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水体旅游景观》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水体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色。
3.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能够分析水体旅游景观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水体旅游景观是指以水体为主要元素的旅游景点或景区,包括海洋、江河、湖泊、瀑布等各种形式的水体。
1.2 特点:水体旅游景观具有水资源丰富、景色漂亮、气候宜人、环境清新等特点,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体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色2.1 分类:根据水体的类型和地理位置,水体旅游景观可分为海洋景观、江河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等。
2.2 特色:不同类型的水体旅游景观具有各自奇特的特色,如海洋景观的浪漫壮阔、江河景观的宁静漂亮、湖泊景观的清澈湛蓝、瀑布景观的奔腾壮观等。
三、水体旅游景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3.1 发展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水体旅游景观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3.2 未来趋势:未来水体旅游景观将更加注重生态珍爱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推动水体旅游景观的品质和影响力提升。
四、水体旅游景观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4.1 经济影响:水体旅游景观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进就业增长,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繁荣。
4.2 环境影响:水体旅游景观也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珍爱。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不同类型水体旅游景观的特色,并选择一个进行深入钻研。
3. 调查当地水体旅游景观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思考水体旅游景观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小结报告。
导学反思:本次导学案主要介绍了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特点、分类、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通过进修,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重要性和影响,增强环保认识,增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水域风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域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主要水域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及旅游价值[教学难点]典型水域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对比分析一、水域风光的旅游意义⏹因水成景⏹水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水上交通是旅游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河流旅游资源1、界定河流又称河川,是沿地表线形集水的凹地。
它是一种天然水流,由一定区域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补给,并经常性或周期性地沿着由它本身所造成的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
通常把较大的称为河或江,较小的称溪。
2、河流成因⏹地壳的抬升⏹地壳的下沉⏹外力的作用3、河流旅游资源从旅游开发角度看,河流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地理实体。
它适合开发沿河风景观赏、漂流、源头探寻、访古探幽等旅游项目。
特别是那些水量充沛、景观独特、山峦苍翠、人文丰富的河流对人们更具吸引力。
⏹非峡谷风景河流一般以中、下游河段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因为中上游河段水面狭窄、多同两岸山崖构成山水综合景。
而下游河段流经平原谷地,河洲浅滩,视野开阔,两岸田园锦绣。
⏹峡谷风景河流地理学把两坡陡峻,横剖面呈“V”字型或“U”字型的山谷,称为峡谷。
它是河流强烈下切的结果,常出现在中、上游河段。
呈现出雄伟、险峻、隐蔽、幽深的景观美学特征。
⏹沿河人文丰富的河流有些河流的人文开发历史悠久,沿河附近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名城古都,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我国的长江、黄河、江南运河等都属此类河流。
世界上著名的有南美亚马逊河、非洲尼罗河等。
⏹涧溪和地下河涧溪的特点是:水随山转,曲折多变,常有急流险滩、瀑布、深潭,水流清澈,是开展乘舟筏观光和急流漂流游的理想河流旅游资源。
地下河主要发育于岩溶地区。
这些古河道与岩洞相结合,更具旅游价值。
目前我国已开辟了部分地下河道旅游项目,如浙江金华双龙洞、辽宁的本溪水洞等。
三、湖泊旅游资源(一)湖泊旅游资源概念湖泊是陆地上积水的凹地。
它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有机物质和生物等所组成的地理系统。
《水体旅游景观》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 掌握国内外闻名的水体旅游景观,并了解其特色和历史。
3. 能够分析水体旅游景观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 能够提出珍爱水体旅游景观的建议和措施。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水体旅游景观?水体旅游景观是指以水体为主要景观元素的旅游目标地。
水体旅游景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瀑布等各种形式的水体。
这些水体以其奇特的景观、生态和文化价值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二、国内外闻名的水体旅游景观1. 海南三亚:三亚是中国闻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漂亮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等海滩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2.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大峡谷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被誉为地球上最壮丽的峡谷景观之一。
游客可以在大峡谷国家公园欣赏到壮丽的峡谷景色,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3. 澳大利亚大堡礁: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游客可以在这里潜水、浮潜,欣赏五彩斑斓的珊瑚和各种热带鱼类。
三、水体旅游景观的影响1. 经济影响:水体旅游景观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进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缘和增加收入。
2. 文化影响:水体旅游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可以增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增进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生态影响:水体旅游景观的开发和游客的涌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水质污染、生物破坏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珍爱措施。
四、珍爱水体旅游景观的建议和措施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和监管,确保游客文明游览,不破坏环境。
2. 提倡可持续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旅游,提倡环保认识,推动水体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科学规划:在水体旅游景观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珍爱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不同水体旅游景观的特点和魅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域景观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分布;(2)掌握水域景观的观赏方法及评价标准;(3)了解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图片欣赏、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域景观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水域景观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域景观概述2. 水域景观分类及分布3. 水域景观的观赏方法4. 水域景观的评价标准5. 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水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2)提出问题:什么是水域景观?水域景观有哪些特点?2. 新课讲授(1)水域景观概述:介绍水域景观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分布;(2)水域景观分类及分布:讲解各类水域景观的特点、分布情况;(3)水域景观的观赏方法:介绍水域景观的观赏角度、观赏路线等;(4)水域景观的评价标准:分析水域景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5)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水域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 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水域景观进行观察、分析、评价;(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共同探讨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域景观的特点、观赏方法及保护措施;(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护水域景观?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知识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水域景观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域景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重点1. 水域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2. 水域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五、教学难点1. 水域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2. 水域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域景观图片、相关案例;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水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看出这些图片中的水域景观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水域景观的类型及特点(1)河流景观:展示河流景观图片,讲解河流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2)湖泊景观:展示湖泊景观图片,讲解湖泊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3)水库景观:展示水库景观图片,讲解水库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4)海岸景观:展示海岸景观图片,讲解海岸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2. 水域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讲解水域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讲解水域景观对水资源的影响;(3)讲解水域景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水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1)讲解水域景观保护的重要性;(2)讲解水域景观的合理利用;(3)展示水域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案例。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水域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看法。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作业:收集一篇关于水域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报道或文章,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水域景观的实际问题;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体旅游景观》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各类水体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色。
