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沈)
- 格式:ppt
- 大小:10.42 MB
- 文档页数:58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各种有效微生物或微生物组合制成的一类新型肥料,其主要成分为各种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微生物,是一种生物肥料。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对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
国内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藻类和微生物菌剂,包括植物生长促进菌剂、生物氮肥、生物磷肥和微生物有机肥等。
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菌剂的筛选和培养微生物肥料的菌剂可以通过自然采集和人工筛选两种方式获得。
其中自然采集是在野外进行采集,人工筛选是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最适合的肥料菌。
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培养基,筛选出了多种有益菌剂,如利用局部土壤中的菌株搭配传统肥料,可大幅度提高果树生长和产量。
(二)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合理的配方和应用可以使肥效更加显著。
研究人员在微生物肥料中应用了多种益生菌,这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此外,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也对配方进行了调整和改良。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量越来越大。
在水稻栽培中,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施肥,可以增加水稻的生长速度,提高稻谷的产量。
在果树栽培中,微生物肥料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微生物有机肥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防止土壤侵蚀和地下水污染。
国外研究人员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培养方面经验丰富。
在真菌领域,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黑曲霉、黄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在保障作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黄质菌等一些植物生长促进菌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国外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很成熟,对菌剂的应用方法、施肥时间和剂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动态管理及多元化水平措施的组合应用下,微生物肥料对提高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效果更为明显。
新型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新型肥料的定义新型肥料是指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新工艺制备的具有新功能的肥料(张夫道,2005)。
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照新型肥料的组成和性质,新型肥料可分为4大类,分别为: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多功能肥料。
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进程见图1(夏循峰等,2011)。
1缓/控释肥料1.1缓控释肥的定义国际肥料协会对缓释和控释的定义为:缓释和控释肥料是那些所含养分形式在施肥后能缓慢被作物吸收与利用的肥料;所含养分比速效肥(例如硝铵、尿素、氯化钾)更长效的肥料。
美国作物营养陇会(AAPFCO)对缓释和控制释放肥料的定义为:所含养分比速效肥具有更长肥效的肥料(翟军海等,2002)。
1.2缓控释肥评判标准欧洲标准委员会(LEN)对缓/控释肥料所作的规定为:在25℃水浸提的条件下,肥料养分的释放要符合以下条件:肥料中的养分在24h内的释放率不超过15%,在28d之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在标明的释放期内,至少有75%的养分释放出来(TRENKEL M E。
1997;李卫牛等,2008;TRENKEL M E,石兀亮等,译。
2002)。
2007年,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山东金正大集团共同起草、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正式施行。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在温度25℃时,(1)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在24h内的释放率不大于15%;(2)在28d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 ;(3 )在规定时间内,养分释放率不低于80%。
1. 3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1. 3.1国外研究进展在20世纪30~40年代,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化合成缓释氮素产品,如CDU,IBDU,UF)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之后的60、70年代,对颗粒肥料进行包裹形成包囊肥料(包膜肥料)的技术开始广泛兴起,一般认为1961年美国的TVA研制成功的硫衣尿素是包膜肥料研究的开端,但由于硫磺抗水性不够,缓释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采用沥青或石蜡进行一次包膜,增强了膜的抗水性,提高了缓释性能,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2022年我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进展自然离不开肥料的浇灌,近几年,肥料行业的进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化肥历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0%。
然而,长期以来化肥施用不合理,给耕地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化肥实际利用率不足30%,土壤污染问题严峻,污染事故频发,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耕地患病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
伴随着这些问题的消失,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业“目前,肥料行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
新型肥料应当具有利于提高肥料的料率,利于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
同时应当对环境污染尽量小,生长出的作物对人体健康无负面影响等要求。
”周长益在介绍肥料行业进展状况中提到,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
现在化肥总量,氮肥、磷肥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经居世界首位,实现自给且有余并能出口。
钾肥的生产是世界第四,自给率大幅提高。
其次,基础肥料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高,新建的化肥装置基本实现了向资源地转移。
第三,化肥装置的大型化水平显著提升。
大型化肥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大多实现自主化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乐观进展。
磷肥中低品位实现技术进步,增加了磷复肥的原料供应;钾肥中低品位及固体钾矿和难溶性得到了较快进展,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取得了成效;氮肥行业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有所下降,目前综合利用量已经占到了年产生量的30%。
据发布的新型肥料行业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产业蓬勃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新型肥料的年产量已经达到3500万吨,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近9亿亩,促进粮食增产200亿公斤,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基础上,受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业的进展前景非常被业内看好。
新型肥料是指加入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制的肥料。
新型肥料的创制和应用符合国家对化肥行业整合改造、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措施。
创新生产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功能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需要,已成为肥料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热点和制高点。
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也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
肥料创新是解决我国肥料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我国,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农产品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以及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要求下,新型肥料的创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以下是近期其中的一些创制品种。
1活化磷肥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活化磷肥。
活化磷肥通过加入活化剂加工而成,这种活化剂已经在磷、氮、钾、镁、硅等大量中量元素肥中取得了突破。
仅针对磷矿就已研制成功了6种有机类和无机类活化剂,不仅能突破中低品位的磷矿不好利用的产业难题,而且能彻底解决普通磷矿生产中高能耗、高酸耗的技术难题。
活化磷肥的生产可直接利用现有技术难以采用的低品位磷矿(最低为18%全磷(P 2O 5))。
目前,低品位磷矿价格普遍比高品位磷矿低130~200元/t ,仅此一项就使高效活化磷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活化磷肥生产所需的活化剂都是从味精厂、糖厂、酒精厂等工农业废弃物中筛选加工而来,成本极其低廉。
以磷肥生产为例,目前高效磷肥的活化剂成本仅为50元/t ,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活化技术突破了国内外的经典技术框架,在常温、常压的温度条件下即可生产活化磷肥,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强酸、高温煅烧等激烈反应条件的生产环境有很大差别。
在活化剂作用下,原料矿石和肥料成品在低温条件下经简单搅拌混合就能完成活化过程,实现对中低品位磷矿的肥效利用,节省了磷肥制造的供酸成本和设备防腐成本。
