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进展概述(选修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湛江师范学院09生本一班徐意媚2009574111摘要: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起源于人类的育种实践,于1910年进入现代遗传学阶段,并依次经历个体遗传学时期、细胞遗传学时期、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时期、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
目前遗传学在医学、农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表遗传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
21世纪将是遗传学迅猛发展的世纪,在经济、微生物、工业、制造业等许多领域都将有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发展前景1 现代遗传学发展前1.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方法。
写于公元60年左右的《论农作物》和533~544年间中国学者贾思勰在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均记载了嫁接技术,后者还特别记载了果树的嫁接,树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阉割等技术。
[1]1.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许多人都无法阐明亲代与子代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直到18世纪下半叶之后,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拉马克通过长颈鹿的颈、家鸡的翅膀等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达尔文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行了五年的考察工作,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终于在1859年发表著作《物种起源》,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再到高级逐渐进化的。
除此之外,达尔文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了“泛生论”假说,但至今未获得科学的证实。
1.3 新达尔文主义以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 为代表的等人支持达尔文选择理论否定获得性遗传,魏斯曼等人提出种质连续论,认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他们还通过对老鼠22代的割尾巴试验,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明确地区分种质和体质,认为种质可以影响体质,而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在理论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及其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等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生物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遗传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应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进一步突破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工具,如CRISPR/Cas9等,对细胞的基因进行修改,以实现对遗传信息的精准干预和编辑。
这项技术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实现了很大突破,如CRISPR/Cas9技术的普及和改进等。
目前,已有实验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猴子胚胎的傻气牛基因进行修改,并成功诱导了傻气牛的产生。
这一突破为解决人类常见疾病和生物资源保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个性化医疗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医疗是指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和病症的差异,为患者提供以“个人定制”的治疗方式。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医疗也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多种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很多癌症均被证明与基因相关,而通过基因筛选,可以有效地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治疗过程的副作用。
此外,个性化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个性化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现阶段,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与个性化医疗应用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未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遗传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遗传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改良种质,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改良农业生产中的抗病、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例如,通过改良玉米种质,科学家们将一个基因的突变点挖掘出来,从而实现了玉米在低温条件下仍能高产的目标。
同时,在畜牧业领域,遗传学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遗传学的手段,可以实现用较短时间,获得高产的家禽和畜牧。
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遗传学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植物到动物,遗传学正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其对社会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一、遗传学技术的突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遗传学研究的速度和规模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测定个体的基因序列。
此外,CRISPR-Cas9技术的兴起也为遗传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利用CRISPR-Cas9,研究人员可以精准编辑基因,使得基因工程和遗传改造成为可能。
二、基因与疾病的关联遗传学研究在揭示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研究,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与多种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
例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帕金森氏病等疾病都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
这些研究为个性化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种群遗传学的发展种群遗传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起源、迁移和演化。
通过对全球不同种群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可以重构人类的家族树,并追溯不同人种的发展历史。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认识人类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还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与特定人群相关的疾病。
四、遗传治疗的前景随着对基因和疾病关系的深入了解,遗传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
遗传治疗以基因为目标,通过基因修复、基因表达调控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使得遗传治疗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许多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可能会有新的治疗突破。
五、伦理与社会问题随着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否需受到严格限制?个人基因信息的隐私保护如何确保?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解决,确保遗传学研究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六、结语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个体的差异。
遗传学研究进展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现象,以及遗传信息在生物体遗传性状传递和表达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这些进展对于人类健康、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综述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1.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遗传学研究的重要突破之一。
