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28-大学-公共卫生-病例讨论六
- 格式:ppt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11
院内传染病例讨论概要本文档概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个院内传染病例的讨论情况。
该病例涉及XXX科室的一名患者,经过讨论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事件描述病例发生于XX日期,患者为XXX科室的一名住院患者,其病情在住院期间突然恶化。
经初步研究发现,该患者是院内其他患者中首例被感染的个案。
疾病传播途径和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
讨论与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参与者全面分析了患者个案的临床特征、传播途径、接触史等因素。
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 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有相对较高的传染性;- 患者所在科室的预防感染措施是否得当;- 患者的接触史中是否有可能与其他院内患者有交互感染的环节。
通过集思广益地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 需要进一步尽快确定该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2. XXX科室的预防感染措施需要加强,包括但不限于:-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应当得到加强和落实;- 增加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院内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和供应链的安全;3. 建立及时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院内感染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建议1. 组织患者接触者的筛查和隔离,以控制疫情扩散;2. 增加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提高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意识;3. 加强院内医务人员的交流和协作,共同应对院内传染病的挑战;4. 继续加强对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
以上是本次院内传染病例讨论的概要,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维护医院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注意:本文档中提及的具体科室、日期和建议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安贞呼吸内科部分病例题01难杨×男26岁,酗酒后第二天晨起突发高热,℃℃,寒颤,咳嗽,右胸痛,自服泰诺林1片后,2小时体温下降至℃,大汗、头晕、心悸、乏力、嗜睡、口渴、尿少,每日尿量约500ml。
第三天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速来急诊,经对症输液处理后收入院。
即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P134次/分,R30次/分,BP80/50mmHg,精神烦躁,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皮肤无黄染及皮疹,颜面苍白,咽充血,气管居中,右肺呼吸运动减弱,右中上叩诊浊音,心界不大,律正,心律134次/分,P2>A2,右中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偶闻细小水泡音,左肺呼吸音清晰,腹部胀气明显,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无肌紧张。
肝脾未及,四肢厥冷。
辅助检查:血常规×109/L,N93%L7%Hb14g/L,PLT206×109/L,L,Na130mmol/L,CL96mmol/L,L,血糖L,血气分析:PH:,PaO2:(50mmHg),PaCO2:(31mmHg),BE:-9mmol/L,ECG: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右上肺大片状阴影一、诊断(2分)1,肺炎球菌肺炎(分)2,感染中毒性休克(分)3,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分)4,电解质紊乱,低Na、低钾(分)二、诊断依据(2分)1,急性起病,病前酗酒(分)2,畏寒、高热、咳嗽、右胸痛(分)3,WBC↑N↑(分)4,胸片:右上肺实变阴影(分)5,体检:右上叩浊,管状呼吸音(分)6,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分)7,脉搏细弱,心率↑,四肢厥冷,尿少,多汗(分)8,血气分析:PH<,BE:-9mmol/L(分)9,低Na低K(分)10,口唇紫绀,PaO2<60mmHg(分)三、鉴别诊断(分)1,干酪性肺炎(分)2,肺脓肿(分)3,肺癌(分)四、辅助检查(2分)1,血常规(分)2,痰培养(分)3,血培养(分)4,胸片,胸部CT(分)5,血气分析,电解质(分)五、治疗预后(分)1,一般治疗:吸O2卧床休息,足够营养及维生素(分)2,抗休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平衡紊乱(2分)抗休克(1)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分)补平衡液及5%碳酸氢钠补足血容量指标:口唇红润,肢端温暖,BP上升到(收缩压),脉率<100次/分,尿量>30ml/h。
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教案标题:医学病例讨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医学病例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医学病例讨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医学病例的兴趣。
2. 主体:选择一到两个具有挑战性的医学病例,提供病例背景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和讨论一个病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与组员进行合作讨论。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补充意见或质疑。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供相关医学知识和背景。
6. 总结:总结医学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医疗实践中。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医学病例:选择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医学病例,提供充足的病例背景信息。
2.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医学知识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病例问题。
3. 小组讨论指导: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导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合作。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医学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医疗机构,观察和了解医学病例的实际处理过程。
2. 医学研讨会:邀请专业医生或教授进行医学研讨会,与学生分享实际医学病例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附录1 课堂讨论病例病例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患者男性,15岁,因左股骨下端(近膝关节处)骨肉瘤(发生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而行高位截肢术。
术后一直卧床。
术后半个月时由家长搀扶下床活动。
患者用其右腿试行跳动几步后突然跌倒在地,呼吸和心跳当即停止。
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讨论:(1)本例患者突然死亡的首位可能原因?:(2)按该首位死因推测本例患者如此突然死亡的有关病理条件?(3)按该首位死因推测本例患者于死后剖验时有可能检见的最重要的病变部位及其肉眼形态特点?病例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损伤的修复和创伤愈合)患者女性,30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多年,曾经数次左心衰竭。
一年前,患者于妊娠九个月时发生左心衰竭住院,住院治疗两周余,左心衰竭缓解,遂因胎儿宫内窒息而行剖腹产术。
术后患者全心衰竭,并在手术后5天,在床上用力排便时突感左胸疼痛且随呼吸加重,呼吸困难加重,咳出血痰;X光胸大片,显示左肺下叶有一块约3cm×4cm近似楔形的阴影,其尖端指肺门;查体时除原有的二尖瓣瓣膜病和左心衰竭的心、肺体征外,还在左肺下部区域听到胸膜磨擦音(提示胸膜发生了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
经积极治疗后,心、肺病情渐轻,但剖腹产时所致的腹部皮肤手术切口曾部分裂开(约长3cm),并继发感染,经多日换药后愈合,出院。
最近两个月来,患者又因持续低热而再次住院。
患者再住院后不久,曾有一次突发性剧烈腰痛和一过性血尿。
同时左上腹、左季助部(脾区)疼痛;血液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
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经相应治疗后,病情稍好转。
于再次住院后两周时,患者突然左眼失明,随即又出现左侧上、下肢瘫痪(左侧偏瘫)和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自学《病理学》教材中有关“心瓣膜病”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容]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并参考有关教材的内容,讨论:(1)患者自剖腹产后至死亡的这一年期间,身体有关部位可能发生了哪些病变?(不讨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变)(2)这些病变在发生和发展上的因果联系?(3)这些病变的可能结局病例3(炎症)一名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未得及时、有效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惊厥、以至昏迷。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论考情分析本章是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案例分析的总论,是传染病、慢性病、职业卫生/营养卫生/环境卫生等分论章节的基础,基础性的概念等较多,各分论案例均可出题,相对重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其他突发中毒事件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特点: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多元属性(还有群体性、综合性、频发性和国际性等)。
分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肺鼠疫、肺炭疽---大、中城市扩散趋势,波及两个以上省份。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扩散趋势。
3.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肺鼠疫、肺炭疽---5例以上(6天内,一个行政区或两个以上县市)。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多点连续20例以上(一个平均潜伏期,一个行政区或2个以上市地)。
4.霍乱---30例以上(一周内,一个行政区或2个以上市地,扩散趋势)。
5.乙、丙类传染病---超5年同期平均2倍以上(1周内,2个以上县市)。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食物中毒---超100人有死亡,或10例以上死亡。
11.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