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攻击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以及掌握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手段。
2. 掌握网络攻击实验的基本流程。
3. 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软件: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四、实验内容1. 漏洞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分析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
2. 拒绝服务攻击(DoS)(1)使用Metasploit生成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DoS攻击。
(2)观察目标主机响应时间,分析攻击效果。
3. 口令破解(1)使用Hydra工具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
(2)观察破解过程,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
4. 恶意代码传播(1)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感染目标主机。
(2)分析恶意代码的传播过程,了解恶意代码的特点。
5. 数据窃取(1)使用网络监听工具,窃取目标主机传输的数据。
(2)分析窃取到的数据,了解数据窃取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漏洞扫描通过Nmap扫描,我们成功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为我们进行后续的攻击实验提供了依据。
2. 拒绝服务攻击(DoS)我们使用Metasploit生成了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了DoS攻击。
观察目标主机的响应时间,发现攻击效果明显,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服务。
3. 口令破解我们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使用Hydra工具进行暴力破解。
经过一段时间,成功破解了目标主机的口令。
4. 恶意代码传播我们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成功感染了目标主机。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网络攻防课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际网络攻防场景,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攻击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搭建(1)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2)防护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3)攻击设备:Kali Linux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首先,在攻击设备上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并在防护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然后,配置网络参数,使攻击设备、防护设备和服务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2)模拟攻击① 端口扫描:使用Nmap工具对防护设备进行端口扫描,查找开放端口。
② 漏洞扫描:使用Metasploit框架查找防护设备上的漏洞。
③ 攻击:根据漏洞信息,使用Metasploit框架对防护设备进行攻击。
(3)防御① 防火墙策略:根据端口扫描结果,设置防火墙规则,禁止非法访问。
② 入侵检测:根据入侵检测系统报警信息,分析攻击来源和攻击类型。
③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扫描结果,修复防护设备上的漏洞。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端口扫描通过Nmap工具,成功扫描到防护设备上的开放端口。
其中,80端口为Web服务端口,21端口为FTP服务端口,22端口为SSH服务端口。
2. 漏洞扫描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发现防护设备上存在多个漏洞,如SSH服务未启用密码验证、Web服务存在SQL注入漏洞等。
3. 攻击根据漏洞信息,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对防护设备进行攻击,获取了部分系统权限。
4. 防御① 防火墙策略:根据端口扫描结果,设置防火墙规则,禁止非法访问。
例如,禁止21端口(FTP服务端口)的访问。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网络攻防实践实验,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SQL注入攻击与防御、XSS跨站脚本攻击与防御、恶意代码分析等。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SEEDUbuntu-16.04虚拟机2. 浏览器:Google Chrome3. 实验工具:Burp Suite、XSS payloads generator、Wireshark等三、实验内容1. SQL注入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在SEEDUbuntu-16.04虚拟机上安装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环境。
2)创建一个存在SQL注入漏洞的Web应用程序,模拟用户登录功能。
3)使用Burp Suite等工具对Web应用程序进行SQL注入攻击,验证漏洞存在。
4)分析SQL注入攻击原理,研究防御措施。
5)修改Web应用程序,修复SQL注入漏洞。
(2)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对存在SQL注入漏洞的Web应用程序进行攻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如使用预处理语句、参数化查询、输入验证等。
2. XSS跨站脚本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在SEEDUbuntu-16.04虚拟机上安装Apache服务器和PHP环境。
2)创建一个存在XSS跨站脚本漏洞的Web应用程序,模拟用户留言功能。
3)使用XSS payloads generator等工具生成恶意脚本,攻击Web应用程序。
4)分析XSS跨站脚本攻击原理,研究防御措施。
5)修改Web应用程序,修复XSS跨站脚本漏洞。
(2)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对存在XSS跨站脚本漏洞的Web应用程序进行攻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如使用内容安全策略(Content Security Policy,CSP)、输入验证、XSS过滤库等。
