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基础知识练习题

必修三基础知识练习题

必修三基础知识练习题
必修三基础知识练习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复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

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

14、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部位流向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25、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1)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2)________的分解;(3)______________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1)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释放_______;(2)合成_______________;

(3)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

___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1)______和_______;(2)通过_____运输;(3)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

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和______的调节。其中______调节是主要的。

3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免疫。

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再由

______产生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接触_______发挥作用。

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的机体,在___次接受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

34、过敏反应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功能、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

37、生长素属_____激素,而生长激素则属于_____激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激素则由_______合成。

38、生长素能从形态学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端,这叫______运输。

39、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性,即低浓度时_____,高浓度时_____。

40、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

4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部位运送到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影响的___量有机物。

4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______,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3、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_______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共同调节。

45、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具有类同植物激素的功效,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46、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种生物的____个体形成_____。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________的集

合,构成_________。

47、种群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48、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及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

49、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

50、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

5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5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

54、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的影响。

55、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5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57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

________有关

58、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演替。

5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60、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

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

分是_______和_______

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6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

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 渠道进行的。

65、草蚱蜢蛙蛇鹰

成分:

营养级:

6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6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

6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个营养级。

70、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1)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

(2)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71、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

最上端的是最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

72、从能量金字塔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

7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

7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和_______。

76、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

77、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7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80、在生态系统中,将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能量的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

8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大气CO2库之间的联系图解:

8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1)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的稳定。

8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5、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该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86、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7、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88、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以后

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

89、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

9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9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多样性、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

9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价值、_____价值和______价值。

9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保护和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94、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

95、今天,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

的___________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利用原理:膜的流动性 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跨膜,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 五、影响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 1、自由扩散:内外浓度差 2、协助扩散: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 3、主动运势:载体数量、A TP量

最新整理: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填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3(1)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由于________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 _____ _____ (细胞器)有关,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人教版必修一 基础知识清单