活化磷肥具有按需供给、按需释放的动态平衡施肥功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肥效不低于普通的高品位磷矿制造的传统肥料,同时其生产过程节能、无酸,减少对环境污染而提高利用率,实现了缩减碳和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的目的。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途径、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
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筛选和开发、对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
国内研究则主要包括对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鉴定、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性研究等。
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筛选、鉴定和应用性研究。
筛选方法主要有传统筛选和分子筛选两种方法。
传统筛选即通过培养基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而分子筛选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应用性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然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主要是以菌剂的形式添加到土壤或种子表面,通过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的结合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微生物肥料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未来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展望主要包括菌种研发、应用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三个方面。
菌种研发是未来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适合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需求的菌种。
应用技术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肥料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和改进。
市场推广则是将微生物肥料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发展展望主要是优化菌种研发、提高应用技术、推动市场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将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肥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等特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1.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微生物肥料源自于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资源,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菌株,如固氮菌、溶磷菌、溶钾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利用其活性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2.技术手段的提升: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也进行了改进。
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传统发酵、固态发酵、液体发酵等不同工艺,使得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更加规模化和工业化。
3.效果的验证和推广:国内外许多实验证明,微生物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例如,部分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适应干旱或盐碱环境。
这些实验证明了微生物肥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肥料的展望:1.定制化配方的研发: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微生物肥料的研发需要将其与不同作物的需求相结合。
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不同作物开展微生物菌株的优选和定制化配方的设计,实现对特定作物的最优化种植。
2.生态农业的应用:微生物肥料在生态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结合有机肥、生物修复等技术,构建生态农业系统。
微生物肥料可以发挥其优势,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高效制剂的开发:微生物肥料的存储和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存活率低、存储稳定性差等。
下一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开发高效制剂,如微生物菌剂的凝胶包埋、微生物菌种的固定化等,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和存储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有利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的新型农业肥料应运而生。
其中,微生物肥料因其独特的生物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作为进入新世纪的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微生物肥料在促进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抗病有关的非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肥料是以某种微生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生产工艺得到的一种肥料,其成份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它们基本上为有机质,容易与水和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有机结合,使农作物得到充分的营养和养分,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发现及实验应用阶段:早在20世纪初,微生物肥料作为新型肥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60年代有许多国家开始生产和使用微生物肥料;2、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家对微生物肥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使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3、普及和发展阶段: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已经进入了普及使用阶段,而且正在取得良好的成效;4、研究室研究和技术阶段:经过长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阐明了微生物肥料独特的机理和效应,出现了特定的技术模式和丰富的技术种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微生物肥料的形式更加多样,而且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使其在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提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微生物肥料将更加科学和自然,更加具有创新性,使其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肥料。
总之,微生物肥料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和可能性都是惊人的,其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尚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不断的发展和研究,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背景 (3)1. 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4)2. 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定义及作用 (5)三、三十年来的研究历程回顾 (6)1. 初期研究阶段(19xx-19xx年) (7)(1)研究的起步阶段 (9)(2)研究成果与影响 (10)2. 中期发展阶段(19xx-20xx年) (11)(1)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12)(2)重要的研究成果与突破 (14)3.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0xx年至今) (15)(1)研究的创新与技术升级 (16)(2)前沿问题与研究方向 (17)四、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19)1. 生物肥料的种类与特点 (20)2. 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2)3. 生物肥料研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4)五、有机肥料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25)1. 有机肥料的种类与制备方法研究 (26)2. 有机肥料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 (28)3. 有机肥料研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9)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1)1.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趋势 (32)2. 政策法规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分析 (33)3. 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结论与建议七、总结与建议 (35)一、内容简述研究背景:简要介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以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引出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发展概述:回顾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的历程,包括技术研发、产业化进程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重要成就分析:分析总结三十年来,中国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种类丰富、产业规模扩大等方面。
问题与不足:指出当前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技术研发的局限性、市场推广难度等。
未来展望:基于过去三十年的研究与应用经验,对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包括技术创新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