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代数划分详解共51页
- 格式:ppt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51
F-1“FURY”(狂怒 US Navy FJ)北美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机,外形与F-86“佩刀”很相似。
可携带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内置4门20mm机炮。
FJ-2/FJ-3/FJ-4统一编号为F-1,FJ-1并不在内(可能是FJ-2开始是FJ-1的重大改型,由平直翼改为后掠翼)。
F-2“BANSHEE”(女妖 US Navy F2H)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侦察机,由FH-1“鬼怪”改进而成。
“女妖”这个绰号的来源很有意思:F-2高速飞行时两具蜗轮引擎会发出凄疠的尖叫声。
机鼻装备了雷达,还有自动驾驶仪、增压座舱、弹射座椅等新式装备。
F-2是朝鲜战争中的主力舰载轰炸机。
F-3“DEMON”(魔鬼 US Navy F3H)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第一种只带导弹不用机炮的战机。
单发、近音速全天侯战斗机,共生产了522架。
F-4“PHANTOM II”(鬼怪II)麦克唐纳与道格拉斯公司合并后研制的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是一个庞大的“鬼怪”家族,也是第一种海空军的通用战斗机。
派生型繁杂。
F-4共生产了5000架,至今仍有800架在埃及、德国、希腊、以色列、日本、韩国、西班牙、土耳其服役。
F-5A/B“Freedom Fighter”(自由战士)F-5E/F“Tiger II”(虎)诺斯罗普研制的双发超音速轻型战机,主要供外削,这从F-5A“自由战士”这个绰号就可以看出。
F-5E/F有小部分在美空军服役,主要用途是假想敌。
F-6“SKYRAY”(天光 US Navy F4D)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三角翼战斗机。
装备20mm机炮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截击敌机。
YF-7A“Sea Dart”(海标枪 US Navy YF2Y-1)康维尔公司研制的水上喷气式战斗机。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战斗机,总共制造了5架,2号机试飞中坠毁。
F-8“CRUSADER”(十字军战士 US Navy F8U)LTV公司研制的单座单发舰载战斗机。
战斗机代数是如何划分的?战斗机代数划分的标准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
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
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
第一代战斗机指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交付使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速度达到高亚音速或跨音速,武器以航炮为主,有的配以火箭。
代表机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中国的歼5、歼6,美国的F—86、F—100,英国的“闪电”和法国的“超神秘”等飞机。
第一代战斗机的机载设备和武装系统比较简单,最大平飞速度小(不等作超音速飞行),升限,加速度性和爬升率也不高。
第一代战斗机的代表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F-84、F-86,中国的J5、J6。
第二代战斗机以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中国的歼7、歼8,美国的F—4、F—5、F—104和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
它们的特点是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
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
第二代战斗机再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最大特点是突破了“音障”,飞的更高也非的更快。
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
世界公认的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是美国的F-100“超佩刀”。
苏联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米格-19。
这一代战斗机还有:中国的J7、J8,美国的F-4、F-104、F-111,苏联的苏-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等。
第3代战斗机20世纪70代末期开始研制的苏联的米格—29、苏—27、苏-30苏-35,中国的歼10、歼11A、歼11B、枭龙,美国的F—16、F—1 4、F—15、F—18以及法国的“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
二战飞机图鉴及讲解(德国篇)梅塞施密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梅塞施密特公司成为了德国空军最主要的飞机供应商,提供的飞机包括著名的Bf 109战机和Bf 110战机,这些飞机都成为了德国空中力量的主干。
其他机型如Me 321滑翔运输机和六引擎版本Me 323运输机。
战争末期,梅塞施密特转而研发喷射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并研发出史上第一架服役的喷气战机Me 262 ,公司也制造了由德国滑翔机研究所研发的火箭驱动飞机Me 163 BF - 109系列Bf109是德国第一种进入实用的悬臂下单翼、起落架可收放的军用机。
在外观上采用了更多的直线修形,在构造上它合理选用了高强度薄铝板和精密压铸件,反映出当时德国工业技术的先进水准。
该机的翼载达170千克/平方米,展弦比取6.065,立尾呈半圆形,平尾为矩形,部分改型还设有下部斜撑杆。
为保证有一个较大的平飞迎角,主起落架(前主轮)一对长长的支柱特意装在翼根处,但造成横距过窄的缺点,在野战跑道起降时飞机容易倾翻。
射击武器则安装在机头上部和机翼前缘,一般配备两炮两枪。
Bf109采用正面阻力较小的水冷直列气缸的DB601(或DB605)型发动机,机头配一个圆锥体形状的桨毂罩及三叶螺旋桨。
Bf109除V型为原型机外,从A至S共开发出十几个改型,其中又包含近百种亚改型。
在长达23年时间里,先后在德国、西班牙和捷克等地累计生产了33000架,其中德国自产30480架。
这种情况,在世界航空史上单一型号产量记录中是极少见的。
Bf109A型~Bf109D型均系前期小批试制型,期中Bf109B于1937年3月最先服役,4月14日在西班牙内战中正式参战,留昭中尉初次取得战果。
Bf109B:以容克斯JUMO210B,D,E或G型对置V-12缸引擎液冷引擎为动力。
两挺安装在引擎罩上方的7.92mmMG17同步机枪和一挺中轴安装的MG17。
Bf109C:与B型类似,只是取消了中轴安装的MG17而在机翼附加两挺MG17。
战斗机代数划分标准
战斗机代数是一种用于描述战斗机能力的组织分类标准,1代战
斗机是50年代的发展,原始的机动性能比较弱,使用的武器也比较简单;2代战斗机是在60年代的发展,相比1代机多了更强的机动性能,也引入了第一代先进的红外瞄准系统;3代战斗机是在70年代发展,
它们拥有了很好的航程、机动性和隐身性;4代战斗机是在80年代发展,它们拥有现代化的多任务综合能力,通过数字化、计算机以及多
元任务操作系统,控制大量武器系统;5代战斗机是在90年代发展,
它们集成了空、海、地多种巡逻、侦察,还加强了机动性和飞行性能,并引入新的武器系统。
战斗机的时代划分依据航空技术发展水平和军方作战要求“飞机初上战场,仅用于阵地侦察而已。
如果双方空中遭遇,出于骑士风度,有时还会挥手打一下招呼。
但随着敌对情绪的高涨,飞行员偶尔也会腾出一只手来,朝对方开一两枪,以示驱离警告。