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编辑工具,能够精准编辑生物体基因组,为研究基因功能、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技术还具有潜力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成功纠正了人类胚胎中的一种遗传疾病突变,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组学研究是遗传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得以全面解读生物体的基因组信息。
通过对大规模基因组数据的分析,研究者们发现了许多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并揭示了这些变异与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组学的发展还使得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表观遗传学的新视角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组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和组蛋白等分子水平的调控,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的学科。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维持细胞的命运决定、器官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表观遗传学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来治疗一些与表观遗传异常相关的疾病。
总结起来,遗传学研究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研究和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新突破不仅推动了遗传学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也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遗传学的研究将继续取得更加丰富和重要的成果。
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基因组学的突破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人类基因组项目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目前,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序,并构建了相关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组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资源。
基因组学的突破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对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并研究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基因组学的发展也为研究基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二、表观遗传学的兴起除了基因组学的突破,表观遗传学也是遗传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非DNA序列相关的遗传信息,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解读这些表观遗传信息。
表观遗传学的兴起为我们对生物遗传信息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信息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发生等。
通过研究表观遗传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单细胞遗传学的突破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单细胞遗传学也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传统的遗传学研究通常是基于组织或个体的平均水平,无法对细胞之间的差异进行解析。
而单细胞遗传学正是通过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了细胞间的遗传异质性。
单细胞遗传学的突破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发生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细胞的遗传特征以及其在细胞功能和疾病中的作用。
这对于个体化医疗的实现以及疾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综述论文1000字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遗传规律并探讨基因与表现型之间联系的科学。
从远古时代的人类开始,遗传规律就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发展。
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就逐渐扩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遗传学的领域中,人类已经阐明了一些基本规律。
一、基础遗传学基础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基础,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基因的遗传规律。
杂交、基因型、表型、基因频率、分离原则、掩蔽规律等是基础遗传学的主要内容。
1.杂交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纯系的产生一代直系杂交的过程。
对于许多生物和植物品种,杂交是造成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杂交的研究也是遗传学的基础之一。
2.基因型基因型指个体基因在同一位点上的组合。
一个基因型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其中一个等位基因来自父亲,另外一个等位基因来自母亲。
基因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基因频率以及基因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3.表型表型是指个体显现出来的性状或特征。
在遗传学中,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因型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表型。
表型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4.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个体某一个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
通过不同群体、时间和物种的比较,可以研究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频率的研究也是基础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5.分离原则分离原则是指基因对在杂交后在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分离。
分离原则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机制,为基因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6.掩蔽规律掩蔽规律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种等位基因掩蔽了另一种等位基因。
掩蔽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等位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和关系。
二、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主要探讨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的问题。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基因调控、基因复制和PCR技术等是分子遗传学的主要内容。
1.DNA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是确定遗传信息的空间结构,也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之一。
遗传学发展历程与现状引言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遗传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展开阐述。
一、遗传学的发展历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865年,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研究,提出了生物遗传定律。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遗传信息具有稳定性并以一定比例分离。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染色体遗传学的诞生20世纪初,由于微观生物学的进展,染色体成为研究基因的重要工具。
1900年,Sutton和Boveri通过对卵子和精子的观察,证实了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此后,染色体遗传学迅速发展,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更多奥秘。
3. 分子遗传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发现DNA是构成基因的物质,并证实了基因的化学本质。
此后,分子遗传学迅速崛起。
1953年,Watson和Crick揭示了DNA分子的结构,标志着分子遗传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4. 基因组学的兴起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正式启动。