必修一重要知识清单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生活方式: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单独存在时无法生存;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繁殖方式是增殖 ②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可独立进行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如:细菌、蓝藻、酵母菌、 霉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③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反射、生殖等生命活动也要靠多个细胞共同完成。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_→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病毒:不属于(属于、不属于)生命活动的结构层次; ②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并参与构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③多细胞生物: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动物包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结构层次; 3、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结构差异体现了多样性;相同结构体现了统一性。 ①原核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 DNA是裸露的,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基质。 细菌:同化类型大多为异养型,个别为自养型,如硝化、光合细菌; 蓝藻:同化类型属于自养型,举例:衣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等; (某些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具有光和作用相关色素及酶_)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D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植物 细胞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原核细胞的一样吗?) 4、细胞学说:建立者施耐登和施旺 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_ 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相对独立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答案(余下部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丫鬟.簇.拥姊.(zǐ)妹削.(xuē)肩(剥削,削减,削弱,瘦削)厮.认斟.(zhēn)茶呜 咽.(yè) 怯.(qiè)弱(胆怯,羞怯)疯癫.不经.之谈敛声屏.(bǐng)气攒.(cuán)珠髻绾.(wǎn)着盘螭(chī) 璎.(yīng)珞.(luò) 宫绦.(tāo) 玫瑰.(guī)(瑰丽,瑰怪)风骚.王熙.凤嫡.(dí)亲拭.泪外甥.女便.(biàn)宜.(yí) 翠幄.(wò)(运筹帷幄)驯.(xù n)骡(驯服)厢庑.(wǔ) 小巧别致.轩峻 .. ..壮丽姬.妾笨拙.(zhuō) 甬.路宸翰金蜼.(wěi)彝(yí) 玻璃()(hǎi) 錾.(zàn)银黼.(fǔ)黻.(fú) 洋罽(jì) 匙.(chí)箸.(zhù) 酒觚.(gū) 茗.碗斋.戒顽劣.(liè) 溺.(nì)爱伺.(cì)候漱.(shù)盂咳嗽.(sóu) 脾.(pí)胃(脾气)盥.(guàn)手(盥洗)懵.(měng)懂倭.(wō)锻(倭寇)瞋.(chēn)视敷.(fū)粉(敷衍,敷药)潦.倒偏僻.乖.张诽谤辜.负韶.(sháo)光纨袴.(kù) 膏粱.作.(zuō)揖(开门揖盗)蹙.(cù)眉颦.(pín)眉罥.(juàn)烟两靥.(yè) 和睦.杜撰.(zhuàn)(撰写)忖.(cǔn)度.(duó) 孽.障殉.(xùn)葬(殉职,殉情)妥当.(dàng) 遂.(suì)心(未遂)钗钏.(cuàn) 送灶.(zào)监.生(jiàn) 寒暄.(xuān)臂膊.(bó)银镯.(zhuó)子烟霭.(ǎi)(雾霭云霭)朱拓.(tà)(拓写拓蓝纸)陈抟.(tuán)老祖瘦削.不堪(削减,削弱,剥削)间.(jiàn)或乞丐.诧.(chà)异悚.(sǒng)然惶.急踌躇.(chú) 胆怯.(qiè)(怯弱羞怯)安逸.不更.(gēng)事价廉.物美 谬.(miù)种(谬误荒谬)暂.(zàn)时(暂且短暂)负疚.(jiù) 俨.(yǎn)然忌讳.(huì) 雪褥.(rù)(被褥)瑟瑟 ..(sè)有声(萧瑟)百无聊赖尘芥.(jiè) 形骸.(hái) 夹.(jiá)袄模.(mú)样(mú模子mó模型,楷模,模范)应酬.箩.筐窥.探沸反盈天宽宏.(洪)大量雇.用贺家墺.(ào) 聘.(pìn)礼威吓.(hè) (恐吓,恫吓)按捺.(nà) 擒.住窟窿 ..荸(bí)荠(qí) 絮叨走投.无路草窠.(kē) 呜咽.(yè) 驯熟(xùn) (驯服)告诫.祭祀.桌帏.(wéi) 讪讪 ..(zhè ..(shàn) 宽恕.(shù) 鄙薄.(bó)怔怔ng) 咀(jǔ)嚼(jué) 赏鉴渣滓.(zǐ) 唾.(tuò)弃一瞥.(piē) 伤疤.(bā) 执拗.(niù) 蹙.(cù)缩收敛.诡秘.索性门槛.赎.(shú)罪炮.(páo)烙.(luò) 窈.(yǎo)陷(窈 窕)惴惴 ..(zhuì)不安洞穴(xué) (穴位)伶俐歆.(xīn)享牲醴.(lǐ) 醉醺醺 ..(xūn ) 乱窜.(cuàn)(抱头鼠窜)向上蹿.(cuān)踪迹.(jì)鲭.(qīng)鲨脊.(jǐ)背 两颚.(è)脊鳍.(qí)角锥.(zhuī)形剃.(tì)刀攮.(nǎng)皮开肉绽吞噬.(shì)白浪滔天倒霉海鳐.(yáo)鱼舵.(duò)柄胳.(gā)肢窝仓皇攥.(zuàn)住黏.(nián)液脊.(jǐ)髓.(suǐ)(骨髓文化精髓)蹂躏.(lìn)缘故.戳.(chuō)撬.(qiào)开喉.咙捶.下劈.去坚韧.衔.着报酬.辨.认波涛汹涌磷.(lín)光拽.(zhuài)掉榫.(sǔn)头猖狂桅杆.堤.(dī)坡 噫.(yī)吁.(xū)嚱.(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攀援萦.岩峦(萦绕,魂牵梦萦)扪.(mén)参.(shēn)历井(扪心自问)以手抚膺.(yīng)(义愤填膺) 巉.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

