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sion 2 Business Environment 1 Political Environment
- 格式:ppt
- 大小:858.50 KB
- 文档页数:17
session的理解session是一种用于在Web应用程序中跟踪用户状态的机制。
在Web开发中,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说服务器无法直接区分不同用户的身份,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
然而,实际上经常需要区分用户身份,跟踪用户状态,记录用户行为等,这就需要使用session。
简单来说,session是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相关信息的一种机制。
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唯一标识的session ID,并将该ID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端。
用户在后续的请求中,浏览器会通过发送Cookie携带session ID,从而让服务器能够识别该用户。
服务器可以根据session ID获取与该用户相关联的信息,并在处理请求时使用这些信息。
session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创建和维护session:服务器端负责创建和维护session,通常使用一个唯一标识符来表示session,被称为session ID。
session ID可以通过Cookie发送到客户端,并在后续的请求中被客户端携带。
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生成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
2. session与Cookie的关系:session通常依赖于Cookie来传递session ID。
服务器在响应中设置一个名为"session ID"的Cookie,并将其值设置为当前用户的session ID。
客户端在后续的请求中会自动携带该Cookie,服务器可以通过解析Cookie获取session ID,从而找到对应的session。
3. session存储方式:session数据可以存储在服务器端的内存、文件系统、数据库等不同的存储介质中。
常见的方式包括内存存储、文件存储和数据库存储。
不同的存储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Session的使用流程什么是SessionSession是一种用于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信息的机制。
它可以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存储和检索数据,以便在不同页面间共享和使用。
Session通常用于存储用户登录状态、购物车内容等。
Session的原理1.当用户第一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同时创建一个对应的Session对象。
2.服务器将Session ID以cookie的形式发送给用户端,并在用户的浏览器中保存。
3.用户在接下来的请求中,都会带上Session ID。
4.服务器根据收到的Session ID,在服务器中找到对应的Session对象。
5.服务器可以从Session对象中获取或设置与该用户相关的信息。
Session的使用流程步骤1:启用Session在需要使用Session的页面或文件的开头,加入以下代码启用Session:session_start();步骤2:设置Session变量通过使用$_SESSION超全局变量,可以设置Session中的变量。
例如:$_SESSION['username'] = 'John';步骤3:获取Session变量通过使用$_SESSION超全局变量,可以获取Session中的变量。
例如:$username = $_SESSION['username'];步骤4:销毁Session当用户注销或需要销毁Session时,可以使用以下代码销毁Session:session_destroy();步骤5:检查Session是否存在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查Session是否存在。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检查Session 是否存在:if (isset($_SESSION['username'])) {// Session存在的处理逻辑} else {// Session不存在的处理逻辑}步骤6:设置Session过期时间默认情况下,Session会在用户关闭浏览器时过期。
泛微二次开发所需要的知识
泛微二次开发是指在泛微OA系统中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和提升工作效率。
在进行泛微二次开发之前,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步骤一:了解泛微OA系统
作为一个泛微二次开发者,首先需要了解泛微OA系统的概念、功能以及基本架构。
只有深入了解泛微OA系统才能对二次开发对接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二次开发任务。
步骤二:掌握JAVA编程
泛微OA系统的二次开发使用的是JAVA编程语言,所以二次开发者需要掌握JAVA编程。
特别是在泛微OA系统中,JAVA编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包含了工作流引擎、表单控件、数据集成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JAVA编程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泛微OA系统的二次开发。
步骤三:熟悉Web开发
泛微OA系统作为一款B/S架构的软件,二次开发涉及到了Web 开发知识,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方面。
因此,二次开发者需要熟悉Web开发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泛微OA系统的二次开发。
步骤四:掌握数据库知识
泛微OA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因此,二次开发者需要具备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包括SQL语句、数据表设计等。
只有掌握了数据库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步骤五:了解相关API
泛微OA系统提供了丰富的API,包含了表单API、流程API、组织人员API等方面。
二次开发者需要了解相关API,从而能够更快地实现对系统的定制化开发,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总之,泛微二次开发要求开发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和相关知识背景。
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学习和探索,才能在泛微OA系统中运用这些知识,做出更加优秀的产品。
java里面session的用法Java中的Session是Web应用程序中的一种状态管理技术,它为每个客户端维护一个会话以保存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状态。
