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效度)
- 格式:pptx
- 大小:467.83 KB
- 文档页数:40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引言教育测量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学生的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测量,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要确保教育测量的质量,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监控。
本文将介绍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并讨论其意义和应用。
1.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在重复使用中能够得到相似结果的程度。
一个可靠的测量工具应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评估者之间产生一致的结果。
常用的衡量可靠性的指标包括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等价性。
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是指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可以评估测量工具内部一致性的高低。
一般来说,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7以上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越接近1表示内部一致性越高。
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重测信度是指在不同时间进行相同测量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将同一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点进行测试,并计算其相关系数,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重测信度。
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应该大于0.7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等价性(Parallel Forms Reliability)等价性是指在不同测量工具中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通过将不同但具有相似性质的测量工具同时应用于被测对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等价性。
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应该大于0.7才被认为是等价的。
2. 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衡量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应该与被测对象所具有的实际水平或其他标准进行相关。
常用的衡量效度的指标包括内容效度、构造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中各项指标是否能够全面、恰当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
通过专家评价、内容分析等方法,可以评估测量工具的内容效度。
一般来说,测量工具应该包含全面的内容领域,并且各项指标与内容领域高度相关。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教育测量与评价第⼀章教育测评概述第⼀节教育测量概述⼀、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定义⼀般认为,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具体来说,是指根据⼀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
这⾥包含了测量应有的三个特性:1、法则。
2、事物。
3、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2、参照点。
3、量表。
⼆、什么是教育测量(⼀)教育测量的定义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特点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
2、度量单位的相对性。
3、测量对象的复杂性。
4、测量⽬的的针对性。
第⼆节教育评价概述⼀、什么是评价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判断、衡量,或者说是衡量、判断⼈或事物的价值。
⼆、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定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运⽤可⾏的科学⼿段(包括测量或⾮测量),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价值判断,从⽽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三、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测量是依据⼀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评价是泛指根据⼀定的观念和标准衡量、判断⼈物或事物的价值。
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的解释才能揭⽰其实际意义。
测量是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测量关⼼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的是价值的⾼低;测量是纯客观的,评价带有主观性;测量是⼀种单⼀的活动,评价则是⼀种综合的活动。
教育测量就是借助⼀定的⼯具,给教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法。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段。
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评价并⾮⼀定以教育测量为基础,有时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是同义词。
⽐如,当教师对学⽣的成绩进⾏测验时,可以说是测量学⽣的成绩或评价学⽣的成绩。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第一节信度第二节效度第三节难度第四节区分度一、信度的概念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
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测量的信度。
(一)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的程度测量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测量得到的实测值能够接近事物的真实值。
由于各种原因,实测值一般不会完全等于真实值,两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越小,测量的信度就越高。
用一个等式表示如下:x = T + E式中,x表示实测值,T表示真值,E表示误差。
但测量的真实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也就无法求出来。
当然,可以把很多次测量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真实值的近似值,但这在实践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根据这种理解,无法求出信度的大小。
(二)信度指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统计量和参数是统计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统计量是指样本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等),参数是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等)。
统计量越接近参数,这个统计量的可靠性就越高,因此,信度就越高。
要知道统计量对参数的接近程度,可以对参数进行区间估计。
这种方法对估计真分数也很有用的。
但这种理解也无法计算出信度。
(三)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如果对同一对象进行两次重复测量或者等值测量以后,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说明测量的信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对于信度的这种理解,有利于信度的计算。
但重复测量会受到被测对象的经验、知识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等值测量又较难编制,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信度时,也是有误差的。
信度是任何一个测量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测量来说,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教育测量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现象,所测量的特性不易把握,为了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的某种特点,需要更加注意测量的信度,从而正确地判断测量结果的价值。
只有信度高的测量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有用的工具,否则,测量的结果是无意义的、无效的。
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第一节 信度第二节 效度第三节 难度第四节 区分度一、 信度的概念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
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测量的信度。
(一)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的程度测量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测量得到的实测值能够接近事物的真实值。
由于各种原因,实测值一般不会完全等于真实值,两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越小,测量的信度就越高。
用一个等式表示如下:x = T + E式中,x 表示实测值,T 表示真值,E 表示误差。
但测量的真实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也就无法求出来。
当然,可以把很多次测量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真实值的近似值,但这在实践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根据这种理解,无法求出信度的大小。
(二)信度指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统计量和参数是统计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统计量是指样本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等),参数是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等)。
统计量越接近参数,这个统计量的可靠性就越高,因此,信度就越高。
要知道统计量对参数的接近程度,可以对参数进行区间估计。
这种方法对估计真分数也很有用的。
但这种理解也无法计算出信度。
(三)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如果对同一对象进行两次重复测量或者等值测量以后,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说明测量的信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对于信度的这种理解,有利于信度的计算。
但重复测量会受到被测对象的经验、知识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等值测量又较难编制,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信度时,也是有误差的。
信度是任何一个测量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测量来说,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教育测量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现象,所测量的特性不易把握,为了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的某种特点,需要更加注意测量的信度,从而正确地判断测量结果的价值。
只有信度高的测量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有用的工具,否则,测量的结果是无意义的、无效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要点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1.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法则为标准,事物为对象,数字为结果。
P32. 教育测量:根据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得研究过程,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
P63.评价: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于物质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评价的本意是评论货物的价格。
P94.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
P11二、基本知识1. 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P52. 量表的四种类别:类别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P63. 教育测量的特点:①测量结果的间接性;②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数据要转换);③测量对象的复杂性;④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P64. 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P95.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②克龙巴赫:为决策提供信息;③斯克里文和豪斯: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④大桥正飞夫:对行为产生变化的价值判断。
P106. 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 《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科举制(606-1905)具有代表性;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⑦ 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⑩ 教育测量分三个时段,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教育测量与评价一、引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教育机构的评价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了测量理论、测试设计、评分与解释、教育统计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教育测量与评价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测量理论中的信度与效度,测试设计与评分与解释,以及教育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进行实际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工作。
二、测量理论测量理论是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中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涉及到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问题。
1. 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或一致性。
在教育测量中,信度是指同一测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测量环境中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信度越高,说明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越高,我们就越能够信任这个测试结果。
常用的测量信度指标主要包括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平行测试信度(parallel forms reliability)和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等。
2. 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有效程度或准确性。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是指测试结果与被测试者实际表现之间的关联程度。
效度越高,说明测试结果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我们就越能够相信这个测试结果。
常用的测量效度指标主要包括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和相关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等。
三、测试设计测试设计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格式、测试内容、测试难度和测试质量等方面的设计。
1.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是测试设计的第一步。
在设计测试时,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目的。
测试目的可以是诊断性的、评估性的、选举性的或预测性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