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1.50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B.2:3C.3:1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③;.(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实验③:v c=.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7:元素周期律的作用;9H: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 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 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故D正确。
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Da)案可能用到的相(Xiang)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56 I 127一、选择题:每(Mei)小题(Ti)6分。
在每小题给出(Chu)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NaOH溶液滴定邻苯(Ben)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Jia)H2A的(De)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Bian)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Zhong)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卷1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化学本试卷满分100分,建议用时50分钟。
刷卷提示:本卷为新教材老高考理综试卷,题号遵循原卷,化学题目已全部提供。
本卷题目均符合新高考考查要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答案】D【解析】【详解】A.动物的毛、皮、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B.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褪色,B正确;C.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故选D。
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 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 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答案】B【解析】【详解】A.同系物之间的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均相同,双酚A 有2个羟基,故其不是苯酚的同系物,A 不正确;B .题干中两种有机物之间通过缩聚反应生成W ,根据题干中的反应机理可知,也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W ,B 正确;C .生成W 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33(CH )SiF ,C 不正确;D .W 为聚硫酸酯,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在碱性条件下,W 比聚苯乙烯易降解,D 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化学部分为第7~13题)1.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2.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反应②是合成酯的方法之一C.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D.产物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异丙酯3.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ABCD制备2CO 分离乙醇和乙酸验证2SO 酸性测量2O 体积A.AB.BC.CD.D4.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 、X 、Y 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W 、X 、Y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简单离子2-X 与2+Y 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 的常见化合价有-1、-2 B.原子半径大小为Y>X>W C.YX 的水合物具有两性D.W 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5.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42224236FeSO +O +2H O=2Fe SO +2Fe(OH)↓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2224Na S+2O =Na SO 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2244Br +4H O=HBrO +7HBrD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4242CuSO 5H O=CuSO +5H O⋅A.A B.BC.CD.D6.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
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
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12S 8+e -→12S 28-,12S 28-+e -→S 24-,2Na ++4x S 24-+2(1-4x)e -→Na 2S 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充电时Na +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 ++8xS 8+2e -→Na 2S 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7.一定温度下,AgCl 和Ag 2CrO 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3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分析】D.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答案与分析】A.果糖属于单糖.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B C D【答案与分析】D.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10.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B.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D.1.0molCH4与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3Cl分子数为1.0【答案与分析】B.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A不对;隋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1mol的氩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均为18mol,B正确;1mol甘油〔丙三醇〕中含有3的羟基,C错误;CH4与CL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CH3Cl、CH2Cl2、CHCl3及CCl4,则生成物中含有的CH3Cl少于1mol,D不对.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份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生成1molC5H12至少需要2molH2【答案与分析】C.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C5H8,与环戊烯相同,它们互为同份异构体,A正确;螺[2,2]戊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B正确;螺烷中共用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成键,根据价键互斥理论,螺[2,2]戊烷中的两个三角形平面互相垂直,共用的碳原子形成的四个价键不在同一平面上,C观点不正确;由于3个碳原子形成三角形的键角为60°107.5°,形成的键张力容易使C—C断裂,在一定条件下螺[2,2]戊烷能够与氢气发生类似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那样形成饱和直链烷烃,D正确.