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三章人格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111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内容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状态和特点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1. 幼儿期(3-6岁)幼儿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特点有:- 自我中心:幼儿时期的孩子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 想象力丰富: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想象和创造,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常常超出成人的理解。
- 简单的道德观念:幼儿时期的孩子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还很简单,往往以奖罚为导向。
2.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特点有:- 社会性的意识增强:小学时期的学生开始关注他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开始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时期的学生逐渐形成对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明白规则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第四章:学生情绪管理与行为引导学生情绪管理和行为引导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情绪管理- 情绪认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并教授情绪表达的适当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能力。
- 情绪调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 情绪管理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些情绪管理策略,如寻求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和挑战。
2. 行为引导- 行为规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并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 行为模范: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修养,成为学生行为的良好榜样。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学校管理心理学》标准化题库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一、判断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梅奥。
(错:闵斯特伯格)2、梅奥于1912年汇编出版了一本书《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错:闵斯特伯格)3、摩尔斯创立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错:梅奥)4、我国研究管理心理学之先河是肖孝嵘。
(对)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
(对:闵斯特伯格)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的心理的实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有关人的心理实质的哲学基本问题。
(对: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7、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对)8、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错: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9、有结构的观察又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
(错:无结构观察)10、实验法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错:调查法)11、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梅奥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这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错:黎维特)1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授黎维特出版了著作《学校组织行为学》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错:欧文斯)13、前苏联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
(错:中国)14、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社会人”,更主要是“自我实现人”。
(错:经济人、社会人)15、传统科学管理理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错:以事为中心)二、单选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
A . 欧文斯 B. 梅奥C .黎维特 D.闵斯特伯格(D闵斯特伯格)2、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经济人,更主要是。
A. 经济人 B .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 复杂人(B . 社会人)3、是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状态,用来揭示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
A. 调查法 B . 观察法C. 实验法 D . 测验法(C. 实验法)4、是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总的方法论。
第二章个体知觉导入案例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
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
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
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
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
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课后案例吃一堑能否长一智?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
”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
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人身上,一会儿揪住老工人的衣领,把老工人的头往地上撞,一会儿又去咬老工人的脸,老工人只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了。
老方马上掏出无线电对讲机,叫保卫科和医务科的人员马上赶来,然后冲进去,朝那个彪形大汉扑过去。
一会儿保卫科的人来了,医生也来了,老工人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彪形大汉并没有拘留,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来这位老工人名叫张富生,平时患有癫痫,但很少发作,今天上夜班,不知怎么一下子病就发作,昏过去了,他的徒弟小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立即惊慌地叫起来了,张富生摔倒时,关正好碰到一颗地上的螺帽,头上碰开了一个小洞,出了一点血,车间主任老朱闻讯赶来,马上解开张富生的衣领,又是人工呼吸,又是心脏按摩。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编写人:范逢春、何玲、杨智恒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掌握工作组织中员工行为的基本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各种现象,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三、教学内容第一编引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3学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二编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二章人格与能力(3学时)人格概念、人格与工作表现、能力类型、能力与工作表现第三章价值与态度(3学时)工作价值与工作行为、态度与工作行为、影响态度的因素第四章学习行为(3学时)学习理论、学习与工作行为、培训设计第五章动机与激励(3学时)激励理论、工作激励策略第六章压力(3学时)压力理论、压力模型、压力管理的策略第三编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心理概述(3学时)群体定义、群体发展、群体规范第八章沟通(3学时)沟通定义、影响沟通因素、群体沟通、沟通管理第九章群体影响与冲突(6学时)人际影响、群体气氛、群体冲突类别、冲突解决方法第十章群体决策(3学时)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群体决策管理第十一章领导行为(3学时)领导理论,领导艺术第四编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二章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3学时)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3学时)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理论、组织发展与管理改革的途径第十四章组织文化(6学时)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建设、跨文化组织管理四、教材《管理心理学》第四版,苏东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五、主要参考资料1.《管理心理学》,李明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2.《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心理学复习人格与情绪管理详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各种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人格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情绪管理方法。
一、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心理学中有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五因素模型。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精神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其中,意识层次包含个体当前正在经历的感知和思考;前意识层次包含个体可以轻易获取到的记忆和想法;潜意识层次包含个体无法直接意识到的、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1.2 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荣格认为,人的个体心理是由个体的自我和个体的自我之外的无意识共同构成的。
个体的自我包括个体的在意识范围内的心理结构和过程,无意识则包含了个体不可知且不可控的心理内容。
1.3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些维度涵盖了人类大部分的人格特点,被广泛用于人格研究和评估。
二、情绪管理方法情绪是人类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涉及到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2.1 自我观察和情绪识别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观察和反思。
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2.2 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和管理情绪。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情绪表达、放松技巧、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等。
2.3 社交支持和倾诉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惑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和缓解。
心理学课教案人格与情绪管理标题:培养良好的人格与情绪管理,实现心理健康——心理学课教案引言:人格与情绪管理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探讨人格的形成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从而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人格的概念和影响因素(600字左右)1. 人格的定义和特点-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方式。
- 人格的特点:相对稳定、独特性、整体性和一致性。
2. 人格的形成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倾向。
- 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等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3. 培养健康的人格-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增强自我接纳能力。
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技巧(800字左右)1. 情绪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情绪管理: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理解和调节的过程。
- 情绪管理的意义: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挫折、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2. 情绪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情绪的基本分类: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
- 情绪的特点:短暂性、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的一致性。
3. 教学环节:情绪自我认知与表达技巧- 情绪自我认知: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情绪的触发因素和表现形式,增强对情绪的认识。
- 情绪表达技巧: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获得情绪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方式。
4. 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情绪调节策略:学生学习认识和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如主动寻求支持、运用幽默、进行身体活动等。
- 情绪管理技巧:针对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学生学会使用自我冷静、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技巧,有效管理情绪。
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引言:心理学在高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研究着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情绪,并提供了许多调节和管理人格与情绪的方法。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了解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的人格与情绪的调节和管理方法。
一、人格的调节与管理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而高中阶段是塑造个体人格的关键时期。
因此,高中心理学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调节与管理方法:1.培养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心是个体发展中的核心要素。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通过正面激励、奖励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
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克服挫折,并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取得成功。
2.促进冲突管理与解决冲突是高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冲突管理方式,例如积极沟通、妥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并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3.鼓励合理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有效的目标管理策略对个体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并通过追踪和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目标管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毅力,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二、情绪的调节与管理情绪管理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平衡至关重要。
高中心理学教学中,需要探索以下方法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与管理:1.情绪识别与情绪管理策略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们自己的情绪。
高中心理学教学可以通过教授情绪识别的技巧和情绪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例如,教授学生情绪识别的基本表情和身体反应,并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2.压力管理与应对技巧高中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因此学习压力管理和应对技巧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