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20.00 KB
- 文档页数:79
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
背景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旨在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政策
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环境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2. 环境目标:设定可衡量和可追踪的环境目标,例如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废气处理效率等,以推动环境管理的改善。
3. 环境考核: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核制度,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环境考核,确保其符合环境管理标准。
4. 环境信息公开: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治理措施的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
环境管理措施
1. 节能减排:推广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和能源消耗。
2. 废物处理:加强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污染和破坏。
3.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和水质监测能力。
4. 环境培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环
境保护的认知和技能。
5.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以维护
生态平衡。
6. 践行法律:鼓励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
境违法行为。
结论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应当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 张三. (2020). 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环境保护》, 10(3), 45-50.。
欢迎阅读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一)3.(一)(二)具有(一),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管理既是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要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企业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应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和企业经营。
②从政府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形成有利于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宏观上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引导和监督;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等。
③从公众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作为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作为个体或通过社会团体对企业破坏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作为政府的公务员或企业的员工,通过自身的工作促进企业环境保护。
三、公众(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公众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作用主要是以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的公众个体,以及以某个目标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行为来体现。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