该计划旨在解析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并提供一张详细的人类基因图谱。
经过13年的研究,该计划于2003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初步解析,基因组学的发展也随之迅速兴起。
二、遗传学的现状1. 遗传疾病的研究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常常具有遗传性。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遗传疾病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现在,大多数常见的遗传疾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迅速进行诊断,并且也出现了一些基因治疗的尝试。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基因,使其发生生物学变化。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目前最常见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可以精确地切割、添加或替换基因序列。
这一技术的出现给遗传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3. 生殖医学的进展随着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殖医学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遗传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以理论部分为主,涵盖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突变、遗传病以及优生等内容;而实验部分较少,只有切片制作与观察、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等几个实验。
虽然这样的设置内容覆盖面广,但受课时所限,面面俱到的讲解只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理论部分比重远高于实践部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因此,应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该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1优化理论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基因的概念、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大遗传学定律等,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应当删减;而关于细胞增殖、染色体等知识,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且在后续课程中还要涉及,可适当略讲,但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染色体畸变及单基因遗传方面,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后再学习相应的疾病,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遗传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疗手段以及优生咨询等临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
这样从原理深入临床,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
除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使学生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基因遗传病模块、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以及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
其中基本概念模块主要包括绪论、细胞与遗传知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结构与分类等,这些知识涉及大量遗传学概念、原理,是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基础,适合在课程初期进行教学;基因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遗传突变与修复,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以及群体遗传相关知识;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造成染色体病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和临床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期最后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分类,使医学遗传学知识结构性、连贯性更强。
1.2调整实验项目,增加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受课时限制,实验项目少,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与临床联系不紧密。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xx年xx月xx日•遗传学概述•遗传学发展史•遗传学研究领域及方法目录•遗传学应用及前景展望•参考文献01遗传学概述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关注基因、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等遗传信息传递与调控的基本问题。
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进化与多样性等方面,涉及从分子到个体再到群体的各种生物体。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遗传学的发展历程23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为标志,主要研究单基因遗传现象,建立了基本的遗传学概念和理论。
经典遗传学时期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开始从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推动了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时期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标志,强调从系统角度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现象,关注基因组多样性与进化的研究。
系统遗传学时期遗传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紧密相关,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与生物化学的联系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相互促进,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的工具。
与生物信息学的联系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遗传基础。
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联系遗传学在医学和农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如人类遗传病的研究、作物抗病抗虫性的改良等。
与医学和农学的联系02遗传学发展史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奠定了古典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在古典遗传学阶段,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遗传规律。
遗传学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古典遗传学阶段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学领域。
03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的研究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实现了对特定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01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分子遗传学的起点,揭示了遗传信息存储和传递的分子基础。
02遗传密码的破译科学家们逐渐破译了遗传密码,揭示了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机制。
遗传学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规律,揭示生命的基础和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自遗传现象首次被发现以来,人们对遗传现象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遗传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历史发展、关键技术和现状三个方面来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史和现状。
一、历史发展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遗传”(heritage)的概念,他认为某些特性能够遗传给后代。
但是在那个时期,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和方法,这些想法很难证实。
到了19世纪,随着微生物和细胞学的发现和研究,人们开始对遗传现象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
1865年,格里戈尔·门德尔在豌豆的实验中证实了遗传现象的存在,并通过自然科学方法解释了遗传现象。