3.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对水体旅游景观的欣赏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水体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水体旅游景观是指以水体为主要景观元素的旅游景点,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类型的水域景观。
水体旅游景观具有奇特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者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
2. 各类水体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色- 河流景观:如黄河、长江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 湖泊景观:如洱海、西湖等,清澈宁静,被誉为“天然画廊”。
- 海洋景观:如海南、青岛等,拥有壮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 瀑布景观:如黄果树瀑布、庐山三叠泉等,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3. 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和管理措施- 加强水体环境治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生态平衡。
- 设立景区珍爱区域,限制游客活动,珍爱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 宣传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认识,倡导游客文明游览,不随意破坏环境。
4. 对水体旅游景观的欣赏和珍爱认识- 欣赏水体景观的美丽和奇特的地方,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 积极参与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工作,支持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活动。
- 在游览水体景观时,恪守当地规定,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不同类型的水体旅游景观。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喜爱的水体景观,并介绍其特色和魅力。
3. 制作海报或宣传册,宣传水体旅游景观的珍爱认识和方法。
4. 到当地水体景观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自然之美,进修珍爱环境的重要性。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水体旅游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守护美丽的水体景观,让自然之美永驻人间。
水景与旅游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水景与旅游教案目标:1. 了解水景与旅游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探索不同类型的水景和旅游资源。
3. 引导学生学习水景与旅游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4. 激发学生对水景与旅游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关于水景和旅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水景和旅游吗?你们在哪些水景和旅游景点有很好的经验?”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历。
知识建构(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水景与旅游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简要介绍。
2. 引导学生讨论水景与旅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类型的水景(如湖泊、海洋、河流等),并找到相关的旅游景点和资源。
让学生共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就各种类型的水景发表讨论。
扩展学习(20分钟):1.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水景地区,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提供各种资源供他们使用,包括互联网、图书、杂志等。
2. 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并通过制作一份简短的报告或海报来展示他们的发现。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报告,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创造性任务(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个新的水景旅游项目。
他们需要考虑目标群体、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你们对水景和旅游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们觉得你们的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吗?”2. 强调学习到的关键概念,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关注水景与旅游领域。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报告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3. 学生在创造性任务中的设计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水景和旅游景点。
2. 有关水景与旅游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信息素材。
3. 关于不同水景类型和旅游资源的研究资料。
4.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
《水体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水体旅游景观是指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为主要景观元素的旅游项目,具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体旅游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调研、设计和实践,深入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特点与规划,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设计目标:1. 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观点、特点和发展现状;2. 掌握水体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意设计能力。
三、设计内容:1. 调研阶段:学生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水体旅游景观进行深入调研,包括景观特点、地理环境、文化历史、旅游资源等方面。
同时,学生还需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设计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将展开水体旅游景观的设计工作。
他们需要思量景观布局、景点设置、游客体验、环境珍爱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意设计。
设计方案需要包括景观图、规划图、效果图等内容。
3. 实践阶段:学生将根据设计方案,选择一个实际的水体旅游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他们需要与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同时还需与游客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
四、评估方式:1. 设计方案评审:由老师和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评分并给予建设性意见。
2. 实践效果展示:学生需将实践效果进行展示,包括实地考察记录、游客反馈意见、改进方案等,并接受评委和同砚的提问和评议。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水体旅游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意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参考资料:1. 《水体旅游景观设计原理与实践》2. 《景观设计教程》3. 《旅游规划与设计》以上为《水体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进修和实践平台,增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水体资源景观讲解教案教案标题:水体资源景观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体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了解不同类型的水体资源景观。
3. 能够准确、生动地讲解水体资源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水体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的水体资源景观,如江河湖海、瀑布、温泉等。
3. 水体资源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水体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对水体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体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江河湖海、瀑布、温泉等。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不同类型的水体资源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水体资源景观案例,如长江、黄河、太湖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案例,分析该水体资源景观的特点和价值,并准备简短的讲解。
步骤四:展示与讲解(20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并讲解自己准备的案例。
2.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水体资源景观的理解准确。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体资源景观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并提出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保护水体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讨论和讲解表现。
2. 学生的笔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水体资源景观。
2. 设计水体资源景观保护宣传海报,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水体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对不同类型的水体资源景观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保护水体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水域景观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水域景观: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水域景观,学生将能够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水域景观,并了解它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将学会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合作学习来探索和研究水域景观。
教材和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类型的水域景观3. 实地考察的地点和相关许可证4.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水域景观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作用?”2. 概念讲解(15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水域景观,如湖泊、河流、海洋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 强调水域景观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气候调节和水循环3. 观察与讨论(20分钟):-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水域景观进行实地考察。
-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不同生物和植物,以及水域景观的特点和变化。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回答问题,如“你认为这个水域景观对当地生物和环境有什么影响?”4. 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水域景观进行深入研究。
- 每个小组收集关于选定水域景观的信息,包括生物多样性、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建议,如如何保护和改善该水域景观。
5. 总结和评估(5分钟):- 回顾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见解。
-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对水域景观的认识。
- 分发反思问题的工作表,让学生书面回答。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或水生态保护中心,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研究当地水域景观的问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