3. 恶意代码分析(1)实验步骤1)下载并安装Wireshark等网络分析工具。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对网络攻击的认识和防御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网络攻击实验。
通过模拟网络攻击的过程,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以及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御的基本策略和工具。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机3. 软件环境: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网络安全工具四、实验步骤1. 信息收集利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获取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操作系统等信息。
通过Wireshark抓取目标主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包,分析其网络流量。
2. 漏洞扫描利用Nmap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扫描,找出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3. 攻击模拟根据漏洞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手段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1)端口扫描攻击: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主机上的服务信息。
(2)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占用目标主机资源,使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
(3)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法获取目标主机的登录凭证。
(4)木马攻击: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控制目标主机,获取敏感信息。
4. 攻击防御针对攻击模拟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1)关闭不必要的开放端口,减少攻击面。
(2)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3)设置强密码,提高登录凭证的安全性。
(4)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和阻止攻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信息收集,我们发现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开放端口,其中包含Web服务、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 漏洞扫描结果显示,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如:Web服务漏洞、数据库服务漏洞等。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安全攻击的过程,提升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了解各种常见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实验设备:1.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攻击者。
2.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受攻击者。
3. 一台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网络防火墙。
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环境:将攻击者、受攻击者和防火墙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并进行正确的IP地址配置。
2. 确认网络连接正常后,开始进行模拟攻击。
实验一:ARP欺骗攻击1. 攻击者使用工具发送恶意ARP包,将受攻击者的IP地址与攻击者自己的MAC地址对应起来,以此实现网络欺骗。
2. 受攻击者在收到ARP包后,将误认为攻击者的计算机是网关,并将网络流量发送至攻击者的计算机。
3. 防火墙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检测到ARP欺骗攻击,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
实验二:DDoS攻击1. 攻击者利用工具向受攻击者发送大量正常请求,使其服务器超负荷运作,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2. 受攻击者的服务器在处理这些请求时,耗尽系统资源,导致服务阻塞或崩溃。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大量请求来自同一IP地址,将该IP地址列入黑名单,过滤掉恶意流量,减轻服务器负荷。
实验三:SQL注入攻击1. 攻击者利用软件工具,通过在Web应用程序的输入字段中插入SQL代码,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2. 受攻击者的Web应用程序在处理请求时,未对输入字段进行正确的过滤或转义,导致攻击者成功执行注入攻击。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包含恶意SQL代码的请求,拦截并阻止恶意请求,保护数据库安全。
实验结果:1. 在实验一中,通过ARP欺骗攻击,攻击者成功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防火墙成功阻止了欺骗攻击。
2. 在实验二中,通过DDoS攻击,受攻击者的服务器遭受了大量请求的压力,导致服务不可用,防火墙成功进行了恶意流量过滤。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共五篇]第一篇:网络安全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扫描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最终巩固主机安全【实验内容】1、学习使用Nmap的使用方法2、学习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实验环境】1、硬件 PC机一台。
2、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实验步骤】1、端口扫描1)解压并安装ipscan15.zip,扫描本局域网内的主机2)解压nmap-4.00-win32.zip,安装WinPcap运行cmd.exe,熟悉nmap命令(详见“Nmap详解.mht”)。