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答案与解释】B.能够腐蚀玻璃的二元化合物是HF,由此推断,W、X、Y和Z分别是F、Mg、Cl与K,Mg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A错误;KH发生离子化合物,B正确;KCl属于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C观点不正确;F是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能形成正价态,Cl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D不对.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Fe2+/Fe3+取代EDTA-Fe2+/EDTA-Fe3+,溶液需为酸性.【答案与分析】C.由于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 ,即发生了氧化反应,因此石墨烯为阳极,而ZnO@石墨烯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CO2+2H++2e-=CO+H2O,A正确,则电池发生的反应为:阳极:2EDTA-Fe2+-2e-=2EDTA-Fe3+ ………………………⑴2EDTA-Fe3++H2S=2EDTA-Fe2++2H++S………………⑵阴极:CO2+2H++2e-=CO+H2O…………………………………⑶⑴+⑵+⑶得:协同转化反应总方程式:CO2+H2S=CO+H2O+S,A、B正确;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C不对;碱性条件下,Fe 2+与Fe 3+容易产生Fe〔OH〕2或Fe〔OH〕3沉淀,D正确.26.〔14分〕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要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⑵将过量锌粒和氧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①c中的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⑶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⑷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答案与分析】⑴除尽蒸馏水中的空气〔所含的氧气〕、球形分液漏斗.⑵①Zn+6H++Cr2O3=== Zn2++2Cr2++H2O;②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氧气〕,以免二价铬重新被氧化为三价铬;⑶随着氢气的生成,锥形瓶中的气压增大、冷却静置、过滤.⑷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可能产生污染环境.二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为了避免被氧气重新氧化为三价铬,须将装置及其相关容器、试剂中的空气排除干净.27.〔14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⑴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①pH=4.1时,Ⅰ中为溶液.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 .⑶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后,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⑷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的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 g·L-1〔以SO2计〕.【答案与解释】⑴2NaHSO3=== Na2S2O5+H2O;⑵①NaHSO3;②增大NaHSO3浓度,形成过饱和溶液;⑶2H2O—4e-=4H++O2↑、阴极室;⑷;0.158g·L-1.分析:⑴Na2S2O5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得到,则是发生了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分解反应,固在2NaHSO3=== Na2S2O5+H2O;⑵利用烟道气中所含的SO2与Na2CO3饱和溶液反应是工业制备NaHSO3常用的方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O2+Na2CO3+H2O=== 2NaHSO3+CO2↑,显然Ⅲ中的溶液是经过进一步增加NaHSO3的浓度,形成过饱和溶液;⑶三膜室电解法制备Na2S2O5,在电解的过程中实质上是电解水:即阳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阴极反应式为:2H++2e-=H2↑随着阳极产生的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不断向阴极移动,并与SO2的碱吸收液中的Na2SO3反应生成的NaHSO3的富集,阴极室中的NaHSO3的浓度增加;⑷碘滴定Na2S2O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Na2S2O5+2I2+3H2O=== 2NaI+Na2SO4+2HI.列式计算:0.01×10.00×10-3mol=1.00×10-4mol,则葡萄酒样品中含有的n〔Na2S2O5〕=== 0.50×10-4mol,相当于n〔SO2〕=== 1.00×10-4mol m〔SO2〕=6.4×10-3g ∴该样品中Na2S2O5〔SO2〕的残留量为6.4×10-3g÷〔50×10-3L〕=== 0.128g·L-1.28.〔15分〕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⑴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 .⑵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2N2O5〔g〕4NO2〔g〕+O2〔g〕2N2O4〔g〕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t/min0408016026013001700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 2NO2〔g〕=N2O4〔g〕则反应:N2O5〔g〕=2NO2〔g〕+ Kj·mol-1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测得体系中 Kpa; Kpa·min-1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填“>”“=”或“<”〕63.1Kpa,原因是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 KPa〔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⑶对于反应2N2O5〔g〕=4NO2〔g〕+ 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N2O5NO2+N2O3 快速平衡第二步:NO2+NO3NO+NO2+ 慢反应第三步:NO+NO32NO2 快反应其中可以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第一步的逆反应〕>〔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NO3;C.第二步中的NO3与NO2的碰撞公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答案与解释】⑴O2;⑵①+53.1Kj·mol-1;②30KPa、6.0×10-2KPa·min-1;③>、刚性容器体积不变,提高温度,压强增大,此外,由于2NO2〔g〕=N2O4〔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压强增大.④13.4.⑶A、C.【分析】⑴〔略〕⑵①根据盖斯定律:②已知,初始刚性容器中的则可列式: 2N2O5〔g〕4NO2〔g〕+O2〔g〕 2N2O4〔g〕起始压强〔Kpa〕:35.8 0 0 0转化压强〔Kpa〕: 5.8 11.6-2x 2.9 x62min时各物质的压强〔Kpa〕:30 11.6-2x 2.9 x即25℃时,经过62min后,容器中N2O5〔g〕的分压强为30Kpa,O2的分压为2.8Kpa,此时N2O5的分解速率③气体体积不变,则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此外,由于N2O4〔g〕2NO2〔g〕系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N2O4〔g〕气体的分解,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气压的增大.④已知当N2O5完全分解时,容器内的气压为63.1,列式如下:2N2O5〔g〕4NO2〔g〕+O2〔g〕 2N2O4〔g〕起始压强〔Kpa〕:35.8 0 0 0转化压强〔Kpa〕: 35.8 71.6-2x 17.9 xT→∞时各物质的压强〔Kpa〕: 0 71.6-2x 17.9 x则有:〔71.6-2x〕+17.9+x=63.1X=26.4〔∴⑶〔略〕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⑴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填标号〕A. B.C. D.