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图
- 格式:docx
- 大小:86.85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那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什么,有哪些程序,包括哪些容与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里讲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和其他有关资料。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见预评价流程图)。
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等。
1.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
2.制定评价方案在掌握相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
主要容为:建设项目概况;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容和方法;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3.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⑤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⑥拟设置的卫生设施;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那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什么,有哪些程序,包括哪些内容与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标准的要求,在建设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里讲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工程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和其他有关资料。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汇报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见预评价流程图)。
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汇报等。
应全面收集建设工程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标准。
在掌握相应资料的根底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
主要内容为:建设工程概况;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工程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方案安排。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工程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①建设工程根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⑤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⑥拟设置的卫生设施;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那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什么,有哪些程序,包括哪些内容与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里讲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和其他有关资料。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见预评价流程图)。
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等。
1.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制定评价方案在掌握相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
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概况;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3.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⑤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⑥拟设置的卫生设施;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应包括用人单位参与生产的全部工程内容,主要针对正常生产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收费标准一、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事项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料受理(资料齐全后立即受理)⑴建设项目审批文件⑵可行性研究报告⑶职业卫生专篇(详见格式)⑷其它可供评价的资料2.现场勘查、签署评价委托协议(资料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⑴建设项目用地周围环境现场勘查⑵现有企业或类比企业现场勘查⑶条件许可后签署协议3.预评价报告编制⑴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签署协议后18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告⑵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签署协议后26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告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流程图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收费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一项真正体现职业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抓起,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新工作。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专业性及技术性都很强的一项工作,专业人员不仅要有丰富医学卫生知识,还需要有工程技术知识。
评价单位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作为技术支撑,来分析评价建设项目中可能发生职业健康危害的主要环节,并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卫生防护对策的建议。
为更好地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现根据上海市、浙江省有关收费标准结合本区前九个月试运行情况,特制定以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收费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收费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化工、电子、皮革类机械加工、其它类一般项目严重项目一般项目严重项目收费金额(万元)收费金额(万元)收费金额(万元)收费金额(万元)≤100万0.50.750.40.5~5000.75 1.00.70.8~1000 1.1 1.6 1.0 1.2~2000 1.5 2.1 1.4 1.6~3000 2.0 2.7 1.8 2.0~4000 2.5 3.2 2.1 2.5~5000 3.0 3.7 2.5 3.0~8000 3.5 4.3 3.0 3.7~1亿 4.0 4.8 3.5 4.5~1.5亿 4.5 6.2 4.0 5.6~2.0亿 5.57.5 4.5 6.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按照实际检测的项目和数量计算相应的采样费和检验费,评价费用2000—5000元。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北京燕山石化职业病防治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龙、郭金玉、杜欢永、张忠彬、李戳、陈建武、陈永青、李新鸾、李旺、孙伟、周学勤、徐国良、赵容、阮志刚、李谊、张伟军、王学峰、丁晓文。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程序、内容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及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T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Z/T2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3.2 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3 职业病危害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3.4 职业病防护设施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某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编制说明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除煤矿、非煤矿山之外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煤矿、非煤矿山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另行编制。
第1章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并成为职业危害评价必须遵守的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52007】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令)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0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第4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9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一般有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2】2002版)《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1.3、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1-200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3-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9-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204-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GBZ/T211-2007)《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12-2007)其他相关标准1.4其他相关设计类或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4——11666-1989)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53——18083-2000)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室内热环境条件》(GB/T5701-2008)1.5其它依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re-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 hazar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GBZ /T 196—20072007-08-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8-02-01 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F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太原市卫生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邵强、蔡立群、缪庆、胡伟江、张玉慧、易继湖、吴世达、余善法、李怀应、温亚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制等。
1.2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职业病,保证该建设项目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从而达到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二、评价依据:1、任务依据(本项由建设单位提供):1)主要任务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图纸等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其他有关资料2)参考依据:安全评价资料及环境评价资料2、国家标准及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山西省工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高毒物品目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工作场所噪声测量规范》《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3、建设单位依据承担评价的单位提供的工作程序、组织、时间安排等(详细内容见后)与承担评价单位签订工作合同书,并提供各种需要的资料文件后,承担评价的单位即可开始进行评价。
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建设单位的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2、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设备布局、技术路线等3、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4、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5、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6、拟设置的卫生设施;7、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专家审查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图1-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流程图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实施阶段
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报送审稿
修改评价报告书(送审稿) 技术审核、质量审核*
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
专家评审**
收集建设单位专家组评审意见
汇总、分析资料 提出补充措施和建议 给出预评价结论
编制预评价报告书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职业卫生调查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收集资料(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2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 3筛选重点评价因子
拟定预评价方案
质控审查*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合同评审及任务下达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
准备阶段 确定预评价方案
附录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图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专家审查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1收集有关资料(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2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 3筛选重点评价因子
拟定现状评价方案
确定现状评价方案
质控审查*
根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
检测
职业卫生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及建筑卫生学评价汇总、分析资料
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提出补充措施和建议 给出现状评价结论 职业卫生调查
收集有关资料编制现状评价报告书
修改评价报告书(送审稿)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编制现状评价报告书 内部技术审核、质量审核*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
专家评审**
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书 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报送审稿
收集用人单位(包括用人单位专家)评审意见,收集建设单位专家组评审
意见
合同评审及任务下达
附录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质量控制程序
附表2-1 评价质量控制表
序号评价
阶段
评价程序质量控制
1准备
阶段
接受用人单位
委托、收集和研读有
关资料、进行初步调
查分析、编制现状评
价方案并进行技术
审核、确定质量控制
原则及要点等。
(1)评价人员对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进
行真实性和全面性进行审核,根据需要,由项
目技术负责人决定如何进行初步调查。
(2)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收集的有关资
料和初步现场调查结果编制评价方案,并组织
单位内部有关人员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查。
2实施
阶段
依据现状评价
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主要进行工程分析、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调查,职业卫生检
测,并进行职业病危
害因素定性、定量评
价及风险评估。
(1)评价人员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现场职
业卫生调查。
(2)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检
测、采样,确保检测仪器均在有效使用期内。
(3)样品运输存储、实验室检验依据国
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标准进行。
(4)每个操作过程均由质量控制人员根
据内部质量控制程序进行质量控制的审查。
3完成
阶段
汇总、分析实施
阶段获取的各种资
料、数据,通过分析、
评价得出结论,提出
对策和建议,完成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1)评价人员依据调查资料、实验室检
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依据相关国家、
地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规范编写
报告书。
(2)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报告书进行技术
审核、项目质量控制负责人对报告书进行质量
审核。
(3)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查。
(4)报告编写人按专家评审建议修改报
告书并由专家组长确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
审核人审核后定稿。
(5)报告书审批人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