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633.50 KB
- 文档页数:57
康复医学考点总结目录1.基本概念2.康复机能评定3.康复治疗技术4.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本章节特点:内容多,考点少,需大范围浓缩。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一、康复的基本概念一个促使残疾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借助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立能力。
康复可包括重建和(或)恢复功能,提供补偿功能缺失或受限的各种手段。
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A.残疾人B.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C.各种功能障碍者D.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A.老年人B.慢性病病人C.孤寡老人D.残疾者E.急性期病人『正确答案』E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应用医学的手段,使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或恢复的科学。
三、残疾的概念因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异常→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
四、社区康复的概念社区康复的概念在残疾人自己及其家属、社区、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社区康复的性质是社区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社区康复的目标残疾人(身心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就业+成为全社会平等的一员)全科医生的社区服务方式社会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医生康复治疗社区服务保障模式民政部门负责建立敬老院、老人托所、临终护理院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医院为主家庭病床模式医护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全科医生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任务建康复档案+残疾人普查+建立社区康复站+医疗服务(咨询+康复评定+治疗及转诊)+培训、指导康复治疗师知识点二:康复机能评定一、康复评定种类1.关节活动范围测定2.肌力测定3.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4.步态分析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6.知觉功能评定7.认知功能评定8.言语功能评定9.心理测验10.心肺功能评定11.职业能力评定12.社会生活能力评定13.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关节活动范围(ROM)测定定义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测定内容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产生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活动范围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测定方法测量时以人体解剖位为各关节的起始位置(0°),移动活动臂,量角计两臂之间的夹角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徒手肌力检查肌力肌肉收缩情况对比正常肌力备注0级肌肉无收缩0% 不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10% 不动2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不抵抗重力条件下做关节全范围活动25% 不重3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50% 不阻4级肌肉收缩能抗重力和抗一定阻力75% 不全5级肌肉收缩能抗重力和充分抗外加阻力100% 正常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肌力属于几级A.0级B.1级C.2级D.3级E.4级『正确答案』B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一)平衡功能评定分级别称特点一级平衡静态平衡无依靠下能坐稳或站稳,睁闭眼、单双脚均能站立二级平衡自动动态平衡身体能做各方向不同摆幅活动,能走、能跑三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平衡(二)协调能力评定(共济能力)常用检查法试验方法指鼻试验病人肩外展90°,伸肘,用示指尖触及自己的鼻尖;也可以让病人用自己的示指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去触及检查者的示指轮替试验病人肘屈90°,两手伸开,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交替运动示指对指试验病人先双肩外展90°,伸肘,双手示指相对向中线运动拇指对指试验病人用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由慢到快跟膝胫试验病人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将足跟放在对侧下肢的髌骨(膝)上,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不协调?——协调性训练训练原则:1.从简到繁,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性。
康复的基本知识与康复咨询服务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帮助人恢复、改善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的过程。
康复的目标是使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最佳状态,维持或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并促进社会融入。
康复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康复,还包括心理、社会和职业等方面的康复。
1.康复的理论基础:康复学是从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康复的学科。
康复学主要研究人体机能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以及康复对个体的影响和效果。
康复学还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康复心理学等专业领域。
3.康复的评估和计划:康复的过程一般需要先进行评估,确定个体的康复需求和治疗目标,然后制定康复计划。
评估包括身体功能和机能的评估、心理评估、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等。
康复计划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康复干预方案和目标,包括治疗手段、任务和时间表等。
4.康复的团队合作:康复一般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等。
团队成员各自负责不同方面的康复工作,通过密切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
康复基础知识康复是指通过专业的医疗、教育、心理和社会支持来帮助个体恢复或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康复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物理康复、职业康复、言语康复、认知康复等。
了解康复的基础知识对于患者、家属以及康复专业人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康复中常见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一、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科学的干预手段,促进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恢复和发展,以提高他们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康复的对象可以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他们可能因为疾病、损伤或残疾而受到影响。
二、康复的目标和原则康复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实现最佳的功能能力,重建他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康复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多学科合作:康复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包括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2.个体化治疗: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3.终身学习:康复专业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4.充分参与:康复的过程应鼓励个体的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和主体性。
5.环境适应:康复治疗不仅关注个体自身的改善,还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以提供有利于康复的外部条件。
三、康复的评估方法康复的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了解和评估个体的功能能力、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
常用的康复评估方法包括:1.功能评估:通过观察、测试和问卷等方式来评估个体的生理、认知、运动和社交功能。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程度,包括自理能力、行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3.认知评估:通过认知测试来评估个体的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执行功能等认知方面的能力。
4.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理论知识点总结导言康复是指通过医疗、康复训练、职业康复等手段,帮助患有各种疾病、残疾或受伤的患者重新获得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参与和自立生活的过程。
康复理论是指关于康复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指导康复实践的理论体系。
康复理论知识点总结是对康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以加深对康复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康复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 康复的概念康复是指通过医疗、康复训练、职业康复等手段,帮助患有各种疾病、残疾或受伤的患者重新获得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参与和自立生活的过程。
2. 康复的内涵康复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生理层面是指身体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心理层面是指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社会层面是指社会融合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
3. 康复的原则康复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个体化、综合性等,其中科学性是指康复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规范性是指康复工作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系统性是指康复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个体化是指康复工作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综合性是指康复工作要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二、康复模式和康复理论1.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指康复工作必须兼顾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强调康复工作要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全面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2. 康复生命周期模式康复生命周期模式是指康复工作要根据患者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康复生命周期模式强调康复工作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符合患者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康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