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知识点
- 格式:ppt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8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重要知识点总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及分布格局:(1)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2)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方针?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的民族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1)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5.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6.为了民族团结更加牢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3)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4)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
7.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正确认识“一国两制”:(1)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2)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地位:“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4)“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七课关注经济开展第一节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第一目感受身边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P88-1表现:(1)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2)日常生活中2、实现共同富裕“三步走”战略(1)目的、原因:为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P88-2-1 (2)出发点、依据:我国国情 P88-2-1(3)具体内容 P88-P893、“三步走”战略实施情况 P89-2背诵:1、“三步走”战略的目的是什么?(见提纲)2、“三步走”战略的依据是什么?(见提纲)3、“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 P88—P894、“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情况? P89-2第二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1P90-1-1/2(2(3)内容: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90-1-3①国有经济A.含义 P90-2-1B※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或为什么国有经济有这样的地位?P90-2-3a.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b.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c.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d.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C.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P90-2—4②集体经济A.含义 P90-3BC.作用:(5点)a.表达着共同致富的原那么 b.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c.缓解就业压力 d.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e. 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毫不动摇地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P92-2-12、非公有制经济(1)表现形式(内容包括):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 P91-2-1(2P91-2-1(3)作用: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②加快生产力开展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④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开展 P91-2-1(4)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P91-2-2和P92-2-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1)我国根本经济制度 P91-3-1(2)原因、依据: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P91-3-3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开展 P92-2背诵: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P90-12、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P90-13、公有制经济的内容?P90-14、国有经济的含义?P90-25、国有经济的地位|?P90-26、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或国有经济为什么有这样的地位?P90-27、国有经济的作用?P90-28、集体经济的含义?P90-39、集体经济的地位?P91-110、集体经济的作用?P91-111、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P91-2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确立这项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P91-3。
9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7课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民族团结、中国梦的实现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具体如下:
1. 民族大家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2. 促进民族团结: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包括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
3. 中国梦的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健全社会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措施。
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4.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教材的基础理论,还包括了重要的考点和实践应用,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一、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二、教案重点:认清犯罪危害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教案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四、教案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
五、课前准备:教师:①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和素材。
②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分析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及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③查找并阅读《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
学生:①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
②检查自己是否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如存在,该如何做。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板书设计:见教案过程。
八、教案过程: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板书)导入:活动一:游戏“词语组句” 出示三个词语:“违纪、违法、犯罪”,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语说出一句话,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四组依次进行。
活动二:大家来想一想:陈某违法犯罪的原因案例分析“陈某滑向犯罪深渊”。
(见教材第97 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入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语谈谈陈某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小结: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活动三:大家来说一说:小迪违法犯罪的危害开展课堂竞赛,让学生分组围绕“小迪犯罪案例”展开讨论:①指出小迪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②列举身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事例,说说犯罪的危害。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六、七、八课复习提纲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1、在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答:(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保...................。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是什么?答:(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是什么?答:(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重要性(地位和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1)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关....(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2)一切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