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模式图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 年11月1日,全国13.71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6.60%,15~59岁人口占比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五大主题要素之(五)⎪⎪人口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1)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Ⅰ原始型高高低Ⅱ传统型高低高Ⅲ现代型低低低(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
[技巧再强化]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技巧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2)定量描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 高(>2.5%) 低(<1.0%)传统型高(>2.5%) 低(<1.5%) 高(>1.0%)现代型低(<2.0%) 低(<1.5%) 低(<1.0%)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人口迁出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安徽等。
(2)图中人口迁移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时期的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3)目前,我国北方的一些退休人口冬季多到海南居住,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三、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模式图(1)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A拉丁美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
(2)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迁出(迁入、迁出)地区。
(3)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国际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国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人种基因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类型呈现】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
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
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的潜力较大,未来这种人口模式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呈现相等,甚至出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三、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正三角形坐标图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步骤:(1)在正三角形外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所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一、典例引领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2)B [第(1)小题,C对,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A错,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
B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D错,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
第(2)小题,B对,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A、C错,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
D错,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
]二、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甲图乙图丙图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0~14岁儿童比例在4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4%以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0~14岁儿童人口比重占30%~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4%~7%,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0~14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高考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南京金陵中学钱旭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
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
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
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
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图的判读(含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
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判断可知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2.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乡土家庭观念B.城市环境质量C.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人口政策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1、2、3、4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A.1B.2C.3D.44.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2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下图乙为该国人口年龄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据图甲推断,该国家可能是A.美国B.中国C.日本D.印度尼西亚6.该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劳动力人口比重仍然超过50%,图乙中最符合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下图分别示意我国1972年、2002年和2032年(预测)的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从我国人口发展情况判断,a、b、c三张图像依次对应的年份是()A.1972年、2002年、2032年B.1972年、2032年、2002年C.2002年、2032年、1972年D.2032年、2002年、1972年10.从1972年—2032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是()①人口负增长率②男女比例③青少年人口比例④中、高等教育普及率⑤流动人口比重⑥老龄人口比例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⑤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学会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难点)3。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重点)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曲线是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因素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高-高-低”模式自然增长率高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3。
“低-低-低”模式分布主要发达国家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就是人口增加。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量与死亡人口数量之差. ()(3)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4)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生育意愿。
()(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提示:(1)×人口增长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能是正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
高三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
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据此完成小题。
【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④图错。
【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①。
【3】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 ()【答案】D【解析】M国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
2.下图为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例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京津地区B.长三角地区C.川渝地区D.珠三角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四川、重庆老年人口比例所占比例最高,是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两省分别简称川、渝,C对。
A、B、D错。
【2】图示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低C.医疗水平高D.迁入人口多【答案】A【解析】读图,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是在各省区中比例最低,这主要是因为该地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A对。
出生率低,少年儿童少,老年人比例占的高,B错。
医疗水平高,老年人死亡率低,占的比例会增高,C错。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低,迁入人口少,D错。
【考点】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3.通常将人口按照0-14岁、15-64岁及65岁及以上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段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按照年龄0-14岁、15-64岁及65岁及以上划分,依次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B【解析】随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逐年下降,③为0-14岁人口比重;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比重上升明显,②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5-64岁比重变化不大,①为15-64岁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