”中国航空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国家航空博物馆首批特聘研究员级顾问兼工艺师江东告诉记者,据考证,世界上第一架“战斗机”当推法国的莫兰·索尔尼L 型飞机。
其重要标志是终于能够用“固定”安装在机头上面的机关枪直接瞄准和打击目标了。
直到上世纪的40年代,飞机都还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即大众所谓的“螺旋桨飞机”。
因此,直到二战结束,无论是军用或是民用飞机,都统统归属于相对老旧的“活塞式飞机”范畴内。
1939年8月27日,德国亨克尔飞机厂研制的世界第一架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的飞机He178完成首飞,标志着人类叩开了喷气时代的大门。
从此,人类终于摆脱了螺旋桨所带来的技术限制,使飞行速度顺利突破700千米/小时大关。
要说战斗机在技术上的“划代”,则始于战斗机全面采用喷气发动机之后,大约发生在上世纪的50年代伊始,最先提出此概念的是美国等西方阵营国家。
“而按照各个年代航空技术发展水平和军方作战要求,战机可以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战斗机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出现时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设计特点】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
但机载电子设备非常简陋,基本无法进行全天候作战,最大飞行速度在800-1000公里/小时之间,它们的作战武器仍以航空枪炮或火箭弹为主,通过光学仪器实现目视瞄准。
它的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
【典型机型】德国的Me 262。
它是世界第一种实际投入战斗的喷气式战斗机,最大速度870公里/小时。
Me262表现出的高性能让空军元帅戈林和战斗机总监加兰德中将喜出望外,可“伟大的元首”又来搅局,他命令将Me262作为一种高速轰炸机投产。
米格战机家族大全(之一)——米格-1至米格-21(组图)米格战机从一战中蹒跚起步到两极冷战鼎盛时期再到苏联解体后的日渐衰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多年,其中既有辉煌的胜利,也有失败的辛酸。
米格战斗机家族诞生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也有无数胎死腹中,最终孕育出现在的“Family Tree”。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
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
冷战时期,西方常把苏联集团的战斗机统称为米格。
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米格战斗机和西方战斗机在世界各地的天空追逐,有过辉煌,也有过黯淡。
但在任何时刻,米格的历史都是世界航空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 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
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
1940年4月5日,米格-1首飞。
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值得一提的是5月2日,米格-1在试飞中达到684.5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米格-1的机翼单位负荷高,机动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飞机重心偏后,滚转困难等。
所以正式命名为米格-1的飞机只生产了100架。
米格-1米格-31941年2 月,米格-1 经过改进,得到了新的编号——米格-3战斗机,米格3和米格1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苏军现役。
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的那天,米格1和米格3占苏军歼击机总数的37%,占新歼击机总数的89。
9%。
截止到 1941 年 1 月,第一飞机厂已经制造出 150 架米格-3 战斗机,而在 1940 年第四季度,该厂一共生产了 100 架米格-1 和 20 架米格-3(米格-1 从第 100 架开始被称为米格-3,而其结构则在生产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战斗机的代次划分没有法定的标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代次战斗机,其必须是装备了喷气式发动机大战斗机。
没有装备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斗机,不够划代资格。
俄罗斯及美国的新五代第一代战斗机:机炮是主要作战武器;基本没有雷达,主要依靠地面雷达引导才能完成任务;装备第一代涡喷发动机,多为离心式。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00,苏联的米格-19和法国的“超神秘”等。
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后掠机翼、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和简单的光电、雷达瞄准具,以机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后期挂第一代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
本代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和M2级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服役时间不长。
第二代战斗机:近程格斗导弹成为作战武器;装备测距雷达;装备轴流式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4、F-104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
主要特点是普遍采用大推力新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单脉冲雷达或单脉冲加连续波雷达,以装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最大平飞速度为M2一级,推重比较高,中、高空飞行性能较好。
其中MiG-23等变后掠翼战机被苏联单独列成一代,而西方认为其仍然属于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战斗机:中程导弹成为作战武器,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装备脉冲雷达,具有多任务能力;装备涡扇发动机或者第二代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5、F-16、F/A-18,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
主要特点是采用推重比达到8的涡扇发动机、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气动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最大飞行速度高度与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突出,并具有超视距作战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战斗机:超视距作战能力加强,装备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下视下射能力,装备大推比涡扇发动机。
气动布局更加先进,机动能力加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22、F-35,及俄罗斯的苏-47、T-5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