3)试图做以下扫描:扫描局域网内存活主机,扫描某一台主机或某一个网段的开放端口扫描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试图使用Nmap的其他扫描方式,伪源地址、隐蔽扫描等2、漏洞扫描解压X-Scan-v3.3-cn.rar,运行程序xscan_gui.exe,将所有模块选择扫描,扫描本机,或局域网内某一台主机的漏洞【实验背景知识】1、扫描及漏洞扫描原理见第四章黑客攻击技术.ppt2、NMAP使用方法扫描器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系统的绝佳助手。
象Windows 2K/XP 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软件打开数百个端口与其他客户程序或服务器通信,端口扫描是检测服务器上运行了哪些服务和应用、向Internet或其他网络开放了哪些联系通道的一种办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也很不错。
Nmap被开发用于允许系统管理员察看一个大的网络系统有哪些主机以及其上运行何种服务。
它支持多种协议的扫描如UDP,TCP connect(),TCP SYN(half open), ftp proxy(bounce attack),Reverse-ident, ICMP(ping sweep), FIN, ACK sweep,Xmas Tree, SYN sweep,1 和Null扫描。
可以从SCAN TYPES一节中察看相关细节。
Nmap还提供一些实用功能如通过tcp/ip来甄别操作系统类型、秘密扫描、动态延迟和重发、平行扫描、通过并行的PING侦测下属的主机、欺骗扫描、端口过滤探测、直接的RPC扫描、分布扫描、灵活的目标选择以及端口的描述。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3.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工具:Wireshark、Nmap、Hydra、Metasploit等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与侦察(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分析目标主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2)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流量,寻找攻击线索。
2. 口令破解与远程重放攻击(1)使用Hydra工具破解目标主机的弱口令。
(2)使用Metasploit框架进行远程重放攻击,模拟攻击者的行为。
3.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1)使用Metasploit框架模拟SYN洪水攻击,测试目标主机的防御能力。
(2)分析目标主机的防火墙策略,寻找防御漏洞。
4. 漏洞利用与木马攻防(1)使用Metasploit框架利用目标主机存在的漏洞,获取远程控制权限。
(2)分析木马程序的行为特征,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
5. Web攻防(1)使用Burp Suite等工具进行Web漏洞扫描,寻找目标网站的安全漏洞。
(2)模拟SQL注入、XSS等攻击,测试目标网站的防御能力。
6. 入侵检测与防护(1)使用Snort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识别恶意攻击。
(2)分析入侵检测日志,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
四、实验步骤1. 网络扫描与侦察(1)启动Nmap,设置扫描参数,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
(2)启动Wireshark,选择合适的接口,开始捕获网络数据包。
2. 口令破解与远程重放攻击(1)启动Hydra,设置破解参数,开始破解目标主机的弱口令。
(2)启动Metasploit,选择相应的攻击模块,进行远程重放攻击。
3.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1)启动Metasploit,选择SYN洪水攻击模块,设置攻击参数。
(2)分析目标主机的防火墙策略,寻找防御漏洞。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防御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实验,使学员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攻击、CSRF跨站请求伪造等。
2. 掌握网络攻击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3. 实验工具:Burp Suite、SQLMap、XSSTrainer、DVWA等三、实验内容1. SQL注入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① 在SQLMap工具中配置攻击参数,选择攻击目标。
② 执行攻击,观察SQL注入漏洞是否存在。
③ 若存在漏洞,尝试获取数据库信息。
(2)防御措施① 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转义。
② 使用参数化查询。
③ 限制数据库权限。
2. XSS跨站脚本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① 在XSSTrainer平台上进行实验,尝试各种XSS攻击方式。
② 观察XSS漏洞是否存在。
(2)防御措施① 对用户输入进行编码和转义。
② 使用内容安全策略(CSP)。
③ 设置HTTPOnly和Secure标志。
3. CSRF跨站请求伪造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① 在DVWA平台上设置CSRF漏洞,模拟攻击场景。
② 使用Burp Suite进行攻击,观察CSRF漏洞是否存在。
(2)防御措施① 使用验证码技术。
② 设置CSRF令牌。
③ 限制跨站请求的来源。
4. DDoS攻击与防御(1)实验步骤① 使用DDoS攻击工具,对实验主机进行攻击。
② 观察实验主机是否受到攻击。
(2)防御措施① 启用SYN Cookies处理SYN洪水攻击。
② 配置防火墙限制IP地址的连接速率。
③ 使用专业的DDoS防护服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SQL注入攻击与防御实验结果表明,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SQL注入攻击容易成功。
通过过滤和转义用户输入、使用参数化查询、限制数据库权限等措施,可以有效防御SQL注入攻击。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图5-1 使用traceroute 工具成功追踪192.168.1.185主机后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Baiducom(61.135.169.125 是百度的IP地址.也可以直接使用域名 wwwBaiduCom).追踪成功后将显示如图 5-2 所示的结果图5-2 使用 traceroule 工具成功追踪 wwwBaiducom 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由于该主机不存在(已关机),因此将显示如图 5-3 所示的结果。
实验时,读者可以用一个不存在的主机域名来代替本实验中的 wwww3schoolcom。
图5-3 使用i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 失败后的显示结果步骤4:dmitry工具的应用。
