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_以浙江省上虞市沥海滩涂围垦为例_金周益
- 格式:pdf
- 大小:232.42 KB
- 文档页数:4
滩涂围垦生态适宜性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 聂会1 黄赛花1 陈浩1 吕宇峰2 项淑怡31.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浙江海洋大学;3.三峡大学摘 要:近几十年高强度的滩涂开发使得河口海岸滩槽动力地貌格局发生变化,造成沿海生态与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
研究通过识别围垦工程实施对生态影响的主要因素、方式、途径和程度等,选择直接反映围垦工程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因子,形成综合因子。
提出滨海栖息地指数、滩涂湿地健康指数和生态建设指数三项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体系和标准。
以杭州湾慈溪典型围垦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海域水质、生态环境以及沿海岸线形态、景观生态格局和生物资源等要素变化情况,进行了围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估。
结果显示生态评估综合指数为0.711,滩涂围垦后生态适宜性为较好且与实际符合,评价结论与实际较符合。
该体系可为滩涂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生态适应性评估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估体系1.引言过度和缺乏科学指导的围填海工程会对原始岸滩地形地貌造成改变,从而损害海域生态系统。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以探讨围垦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围填海造成河口和海湾的潮流动力减弱,导致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群落结构发生变化[1]。
围垦改变了滩涂水动力、悬浮物、沉积物等多种环境因子,导致生物数量、组成、及多样性均发生变化[2-3]。
天津沿海湿地和莱州湾滩涂湿地的调查表明,围垦活动损害了水生和底栖环境健康状况[4];青堆子湾滩涂围垦后形成不同类型小型栖息场所,物种数目、栖息密度及总体数量都显著下降,重要的鱼类也受到了极大损失[5];乐清湾和杭州湾等围区发现不同类型野生动植物演替与鸟类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其栖息、觅食的场所遭到破坏[6-7];韩国新万金工程造成水体缺氧和水资源质量恶化、引发赤潮,导致底栖生物减少甚至消失[8]。
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多从生态型围垦角度、海洋环境、海域开发等方面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9-10];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单个围垦工程或者从单一因子出发,综合多个围垦工程群的累积影响研究较少。
滩涂围垦有法可依
冯榕;戴永善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1996(0)5
【摘要】1996年1月28日,福建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部以鼓励和促进沿海滩涂围垦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办法》。
这部地方性法规主题为:"向海要地"。
它系统而全面地规范了滩涂围垦的规划、建设、管理。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滩涂围垦;地方性法规;围垦工程;建设用地;垦区;投资者;福建省;各级政府;人大常委会;管理机构
【作者】冯榕;戴永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8
【相关文献】
1.滩涂围垦冲淤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舟山钓梁围垦工程为例 [J], 黄小燕;陈茂青;陈奕
2.滩涂围垦开发利用需探索新机制--温州市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J], 孙昌龙;马雯雯;周强
3.温岭市滩涂围垦现状及围垦区土壤改良措施 [J], 王琴霞
4.滩涂围垦养殖的生态损益分析——以江苏条子泥滩涂围垦养殖为例 [J], 王静;徐敏;张益民
5.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以浙江省上虞市沥海滩涂围垦为例 [J], 金周益;唐建军;陈欣;钱翌;傅庆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虞市滩涂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实例调查1 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1.2气候和土壤1.3围垦情况2 实例研究2.196丘开发利用模式2.2排涝设计2.396丘沟渠建设情况2.496丘田间路建设情况2.596丘养殖水面建设情况2.696丘水土保持工程1 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宁绍平原中部。
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市,西连绍兴市,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宁、海盐市相望。
上虞市海涂主要分布在曹娥江下游两岸,海岸线全长40公里,潮间带达40多万亩。
海涂位于市境北端,钱塘江河口南岸,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0°10′~30°16′,东经120°36′~120°53′之间。
1.2 气候和土壤1.2.1 气候上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6.5℃,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为241天,平均积温5243.6℃,无霜期251天,年雨量1464.8毫米,年日照时间1900.6小时,年总辐射量105千卡/平方厘米。
上虞雨量充沛,具有雨热同步的气候特征。
每年开春以后,气温回升,雨量日增,有两个明显的雨季:3~6月为第一个雨季,3~4月份出现春雨,平均雨量为227.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16.3%;5~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平均雨量为358.2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25.6%;9月份是第二个雨季,平均雨量为167.8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12%。
台风、干旱、洪涝是主要的气候灾害。
据气象资料统计,台风、暴雨平均每年3次,干旱年频率10年6~8次,洪涝灾害5年三遇。
1.2.2 土壤上虞市境内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4个亚类,44个土属,82个土种。
其垂直分布规律一次为黄壤、红壤、岩红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
