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29
第4课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知识管理】知识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派:在外国坚船利炮的刺激下,一些清朝官员主张引进__________,创办新式工业,训练新式军队,以应对新的“变局”和“强敌”。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_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________、李鸿章、________等为代表。
兴起:清政府于________年设立了“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________机构,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自强”与“求富”“自强”:自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工企业。
这些企业的经费由________拨给,产品直接调拨给________。
“求富”:70年代以后,洋务派认识到“自强”须以“________”为根基,又创办了开平矿务局、__________、湖北织布局、__________等一批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__________的入侵。
其他措施: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__________,建立新式________;大量翻译__________,介绍西方文化;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__________,并派人出国留学,推动了近代新式__________的兴起。
评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了__________,刺激了中国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__________的进程。
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是其旨在维护腐朽的__________,同时洋务企业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作风,贪污浪费严重。
知识点3民办工业的艰难起步兴起:19世纪__________,一些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实行________劳动的民办新式企业。
张謇:19世纪末出现了“__________”热潮。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的刺激,“分洋商之利”成为他们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为什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业呢?它又是怎么创办的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依仗炮舰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于是沿海沿江的航运逐渐被各个列强控制,中国原有的传统河船运输受外国航运冲击而衰落,已难占一席之地,中国的航运利权遭到了掠夺。
为了制止这种利权流失的形势,同治六、七年,国内就有人提出要自办轮船公司与外商竞争,李鸿章觉得让船政局制造商船,成立运输公司,与洋人竞争,肯定有利可图,既可以运兵利商,又可以为造军舰提供资金,也可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轮船招商局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收买美商旗昌洋行的轮船18只,使悬挂清朝龙旗的船只在伦敦与英人见面。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朱其昂担任总办。
其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
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盛宣怀受李鸿章之命,制定章程。
名为商办,实为官商合办。
实施股份制,招集商股,具有资本主义公司性质。
招商局很快就发展起来,客轮远航日本、南洋、伦敦和檀香山。
教师备课稿2.引导同学们得出结论:19世纪50---60年代初,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出示课件: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教师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领导者是什么阶级?有哪些代表人物?请同学们思考。
出示课件,请学生思考后填写完整。
2.引导学生: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想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3.介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二)“自强”与“求富”1.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并不投入市场创造利润,其中代表性的企业有: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1888年,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1890 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钢铁厂。
3、创办近代海军七八十年代,洋务派筹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同步练习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2.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3.洋务运动时,留学教育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破,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国家栋梁,如严复、詹天佑等。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A.引进了机器生产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杰出人物”包括()A.魏源B.曾国藩C.洪秀全D.林则徐5.“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6.下列是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工业企业。
不属于李鸿章创办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开平矿务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7. 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建北洋舰队D.创办京师大学堂8.以下是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9.“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A.百日维新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鸦片战争期间10.“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岳麓书社历史新教材上册。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60-70年代,奕䜣、李鸿章开风气之先,主持了洋务运动。
一批重要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相继涌现。
在它的诱发下,中国的民办企业纷纷兴办。
从此中国民族工业正式诞生。
那么,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何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又经历了哪些艰辛?二、进入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与西方列强交涉中;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练习一、选择题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自强、求富D.西学为体,中学为用2.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B.金陵机器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3.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亡B.创办近代军工企业C.开办民办工业D.维护封建统治4.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办企业多数属于()A.官办B.商办C.官督商办D.官商合办5.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6.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21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7.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8.下列近代历史人物中,既在多次代表国家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21A.李鸿章B.詹天佑C.左宗棠D.邓世昌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C.鞍山钢铁公司 D.江南制造总局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简答题11.阐释发起洋务运动爆发原因是什么?12.阐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材料分析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共分为两大阶段,前期即60—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主要是兴办军事工业,后期即70—90年代,认为“自强”必先“求富”,主要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①安庆内军械所(1861)1861年,曾国藩开办,这是洋务派举办的第一个军工企业,聚集了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人,但这一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仍采用手工生产,主要仿照西法制造枪炮炸弹,还生产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蒸汽轮——“黄鹄号”。
②江南制造总局(1865)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
这是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兵工厂,主要生产后瞠炮,新式大炮,弹药、水雷,并建造船只,生产机器,该厂技术力量雄厚,工人人数达到2000多人,主要骋请外人作技师,它还附设有机械学校、翻译馆等。
③金陵制造局(1865)1865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将他1863年在苏州成立的洋炮局迁至南京成立该局,由英国人马格里负责实际局务,主要生产枪炮弹药,该厂生产的枪炮弹药,主要供淮军使用,所制大炮质量低劣,炮身在施放时往往炸裂,后改为中国人自己督办。
④福州船政局(1866)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创办,骋法人日意格和德克碑担任正副监督,左调任陕甘总督后,由沈葆桢“总理船政”,主要制造军舰。
1883年制造的“开济号”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排水量2200吨,是当时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造船厂。
它也附设有学堂,并派留学生到西方去学习海军及造船技术。
⑤天津机器局(1867)1867年,北洋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分东、西二局。
1870年,李鸿章接办后,对之进行了整顿扩充,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除制造枪炮弹药外,还生产机器、电线、军用桥船等,附设有电报学堂、水雷学堂、水师学堂等,生产武器主要也是供淮军使用。
⑥湖北枪炮厂(1893)1893年,张之洞在汉阳开办,该厂机器设备最为先进,分设炮厂、枪厂、炮架、炮弹、枪弹五个分厂,雇佣工人1200人,是洋务派后期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厂。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中期以来,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和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改革的道路,其中洋务运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将重点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以及民办工业的发展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晚期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对于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民办工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和民办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民办工业的发展情况。
2.难点:洋务运动和民办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和民办工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相关教案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洋务运动和民办工业相关的资料,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民办工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