首先,进入/usr/local/bin 日录.找到 dmitry 工具:然后使用“./dmitry”命令查看其帮助文档;输人“./dmitry-p 192.168.168.153 -p -b”命令扫描机 192.168.68.153,操作过程和显示结果如图 5-4 所示.读者会发现该主机开放了 SSH的22端口图5-4 使用 dmitry 工具扫描主机 1921681185的显示结果如果扫描 wwwbaiducom 开放的 TCP 80 端口,将会显示如图 5-5 所示的结果。
图5-5扫描wwwbaiducom开放的TCP80端口后的显示结果步骤 5: itrace 工具的应用。
itrace 工具有 raceroute 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itrace 使用ICMP反射请求。
如果防火墙禁止了 traceroute,但允许ICMP 的反射请求,那么仍然可以使用itrace 来追踪防火墙内部的路由。
执行“./itrace -ietho -d wwwbaiducom”命令,可以看到如图 5-6 所示的回复信息说明已经进行了成功追踪。
网络攻击模拟与防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攻击模拟,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式,并学习相应的网络防御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虚拟化技术搭建了一个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环境,包括攻击机、目标机和防御机。
攻击机用于发起各类网络攻击,目标机用于受到攻击,防御机用于检测和阻止攻击。
三、实验内容1. 端口扫描攻击首先,在攻击机上使用Nmap工具对目标机进行端口扫描,探测目标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通过此步骤可以了解目标机的漏洞情况,为后续攻击做准备。
2. 弱密码攻击接着,利用Hydra工具对目标机的SSH、FTP等服务进行弱密码攻击,尝试破解目标机的登录密码。
通过此攻击可以说明密码安全性的重要性,提示用户使用复杂密码。
3. SQL注入攻击然后,使用SQLmap工具对目标机的网站进行SQL注入攻击,获取目标机数据库中的信息。
此步骤展示了SQL注入攻击的原理及危害,并提醒开发者加强对输入数据的过滤和校验。
4. DDOS攻击最后,使用Hping3工具对目标机进行DDOS攻击,造成目标机网络服务不可用。
此步骤展示了DDOS攻击的破坏力,强调了网络防御的重要性。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网络攻击模拟与防御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各类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式,掌握了相应的网络防御技术,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也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提升了网络防御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实验展望希望通过此次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为网络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水平,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实验针对网络攻防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对常见网络攻击手段进行实战演练,掌握网络攻防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攻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的防御措施。
3.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技术,了解目标网络结构。
(2)实验步骤:① 搭建实验环境,包括攻击主机、靶机等。
② 使用Nmap等网络扫描工具对靶机进行扫描。
③ 分析扫描结果,了解靶机开放端口、服务版本等信息。
2. 漏洞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漏洞扫描技术,发现目标网络中的安全漏洞。
(2)实验步骤:① 使用Nessus、OpenVAS等漏洞扫描工具对靶机进行扫描。
② 分析扫描结果,找出靶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③ 针对漏洞进行修复或采取防御措施。
3.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恶意代码分析技术,提高对恶意代码的识别能力。
(2)实验步骤:① 下载恶意代码样本。
② 使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
③ 识别恶意代码类型、攻击目的、传播途径等。
4. 网络攻击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① 实施端口扫描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oS)等网络攻击。
② 分析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攻击效果。
③ 针对攻击采取防御措施,如设置防火墙规则、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
5. 网络防护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① 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漏洞,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② 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③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网络扫描实验,掌握了网络扫描技术,了解了目标网络结构。
2. 通过漏洞扫描实验,发现了靶机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措施。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攻击手段的防御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攻击手段的防御方法;3.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的基本方法,了解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实验步骤:① 使用Nmap工具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扫描;② 分析扫描结果,找出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③ 查询开放端口对应的服务,了解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漏洞利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针对漏洞进行攻击。
