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5
云南省腾冲县滇滩铁区域地质成矿条件概述摘要:滇滩铁多金属矿区地处地盘关—固东街多金属成矿区中的腾冲—棋盘石成矿带南段。
矿带内构造发育,并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活动强烈并具多期次性,岩浆的侵位使地层热接触变质作用、热交代变质作用普遍,为含矿热流体的转移及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及空间。
矿带内铁、铅锌、铜、锡钨矿点星罗密布,多数矿点已成为腾冲县的主要矿产资源基地。
关键词:滇滩铁矿成矿条件1.大地构造位置隶属滇藏地槽褶皱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Ⅱ)中的泸水—腾冲褶皱带(Ⅱ3)内。
矿区位于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褶皱带的南延,棋盘石(F49)—腾冲大断裂西侧。
1.1地层区域地层发育较全,自元古代至第四纪都有沉积,尤以古生代地层最为发育。
其中下古生代为巨厚的细粒碎屑沉积,晚古生代为碳酸盐沉积,印支—燕山运动发生强烈褶皱及断裂,随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各种内生金属矿产。
地层多呈近南北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构造控制明显。
1.2构造区地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中的泸水—腾冲褶皱带中,由于该区新构造运动剧烈抬升,恕江、澜沧江等河流的深切作用,形成区城东部巍峨险峻,举世闻名的高山狭谷地貌。
总体上东部断裂密集,保存不甚完好的褶皱与断裂平行产出,并呈南北向展布延伸,显示明显的线型构造特征。
高黎贡山以西地区,不同期次的花岗岩侵入体大面积分布,岩层的变形、碎裂较东部减弱,显示出面型构造特征。
1.3断裂特征(1)南北向断裂:以棋盘石断裂(F49)、石板塘断裂(F56)大云山断裂(F57)、辛街断裂为主。
该组断裂为区域内主要控岩、控矿断裂。
其中棋盘石断裂(F49)全长38Km。
瑞滇的高温热泉亦分布在该断裂交汇处,滇滩铁矿即赋存在该断裂相伴生的一系列走向相同的次级断层所控制区内,矿体呈透镜状平行断裂分布,并产于断裂西侧下盘的地层中。
(2)北西向断裂:以水箐河断裂(F70)、黑泥河断裂(F54)为主,断裂多切断并错移南北向的断裂和地质体,使地层不连续。
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金属矿床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产物,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之一。
对于研究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壳物质及其演化过程,还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一、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所含矿物种类、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
例如,在铜矿床中常见的矿物有黄铜矿、赤铁矿等;在铁矿床中,主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等。
金属矿床中的元素组成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铁矿床中富集的元素主要有铁、硅、锰等,而铜矿床中则富集铜、黄铜矿等。
此外,同位素的组成也是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一部分,同位素的比例和分布可以提供有关地壳演化和金属矿床形成的信息。
二、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是指金属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常见的成矿机制有岩浆热液成矿、沉积成矿和变质成矿等。
岩浆热液成矿是指在地壳深部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携带和热液反应生成矿石的过程。
岩浆热液成矿的重要特点是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自地幔,例如铜的来源来自岩浆中的含铜矿物,如黄铜矿。
岩浆热液成矿还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如在火山带、构造隆起等地带易形成岩浆热液型金属矿床。
沉积成矿是指由流体沉积作用形成的金属矿床,主要是由流体中输运的金属离子沉积和沉积岩的作用形成的。
其中,古海洋中的铁矿床是沉积成矿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洋中的富含铁离子的流体受到氧化条件的改变或者生物作用所影响,导致铁矿物的沉积和富集。
变质成矿是指在构造作用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金属矿床的过程。
变质成矿主要发生在大规模变质作用带,如造山带、折山带等地区。
变质成矿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发生矿物相的变化,形成金属矿床。
总的来说,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是相互联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我们认识和解释成矿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而研究成矿机制则可以为金属矿床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由于地壳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金属矿床的成因机制还远未完全揭示。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云南省麻栗坡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分析蒲兴明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麻栗坡地区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了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综合以上特征对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浅析,用以指导该地区找矿工作。
