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说的_类_
- 格式:pdf
- 大小:249.05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分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小说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2、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
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也不是有意为小说,形式较简单,只是“粗陈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作家开始有意为小说。
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转变期(宋元):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小说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就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世代积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话短篇小说集。
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
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
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
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绍。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判断题(一)1、所谓古文,是和“时文”即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意在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散文.(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物是苏轼。
(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大力倡导古文的作家是柳宗元.(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北宋第一个散文大师是欧阳修。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5.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中成就最高的八个人的合称。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6.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正式确立于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7.柳宗元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8.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又称新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9.欧阳修去世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王安石。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10.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成功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文学遗产,极大丰富了散文创作。
(正确)判断题(二)1、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志人小说的真正形成,是以汉代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书的出现为标志的。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儒林外史》采用联缀式的艺术结构方式,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西游记》虽以玄奘取经事迹作引子,却摆脱了对史实的依榜,运用虚构法则和幻想形式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小说史上又一大开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古代小说戏曲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 )。
A.李宝嘉B.曾朴C.吴趼人D.刘鹗2.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 )。
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世情小说D.公案侠义小说3.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的是( )。
A.《任氏传》B. <碾玉观音》C.《金玉奴棒打薄情郎》D.《连城》4.蔡伯喈是戏曲( )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B.《琵琶记》C.<五伦全备记》D.《荆钗记)5.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
A.《西京杂记》B.《后搜神记》C.《传奇》D.《世说新语》6.下列杂剧中( )是关汉卿的作品。
A.《汉宫秋》B.《倩女离魂》C.《墙头立时》D.《望江亭》7.《夜奔》出自明代作家( )的传奇名作《宝剑记》。
A.李渔B.李开先C.沈璩D.吴伟业8.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话本、拟话本的是( )。
A.《杜十娘怒沉百宝箱》B.《闺怨佳人拜月亭》C.《武王伐纣平话》D.《大宋宣和遗事》9.杂剧作家( )的作品《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星散表现了礼教束缚下的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A.郑光祖B.尤侗C.徐渭D.汤显祖10.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 )的作品。
A.马致远B.康进之C.尚忠贤D.纪君祥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1.明代拟话本《____》借年青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12.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子不语》的作者分别是____和-------一。
13.《闲情偶寄》是著名曲家____的戏曲理论代表作。
14.唐传奇《柳毅传》和《李娃传》的作者分别是____和.____。
15.戏曲名著《____》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反抗魏忠贤阉党的斗争,塑造了颜佩韦等市民英雄的形象。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如果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文言文)文体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
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的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
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种。
(一)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二)纪传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我们学过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
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深受《史记》的影响。
我们学过的《柳毅传》《促织》就是这种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发展一、小说的概念与分类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杂篇·外物》中。
第一次将小说作为文体概念使用是桓谭的《桓子新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著录了小说十五家,惜作品已失传。
班固从治身理家、可广视听的作用出发对小说下的定义,成为传统目录学的经典概念,一直到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都将小说列入属于实录而非虚构的子部或史部。