(2)实验步骤:① 使用Metasploit框架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利用;② 分析漏洞利用过程,了解漏洞攻击的原理;③ 掌握针对漏洞的防御方法。
3. 防火墙配置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作用。
(2)实验步骤:① 使用iptables命令行工具配置防火墙规则;② 设置防火墙策略,限制非法访问;③ 验证防火墙规则,确保网络安全。
4. 入侵检测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发现和防御网络攻击。
(2)实验步骤:① 使用Snort工具对网络流量进行检测;② 分析检测到的入侵行为,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③ 配置入侵检测规则,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扫描实验:通过Nmap工具成功扫描出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并分析出对应的服务,找出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实验: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利用目标主机的漏洞,实现对目标主机的控制。
3. 防火墙配置实验:通过iptables命令行工具成功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 入侵检测实验:使用Snort工具成功检测到网络流量中的入侵行为,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并配置入侵检测规则,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一、实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高级网络攻防技术,掌握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原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153. 靶机:Kali Linux4. 攻击工具:Metasploit、Nmap、Wireshark等5. 防御工具: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与侦察(1)使用Nmap扫描靶机开放端口,了解靶机运行的服务。
(2)利用搜索引擎收集靶机相关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操作系统版本等。
(3)利用Metasploit进行漏洞扫描,查找靶机存在的漏洞。
2. 漏洞利用与攻击(1)针对靶机发现的漏洞,选择合适的攻击方式,如SQL注入、命令执行等。
(2)使用Metasploit框架,利用漏洞实现远程控制靶机。
(3)利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攻击过程。
3. 防御与应对(1)针对攻击方式,研究相应的防御措施,如防火墙策略、入侵检测系统配置等。
(2)针对发现的漏洞,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修复漏洞。
(3)分析攻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四、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配置Kali Linux靶机。
2. 使用Nmap扫描靶机开放端口,记录扫描结果。
3. 利用搜索引擎收集靶机相关信息。
4. 使用Metasploit进行漏洞扫描,查找靶机存在的漏洞。
5. 针对发现的漏洞,选择合适的攻击方式,如SQL注入、命令执行等。
6. 使用Metasploit框架,利用漏洞实现远程控制靶机。
7. 利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攻击过程。
8. 研究防御措施,如防火墙策略、入侵检测系统配置等。
9. 更新系统补丁,修复漏洞。
10.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网络扫描、侦察、漏洞利用与攻击的基本原理。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安全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漏洞或弱点,对目标系统进行非法访问、破坏或控制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安全攻击的实际情况,本次实验旨在模拟和分析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并对其进行评估和防范。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模拟网络安全攻击,探究攻击手段的原理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具体的实验项目包括:网络钓鱼攻击、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以及恶意软件传播等。
三、网络钓鱼攻击实验网络钓鱼攻击是通过伪装成合法的机构或个人,诱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的一种手段。
在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封伪装成银行的电子邮件,引诱用户点击链接并输入账号密码。
通过实验发现,许多用户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很容易被这类钓鱼攻击所骗取信息。
为了预防钓鱼攻击,我们应该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用户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并且在登录网站时要注意检查网址的正确性。
四、DDoS攻击实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通过大量的请求淹没目标服务器,造成服务不可用的攻击方式。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一款开源的DDoS工具对一个测试服务器进行了攻击,结果发现目标服务器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为了防范DDoS攻击,服务器管理员应该加强对流量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检测到异常流量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同时,网络运营商也应该加强对流量的过滤和限制,阻止异常流量进入网络。
五、SQL注入攻击实验SQL注入攻击是指通过在Web应用程序的输入字段中插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获取或破坏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修改URL参数中的输入,成功地获取了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为了防范SQL注入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的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输入的安全性。