这个实验为后来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初期,遗传学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1900年,卡尔·科沃纳斯首先公布了基因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遗传现象会存在。
这之后,一些其他重要的遗传学家,如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赫尔曼·约翰·穆勒等,通过苍蝇的实验揭示了遗传现象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形成了基因学这一新领域。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出现,遗传学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二、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遗传学家们开始发展出一种更加全面、精确和高效的遗传学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包括:1. DNA测序:DNA测序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研究克隆和表达基因等。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或删除基因中的信息来影响生物的表现,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3. RNA干扰: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特殊细胞机制抑制基因表达,从而探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4.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人员研究基因在不同物种和条件下的表达提供了方便。
遗传学的研究进展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间的遗传传递与表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基础概念、技术手段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探讨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包括基因、基因型和表型等。
基因是决定生物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方式,而表型则是基因型在表现上的外在特征。
遗传学的主要原理是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阐述了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行为规律,包括分离定律(第一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第二定律)和独立性定律(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遗传学的研究技术手段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生物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准确地了解基因的组成和序列。
这使得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手段。
例如CRISPR-Cas9技术,能够精确地改变基因组中的特定部位,实现基因的增删改等操作。
这项技术为改良作物、治疗遗传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遗传学研究中用于分析和检测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高效的研究方法。
三、遗传学的研究方向1. 遗传疾病的研究遗传疾病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发生机制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 进化遗传学的研究进化遗传学研究的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等现象。
研究者通过对物种间的基因组比较,探索遗传因素对物种适应环境和进化的作用。
3. 种群遗传学的研究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是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变化。
通过调查群体的基因组变异,可以了解种群的遗传结构、遗传流动以及种群的演化历史等。
遗传学进展概述作者:戴宝生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
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
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
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
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
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
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
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
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遗传学基础和进展的综述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科学,探究生物个体和种群遗传性状的变异和遗传规律、机理。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DNA、RNA等,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综述遗传学基础和进展,从遗传物质的发现,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探究遗传学的深入发展。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1. 费歇尔的实验1866年,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物质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规律。
但直到半个世纪后,遗传物质的本质才被证实。
双螺旋结构DNA的发现是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953年,英国生物学家沃森和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
2. RNA的作用不管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都需要许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才能完成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功能。
而这些功能所需要的蛋白质,其编码信息全都保存在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上。
但这些编码信息是通过RNA中转实现的。
RNA即核糖核酸,作用类似于DNA,但不同之处在于RNA分子能够把基因组中的信息转移到蛋白质中,并使蛋白质按指定的方式合成。
二、基因组的研究1.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组的研究是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方向。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让我们第一次获得了解人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机会。
人类基因组计划用了13年时间,终于在2003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
这项研究为人们揭示了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人类的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是重复的,这些重复基因的作用还在于进一步确保生物功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2. 基因组学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组研究已从人类基因组转向其他生物。
例如2000年,科学家合作完成了小鼠基因组计划,展示了小鼠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
随着整个基因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同类型的基因先后被鉴定出来,包括肿瘤抑制基因、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等。
这些基因的发现对治疗癌症、抗衰老、人类智力发展等领域都有巨大意义。
遗传病学的发展与进展遗传病学,是研究遗传变异与遗传疾病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旨在探究人类疾病的基因遗传规律,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遗传病学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阐述遗传病学的发展与进展。
1. 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是现代遗传学的重大突破,它推动了人们对基因组及其功能的深入了解。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了染色体全部的基因组测序。
这一突破为研究人类基因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揭示不同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遗传病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遗传病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功能和序列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多种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遗传模式和表达调控机制。
同时,在遗传病学领域,研究者们也不断探究新的研究方向,如复杂疾病遗传学,疾病表观遗传学等。
