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1(1)
- 格式:ppt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18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
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还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要么保
持原来的状态(包括速度为零的状态),要么不受力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
2、质点的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判断方法,非惯性系的例子。
3、坐标系的选取和表示。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即:当物体受到外力(总的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达 F=ma。
2、等效力:将多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力。
3、重力和重力的计算。
4、弹力和弹力的计算。
5、摩擦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三、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明确了力的相互作用联系。
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受力物体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应用
1、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力的应用情况。
2、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对我们认
识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物体的运动情况,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
高一的所有物理定理知识点引言:高一时,我们将开始接触物理学这门科学,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理论和定律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里,我们将梳理高一物理课程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和定理,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
1. 运动规律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和能量2.1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成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分解力是力的矢量拆解成多个力的矢量和。
2.2 功和机械能: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2.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的合外力做功的数量。
2.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 质点运动学3.1 一维运动: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数描述。
3.2 二维运动: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
3.3 圆周运动:通过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描述,伴随着向心力的作用。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5. 阻力和摩擦力5.1 弹力:物体受压缩或拉伸时所表现的力。
5.2 阻力:物体在流体介质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5.3 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7.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外力对物体产生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和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8. 波动和光学8.1 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梳理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它定性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也叫头脑中的实验.但 1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作为依据.3.惯性(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它和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指:在同样的外力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或者,产生同样的加速度所需的外力的大小.(3)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指物体总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应明确以下几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力;(3)注意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定律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知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说明: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 、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C 、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 、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例】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 .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B .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 / 说明: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能抵消,所以这两个力不会平衡.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管两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牛顿第三定律都适用。
注意: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应分析这两个力是否具有“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即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否具有互易关系.否则,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很容易与一对平衡力相混淆,因为它们都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特点.正确理解惯性和平衡状态【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D .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例】以下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行驶速度较大的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B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速度相同,其中质量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 、推动原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车厢,比推另一节相同的、正在滑行的车厢需要的力大,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无关2、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例】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例】有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①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2/严格相等。
m Fr GM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三)力的平衡1. 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特点:a=0。
2. 平衡条件F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3. 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1)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受力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速度大小无关.(2)惯性的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4.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例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必须施加推力才能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撤去后小车很快停止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B.推力的作用只是为了克服阻力的影响C.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推力撤销后物体将停止运动【拓展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例2】如图3—1—15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BC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AB面光滑且水平,在AB面上放一个小物体,现将ABC由静止开始释放,则在小物块碰到斜面之前的运动由它的受力情况可知是()A.匀速直线运动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平抛运动【拓展2】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依次放出a、b、c三个球,不考虑空气阻力,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它们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拓展3】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向右行驶的封闭车厢中,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盛油容器,如图所示。
2013届象山中学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之牛顿运动定律(一)班级姓名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1)指出了一切物体具有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________。
(2)指出力不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_______的原因。
(3)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的性质。
(2)量度: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地理位置均无关,________的物体惯性大,________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例1】[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2012·课标全国理综)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例2】[对惯性的理解]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析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比较三、单位制1.组成单位制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在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整理篇1一、重力1.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②.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③.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公式:重力用G表示,单位是牛(N);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9.8牛顿/千克用g表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mg或g=G/m,问:9.8牛顿/千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二、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中,一共做了3个实验,让小车分别划过棉布、丝绸和木板的平面,以此归纳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小车通过的距离越大。
这个实验我们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时必须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而只改变3次滑行平面的粗糙程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难点知识点归纳1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标题: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牛顿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理解物体运动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学期必修二中的牛顿定律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常考题型进行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常考题型解析1.判断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解析:错误。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如果作用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产生旋转运动。
2.选择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掌握。
例题: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B.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B。
选项B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
3.计算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应用。
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1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代入数据得a=10N/2kg=5m/s。
4.应用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题:一辆小车质量为1000kg,以20m/s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阻力为5000N,求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5000N/1000kg=5m/s。
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为t=(v-0)/a=20m/s / 5m/s=4s。
总结:通过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和常考题型的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牛顿定律,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