同时,数据库管理员也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六、恶意软件传播实验恶意软件是指具有恶意目的的计算机程序,通过传播和植入目标系统,对其进行非法操作或控制。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网络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安全审计等方面的技术。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实验机(服务器、PC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等)、防火墙软件、入侵检测系统软件、病毒防护软件、安全审计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1. 防火墙配置与测试(1)配置防火墙策略: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允许和拒绝访问的规则,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2)测试防火墙策略:通过模拟攻击,测试防火墙策略是否能够有效阻止攻击。
2. 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测试(1)配置入侵检测系统:设置检测规则,包括攻击类型、检测阈值等。
(2)测试入侵检测系统:模拟攻击,观察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够及时报警。
3. 病毒防护配置与测试(1)配置病毒防护软件:设置病毒库更新策略、扫描策略等。
(2)测试病毒防护软件:通过模拟病毒攻击,测试病毒防护软件是否能够有效阻止病毒传播。
4. 安全审计配置与测试(1)配置安全审计系统:设置审计规则,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周期等。
(2)测试安全审计系统:模拟攻击,观察安全审计系统是否能够记录攻击行为。
四、实验步骤1. 防火墙配置与测试(1)在实验机上安装防火墙软件,如iptables。
(2)根据实验需求,编写防火墙规则,允许或拒绝特定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的访问。
(3)使用ping、telnet等工具测试防火墙策略,验证规则是否生效。
2. 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测试(1)在实验机上安装入侵检测系统软件,如Snort。
(2)设置检测规则,包括攻击类型、检测阈值等。
(3)模拟攻击,观察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够及时报警。
3. 病毒防护配置与测试(1)在实验机上安装病毒防护软件,如ClamAV。
(2)设置病毒库更新策略、扫描策略等。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网络攻防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原理与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培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实际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一个专门搭建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包括若干台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相关的安全工具和软件。
操作系统涵盖了Windows 和 Linux 等常见系统。
三、实验内容(一)网络扫描与漏洞探测使用了多种扫描工具,如Nmap 等,对目标网络进行了全面的扫描,以发现开放的端口、服务和潜在的漏洞。
通过扫描结果,分析了目标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二)口令破解尝试了常见的口令破解方法,包括字典攻击和暴力破解。
了解了弱口令对系统安全的巨大威胁,并认识到设置强口令的重要性。
(三)网络攻击技术1、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发送大量的无效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资源耗尽,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请求。
2、 SQL 注入攻击针对存在漏洞的 Web 应用程序,尝试注入恶意的 SQL 语句,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3、跨站脚本攻击(XSS)向 Web 页面中注入恶意脚本,获取用户的浏览器会话信息或执行其他恶意操作。
(四)网络防御技术1、防火墙配置设置了防火墙规则,限制了网络访问,阻止了非法的网络连接。
2、入侵检测系统(IDS)部署安装并配置了IDS,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并及时发出警报。
3、系统和软件更新及时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四、实验步骤(一)网络扫描与漏洞探测1、启动 Nmap 工具,输入目标网络的 IP 地址范围。
2、选择扫描类型,如全面扫描、端口扫描等。
3、等待扫描完成,分析扫描结果,确定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二)口令破解1、收集目标系统的用户账号信息。
2、使用字典文件或暴力破解工具,尝试破解口令。
(三)网络攻击技术实施1、拒绝服务攻击使用工具生成大量的网络数据包,发送到目标服务器。
2、 SQL 注入攻击在 Web 应用程序的输入框中输入恶意的 SQL 语句,观察服务器的响应。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____刘冰__ ___ 学号:__ 所在班级:
实验名称: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实验日期:_2007_年_10 _月_15 _日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验收评语:
参与人员: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Winpcap中常用的库函数的使用方式来实现了一个小型的网络数据包抓包器,并通过对原始包文的分析来展示当前网络的运行状况。
实验内容:
1.实现对网络基本数据包的捕获
2.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的详细信息
实验环境:
1.WpdPack_4_0_1支持库
2.VC++6.0开发环境
3.Windows操作系统
实验设计: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按照MVC的设计模式,整体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Control层即控制层,这里为简化设计,将Control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网络报文输入,另一部分为用户输入;第二层是Model层即模型层;第三层为View层即显示层。