这些研究都有助于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3. 个性化医学的兴起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遗传病学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为个性化医学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个性化医学是以患者的个体遗传信息为基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副作用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
该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4. 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探讨遗传病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如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时涉及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遗传病学发展的热点话题。
人们需要在尊重个人隐私、保护患者权益的前提下,制定有关遗传病学技术应用的法规,促进遗传病学技术的正常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遗传病学的发展与进展充分体现了科技与医学的不断突破。
随着我们对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的更深入了解,我们也将不断拓展对遗传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认知,为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趋势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测序项目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新进展。
从被广泛关注的基因编辑技术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中的作用,我们能看到遗传学研究在科学界和医学界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那么,新的进展和新的趋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遗传学研究的前沿。
一、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精准医疗指的是一种以患者个人基因测序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医疗方案的治疗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开始提供基因测序服务,随着相应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以往,基因测序主要局限于罕见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但现在,基因测序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在肿瘤治疗方面,医生现在利用基因测序分析来指导特定患者的治疗,并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精准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费用更低。
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引起了全球科学研究的热议。
这使科学家们可以更加简单、快速地编辑动植物基因,甚至可以更改人类胚胎的基因,以消除一些遗传疾病的隐患。
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准确的基因编辑,大大提高人们(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来的后代)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将通过控制和操纵生命的基本机制来推动医学的进步。
三、遗传贡献过去我们都知道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得某种病的风险,但我们并不知道,例如,在我们的脑容量、学习能力、身高或性格等方面,我们的基因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基因研究却能更准确地衡量这种影响,其相关问题正在成为学术讨论的热门话题,例如遗传贡献。
遗传贡献是指基因因素在特定性状的发生中所扮演的角色,衡量这一因素对于特定性状的贡献就是遗传贡献。
过去的遗传学研究经常达成的结论是,许多性状都由环境和基因组成。
现在,遗传的贡献可以更直接且更准确地评估,这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人患病的风险。
这也能促进基因助力的精准医疗和疾病预防。
遗传学研究进展自被遗传学奠定基础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更多的遗传学现象。
从最开始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到现在对基因编辑和修复的探索,遗传学从未停止过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吧。
一、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致力于探索基因如何编码、转录和翻译。
最近,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观察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二、基因突变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基因有可能会突变,从而导致遗传疾病的产生。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突变,以便更好地治疗这些遗传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要么修改、要么删除异常的基因。
这项新技术的发展能够革命性地改变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
三、基因编辑的研究基因编辑技术使科学家们有能力对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控制,并对基因表达的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最近,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CRISPR-Cas9技术,它可以用于修改基因序列,从而更好地治疗一些遗传疾病。
虽然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已经成为了研究中的主要工具。
四、生命起源的研究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主题之一,他们试图寻找生命出现的原因和原始的生命形态。
最近,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微生物,该微生物能够存活在最极端的环境下,如深海热液喷口和极端干燥的地方。
这项发现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五、个体化医疗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设法寻找更好的个体化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治疗患者的疾病。
最近,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 - 个性化医疗,通过基因测序、医学信息等多方面信息获取,制定针对性的医疗方案,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遗传学研究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主要推手之一。
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到生命起源;从基因突变研究到基因编辑,遗传学科研成果的蓬勃发展为许多人带来了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用科学探索的方法来解决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生命科学中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第一章序言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且最具成就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命科学中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遗传学在人类疾病预防、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遗传学的研究进展遗传学的研究从最初的杂交试验、基因型分析,发展到了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新领域。
近年来,人们对基因变异机制,调节遗传变异的机制以及遗传变异的后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2.1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
例如2015年,美国科学家克莱格 ·沃特斯等人用一种全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大幅降低了基因测序的成本和时间,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2.2 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修改、删除、添加和替换等操作的技术。
CRISPR-Cas9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能够精确地识别并切断指定位置的基因,从而进行基因编辑。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章遗传学在人类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人类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依靠药物或手术等医疗手段,还需要针对其致病机制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和预测,遗传性疾病则更加需要从遗传学角度进行预防和治疗。