⑵Li+与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r〔H+〕,原因是 .⑶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LiAlH4中存在〔填标号〕A、离子键B、σ键C、π键D、氢键⑷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Bom-Haber循环计算得到.图〔a〕图〔b〕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Kj·mol-1 ,O=O键能为 Kj·mol-1,Li2O的晶格能为 Kj·mol-1.⑸Li2O具有反荧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5nm,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为,则 g·〔列式计算〕.【答案与解释】⑴D、C;⑵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经越小;⑶正四面体形、sp3;A、B;⑷520Kj·mol-1、498Kj·mol-1、-2908Kj·mol-1.⑸5.50g·cm-3分析:⑴原子轨道的能量大小依次为:nf>nd>np>ns,能量最低原理告诉我们,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上,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则较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越多,原子的状态越稳定,反之,能量越高,原子越不稳定.⑵微粒半经大小与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二者相关,在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则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越强,微粒半经越小;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LiAlH4的中心原子Al的价电子对数=,根据成键电子对互斥理论呈正四面体型结构,并且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LiAlH4中不存在氢键,H原子也没有存在孤电子对,因此也不能形成π键,⑷略;⑸晶胞中含有8个Li+和4个O2-,则相当于含有4个Li2O,因此Li2O的密度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ClCH2COOHClCH2COONaA B C DE F回答下列问题:⑴A的化学名称是 .⑵②的反应类型是 .⑶反应④所需的试剂、条件分别为 .⑷G的分子式为 .⑸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⑹写出与E互为同份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 .⑺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答案与解释】⑴2-氯代乙酸〔或氯乙酸〕,⑵取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⑶乙醇/浓硫酸、加热;⑷C12H18O3⑸醚键、羟基;⑹、⑺分析:⑴ClCH2COOH的结构式是Cl-CH2—COOH ,固名称为2-氯代乙酸;⑵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CH2COONa+NaCNNC-CH2-COONa+NaCl,从有机化学角度来考量,属于取代反应,从无机化学角度来考量,则属于复分解反应;⑶反应④属于酯化反应,所需的醇系乙醇,而条件则是在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⑷键线型结构式中每个端点、交点、转折点及未端各代表1个碳原子,固G的分子式为C12H18O3;⑸〔略〕⑹E中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要改为两种环境的氢并且两种氢的个数相同;⑺〔略〕。
2022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化学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试卷为虚构的,仅用于示范目的。
任何与实际试卷相似之处纯属巧合。
请勿将本文档中的内容用于非法用途。
选择题1. (A)2. (B)3. (D)4. (A)5. (C)6. (B)7. (D)8. (C)9. (A) 10. (D)11. (A) 12. (B) 13. (D) 14. (C) 15. (B) 16. (D) 17. (C) 18. (A) 19. (D) 20.(B)填空题21. NaOH 22. 点燃 23. CH3COOH 24. 4 25. 生物质简答题26. 请简要解释氢键的形成和特点。
氢键是一种弱的化学键,通常发生在分子中含有一对氮、氧或氟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情况。
氢键的形成涉及氢原子与氮、氧或氟原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特点有:- 氢键力量较弱,但对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 氢键的方向性和作用范围较广,具有空间定向性。
- 氢键能够使分子间距离变小,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氢键能够增强分子的极性和溶解度。
27. 简述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的结构如下:-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 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中子数可以不同,但在稳定原子中与质子数相等。
-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 质子和中子以强相互作用维持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8. 简要描述电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可以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获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包括:-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被称为氧化剂。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被称为还原剂。
- 电子转移:电子从被氧化物质转移到还原物质。
29. 简述大气污染物PM2.5的来源和危害。
PM2.5代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023年化学全国一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部分1.A2.B3.D4.C5.B6.D7.A8.C9.B10.D解析:对于第一题,我们需要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条件来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A选项中化合物的结构与题干不符合,因此排除。
B选项中氯氧化碳(C12O4)的结构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合,因此选B。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题干的条件来排除其他选项,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部分1.氯氧化碳2.电离平衡3.多值型4.电荷5.镁离子6. 2.5解析:对于第一题,根据题中描述的颜色、状态和燃烧的观察结果可以确定该化合物是氯氧化碳。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来填写其他空白处的答案。
三、解答题部分1.请给出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其相关方程式。
解答: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当溶液中可离子化物质溶解时,其分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离子。
电离平衡的相关方程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 \[A \rightleftharpoons B + C\] 其中A代表可离子化的物质,B和C代表所生成的离子。
2.请解释为什么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解答: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镁离子在溶解的过程中会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热量。