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为:从Control层得到数据,交到Model层进行处理,将处理完的结果交View层进行显示。
Control层主要用于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以及获得用户的输入;Model层主要用于分析数据包,处理用户的输入;View层主要用于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显示。
详细过程: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有两个核心的工作,一是调用Winpcap函数库实现下层抓包。
二是对抓到的包文进行分析。
下面分别列出两个核心过程的基本算法与相关的实现代码。
抓包算法:
第一:初始化Winpcap开发库
第二:获得当前的网卡列表,同时要求用户指定要操作的网卡
第三:获得当前的过滤规则,可为空
第四:调用库函数,pcap_loop(),同时并指定其回调函数,其中其回调函数为数据包分析过程。
对应的相应核心代码为:
I f((pCap=pcap_open_live(getDevice()->name,65536,1,1000,strErrorBuf))==NULL)
{ return -1; }
If(pcap_compile(pCap, &fcode, filter, 1, NetMask) < 0)
{ return -1; }
if(pcap_setfilter(pCap, &fcode)<0)
{ return -1; }
do{
pcap_loop(pCap,1,pcap_handle,NULL);
}while(nFlag);
分析算法:
第一:得到数据包,先将其转存到内存里,以备以后再用。
第二:分析当前的数据包,分析过程如下:
1.数据包的前14个字节(Byte)代表数据链路层的报文头,其报文格式是前6Byte
为目的MAC地址,随后的6个Byte为源Mac地址,最后的2Byte代表上层
协议类型这个数据很重要,是我们分析上层协议的依据。
2.根据1所分析到的协议类型进行类似1的迭代分析。
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层中
的报文头信息和数据信息。
第三:结束本次分析。
分析算法部分实现代码:
m_pktHeaders.Add(pHeader);
m_pktDatas.Add(pData);
CFramePacket *pFramePacket = new CFramePacket(pData,14);
if(pFramePacket->GetType() == 0x0800)
{
CIPPacket ipPacket(pData+14,pHeader->len-14);
if(ipPacket.GetProtocol() == "UDP")
{
CUDPPacket*pUDPPacket = new
CUDPPacket(ipPacket.GetTData(),ipPacket.GetDataLength());
}
else if(ipPacket.GetProtocol() == "TCP")
{
CTCPPacket *pTCPPacket = new
CTCPPacket(ipPacket.GetTData(),ipPacket.GetDataLength());
}
}
else if(pFramePacket->GetType() == 0x0806)
{
CARPPacket *pARPPacket = new CARPPacket(pData+14,pHeader->len-14);
}
else if(pFramePacket->GetType() == 0x8035)
{}
else if(pFramePacket->GetType() ==XXXX)
{}
……
在设计分析算法时有一个基础是构造各种协议的数据类型,本系统在处理些过程是充分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对各种协议进行类封装,每个类的重写构造函数,其入口参数为数据包数据和本协议在数据包中的长度,共内容是完成分析这一数据段同时初始化协议中的各个参数信息。
类对外提供各个接口以满足上层对协议数据的调用。
下面以链路层帧类为例:
//用于处理链路层数据
class CFramePacket
{
public:
CFramePacket();
virtual ~CFramePacket();
CFramePacket(const unsigned char *buf,int buflen)
{
unsigned char *pPos;
pPos=(unsigned char *)buf;
for(int i=0;i<6;i++)
{
m_nDestAddr[i] = *pPos;
pPos++;
}
for(i=0;i<6;i++)
{
m_nSrcAddr[i] = *pPos;
pPos++;
}
m_nType = (*pPos)*0x100+(*(pPos+1));
}
Void GetMacSrcAddr(char *str)
{
sprintf(str,"%02X-%02X-%02X-%02X-%02X-%02X",
m_nSrcAddr[0],m_nSrcAddr[1],m_nSrcAddr[2],m_nSrcAddr[3],m_nSrcAddr[4],
m_nSrcAddr[5]);
}
CString GetMacSrcAddr()
{
CString str;
str.Format("%02X-%02X-%02X-%02X-%02X-%02X",
m_nSrcAddr[0],m_nSrcAddr[1],m_nSrcAddr[2],m_nSrcAddr[3],m_nSrcAddr[4],
m_nSrcAddr[5]);
return str;
}
void GetMacDestAddr(char *str)
{
sprintf(str,"%02X-%02X-%02X-%02X-%02X-%02X",
m_nDestAddr[0],m_nDestAddr[1],m_nDestAddr[2],m_nDestAddr[3],m_nDestAd
dr[4],m_nDestAddr[5]);
}
CString GetMacDestAddr()
{
CString str;
str.Format("%02X-%02X-%02X-%02X-%02X-%02X",
m_nDestAddr[0],m_nDestAddr[1],m_nDestAddr[2],m_nDestAddr[3],m_nDestAd
dr[4],m_nDestAddr[5]);
return str;
}
Int GetType()
{
return m_nType;
}
private:
int m_nSrcAddr[6]; //源MAC地址
int m_nDestAddr[6]; //目的MAC地址
int m_nType; //网络层报文类型:IP,ARP,RARP
};
实验结论:
通过可视化的程序开发,程序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实验体会:(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有何体会)
1.实验中的遇到的问题: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比较麻烦,就是对抓到的包进行分析并提取出相应的位填充到对应的数据类型中,对于这个问题采用的是查看相应的协议书,并从网上看了一下流行的处理办法。
2.实验中的收获: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TCP/IP协议的理解,对课程学习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用一些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能提高开发效能,降低开发的复杂度;
学生签名:刘冰
日期: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