另外,有关小说的界定与分类,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认为小说可“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并将小说分为十类:偏记、小录、逸事、琐言(世)、郡书、家史、别传、杂记(搜)、地理书、都邑簿。
明代批评家胡应麟仍依班固目录学的观念,认为“小说,子书流也。
然谈说道理,或近于经;又有类注疏者。
纪述事迹,或通于史;又有类志传者”,将小说归于子部和史部,列唐人传奇入小说,而拒通俗长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于门外,分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后三类非叙事)。
清代纪昀分三类: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
从篇幅可分长中短篇,从语体可分文言与白话,从源流可分志人(轶事)、志怪、传奇、话本、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讽刺、公案侠义、狭邪、谴责等等。
二、小说的源流、发展与晚熟在小说孕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小说与上古神话、与史传、诸子散文的关系。
古小说: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而是史乘的一个分支。
魏晋六朝,小说创作实绩卓著,古小说成为一独立文体并有了明确的分类。
如专记人物言行片断的轶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语林》,专记神仙鬼怪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列异传》、《博物志》、《拾遗记》、《殷芸小说》等。
中国小说到了唐代,才由萌芽状态趋于成形,古小说分化为有史料价值的野史笔记,有故事性的实录见闻即笔记小说,有意虚构、娱情娱性的传奇小说三类。
唐人传奇分为传与记两类:以传为名的多以人物为描写中心,以记为名的多以事件为描写中心。
传奇小说文备众体、寄意笔端。
谢安折屐属于世说新语哪一类
《谢安折屐》属于《世说新语》里的门类是“雅量”。
《谢安折屐》出自《世说新语》当中的《晋书·谢安传》。
原文: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
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译文:谢玄等人打败了苻坚,驿站传送的战报送达。
谢安正在和客人
下围棋,看完信,就拿了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像刚才一样继续下棋。
客人询问,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
”下完棋回内室,内心抑
制不住激动和喜悦,过门槛时猛地折断了屐齿。
后来,“谢安折屐”这一典故,用来形容遇到美事而强自镇定,压抑
喜悦的样子。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魏晋南北
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
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个门类。
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
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
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传统。
一、小说的涵义小说这一概念的涵义,在我国古代相当宽泛。
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把小说作为一种著作列在书目中的,则首推班固。
后人承袭班固的观点,将琐闻、杂说及无类可归的笔记形式,一律称为小说。
今人所谓的小说,则是指诗歌、散文、剧本并列的通过塑造形象、描写环境、虚构故事的手段反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渊源形成: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于上古神话传说,成长于历史故事、诸子寓言史传散文。
司马迁创始的史传散文对小说的培养形成起到催化作用。
他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材料选择、人物塑造、事件叙述、结构措置、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集合了前人著述的种种长处而加以新的创造。
其写人记事的艺术手法,都为后世小说家所祖法。
司马迁之后的刘向(《烈女传》、《新序》、《说苑》)、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等人,在他们的历史散文中进一步发展了写人记事的技巧。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期中国古代小说定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变迁于宋元,繁荣于明清,衰微于近代。
1、定型期:中国古代小说经上古神话传说、先秦历史故事、诸子寓言两汉史传散文的长期孕育培养,至魏晋南北朝“粗陈梗概”。
2、成熟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臻于成熟。
3、变迁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虽然继承唐代文言小说余绪的传奇仍有创作,但反映市民生活思想的白话小说“话本”却更为兴盛。
4、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清两朝,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
无论是长篇、短制,或文言、白话,都可谓佳作如林。
明清小说的繁荣也是由社会因素小说自身发展因素两方面的原因构成的。
就社会因素而言,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其次是社会矛盾的要求。
明清两朝都经历了朝廷更迭时期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阵痛”,广大民众进步文人都要求有一种较之传统文学更深入、更广泛、更通俗、更自由的样式反映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于是,各种题材,体裁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元末明季的两起农民大起义起到了一定作用。
文言文的十种体裁作者:张文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11期文言体裁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类别。
白话文中,文章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自古以来,文言体裁经过古代文人长期的创作实践,发展至今,已经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
”(曹丕《典论·论文》)不同的体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义理辞章、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
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体裁的分类和样式,分辨各种体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比较鉴别,对于理解和分析文义,加深认识和记忆,都是十分有益的。
从总体来说,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还可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于白话文的写作。
文言体裁的分类,特别重要的比较合用的两家,一家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一家是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
(以下简称姚《纂》、曾《钞》)下面结合实例对文言体裁简要地作一些介绍和说明。
(一)论辨类这类体裁包括论说的文章和论辨的文章。
论说偏重于“说”,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包括政论、史论、文论、事论等。
先秦诸子的文章,有很多议论性的章节片段,都可看作是论说。
例如:《孟子·鱼我所欲也》《荀子·劝学》。
单篇最早的是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上、中、下)。
“辨”就是判别。
察事物的是非美恶,而能区别之,叫作辨,与争论是非的“辩”通用。
论辨的文章有多种名称,例如议、驳说、说、解、难、原等都是,实例很多。
还有通常的一事一议,例如周敦颐《爱莲说》、韩愈《师说》《马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苏轼《日喻说》等。
(二)传状类“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
”姚《纂》:“传”指传记,古代“为达官名人”作传。
首创于司马迁,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叙写人物为中心的“传”。
例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绛侯周勃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