关键词:麻栗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找矿方向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1.1 区域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之西南部,其北西和南西为扬子地台,与褶皱系呈过渡关系。
Ⅱ级构造单元属滇东南褶皱带,南部紧邻越北古陆。
勘查区则处于Ⅲ级文山—富宁断褶束西部,夹持于文山—麻栗坡和马关—都龙断裂间的老君山复背斜南侧。
1.2 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的影响,使区域内各时代的岩层受到多期次不同程度的挤压、伸张、走滑和抬升,形成以南温河核杂岩构造、文山-麻栗坡断裂、马关-都龙断裂为代表的区域性的褶皱、断裂构造。
矿区内无论是褶皱、还是断裂等次级或更次级的构造均受其影响和控制。
1.3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据有关同位素测定年龄:470Ma、411Ma、118.08Ma、106Ma、95.17Ma、75.90Ma、59.6Ma等,除南捞黑云二长片麻岩、团田单元斑状、片麻状细中粒花岗岩和老城坡单元(S3L)片麻状细粒花岗岩外,59.60Ma为喜马拉雅期产物,余者均为燕山期酸性岩,具多阶段、继承演化和同源分异性。
区域内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呈岩基、岩株状产出在老君山复式背斜的核部。
南北长17km,东西宽约9km,面积153km2,大致为椭圆状展布。
其余岩体呈岩枝、岩脉状产出,为石英脉(有的含矿),次生石英岩、伟晶岩(具钨、铍矿化)等。
微量元素特征:五个单元岩石中富含W6.11×10-6~74.2×10-6、Sn16.70×10-6~52.5×10-6、Pb97.4×10-6~112.5×10-6、Zn60.05×10-6~106.7×10-6。
钒矿资源的地质特点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在世界范围内,钒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有:1、岩浆成因矿床:包括产于辉长岩体、辉长辉绿岩与大型超基性岩中及产于斜长岩与辉长斜长岩中的晚期岩浆分异钒钛磁铁矿矿床。
其中的钒均呈类质同象产于钒钛磁铁矿或含钒磁铁矿中。
如南非、俄罗斯、美国与加拿大等国都有此类矿床。
2、沉积矿床:包括杂色岩系的钾钒铀矿、黑色岩系、磷块岩和石油沥青岩矿床。
其中黑色岩系与磷块岩中的钒矿在美国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3、火山-侵入岩型矿床:主要与富碱性火山-侵入岩有关。
4、其他:包括沉积变质矿床、岩浆变质矿床、滨海砂矿、红土型粘土矿、残积-坡积矿床与现代火山渣中的钒矿等等。
中国的钒矿床有岩浆型、沉积型和火山岩(玢岩)型。
岩浆型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地台区、地台边缘或地槽褶皱带中,呈带状分布,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
在成因和空间上总与各个时代的基性-超基性岩密切有关。
见于天山-阴山成矿带、陕南-鄂西成矿带与川滇成矿带。
如川西的攀西地区、河北承德地区、陕西汉中地区及湖北郧阳、襄阳地区都有岩浆型钒矿床产出。
这一类型矿床又分为晚期岩浆分异型和晚期岩浆贯入型。
沉积型钒矿则受某一定层位地层与岩性的控制。
我国这类矿床主要是指黑色岩系中的钒矿。
它们多分布于中朝地台、扬子地台与秦岭-祁连地槽褶系两侧,在塔里木地台、华南褶皱系也有分布。
岩性上受震旦纪-早寒武世、志留纪和二叠纪的硅质-碳质岩、铝(粘)土岩和磷块岩的控制。
目前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沉积型钒矿床多产于扬子地台和秦岭-祁连褶皱系的所谓“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即广义的“石煤”)中。
空间分布上,除了北方的陕、晋、豫诸省有少量出露外,主要见于南方:横跨川、黔、桂、湘、鄂、浙、皖、赣、粤等省区,特别是浙江-皖南-赣西南-湖南至桂西北一线,分布着连绵1600多km的黑色岩系层。
火山-侵入岩中的钒矿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宁芜地区。
成因上与侏罗系-白垩系火山侵入岩(玢岩)有关。
二、矿床的成因类型中国已探明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钒矿成因类型有岩浆型、沉积型和火山岩(玢岩)型。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摘要】对目前国内成矿带地质背景、多金属矿产分布及成矿带特征的了解,对近几年资源评价项目工作中发现的矿床、矿点密集,成果显著的成矿带以及铜、钼、铅、锌、银成矿带进行了找矿潜力重点分析。
同时,对其它成矿带进行了简单的资源潜力评价,为今后国内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金属矿产;矿产特征;找矿方向1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1.1 陡山沱组多金属矿陡山沱组主要围绕矿山穹窿旁边出露,可非常显著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由下至上按照顺序分别为第一岩性段浅灰色含有硅质网格含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是含磷岩系,核心岩性为鲜红色骨板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黑灰色块状磷块岩、含磷条形白云岩、含磷炭质分成岩;第三岩性段是暗灰色厚层状含灰色燧石团块白云岩;第四岩性段为灰色炭质分层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具银铅锌矿化。