Session的用途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存储信息。
在Java中,Session是在服务器端创建并管理的。
Session是HTTP协议无状态的特性中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Session可以在服务器端为不同用户的不同访问请求维护一份状态信息,以实现状态保持。
Session是基于Cookie或URL重写技术实现的。
在Java中,通过HttpSession接口可以获取和设置Session中的属性,并且可以在Session结束后销毁Session。
在使用Session的过程中,需要注意Sess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避免Session的过期和会话劫持等问题。
一、Session的创建Session是在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时创建。
当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的请求时,会判断请求中是否包含Session ID信息,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如果有就找到对应的Session。
在Java中,可以通过request.getSession()方法获取HttpSession对象来访问Session中的属性。
二、Session的存储Session的存储位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设置。
在Web应用程序中,Session数据可以存储在三个不同的位置:1. 内存中:当Session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时,数据只在Web服务器运行时有效,当Web服务器重启或应用程序重新部署时,所有Session中的数据都会消失。
2. Cookie中:当Session数据存储在Cookie中时,数据会随着响应一起发送到浏览器,在下次请求时会自动发回给服务器。
3. 数据库中:当Session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时,数据会持久化保存,即使Web服务器关闭或应用程序重新部署,数据也不会丢失。
在Web应用程序中,Session的存储位置通常是使用默认的内存存储。
session的工作原理Session的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sessio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Web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session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session的定义。
在Web开发中,session是指服务器端用来存储用户信息的一种机制。
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服务器会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唯一的session,并为该session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通常是一个字符串。
这个标识符会在用户与服务器之间来回传递,以便服务器能够识别用户的身份并存储相关信息。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session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第一次访问一个网站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并生成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这个标识符通常会被存储在用户的浏览器中,可以是通过cookie、URL重写或者隐藏表单字段的方式。
当用户进行后续的访问时,浏览器会将这个标识符发送给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能够识别用户的session。
一旦服务器接收到了session标识符,它就能够从自己的存储中找到对应的session,并读取或更新其中的信息。
这样,服务器就能够实现跨页面、跨请求的用户信息共享,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session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session的存储通常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的,因此需要消耗服务器的资源。
为了减轻服务器的负担,我们通常会设置session的过期时间,一旦用户长时间不活动,session就会被销毁。
其次,由于session的标识符通常是通过cookie等方式传递的,因此存在被窃取的风险。
为了增强安全性,我们通常会使用加密的方式存储session标识符,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除此之外,session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
比如,session通常是与用户的登录状态相关联的,一旦用户登录成功,服务器就会为其创建一个session,并在用户注销或者超时后销毁session。
J2EE事务管理教程一个典型的企业应用程序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访问和存储信息。
因为这些信息对于商业操作非常重要,它必须精确、实时、可靠。
如果允许多个程序同时更新相同的数据,就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如果在一个商业交易处理过程中,部分数据被更新后系统崩溃也将破坏数据完整性。
事务通过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事务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并发操作。
如果发生系统崩溃,事务确保恢复的数据崩溃前将保持一致。
本章内容:什么是事务容器管理事务事务的属性回滚容器管理事务同步会话bean实例变量容器管理事务中不允许使用的方法Bean 管理事务JDBC事务JTA 事务非提交返回事务在Bean管理事务中不允许使用的方法企业Bean事务摘要事务超时隔离级别更新多个数据库Web 组件事务一.什么是事务模拟一个商业交易,应用程序需要完成几个步骤。
例如,一个财物应用程序,可能会将资金从经常性帐户(checking account)转到储蓄性账户(saving account),该交易的伪码表示如下:begin transactiondebit checking accountcredit savings accountupdate history logcommit transaction三个步骤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一个都不做。
否则数据完整性将被破坏。
因为事务中的所有步骤被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事务一般被定义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结束事务有两种方法:提交或者回滚。
