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 格式:pdf
- 大小:243.60 KB
- 文档页数:6
3.10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关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介绍》中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3.1 专业培养方案》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表(师范类)”中列出的课程。
高校代码及名称:13503 信阳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代码及名称: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3.10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关系
和3.6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的支撑关系对应,本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理论知识、统计学理论知识、管理学理论知识、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金融与保险理论知识等;专业技术知识包括:报告写作、市场调查、计算机技术与数据挖掘、统计软件与建模等。
现从课程主要内容角度,阐述课程对专业知识要求的支撑,表中课程是表3.8中列出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
高校代码及名称:10404
专业代码及名称:0201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报说明:
经济统计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以经济学、统计学理论为核心,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特点,大多数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领域不止一个方面,为确保本表表述简明清晰,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表中课程仅对应其最主要的知识领域。
支撑材料:
3.10-1 主干课及主要专业课教学大纲(见3.11)
13。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专业代码及名称: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高校代码及名称:10145 东北大学
用。
其内容应为三维欧氏空间中的曲线,曲面的局部理论,其方法应以向量分析作为主要工具,同时也应注意到外微分形式及活动标架法的介绍、讨论和使用。
主要内容:
第1章曲线论
(1)理解向量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微商、泰勒公式和积分等概念,能推导和熟记有关公式,
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了解这些内容与平行的数学分析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和熟记简单曲线、光滑曲线、曲线的切线和法面、曲线的弧长和曲线的自然参数等基本概念,能理解和熟记有关公式,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3)理解和熟记空间曲线的密切平面、基本三棱形、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 (Frenet)公式等重要概念和理论。
理解空间曲线论的基本定理。
重点是掌握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Frenet)公式等内容,能够论证和计算有关问题。
第2章曲面论
(1) 理解和熟记简单曲面、光滑曲面、曲面上的曲线网、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等基本概念,理解和熟记有关公式,并能使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 理解和掌握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计算曲面上曲线的弧长,曲面域的面积和曲面间的等距及保角变换等有关问题。
(3) 理解和掌握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由第二基本形式讨论曲面上曲线的曲率,曲面的法曲率,曲面上的方向,曲面上的各种曲线和各种曲率之间的关系。
(4) 理解和掌握直纹面、特别是可展曲面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背景。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代码及名称:050101-汉语言文学高校代码及名称:11779识;语音部分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理论知识;文字部分介绍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形体、构造以及规范化;词汇部分学习词汇的相关知识;语法部分学习语法的定义、词类、短语、句法成分等;修辞部分讲授修辞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等。
课程1 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艺观,掌握文学理论的整套概念、范畴、命题系统,进而全面掌握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教育实践,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及规律等。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艺观,掌握文学理论的整套概念、范畴、命题系统,进而全面掌握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要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教育实践,阐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设置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统观文学活动全局,为学习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推动学生成长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合格人才。
文学理论课程2(可缺省)课程1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课程旨在借助对作家、作品、对文学发展史及本专业学术前沿状况的评述,使学生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本课程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专业代码及名称:120401-公共事业管理高校代码及名称:10404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课程知识领域课程名课程目标摘要(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及目标)说明(可缺省)公共管理基本原理《公共管理学》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公共管理学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趋势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公共管理的具体内涵;公共管理是怎样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掌握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为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接受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公共管理组织中的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
公共经济基本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以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的供给、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公共部门本身的经济行为,主要指公共选择、公共预算、政府的公共支出及公共收入问题、税收理论、公债管理、财政政策;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调节等行为,包括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规制、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后果的校正(再分配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等。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所涉及的对象是管理决策。
在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中,组织管理者需要了解与掌握各种决策的经济后果。
管理经济学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
3.10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高校代码及名称:10140-辽宁大学专业代码及名称:080714T-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D/A转换等。
要求学生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和运算规则,学会应用卡诺图和代数法进行化简逻辑代数,掌握常用门电路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熟悉数字系统设计方法,掌握模数、数模转换原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对主要的逻辑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熟悉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本课程主要讲授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征。
内容涵盖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以及信号与系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描述方法。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掌握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认知能力,分析问题以及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原理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信息传输理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同步技术和差错控制编码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与理论的发展状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系统认知能力。
电磁场与微波电磁场与电磁波本课程主要讲授静态场和时变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和分析计算方法,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在各种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问题。
3.10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本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知识,环境创设与利用知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知识,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知识,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知识,幼儿园教育观察与评价知识,沟通与合作知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知识,专业反思与发展知识。
具体知识领域的内涵请参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具体阐释。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040106 学前教育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