该组控制了区内51%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化)点,冰洞山、沐浴河等矿床就产在该组第四岩性段中。
矿石结构大多都是粒状结构、穿插交代结构、双晶聚片结构、自然形成板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大多都是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多孔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大都是闪锌矿、方铅矿,然后是褐铁矿、黄铁矿。
闪锌矿、方铅矿都呈现它形粒状,一般以集合体形式出现。
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铝、贫硅、钾,而富镁、钙、铁及硫为特点。
有用的成分除铅锌矿外,伴有镉、银和硫。
矿石类型根据氧化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矿石、有氧化矿石。
根据矿石的组成划分主要有脉状穿插类矿石、稠密浸染状类矿石、块状硫化物类矿石和角砾状类矿石。
工业类型大都有含锌铅矿石及含银锌矿石等。
1.2 冰洞矿床的地质特征冰洞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大都是南沱组、乱石沟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冰洞矿床为一套浅海台地—滨海相互沉积,按照岩性组合的不同,又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大都是粉砂质粘土岩、含有大量的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大都是含磷土岩和含碳土岩;第三岩性段为硅质块状或硅质条带花岗岩;第四岩性段下面和上面都是炭质页岩,中部夹5—10m巨厚层细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铅锌矿就产在其中。
㊀第39卷第4期物㊀探㊀与㊀化㊀探Vol.39,No.4㊀㊀2015年8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Aug.,2015㊀doi:10.11720/wtyht.2015.4.11李强,王栋,邹光玉.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5,39(4):728-732.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4.11LiQ,WangD,ZouGY.Soi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ingbianvanadium⁃polymetallicdepositinYunnanProvince[J].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5,39(4):728-732.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4.11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李强1,王栋2,邹光玉2(1.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矿产地质学院,云南昆明㊀650217;2.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云南宜良㊀652100)㊀㊀收稿日期:2014⁃10⁃06㊀㊀基金项目: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重点勘查项目(ZD 2010 05号);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第一批);云南地矿创新基金(2013JJ01)摘要: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屏边县弯塘 白河桥乡一带,是近年来云南发现的钒矿新类型㊂经野外地质调查㊁岩矿鉴定及1ʒ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初步认为该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具有较稳定的赋矿层位,矿体主要赋存于古生界浪木桥组二段下部的炭质粉砂质泥质板岩及灰黑色含炭细粉砂质钙质泥质板岩中㊂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产出,品位低 中等,规模大,伴生Ag等有益组分㊂赋矿地层中V㊁Ag㊁Mo㊁U等成矿元素相对富集,其中V异常强度高㊁规模大,形成多个浓集中心,找矿潜力大㊂R型聚类分析表明,V㊁U㊁Mo聚为一类,为沉积元素组合;Cu㊁Ag为一类,为中低温热液元素组合,说明该矿床成矿后可能受到热液活动影响,叠加了Ag矿化㊂V㊁U㊁Mo组合异常呈北西 南东向串珠状展布,与浪木桥组地层展布及出露范围大体一致,可视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㊂关键词: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赋矿层位;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云南屏边中图分类号:P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4-0728-05㊀㊀黑色岩系的成矿性及含矿性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世界上众多的有色金属㊁贵金属㊁稀有稀土金属㊁放射性元素和能源矿产的形成都与黑色岩系密切相关[13]㊂我国南方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分布广泛,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在湘西㊁黔东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