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59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1. 简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一门旨在教育学前阶段儿童家长、教师和保育人员提供儿童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大家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儿童健康的重要知识,从而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2. 儿童卫生基础知识2.1 儿童身体发育•身高和体重发展曲线•婴幼儿喂养指南•儿童常见生长与发育问题2.2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儿童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儿童生活习惯养成3. 儿童日常保健技巧3.1 儿童口腔保健•正确刷牙方法•预防口腔疾病的注意事项•儿童口腔保健常见问题解答3.2 儿童饮食和营养•儿童饮食营养需求•儿童常见饮食问题及解决方法•儿童吃饭技巧培养3.3 儿童安全教育•儿童日常安全注意事项•儿童常见意外事故预防•安全教育与孩子的沟通技巧4. 儿童心理健康指导4.1 儿童情绪管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童情绪管理技巧•儿童情绪问题的预防与干预4.2 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常见行为问题解读•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4.3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心理素质的方法•儿童心理成长特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5. 家长与学校合作5.1 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模式•家长、教师和保育人员的沟通方式•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育儿•学校与社区合作模式5.2 家庭温馨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家庭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的管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6.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学模式6.1 课堂教学模式•线下面授教学•互动讨论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6.2 在线教学模式•线上直播授课•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个别辅导与答疑解惑7. 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程,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九、感觉器官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九章“感觉器官”,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觉器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儿童的感觉器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感觉器官卫生与保育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保护儿童感觉器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觉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卫生与保育。
教学重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知识,以及感觉器官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感觉器官模型、实物展示等。
2. 学具:学习笔记、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感觉器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a. 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b. 分析感觉器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c. 介绍保护儿童感觉器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保护儿童的感觉器官。
4. 例题讲解:针对感觉器官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九章感觉器官2. 内容:a. 感觉器官的分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b.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c. 感觉器官卫生与保育方法d. 感觉器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案例一:幼儿园的小明,在户外活动时不小心戳伤了眼睛。
案例二:幼儿园的小红,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导致耳朵发炎。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感觉器官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感觉器官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模块一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念主要知识点CONTENTS 01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0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念03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0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0~6岁)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和身心保育,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为幼教实践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02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念《指南》健康领域精神下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指南》也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既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科学保育观下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1.保育的概念保育是指成人为幼儿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培养,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
身体保育指对幼儿身体及其机能的保护、照顾与促进心理保育指对幼儿心理及其能力的保护与增进如何树立全面的保育观?保育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两种保育都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身体和心理的保护和照顾,使其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二是对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促进和增进,使其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保育过程中,要将两种保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使幼儿的身心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2.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做好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卫生保健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3.幼儿园保教结合的重要意义保教结合就是保育和教育相互结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相互渗透,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保教结合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0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将资料整理统计,再进行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