具体来说,镁离子的水合反应可以表示为:\[Mg^{2+}(aq) + 6H_2O(l) \rightarrow Mg(H_2O)_6^{2+}(aq)\]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为生成的水合镁离子比起原来的镁离子具有更强的离解能力,所以反应是放热的。
3.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多值型化学方程式,并举例说明。
解答:多值型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情况。
这意味着不同的摩尔比例所得到的反应物质的量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2A + 3B \rightarrow C\] 这个方程式是一个多值型化学方程式,因为A和B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是不同的,但反应生成的产物C的量是确定的。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全国乙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毎小题6分,共78分.(共7题;共42分)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 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2.在实验室釆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A. AB. BC. C3.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O32− +Ca SO4=Ca CO3+ SO42−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Fe + 4H++ NO3−= Fe3++NO ↑+2 H2OC. 硫酸铝溶液中滴如少量氢氧化钾溶液:Al3++4 OH− =Al O2− + 2 H2O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2++ S2−=CuS ↓4.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 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 g CO25.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 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増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B. 化合物XW中的化学健为离子键C. 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6.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故并降低冷却效率。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9. (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柱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12. 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13. 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K a1(H 2X )的数量级为10—6B.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C. NaHX 溶液中(H )(OH )c c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5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 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 NH 3+H 2BO 3=NH 3·H 3BO 3; NH 3·H 3BO 3+HCl= NH 4Cl+H 3BO 3。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f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 中加蒸馏水;打开K 1,关闭K 2、K 3,加热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 1,g 中蒸馏水倒吸入c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 2放掉水。
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 3BO 3)和指示剂。
铵盐试样由d 注入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 ,关闭K 3,d 中保留少量水。
打开K 1,加热b ,使水蒸气进入e 。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 %。
27(14分)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
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iO2·x 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3035404550TiO2·xH2O转化率%9295979388分析40℃时TiO2·x 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c(Mg2+)=0.02 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10-5 mol/L,此时是否Mg3(PO4)2沉淀生成?___________(列式计算)。
FePO4、Mg3(PO4)2的K sp分别为1.3×10-22、1.0×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8.(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系统(I)H2SO4(aq)=SO2(g)+H2O(l)+O2∆H1=327 kJ·mol-1SO2(g)+I2(s)+2H2O(l)=2HI(aq)+H2SO4(aq) ∆H2=-151 kJ·mol-12HI(aq)=H2(g)+I2(s) ∆H3=110 kJ·mol-1H2S(g)+H2SO4(aq)=S(s)+SO2(g)+2H2O(l) ∆H4=61 kJ·mol-1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联产氢气、硫黄系统(II)通过计算,可知系统(I)和系统(II)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
在610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 %,反应平衡常数K= 。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α2 a1,该反应的∆H 0。
(填“>” “<” 或“=”)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填标号)。
A.H2SB.CO2C.COSD.N2(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6.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族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
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其它试剂任选)化学答案7.A 8.B 9.D 10.B 11.C 12.C 13.D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00以内数学口算练习题54-45= 35+27= 84-48= 40-29=48+48= 60+25= 72-45= 46-38=56-28= 78-69= 72-37= 53+28=96-59= 75+17= 54+37= 59+19=55-47= 73+29= 56-27= 92+59=98-56= 35+17= 60-38= 36-25=86-58= 42-16= 42-19= 75-59=24+38= 42-23= 52+23= 63-37=44+39= 70+19= 16+23= 57-16=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35+17= 50+22= 62+12= 22+55=46-28= 48-26= 86-45= 70-42=72-54= 16+27= 43-27= 63+25=40-12= 83-56= 76-37= 54-29=79-64= 98-48= 64+24= 75-55=56-36= 67-60= 85-50= 42-32=55+38= 15+56= 69-31= 93-56=23+32= 42-19= 71-15= 62-56=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17-25= 50+22= 62-48=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