当一个事务提交,数据修改被保存。
如果事务中有一个步骤失败,事务就回滚,这个事务中的已经执行的动作被撤销。
例如在上面的伪码中,如果在处理第二步的时候硬盘驱动器崩溃,事务的第一步将被撤销。
尽管事务失败,数据的完整性不会被破坏,因为帐目仍然保持平衡。
前面伪码中,begin和commit标明了事务的界限。
当设计一个企业Bean的时候,你要决定怎样通过容器管理或bean管理事务来指定事务界限。
session工作原理详解Session是一种技术,它用于在Web服务器和Web浏览器之间存储用户信息。
通常,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服务器将为该用户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
该对象包含有关用户身份验证状态、用户浏览所需的其他信息和其他状态数据。
Session对象将存储在服务器的内存中,然后在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每个交互中使用。
Session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基于Web应用程序在Web服务器和Web客户端之间维护的一种连接。
该连接可以是通过HTTP或HTTPS建立的。
服务器将分配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然后将其存储在客户端浏览器的Cookie中。
当客户端发送新请求时,该Session ID将与请求一起发送到Web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将使用Session ID查找该用户的Session对象,然后将其与请求相关联。
在会话期间,每个新请求都将附加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
当该Session结束时,服务器将从内存中删除Session对象。
Session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服务器设置。
通常,Session对象将持续一段时间,例如30分钟或1小时,或者直到用户退出或关闭浏览器。
Session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它可以为Web开发人员提供广泛的应用程序。
它可以存储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表单数据等。
它还可以用于跟踪Web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户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Session ID在Cookie中存储的方式可能不安全,因为Cookie可以被黑客拦截并使用为恶意用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Web开发人员使用一些安全措施,例如将Session ID存储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在Cookie中,或启用HTTPS来确保数据安全传输。
总之,Sessio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Web开发技术,可以帮助Web开发人员存储和管理用户状态数据。
了解Session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高Web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session 的工作原理Session是一种在网络通信中用于保持状态的机制。
它通过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会话来保存用户的状态信息,使得用户在多个请求之间能够保持连续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Session的工作原理。
Session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客户端发送请求: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并按下回车键时,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这个请求中不包含任何关于用户身份的信息。
2. 服务器创建Session: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为该请求创建一个唯一的Session标识符,并将其保存在服务器的内存中或者存储在数据库中。
Session标识符通常是一个长字符串,用于唯一标识一个Session。
3. 服务器返回响应:服务器在处理完客户端的请求后,会生成一个HTTP响应,并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这个响应中包含了Session 标识符。
4. 客户端保存Session标识符: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会将Session标识符保存在浏览器的Cookie中。
Cookie是一种用于在客户端存储少量数据的机制,通过在浏览器中创建一个名为session_id的Cookie,客户端可以将Session标识符保存在本地。
5. 客户端发送请求并携带Session标识符: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进行下一个请求时,浏览器会自动将之前保存的Cookie信息添加到请求头中,并将Session标识符发送给服务器。
6. 服务器验证Session标识符: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从请求头中提取Session标识符,并与服务器中保存的Session 标识符进行比对。
如果两者匹配,则说明用户的请求是合法的,并且服务器可以通过Session标识符获取用户的状态信息。
如果不匹配,则说明用户的请求不合法,服务器可能会拒绝该请求或要求重新登录。
7. 服务器处理请求并更新Session:服务器在验证完Session标识符后,会根据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可以在处理过程中修改Session中保存的用户状态信息。
session的工作原理用法
Session的工作原理是在服务器端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唯一的会话,并为该会话存储数据。
Session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在请求头中携带Session ID (一般通过Cookie传递)。
2. 服务器端检查请求头中的Session ID,并根据该ID来查找对应的会话。
3.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会话,服务器会从会话存储器(如内存、数据库等)中获取存储的数据。
4. 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会话数据。
这些修改后的数据将保存在会话存储器中。
5. 服务器将会话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并将会话ID通过Cookie 设置在响应头中,以便客户端在后续请求中携带。
6. 客户端收到响应后,将会话ID保存在Cookie中。