1.3 围垦情况上虞市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江滩、海涂资源,其开发利用,历来为人民所重视。
早在明崇祯年间,就有开发利用的记载。
上虞市滩涂属于淤涨型为主的岸滩,主要开发用途是养殖水面、耕地和水利,后有开发为工业用地。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5)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海滩围垦作为护岸工程的一部分,能够保护海岸环境,对防止海岸沉降、抗击风暴潮、防止洋流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海滩围垦可以有效地减少砂土的侵蚀,阻止海岸线的不断后退,使沿海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此外,它还能丰富海滩的环境多样性,改善海湾环境的生态平衡,保护当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养护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沿海渔业的发展和海洋旅游景观的美化。
同时,海滩围垦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如海滩淤积和洞穴的变形。
这些都往往会破坏当地的沙滩环境,并影响海洋生物的自然旅行,影响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海滩围垦工程需要考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内涵,联系海岸植物,建立衔接海陆之间生态体系,保护珍贵的海洋生物,充分发挥这些护岸工程的生态功能。
因此,以上可以看出,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有双重影响,有利于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但也可能引起砂土的淤积,造成海洋生物的破坏。
因此,在实施海滩围垦工程时,应当尊重海洋环境,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特点,把握好海滩围垦的安全设计,避免破坏海岸环境。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海滩围垦工程,才能确保海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滩涂围垦中的出现问题的研究摘要:滩涂围垦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方式,并已形成滩涂围垦的新热潮来拓展生存空间,但在此过程中因管理及开发无序无度等原因也出现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及问题,因此积极分析和研究滩涂围垦中的问题,总结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促进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关键词:滩涂围垦;问题;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o enclose tidel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effective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to relieve contradiction of important ways, and has formed to enclose tideland new boom to expand our living space, but in the process fo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tend to wait for a reason and there appear a large number of negative effects and problems, so posi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enclose tideland, summariz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astal area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ontribution strength.Keywords: to enclose tideland; Probl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滩涂围垦概述目前我国现有沿海滩涂可达350万公顷以上,早在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已出现过围海造田、发展养虾业的大规模利用滩涂的热潮,但这也使得自然滩涂的总面积被缩减。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姓名:宋霄锟学号:161603010048摘要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促进生物演替,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用,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围垦对海岸带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潮滩生物生态学的影响和盐沼恢复与生态重建等4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围垦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探讨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机制,以寻求兼顾围垦土地需求与海岸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围垦;海岸环境;潮滩;盐沼恢复;生态重建下面浅谈我对于海滩围垦对于海岸环境影响的一些学习心得。
先谈谈围垦工程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围垦工程通过海堤建设,改变局地海岸地形,影响着垦区附近海域的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导致附近泥沙运移状况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冲淤变化趋势,从而可能对工程附近的海岸淤蚀、海底地形、港口航道淤积、河口冲淤、海湾纳潮量、河道排洪、台风暴潮增水等带来影响。
从研究方法看,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研究大多是基于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工程前后流场分布,再用经验公式计算淤蚀强度,或辅以必要的物理模型进行。
围垦对河口水沙动力的影响很大,潮汐河口受潮流和径流的双重影响,此类工程与河口整治相结合,主要在入海河口的边滩筑堤围涂,也有在河口或河口汊道上筑坝建闸挡潮。
河口围垦开发,既要考虑排洪入海尾闾畅通,又要考虑河海港道的维护,保护河口的潮汐吞吐能力。
结合河口整治,我国学者就围垦对钱塘江河口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围垦对港湾水沙动力的影响。
港湾围垦或在湾内边滩筑堤圈围,或在湾顶、湾中、湾口或湾内港汊筑坝堵港。
边滩围垦多在高滩外缘筑堤造陆,类似平直海岸的小规模围涂。
堵港围海则是在堵港之后,将港内高、中滩筑堤造陆,低滩或浅海则多用于蓄淡养殖。