中发现大型㊁超大型镍㊁钼㊁钒矿床[211]㊂近年来,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云南屏边县五家寨㊁上腊梯㊁马卫一带寒武系黑色岩系中也找到了大型钒多金属矿床[1214]㊂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浪木桥组二段下部的炭质粉砂质泥质板岩及灰黑色含炭细粉砂质钙质泥质板岩中,呈层状㊁似层状产出,矿床规模大,钒品位中等,伴生的银等有益组分可综合回收利用,开发前景广阔,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㊂作为云南新发现的优势矿种,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勘探及科研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础地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㊂笔者在收集㊁整理矿区地质资料和1ʒ5万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初步讨论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云南屏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型钒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㊂1㊀区域成矿背景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个旧断褶束与文山 富宁断褶束交接部位,西邻哀牢山造山带,构造较为复杂㊂区内出露的地层为震旦系屏边群(Zpb),寒武系下统浪木桥组(ɪ1l)㊁冲庄组(ɪ1c)㊁大寨组(ɪ1d),中统田蓬组(ɪ2t)㊁龙哈组(ɪ2l)和上统歇场组(ɪ3x)㊁塘家坝组(ɪ3t)㊁博菜田组(ɪ3b)[15]㊂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见少量基性㊁超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㊂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地层矿区出露震旦系屏边群,下寒武统浪木桥组㊁冲庄组㊁大寨组和中寒武统田蓬组地层㊂㊀4期李强等: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震旦系屏边群出露于矿区南西部,呈北西 南东向展布㊂岩层下部为紫红㊁灰绿色条带状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偶夹粉砂岩;中部为紫红色绢云千枚岩夹石英粉砂岩㊁微层状绢云石英粉砂岩与绢云千枚岩互层;上部为紫红色绿泥绢云板岩㊁灰绿色绢云细 粉砂岩㊂寒武系下统浪木桥组出露于矿区中部,呈北西 南东向展布㊂岩层下部为砾岩㊁含砾砂岩;中部为条带状绢云板岩或炭质泥质板岩夹灰岩㊁粉砂岩㊁硅质岩,为主要含矿层位,矿体主要赋存于炭质粉砂质泥质板岩及灰黑色含炭细粉砂质钙质泥质板岩中,矿体底板地表为深灰色含磷硅质板岩,深部为灰黑色炭泥质钙质板岩㊁含钙质炭质砂质板岩,具蠕虫条带状特征,主要以黑色炭泥质钙质板岩及蠕虫条带状结核为底板标志,是最重要的地层岩性找矿标志;上部为白云质灰岩㊁薄层灰岩㊁板岩互层㊂浪木桥组与下伏屏边群呈断层接触及假整合接触㊂寒武系下统冲庄组分布于矿区北东部㊂岩层下部为绢云板岩夹条带状粉砂岩;上部为绢云板岩夹云母质粉砂岩,局部互层,偶夹灰岩及铁锰质粉砂岩扁豆体㊂冲庄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或假整合接触㊂寒武系下统大寨组出露于矿区北东部㊂岩层下部为灰色㊁深灰色块状具泥质条带微粒灰岩夹黄色㊁灰色云母板岩;上部为灰黑㊁深灰色块状具不连续泥质条带微粒灰岩㊂大寨组与下伏冲庄组呈整合接触㊂寒武系中统田蓬组分布于矿区北东部㊂岩层下部为板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灰岩;中部为白云岩㊁灰岩夹少量粉砂岩及板岩;上部以深灰色中厚层状 块状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为主,夹长石石英砂岩或粉砂质板岩㊂田蓬组与下伏大寨组呈整合接触㊂2.2㊀构造矿区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裂两类㊂褶皱主要有轴向近南北向的五家寨向斜和轴向为25ʎ 35ʎ的营盘向斜㊁大平向斜等㊂本区发育NW㊁NE向两组断裂,其中NW SE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压扭性断层最为发育,有F3㊁F4㊁F5㊁F6㊁F7共5条,该组断裂延伸方向在350ʎ 325ʎ之间,延伸长度20 54km不等,断面近直立,为右行压扭性断裂,切断NE向断裂㊂NE向断裂规模较小,沿走向延伸数十米至数百,为压扭性断裂,被NW向断裂所切,为较早发育的断裂㊂2.3㊀岩浆岩仅见少量基性喷发岩㊁玄武岩出露于矿区南部㊂2.4㊀矿体特征已圈定钒矿体9个,矿体呈层状㊁似层状产出,长1200m 1800m,宽数米,厚度为3 8m,倾斜方向控制最大斜深400 600m㊂V2O5品位在0.54% 1.48%,Ag品位为(0.61 33.30)ˑ10-6㊂矿物呈变余泥砂质 泥质结构㊁显微鳞片状结构㊁它形粒状结构,板状㊁千枚状构造㊂3㊀地球化学特征3.1㊀微量元素特征在矿区开展1ʒ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面积440km2,共取样7040件,送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Ag㊁Cu㊁Mo㊁Ni㊁U㊁V㊁Au,经统计得表1㊂表1㊀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不同地层元素含量统计[14]地层代号AgCuMoNiUVAuZpb0.1131.032.7520.573.46271.24ɪ1l0.1239.375.7327.775.07374.284.00ɪ1c+d0.1235.552.8531.724.06292.6611.31ɪ2l+t0.0932.432.0040.493.58211.24ɪ3x+t+b0.1027.192.2537.643.32197.75沉积岩丰度值[16]0.0065402.9562.8905.1㊀㊀注:Au含量