7. 客户端后续的请求中会自动携带该Cookie,服务器就可以根据请求头中的Session ID找到对应的会话,继续存取会话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Session能够在多个请求之间维持用户的会话
状态,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可以在会话中存储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信息等重要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j2ee的十三个标准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种用于开发企业级应用程序的Java平台。
它定义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以下是J2EE的十三个标准:1. Servlet API,用于开发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的标准API,提供了处理HTTP请求和响应的能力。
2. JavaServer Pages(JSP),用于创建动态Web页面的技术,结合HTML和Java代码,使开发人员能够以标记语言的方式生成动态内容。
3. Enterprise JavaBeans(EJB),用于开发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程序的组件模型,提供了事务管理、持久化、安全性等功能。
4. Java Transaction API(JTA),用于管理分布式事务的API,确保多个资源(如数据库、消息队列)之间的一致性。
5. Java Message Service(JMS),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异步消息传递的API,支持可靠性和持久性的消息传递。
6.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DBC),用于在Java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进行交互的API,提供了执行SQL查询和更新的能力。
7. 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JNDI),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查找和访问命名和目录服务的API,如LDAP、DNS等。
8. JavaMail,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API,支持SMTP、POP3、IMAP等协议。
9. Java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Service (JAAS),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的API,提供了安全性管理的框架。
10. JavaServer Faces(JSF),用于开发基于组件的用户界面的框架,简化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11. Java API for XML Processing(JAXP),用于解析、转换和生成XML文档的API,支持DOM、SAX和XSLT等技术。
泛微二次开发所需要的知识
泛微二次开发是指在泛微OA平台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开发,以满足企业特定业务需求的一种开发方式。
进行泛微二次开发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Java语言基础:泛微OA平台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因此需要掌握Java语言基础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线程等相关知识。
2. JSP和Servlet技术:泛微OA平台采用JSP和Servlet技术进行页面和业务逻辑的开发,因此需要熟悉JSP和Servlet的使用方法和相关API。
3. SQL语言:泛微OA平台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因此需要掌握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4. 前端开发技术:泛微OA平台的前端开发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因此需要掌握前端开发技术和框架,如jQuery、Bootstrap等。
5. 泛微OA平台架构和API:了解泛微OA平台的架构和开发API,包括表单、流程、文档管理等模块的API,以便进行二次开发。
以上是进行泛微二次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让开发者更好地进行泛微二次开发,并实现企业的个性化业务需求。
- 1 -。
Python中的session方法是一种用来处理用户会话信息的技术。
通过使用session,开发人员可以在用户访问全球信息站时存储和检索特定用户的信息,从而实现用户状态的跟踪和管理。
session方法在Web 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实现用户登入、购物车管理、数据存储等功能。
在本文中,将介绍Python中session方法的基本概念、使用场景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session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session方法的基本概念1.1 会话(session)的定义在计算机术语中,会话指的是一段特定时间内,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交互活动。
在Web开发中,会话一般指用户访问全球信息站的整个过程,从用户登入到退出的整个交互过程。
1.2 session方法的作用session方法就是用来管理用户的会话信息,包括用户的登入状态、个性化设置、购物车内容等。
通过session,全球信息站可以跟踪用户的活动,并在用户访问全球信息站时存储和检索特定用户的信息。
1.3 session方法的实现原理一般来说,session方法是通过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会话信息并在客户端发送一个标识符(如cookie)来进行验证的。
当用户访问全球信息站时,服务器会根据发送的标识符来检索用户会话信息,从而实现用户状态的跟踪和管理。
二、session方法的使用场景2.1 用户登入状态管理在Web开发中,用户登入状态管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
通过session方法,全球信息站可以在用户登入时存储用户的登入信息,并在用户访问其他页面时进行验证,从而实现用户登入状态的管理。
2.2 购物车管理另一个常见的使用场景是购物车管理。
通过session方法,全球信息站可以在用户添加商品到购物车时存储商品信息,并在用户下单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购物车内容的管理。
2.3 数据存储session方法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历史浏览记录等信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linux中session详解【最新版】目录1.Linux 中的 session 概念2.session 与进程组的关系3.session 的特点4.shell session 的定义及应用5.总结正文在 Linux 系统中,session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组进程的集合。