3.1 个性化医学的应用个性化医学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推进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实现因人而异的医疗服务。
遗传学作为个性化医学的重要支撑,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
例如,在罕见人群的遗传性疾病治疗中,有时需要依据相应的基因进行治疗,而如果没有进行基因诊断,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
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遗传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遗传学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基因编辑、癌症遗传风险预测等等,这些都是遗传学领域的重要进步。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
基因编辑自2012年朱东阳等人创造了CRISPR技术以来,基因编辑已经成为了遗传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CRISPR技术被称为是基因编辑领域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利器,它可以轻易地修改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从而改变一个生物体的性状。
CRISPR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其简单化、高度精准化以及高效的效果。
除了基因编辑,在另一个领域中,所谓反向遗传学,也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的CRISPR 基因组筛选,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多便利。
人类基因组的解析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类基因组的解析越来越深入。
其中,英国千人基因组计划(UK Biobank)是对巨量基因数据的全面解读,将会为未来的个性化医疗带来极大的进步。
千人基因组计划拥有10万份血液样本和基因数据,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深入研究性格、疾病、发育与行为等多个方面。
此外,截止目前,不仅仅千人基因组计划在研究人类基因组方面做出了突破,还有欧洲万人基因组计划等背靠科技巨头的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加速人类基因组的解析,为未来医疗体系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癌症基因检测除了对人类基因组的解析以外,最近癌症基因检测也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现在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基因构成的。
癌症也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之一。
因此,通过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能够更好地评估某个人的肿瘤发生风险,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近年来,基因科技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商用化的癌症基因检测套餐,比如23andMe爱因斯坦、罗氏和Thermo Fisher等公司推出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他们体内是否存在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等信息,并通过基因测序对早期癌症的预测和诊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为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遗传学研究进展第一章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遗传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遗传变异和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对人类健康、生命起源和进化规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近年来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做一总结。
第二章进化遗传学的进展进化遗传学是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
进化遗传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物种形成的机制与周期、基因和基因组的演化规律等。
近年来,人类起源和迁徙途径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非洲大陆是人类起源的原始地点,经过长期的演化与迁徙,东亚、欧洲、南亚和其他地区的人类基因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洲遗传成分。
此外,一些早期的人类种群已经灭绝,但其DNA遗传信息却被保留下来,通过对这些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断人类的演化历史。
另一方面,在物种形成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基因流、漂变、自然选择等因素对物种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书写可能存在的基因功能和生物适应性的模型,可以推断出各种形式的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受到选择的模式和协同作用,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章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现代遗传学领域中最伟大的项目之一,它标志着基因组学和计算机科技在现代医疗和生物科学领域之中的蓬勃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1990年开始的,旨在寻找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并将数据开放共享,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提供数据核心库。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遗传学的巨大进步,它拓宽了医学基因诊断的范围,为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基因组信息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人类基因组计划为健康研究和病理学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人类癌症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对基因组信息的分析,已经发现了多种致癌因子和抑癌基因,并成功研发了相应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癌症效果显著。
遗传学进展概述作者:戴宝生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
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
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
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
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
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
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
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
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也就是说,人类的阅读可能受到这种“DYXC1”基因的控制。
不可否认,基因对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的异常通常就会导致生命的异常。
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
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向“基因决定论”挑战。
科学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理解生命现象。
不再是“垃圾”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仅是其全部DNA 序列的一小部分。
在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序列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
基因组内的非基因序列曾一度被研究者称为“垃圾DNA”(junk DNA)。
这些“垃圾DNA”中至少有一半是重复序列。
过去一直认为这些重复序列没有功能,只是一些自私的DNA序列,热衷于自我扩张。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重复序列在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通常都是线状的,其末端由一段重复序列构成,称为端粒。
端粒在染色体的稳定和控制细胞的寿命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还有可能涉及癌症的发生。
在肿瘤细胞中,参与端粒复制的端粒酶具有异常的活性;如果用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就有可能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开发作为抗癌药物的端粒酶抑制剂。
在基因组的重复序列中有一个大家族,被称为Alu家族。
每一个Alu片段大约有300个核苷酸。
