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MSDS
- 格式:docx
- 大小:16.21 KB
- 文档页数:7
双氧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双氧水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分子式:H2O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35%CAS NO:第三部分痛、轻瘫。
环境危害:第四部分吸就医。
食第五部分氢在pH热到 100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合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合盐垒浼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晓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合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窒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双氧水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CAS号:7722-84-1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液体类别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1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H302吞咽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3穿防火/阻燃服装。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6+P360如沾染衣服: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掉衣服。
——P371+P380+P375如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撤离现场。
因有爆炸危险,须远距离灭火。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过氧化氢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中文别称:双氧水CAS No.:7722-84-1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过氧化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中文名称2:双氧水技术说明书编码:559CAS No.:7722-84-1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过氧化氢35% 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过氧化氢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中文别称:双氧水CAS No.:7722-84-1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过氧化氢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30%水溶液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中文名称2:双氧水主要用途: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2。
危险性概述2。
1 危险性类别:氧化剂、腐蚀品。
2。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2.4 环境危害:无资料。
2.5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在限制性空间中加热有爆炸危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含量(%)过氧化氢7722-84—1≥30.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4。
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
5~4.5 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过氧化氢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漂白、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吞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液体-类别1;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302:吞咽有害H332:吸入有害H271: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H314: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402:对水生生物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80:戴防护面具。
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21:采取一切防范措施,避免与可燃物/混合。
P283:穿防火/阻燃服装。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如非其预定用途。
应急响应:P304+P340: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0:漱口。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实用标准文档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氢[20%≤含量≤60%]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aqueous solution(with not less than 20% but not more than 60% hydrogen per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漂白及去除纺织品,木质纸浆,毛发,皮革等之味道;有机及无机过氧物之主要来源;纸及纸浆工业;塑化剂;火箭燃料;泡沫橡胶;甘试药;环氧化;羟基化;氧化及还原;淀粉及纤维素之衍生物的黏度控制;金属之精炼与清洗;食品漂白与氧化剂;酒蒸馏中和剂;种子消毒剂;水及污水处理时氯气之代替品。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具强刺激性,强氧化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液体-1,皮肤腐蚀/刺激-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急性毒性-经口-4,急性毒性-吸入-4。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昏昏欲睡或眩晕; 对水生生物有毒; 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
远离衣物和其他可燃物保存。
采取一切预防措施、避免与可燃物、无机化合物等混合。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仅在户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禁止排入环境。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如溅到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去衣服。
如果发生大火和大量物质着火:撤离现场。
因有爆炸危险,应远距离灭火。
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过氧化氢(一)理化性状与用途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兰色。
密度;1.44;冰点-0.4℃;爆炸极限:26~100%。
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发色剂。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
(二)毒性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皮肤和黏膜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由于本品不易挥发,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很小,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故吞入的可能性很小。
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烧伤,是局部皮肤和毛发发白(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产生刺痛、瘙痒。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由于量、时间、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
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表皮起泡,因手掌、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末梢神经丰富,疼痛更为剧烈,难以忍受。
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
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坏死和浑浊,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五)火灾与爆炸本品属爆炸性强氧化剂。
它本身是不燃的,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可导致爆炸。
着火时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其他容器,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
(六)化学反应性在碱溶液中极易分解,在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下,也能发生分解。
能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的混合物是敏感的,在冲击和热量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与氧化物混合,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七)人身防护皮肤:应使用橡胶和氯丁橡胶手套、天然橡胶高统靴、聚氯乙烯防护服、聚乙烯围裙和袖套以及头巾等。
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护目镜、塑料面具。
(八)急救皮肤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以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洗。
如皮肤灼伤剧痛不止,应用本巴比妥钠或咖啡,并防止继发性感染。
眼睛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氢[20%≤含量≤60%]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aqueous solution(with not less than 20% but not more than 60% hydrogen per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漂白及去除纺织品,木质纸浆,毛发,皮革等之味道;有机及无机过氧物之主要来源;纸及纸浆工业;塑化剂;火箭燃料;泡沫橡胶;甘试药;环氧化;羟基化;氧化及还原;淀粉及纤维素之衍生物的黏度控制;金属之精炼与清洗;食品漂白与氧化剂;酒蒸馏中和剂;种子消毒剂;水及污水处理时氯气之代替品。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具强刺激性,强氧化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液体-1,皮肤腐蚀/刺激-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急性毒性-经口-4,急性毒性-吸入-4。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昏昏欲睡或眩晕; 对水生生物有毒; 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
远离衣物和其他可燃物保存。
采取一切预防措施、避免与可燃物、无机化合物等混合。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仅在户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禁止排入环境。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如溅到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去衣服。
如果发生大火和大量物质着火:撤离现场。
因有爆炸危险,应远距离灭火。
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