可以说,session 是进程组的一种高层次抽象。
本文将对Linux 中的 session 进行详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session 与进程组之间的关系。
进程组是由多个进程组成的集合,而 session 则是由一组相关的进程组成的集合。
可以说,进程组是 session 的基本构成单位。
在 Linux 系统中,每个进程都属于某一个进程组,而每个进程组又属于某一个 session。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 session 的特点。
一个 session 中的进程可以分为两类:leader 进程和 follower 进程。
其中,leader 进程是该session 的领导者,负责管理 session 中的所有进程。
当 leader 进程退出时,session 中的所有 follower 进程会收到 sighup 信号,默认行为是终止进程。
这也意味着,session 的领导者进程对整个 session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Linux 中,我们常见的 shell session 指的是终端中当前的状态。
在终端中,只能有一个 shell session。
当我们在终端中启动一个新的shell 时,会创建一个新的 shell session。
每个 shell session 都有自己的进程组和 leader 进程,它们在系统中是独立存在的。
总之,Linux 中的 session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组进程的集合。
session 与进程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进程都属于某一个进程组,而每个进程组又属于某一个 session。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
php session 用法标题,深入了解PHP Session的用法。
在Web开发中,会话(session)是一种重要的机制,用于在用户访问网站时跟踪用户的状态和数据。
PHP提供了强大的session管理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管理会话,以及在不同页面之间共享数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PHP session的用法,包括如何创建、存储和销毁会话,以及如何在不同页面之间传递数据。
首先,要使用session,需要在PHP脚本的开头调用session_start()函数。
这将启动一个新的会话或者恢复当前会话,如果有的话。
一旦会话被启动,就可以使用$_SESSION超全局数组来存储和访问会话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_SESSION['username'] = 'john_doe'来存储用户的用户名,然后在其他页面上使用echo$_SESSION['username']来获取这个值。
除了存储基本的数据之外,PHP session还支持存储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数组和对象。
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在不同页面之间传递和共享数据。
另外,session数据是存储在服务器端的,因此对于敏感数据的存储是比较安全的。
当用户关闭浏览器或者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活动时,会话会自动销毁。
但是,开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调用session_destroy()函数来手动销毁会话。
这将删除所有存储在会话中的数据,并且使得会话失效。
另外,可以使用unset($_SESSION['username'])来删除会话中特定的数据项。
总之,PHP session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用于在Web应用程序中跟踪用户的状态和数据。
通过了解如何创建、存储和销毁会话,以及如何在不同页面之间传递数据,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利用session来实现各种功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BusinessException 是一个业务异常类,通常在程序并未出现执行异常情况,但人为需要抛出异常信息时使用。
例如:在登录功能中,当账号不存在或者密码错误时,就可以抛出一个业务异常。
此外,开发一个BusinessException业务异常类也可以用来统一处理业务出现的各种异常。
在实际项目中,可能会写很多验证方法,比如说验证用户输入的信息是否包含敏感词,在后台二次验证时如果出现问题,同样可以使用BusinessException来抛出异常。
关于异常的处理有try-catch 程序块、throw等方法,这些可以帮助处理程序中的未知错误。
Tomcat 同一服务器上两个不同web项目共享session 的简单方法Tomcat 同一服务器上两个不同web项目共享session的简单方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大项目被分割成若干小项目开发,为了能够互不干扰,要求每个小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可是到了最后突然发现某几个小项目之间需要共享一些信息,或者想使用session来实现SSO (single sign on),在session中保存login的用户信息,最自然的要求是应用程序间能够访问彼此的session。
然而按照Servlet规范,session的作用范围应该仅仅限于当前应用程序下,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是不能够互相访问对方的session的。
各个应用服务器从实际效果上都遵守了这一规范,但是实现的细节却可能各有不同,因此解决跨应用程序session共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有一种较为方便的做法,就是把一个应用程序的session放到 ServletContext 中,这样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从ServletContext中取得前一个应用程序的引用。
示例代码如下,应用程序Acontext.setAttribute("appA", session);应用程序BcontextA = context.getContext("/appA");HttpSession sessionA = (HttpSession)contextA.getAttribute("appA");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不可移植,因为根据ServletContext的JavaDoc,应用服务器可以处于安全的原因对于context.getContext("/appA");返回空值,以上做法在Weblogic Server 8.1/ tomcat4.1x 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