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40万个Alu序列,占整个基因组的10%。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研究者对Alu家族的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人们发现,Alu片段在过去的3000万年间快速而大量地富集于基因组GC碱基含量高的区域内,比GC贫乏区的Alu 片段含量高13倍。
有趣的是,GC富集的区域内基因的密度也比GC贫乏区大。
显然,Alu 序列与基因在基因组中的进化可能有某种相关性。
2003年5月,以色列科学家在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出Alu片段在基因剪接(splicing)过程中插入到完整的mRNA中的分子机理,表明重复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可以用来帮助形成新基因。
不需要“序列”的遗传随便打开一本经典遗传学教科书,里面都明确写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核酸,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的碱基序列上。
然而,随着“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兴起和有关研究工作的进展,这种经典的遗传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同卵双生的孪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
如果这两个孪生子在同样的环境下成长,从逻辑上说,俩人的气质和体质应该非常相似。
但研究者发现,一些孪生子的情况并不符合预期的理论,往往在长大成人后出现性格、健康方面的很大差异。
这种反常现象长期困扰着遗传学家。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以遗传下去。
因此,这类变异被称为“表观遗传修饰”,并被认为是导致遗传物质一致的孪生子出现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肿瘤过去一直被认为与基因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了许多促进肿瘤发生的癌基因和抑制肿瘤形成的肿瘤抑制基因。
但最近10多年来,通过对DNA甲基化模式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种类的癌细胞都有着异常的DNA甲基化行为,肿瘤抑制基因常常被过量地甲基化而导致失去活性,而基因的DNA序列并不发生变化。
此外,在结肠癌的细胞内,一种编码DNA损伤修复酶的基因“MLH1”由于甲基化而被抑制,从而引起了DNA损伤的增加。
由此种种,科学家意识到,“表观遗传修饰”也是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观遗传修饰”除了DNA甲基化这种主要的方式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修饰染色质结构。
细胞内的DNA并非裸露,而是与组蛋白一起包装成致密结构的染色质。
不同的染色质结构常常影响到基因的表达。
通过乙酰化或磷酸化等化学方法对组蛋白进行修饰,可以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活性的改变。
重要的是,这些表观遗传修饰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发育与生长,而且还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下一代。
澳大利亚科学家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工作:一个遗传完全一致的小鼠品系,其皮肤却具有不同颜色,即取决于对一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
这种皮毛颜色的性状差异往往由母鼠传递给后代。
不久前在果蝇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
由此,科学家提出了一门新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功能改变的机制,以及这种改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遗传机理。
表观遗传学使人们对基因组的认识又增加了一个新视点:对基因组而言,不仅仅是序列包含遗传信息,而且其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
这种在基因组的水平上研究表观遗传修饰的领域被称为“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
1999年欧洲的生物学家成立了一个“人类表观基因组联合研究体”(Human Epigenome Consortium,HEC),开始了表观基因组的研究。
离不开的环境以上的讨论,不论是“垃圾DNA”还是“表观遗传修饰”,始终是在遗传物质——核酸的层面上展开。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生物体的内外环境。
在经典的遗传学教科书里,都写着这样一条公式:表型=基因型+环境。
不过,在大多数研究者的心目中,环境只是一个被动的因素,仅仅是为基因的功能实现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
这里依然保持着一种线性思维和简单的因果推理,即基因决定蛋白质,蛋白质决定性状。
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出现和复杂性观念的形成,可以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中,基因是否发挥作用和基因作用的最终结果(表型)是什么,都与环境的动力学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的各种层次由不同的分子网络负责。
在基因组到转录组之间,由基因表达网络以及各种小分子RNA调节基因的活动和转录。
在转录组到蛋白质组之间,由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给予控制。
在蛋白质组与代谢组之间,主要是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网络参与协调。
这种种复杂的网络与动力学系统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特定的细胞行为或个体表型。
这种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在复杂性疾病上有着明显的反映。
首先,一个国家的疾病谱和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的现象表明,环境对疾病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群的遗传素质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
对结肠癌、中风、冠心病和II型糖尿病等多种复杂性疾病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至少70%的患者表现出各种不良的“环境因素”,如偏食、超重、不运动和抽烟。
而且,如果对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改变,就可以大大地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不抽烟,少喝酒,良好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可以让冠心病和中风的患病率降低70%。
也许可以这样说,越是复杂的性状或行为,环境发挥的作用就越强、越重要。
在“基因决定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长期以来争执不休的问题:环境的作用能否改变个体的遗传特性,并传递给下一代?这种被称为“拉马克学说”(Lamarckism)的观点一直被正统的生物学家拒之门外,但现实的生命世界又一次次地把这个话题送到研究者的视线内。
瑞典一个科学家小组曾在2002年11月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生于1890—1920年的瑞典男人的孙辈而言,如果其祖父在青少年期间吃得很好,那么孙辈因糖尿病而死亡的概率就很高;如果其祖父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那么孙辈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就很少。
也就是说,祖父辈的饮食状态影响到了孙辈的健康状态。
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到这样一种结论:个体在发育和生长过程中获得的环境影响,被遗传给了后代。
从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什么决定基因。
大自然(环境)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变化不停,很难想象,对于一个开放的复杂生命系统,不会打上它的烙印。
也许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进化论问题,但不论怎样,基因不会代表一切,更不能决定一切。
”他山之石,可以攻“异”——化学遗传学漫谈遗传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各种变异,包括宏观水平如个体或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分子水平如基因或蛋白质的突变。
一般说来,基因的突变是引起个体性状改变的根源。
因此,遗传学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基因的变异来发现基因的功能。
自20世纪初现代遗传学诞生以来,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生物学家们发展出了许多研究基因突变的遗传学方法,揭示了众多基因的功能。
然而,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遗传学手段,希望有一种能够快速、大规模研究基因突变的方法。
由此,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化学遗传学(chemical genetics)便应运而生,利用大量的小分子化合物去研究基因的功能。
双向选择传统的遗传学手段大致可以分为“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和“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两类。
正向遗传学是指,通过生物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的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寻找相关的表型或性状改变,然后从这些特定性状变化的个体或细胞中找到对应的突变基因,并揭示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