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㊂表2同㊂㊀㊀矿区不同地层微量元素含量有以下特点:与中国大陆沉积岩丰度值[16]相比,矿区不同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其中浪木桥组V㊁Mo㊁U相对富集,是矿区最主要的含矿地层;冲庄组和大寨组U㊁V含量也较高,为次要含矿层位;各地层中Ni㊁Cu㊁Au含量均低于沉积岩丰度值;Ag在所有地层中均出现异常,且含量平均,没有明显的富集层位㊂3.2㊀R型聚类分析将7040件样品的V㊁U㊁Mo㊁Cu㊁Ag㊁Ni六种元素分析值,用数理统计软件作R型聚类分析(图1)㊂相关系数大于0.5水平时,Ag和Cu聚为一类,Mo㊁U㊁V为一类,而Ni单独为一类㊂Mo㊁U㊁V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化元素组合,其组合异常可作为矿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㊂Ag㊁Cu是与中低温热液有㊃927㊃物㊀探㊀与㊀化㊀探39卷㊀图1㊀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R型聚类分析谱系[14]关的元素组合㊂矿区可能经过两期成矿作用,即沉积㊁成岩期形成Mo㊁U㊁V的富集,后期由于地下水热液活动或变质热液活动叠加了Ag矿化㊂3.3㊀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3.3.1㊀异常下限的确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T= x+kσ(T为某元素异常下限; x为该元素平均值;σ为该元素标准离差;k为系数)计算各元素异常下限(表2)㊂表2㊀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下限[14]元素AgCuMoNiUVAu异常下限2.0074.0030.0062.0010.00890.009.003.3.2㊀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点用MapGIS成图软件分别绘制矿区V㊁U㊁Mo和Cu㊁Ag地球化学异常(图2),发现以下特点:矿区V㊁图2㊀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地质及V㊁Mo㊁U地球化学异常(据参考文献[14]改绘)㊃037㊃㊀4期李强等: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U㊁Mo的异常中心大致重合,表明它们是成因上相关的矿化元素组合㊂V⁃U⁃Mo组合异常呈串珠状分布,大致呈北西 南东向展布,与浪木桥组地层出露范围大体一致,受地层岩性控制明显㊂Cu⁃Ag异常也呈串珠状分布,呈北东 南西展布,与北东向断裂构造相重合,受断裂控制明显㊂V异常规模最大,形成多个浓集中心,与V矿体基本重合,具有良好找矿远景㊂4㊀矿床成因分析矿区主要出露下古生界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赋矿层位是一套炭质粉砂质泥质板岩及灰黑色含炭细粉砂质钙质泥质板岩,沉积环境为相对还原还境㊂矿体底板为含磷硅质岩建造,经前人研究,南方地区寒武系海相含磷硅质岩与海相火山热液活动有关[2,3]㊂矿区下古生代可能存在火山喷流作用,带来丰富的Mo㊁U㊁V等成矿物质㊂还原环境下藻类㊁细菌等大量繁殖,吸附海水中的V㊁U㊁Mo等成矿元素,死亡后堆积,经过成岩㊁成矿作用富集形成沉积型V矿床㊂后期由于变质改造作用或地下水热液作用,成矿热液携带Cu㊁Ag等成矿元素,沿构造裂隙运移㊁沉淀,使矿床叠加了Ag矿化㊂5㊀结论(1)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钒矿床,地层控矿特征明显,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浪木桥组二段下部的炭质粉砂质泥质板岩及灰黑色含炭细粉砂质钙质泥质板岩中,以黑色炭泥质钙质板岩及蠕虫条带状结核为底板标志㊂(2)赋矿地层以V㊁U㊁Mo元素组合异常为特征,R型聚类分析表明,V㊁U㊁Mo聚为一类,V㊁U㊁Mo为沉积元素组合,其元素组合异常可视为矿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㊂(3)云南屏边沉积型钒多金属矿床伴生银矿化,Cu㊁Ag在R型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与中低温热液活动有关,该元素组合异常多呈串珠状沿北东向 南西向断裂分布㊂矿区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即早期海相沉积㊁成岩作用形成V矿床,后期由于热液活动叠加了Ag矿化㊂致谢: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提供了地质㊁化探资料,并对野外工作提供了帮助㊂论文是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合作成果㊂参考文献:[1]㊀范德廉,张焘,叶杰,等.中国的黑色岩系及其有关矿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0.[2]㊀胡能勇,夏浩东,戴塔根,等.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沉积型钒矿[J].地质找矿论丛,2010,25(4):296302.[3]㊀游先军.湘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镍钼钒矿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15.[4]㊀吴朝东,杨承运,陈其英.湘西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意义[J].岩矿物学杂志,1999,18(1):2637.[5]㊀鲍振襄,万榕江,包觉敏.上扬子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钒矿床[J].云南地质,2002,21(2):175181.[6]㊀江永红,李胜荣.湘黔地区前寒武一寒武纪过度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J].地学前缘,2005,12(4):622629.[7]㊀潘家永,马东升,夏菲,等.湘西北下寒武统镍钼多金属富集层镍钼的赋存状态[J].矿物学报,2005,25(3):283298.