1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C.D→A→B→C→ED.C→E→B→A→D18.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狐狸→狼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C.猫头鹰→老虎→种子D.青蛙→蛇→鼠→猫头鹰19.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蠕虫⑩鲜艳的大丽花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⑥⑨D.③④20.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人B.绿色植物C.高楼大厦D.动物21.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2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23.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24.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林D.北方针叶林25.“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1只B.2只C.10只D.多少只都行26.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作出假设D.分析实验现象27.生态系统是指()A.所有生物的总和B.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C.所有动物的总和D.生物的生存环境28.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 ①B. ④C. ②D. ⑤29.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D.海豹为抵御敌害30.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合理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C.生物学就是研究植物和动物,与环境科学无关D.学好生物学只需看看、背背课本就行了32.我国著名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品种是A.杂交水稻 B.杂交小麦 C.克隆羊 D.转基因鲤鱼33.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 含羞草、真菌、水B. 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C. 猫、蘑菇、细菌D. 蝴蝶、小鸟、钟乳石34.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活着芦苇、鱼、虾、蟹、贝、藻类等各种生物,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生长和发育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35.下列各项科学探究活动方式中,不属于“调查”的是A.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B.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C.医生对全校学生患龋齿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D.对照图片,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36.某小组将他们调查的生物分类。
他们将鲤鱼、金鱼、螃蟹、水藻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树、画眉鸟、文竹、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分类的?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特征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37.人类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的各个圈层38.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39.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4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主要描写何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空气41.海洋中,浅水处生活绿藻,稍深处生活褐藻,再深处生活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阳光 B.海水的温度 C.水中的气体含量 D.海水的盐含量42.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 D.这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没有关系43.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与稗草 B.工蜂与蜂王 C.狐狸与野兔 D.跳蚤与小狗44.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A.有光和无光 B.温度和空气 C.30℃和0℃ D.湿润与干燥45.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以下方法不准确的是A.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B.实测时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C.测草地时可将干湿计直接平放在地面上D.测灌木丛时,干湿计应悬挂于枝叶茂密处46.下面哪一项是一个生态系统?A.一个果园中的全部果树B.一片森林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4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肉食动物4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能生产产品的工人B.能制造食物的加工厂C.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D.能吸收树干营养的真菌49.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50.自然状态下,保持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的物质循环,必须依赖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51.在“草→昆虫→鸟”中,昆虫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物部分5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的是A.骆驼的尿液非常少B.海豹有厚厚的脂肪层C.旗形树的树冠像旗帜D.高原地区的人肤色较黑5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生态系统是稳定的、不易破坏的D.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54.我国第一位飞人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
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A.水B.食物C.氧气D.灯55.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食草生物B.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C.食肉的生物D.腐生的生物56.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种子萌发B.旭日东升,夕阳西下C.百花盛开,硕果累累 C.狗急跳墙,大雨如注57.下列花中,是生物的是()A.绸缎上的牡丹花 B.干制的菊花 C.田野里的山丹丹花 D.夜空中绽放的礼花5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该诗句中所提到的生物的生存环境是()A.水中、空中B.水中、陆地C.陆地、空中D.不能确定59.显微镜的对光时,应选用()A.低倍物镜B.低倍目镜C.高倍物镜D.高倍目镜60.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羊群而言,下列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牧草B.牛C.温度D.马61.一台显微镜,使用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则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多少?()A.15倍B.5倍C.50倍D.10倍62.深秋季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同种树叶()A.先黄B.稍晚变黄C.同时变黄D.不变黄63.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对这一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光照影响了桃花盛开B.人为控制桃花盛开C.品种不同D.温度影响了桃花盛开64.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大小明显不同,选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温度B.光照C.土壤D.空气65.据你所知,下列哪种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