国土资源GUANLIYUANDILAND&RESOURCES37管理园地浙江省滩涂围垦造地现状和政策研究□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 宋佩华滩涂资源是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的潜力所在,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滩涂资源,是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沿海城市着眼于滩涂资源,推进滩涂围垦造地工作,积极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
一、浙江省滩涂围垦基本情况1.滩涂围垦项目情况据第五次滩涂资源调查显示,浙江省理论深度基准面(海图零米线)以上的滩涂资源面积为391万亩,其中,适宜围垦造地滩涂区面积约262万亩。
依据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及利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全省实施滩涂围垦项目94个,规划围垦面积201万亩。
其中,已围垦项目54个,圈围面积约91.2万亩,其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面积约39.4万亩(已实施垦造耕地约27.2万亩),占围垦面积的43%;建设用地面积约27.1万亩(已供地约9.6万亩),占围垦面积的29%;未利用地面积约24.7万亩,占围垦面积的28%。
“十二五”时期,全省围垦滩涂约53万亩,完成垦造耕地约15万亩。
正在围垦项目27个,计划圈围面积约67.6万亩,圈围时间预计在2017-2024年。
规划远期拟围垦项目13个,拟圈围面积42.2万亩。
2.相关政策措施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滩涂围垦工作,2005年以来,省政府相继制订下发了《关于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通知》(浙政发〔2005〕34号)、《关于进一步落实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通知》(浙政发〔2007〕6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8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25号)等文件,明确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垦造耕地项目补助标准5万元/亩,对新围垦项目按照实际围成面积的20%比例作为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明确按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15%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时,规定农业用海申请转为建设用海的,要确保本项目30%以上面积用作补充耕地。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4)
海滩围垦是一种人类在海滩上进行修建的一项工程,它可以保护海岸环境,主要用于防护海岸免受海浪的冲击和风蚀,并增加海滩面积。
我在学习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发现它有很多有益的作用。
首先,海滩围垦可以有效建立护坡,防止海岸环境的改变,例如沙地侵蚀、暴风雨造成的淤积等。
海滩围垦可以抵抗大范围的海浪破坏,船舶碰撞及飓风洪水等造成的破坏。
同时,它还可以防止海岸上植物的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防止植物生长环境的改变。
其次,海滩围垦也可以有效整合海滩上的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增强海滩环境的持久性,防止植物受到破坏。
海滩围垦可以增加海滩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海滩的生物群落结构,使这种环境对植物保护更具可持续性。
同时,海滩围垦也可以保护海滩,防止岸边破坏,防止野生动物破坏海滩生态系统。
最后,海滩围垦也可以增加海滩的面积,可以改善海岸环境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提高海滩的承载能力,增加海岸的房屋面积,使海岸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总而言之,海滩围垦是一种有效的海岸环境保护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海岸的破坏,增强海岸的生态系统,改善海岸的空间结构和功能,为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很多好处。
滩涂围垦造地的环境影响及关键工程技术问题研究摘要:尽管说目前我国沿海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却同步面临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危机,最为妥善的处理方法便是进行滩涂围垦造地。
但是经过阶段化考察发现,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处理不当,使得围垦造地的同时开始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但是现在技术发展逐渐攻克了此类问题。
笔者的任务,就是在理清滩涂围垦造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日后该类工程的关键性处理技术,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工作人员的瞩目。
关键词:滩涂围垦造地;环境影响;关键工程技术前言:在沿海地区开展滩涂围垦造地工程项目,是迎合时代趋势的必要途径,主要原因就是其能够创造较多的社会效益。
而为了加快这部分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关管理主体就必须实时性地遵循科学发展观念,透过不同方式进行自然、经济、生态环境等彼此间关系的协调,之后做到先促淤和后围垦。
至于滩涂围垦造地究竟会对环境造成何种影响,而对应的关键工程技术又是怎样的,有关要点内容会在后续加以补充。
一、滩涂围垦造地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简述尽管说滩涂围垦造地能够辅助沿海地区创造出较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过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须知滩涂围垦工程必然要吹填较多数量的沙石,因为开山取石必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许多工程主体选择配合海底吹沙途径完成吹填任务。
一方面因为某些区域在开展围填海工程中,没有对周边渔民补偿和转产专业等问题予以妥善地处理,使得这些群体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得社会安定局势遭受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则是在相同海域内部出现较多围填海工程争海的现象,因为当中的规划和引导工作不理想,一时间造成海洋经济生态的不健康发展。
经过滩涂围垦造地活动拓展之后,会令海洋水体交换性能持续薄弱,周边环境容量极速缩减,最终不断加深对整个海洋环境的污染侵蚀效应。
如经过围海促淤活动大范围地组织之后,会令蓄潮港域范畴不断缩减,同步弱化其应有的潮汐控制和水体交换功能,一旦说长期放置不管,就会接连引发水体交换不及时、水质恶化趋势严峻、赤潮滋生频率和强度过高等弊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