[8]㊀张应文,杭家华.贵州沉积型镍钼钒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08,22(2):117120.[9]㊀熊玉生,李旭辉,杨述旭.江西硐门矿区沉积型钒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23(6):767770.[10]朱红周,侯俊富,王淑利.南秦岭千家坪钒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钒的富集规律[J].中国地质,2010,37(5):14911500.[11]刘琦,赵爱林,肖刚,等.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中镍钼的赋存特征[J].岩矿测试,2013,32(1):7077.[12]罗兴,罗智广.红河州屏边县钒矿钒的赋存状态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1(6):2325.[13]郑天平.云南屏边地区钒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J].大科技,2012,(5):236237.[14]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云南省屏边地区钒银钼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成果报告[R].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1:720.[15]曹仁关,陆瑞芳.滇东南屏边地区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J].云南地质,1992,11(4):330335.[16]黎彤,倪守斌.地球和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9193.㊃137㊃㊃237㊃物㊀探㊀与㊀化㊀探39卷㊀Soi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ingbianvanadium⁃polymetallicdepositinYunnanProvinceLIQiang1,WANGDong2,ZOUGuan⁃Yu2(1.InstituteofGeologyMineralResources,YunnanLandandResourcesVocationalCollege,Kunming㊀650217,China;2.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Party,Yunnan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Yiliang㊀652100,China)Abstract:ThePingbiansedimentaryvanadiumpolymetallicdepositislocatedinWantang⁃Baiheqiaoarea,PingbianCounty,YunnanProvince.ItisanewtypeofvanadiumoredepositfoundinrecentyearsinYunnan.Throughfieldinvestigation,rockmineralidentifica⁃tionandgeochemicalsoilsurvey,theauthorsconsiderthatitisadepositmainlycontrolledbystratigraphiclithologycharacterizedbyrelativelystableore⁃bearingstrataandlithology.Theorebodymainlyoccursincarbonaceoussiltyargillaceousslateandblackcarbon⁃bearingsiltycalcareousargillaceousslateoflower2ndmemberofPaleozoicLanmuqiaoFormation.Orebodiesarestratiformorstratoidinformandarecharacterizedbylow⁃mediumgradeandlargesize,associatedwithAgandotherusefulcomponents.V,Ag,Mo,Uandothermetallogenicelementsarefairlyrichintheore⁃bearingstrata,inwhichVanomalieswithhighintensityandlargescaleformsever⁃alconcentrationcentersandhavehugeprospectingpotential.RtypeclusteranalysisshowsthatV,U,MoareconcentratedinaclassandCu,Aginanotherclass.V,U,MoaretheelementcombinationsofdepositionandCu,Agarethelower⁃mediumtemperaturehy⁃drothermalelements.ThisdepositmighthaveexperiencedsuperimpositionofAgmineralizationduetotheinfluenceoflaterhydrothermalactivity.V⁃U⁃MocombinedanomaliesaredistributedinbeadedclusterinNW⁃SEdirection,consistentonthewholewiththedistributionandtheexposedrangeoftheLanmuqiaoFormation.V⁃U⁃Mocombinedanomalycanberegardedasthegeochemicalprospectingindicatoroftheoredeposit.Keywords:sedimentarytypeofVpolymetallicdeposit;ore⁃bearingstrata;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elementassociation;Pingbian,Yunnan作者简介:李强(1966-),男,博士,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与矿床研究工作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