《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1、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但其没有生物活性。中国科学家合成的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 的蛋白质。 2、以人体为例说明生命系统的8个结构层次: 细胞→ → → →个体→ → →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 系统是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和 。 3???? ?????? ?????????? ??????????????????????????????? 噬菌体非细胞生物——病毒( )( )支原体蓝藻——举例( )、生物的分类放线菌原核细胞细胞生物球菌细菌( )( )真核细胞 4、细胞学说 (1)建立者—— 国科学家 (2)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 (3)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这是德国的 提出的观点。 5、除 等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 和 的基本单位 6、大多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和 ,这反映了细胞的 ,但每一种细胞又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反映了细胞的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 的 ,把细胞分为 和 两大类。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 ????????????????????常见种类:主要的有( )多种大量元素:( )等按含量分微量元素:( )等种类最基本元素——按作用分基本元素———主要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作用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统一性:体现在两者组成元素种类的共性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两者组成元素含量的差异上 ?? ? ? ? ?????? ??????? ???? ??? (另外,两者在组成元素的种类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学生版附答案)

----- 必修三知识点填空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第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1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组成。2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1)由3( 等。__________ )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2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

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_______、_______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__________、9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10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谢_________ 。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梳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林黛玉进贾府》:1、重点字词: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纳罕hǎn:感到奇怪。 憨hān 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轩xuān 峻:高大貌。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 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度cǔnduó:推测。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Chì造便biàn 宜è宫绦(tāo)惫bèi 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 两靥y 盥ɡuàn 沐:洗浴。翠幄Wò敕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偏僻古偏激;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不端正/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今怜悯,不值得一提值得怜悯, 3、《西江月》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4、文学常识: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 傲骨,愤世写群芳。《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k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宝玉《祝福》1、重点字词钝dùn 响尘 芥jiè熟桌帏wéi 寒暄xuān 形骸hái 朱拓tà不更gēng 事谬miù种絮絮xù雪褥rù驯xùn 渣滓颊jiá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zhēng 咀嚼jǔjuézhāzǐ监(jiàn)生陈抟(tuán)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题专项练习(无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体液 < ____________ 》内环境 k _____________ 丿 2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 ?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成分有什么差异?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是指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化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 5 ?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______ ?人体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______ 禾廿_____ 两种离子。 6 ? 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_ 才能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 的协调配合,这些器官和系统都有哪些,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是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_____________ ,也就是在 ____________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由、、、、五部分组成。 2 .兴奋是以________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到的,也叫 ________________ ,而且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 ___ 向的。 3 .在未受刺激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 电位。在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_ 电位。产生两种电位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4.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举出各级中枢并说明他们具有什么作用?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若W区发生障碍不能, V区发生障碍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区发生障碍 不能 _____ , H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激素调节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过关测试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基础知识过关测试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生殖细胞(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3.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淋巴细胞,导致人体 的免疫力降低。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多细胞植物 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个体层次,又是细胞层次。5.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内一定自然区域中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1)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适宜,(3)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7.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 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8.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有: 原核生物:蓝藻,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9.细胞多样性体现在:①动植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等结构。②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不同的动物细胞也有差别。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原核细胞没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染色体

必修三基础知识过关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拓展: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什么部位合成? ②生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③胚芽鞘中什么部位感受光的刺激? ④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是什么部位? 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2)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拓展:①横向运输的发生在什么部位? ②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原因是什么? (4)生长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拓展:①植物为什么能显示出向光性呢?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什么有关? ④什么是顶端优势现象? ⑤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有什么不同? (5)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拓展:①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整枝、摘心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②雌蕊受粉后,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由何处合成的? ③如何获得无子番茄? ④农业生产上为何用2、4—D 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 2.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哪五类? 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吗? ③脱落酸有什么作用? 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吗? 拓展:①人工合成的生长素为什么效果要持久? ②新采摘的香蕉为什么只有七成熟,而我们吃的香蕉都是熟的? ③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④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吗? 3.植物激素的应用 (1)什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什么优点?(2)能够替代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清单填空

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1、体液血浆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用箭头图示画出)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和个方面。 2、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3、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等离子有关。 4、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度左右。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可以直接与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同时又不断排出。 2、内环境与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和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2、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3、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叫做稳态。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 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 (1)直接相关的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 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最初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系统的调节。 (2)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1)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正常的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作出的。 2、: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五部分组成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离子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兴奋,造成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