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14
引言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和理论来解决组织和管理问题的学科。
本文是《管理心理学(全)(二)》的第二篇,将从组织结构、领导力、员工激励、决策与问题解决以及组织变革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相关内容。
正文:1.组织结构:1.1组织结构类型:介绍了组织结构的功能和不同类型,如功能型、分工型、流程型和分权型等,并分析了各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2组织结构设计:详细阐述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包括任务分工、权力和责任分配以及沟通和协调机制等。
1.3组织文化:解释了组织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
2.领导力:2.1领导风格:介绍了不同的领导风格,如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导向型等,并深入探讨了每种风格的适用场景和效果。
2.2变革型领导:解释了变革型领导的特征和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变革型领导。
2.3领导力发展:阐述了领导力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培训、辅导和反馈等方法。
3.员工激励:3.1激励理论:介绍了常见的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并解释了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激励员工。
3.2激励方法:详细阐述了不同的激励方法,包括经济激励、非经济激励和内在激励等,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
3.3员工参与:探讨了员工参与对激励的重要性,包括员工参与决策和员工参与管理等。
4.决策与问题解决:4.1决策过程:概述了决策的基本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和决策执行等,并介绍了常见的决策错误。
4.2决策风险:深入探讨了决策中的风险因素,如认知偏见和群体思维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4.3问题解决技巧: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技巧,如SWOT 分析和鱼骨图等,并说明了它们的应用场景。
5.组织变革:5.1变革管理:阐述了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变革管理模型,如Lewin的变革模型和科恩和布勒的变革曲线等。
5.2变革沟通:介绍了变革沟通的原则和策略,包括提前沟通、真实性和透明度等,并解释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变革沟通。
管理心理学讲义专题知识讲座2023-10-26contents •管理心理学概述•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激励与领导力•情绪与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与未来趋势目录01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定义管理心理学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人本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关注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来优化组织管理。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管理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当时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选拔、培训和激励等方面。
发展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管理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中叶以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组织结构、领导力、团队管理、员工关系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心理测试、面试等方法评估员工的性格、能力、潜力等,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才。
员工招聘与选拔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员工培训与发展通过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心理状态,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通过研究员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和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组织文化与团队建设02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1组织行为23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包括对组织的价值观、目标、使命等的认同程度。
组织承诺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组织文化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
组织沟通03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人们个体差异的体现,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
个体行为01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包括需求、愿望和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阶+网)一、单选题1、()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效价论2、()是决策程序的起步。
D、情报调研3、()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A、双因数理论4、()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
B价值观5、()是性格发展的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单元。
A.家庭6、()对人的动机模式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三大因素之一。
A.嗜好与兴趣7、()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A、古典管理理论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9、()认为,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好方法。
D.权变理论学派10、()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C、孟子11、()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B.个性心理特征12、挫折是一种()状态。
C、情绪状态13、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又可分为( ) A、内向性和外向性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
C、问卷法15、霍桑实验提出的( ),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B、人际关系理论16、“经济人”假设对应于()理论。
B、X理论17、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
D、内在动力18、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基础。
A、期望19、科学管理理论中,有影响且在实践中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D.厄威克2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
B、人群关系行为21、目标管理是( )的激励理论。
B、过程型22、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2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1954年提出的。
C德鲁克24、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
D期望25、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其中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
A专业能力26、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 D、美国27、企业价值是()。
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28、气质是人的()特征之一。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组织结构设计B. 员工行为分析C. 组织文化建设D. 领导力发展2. 以下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创新需求3.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激励因素?A. 工作环境B. 工作条件C. 工作成就D. 工资水平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属于行为科学理论?A.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B. 麦格雷戈的X-Y理论C.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D.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5. 以下哪个选项是有效的团队沟通方式?A. 单向沟通B. 双向沟通C. 多级沟通D. 非语言沟通6. 什么是组织变革的驱动力?A. 组织文化B. 组织结构C. 外部环境D. 内部政策7.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领导的特征?A. 决策能力B. 沟通技巧C. 权威主义D. 激励能力8. 以下哪个是团队发展的阶段?A. 形成B. 规范C. 执行D. 所有选项都是9. 什么是组织文化的功能?A. 指导员工行为B. 提高员工满意度C. 增强组织凝聚力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个是组织发展的方法?A. 团队建设B. 领导力培训C. 组织结构调整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有效团队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组织变革对员工心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 论述领导力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公司近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导致部分员工感到不安和焦虑。
请分析这种变革对员工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C4. A5. B6. C7. C8. D9. D10. D二、简答题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方法确定工作的最佳方式;制定工作标准和时间;通过激励和培训提高员工效率;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职责分离。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征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组织心理D. 管理决策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归属需求D. 完美需求答案:D3. 领导风格中,权威型领导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任务完成B. 强调人际关系C. 强调民主决策D. 强调个人魅力答案:A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关于员工激励的理论?A. 双因素理论B. 期望理论C. 公平理论D. 系统理论答案:D5. 组织文化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规范功能D. 竞争功能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 工作本身B. 工作环境C. 同事关系D. 薪酬待遇答案:ABCD7. 组织变革的阻力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A. 组织结构B. 员工态度C. 组织文化D. 外部环境答案:ABC8. 以下哪些是有效沟通的特点?A. 明确性B. 及时性C. 反馈性D. 单一性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案: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卫生因素和激励因素。
卫生因素包括工作条件、薪酬等,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增加其满意度。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认可、工作挑战等,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10. 描述一下什么是组织文化,并简述其对组织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塑造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影响组织的决策过程,以及对外展示组织形象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1. 某公司近期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调整,部分员工对此感到不满。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套管理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 组织结构B. 员工行为C. 组织文化D. 领导方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3.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激励因素?()。
A. 工资B. 工作条件C. 工作成就D. 公司政策答案:C4. 以下哪项是有效的领导风格?()。
A. 放任型B. 权威型C. 民主型D. 以上都是答案:C5. 组织变革中,员工的抵抗通常源于()。
A. 缺乏资源B. 恐惧未知C. 个人利益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和优化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工作专业化、差别工资制和科学选拔员工。
7. 描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答案: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取决于他们对结果的期望和对结果的价值评估。
该理论包括三个因素:期望(个人对成功的预期)、工具性(个人认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和价值(个人对结果的重视程度)。
8. 解释什么是组织文化,并简述其对组织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
它对组织的影响体现在塑造员工的行为模式、影响组织决策过程、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答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确保员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建立公正的奖励和认可体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以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领导来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心理学的研究容(一)传统看法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二)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容分为五个方面:目标管理MBO、人力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并影响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个体行为B. 团队行为C. 组织行为D. 社会行为答案:C2. 双因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马斯洛B. 赫茨伯格C. 斯金纳D. 麦克利兰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
A. 明确团队目标B. 增强个体竞争C. 促进角色明确D. 改善沟通机制答案:B4. 根据期望理论,激励员工的三个主要因素不包括()。
A. 期望B. 工具性C. 价值D. 能力答案:D5.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了员工参与决策对提高工作满意度的作用?()。
A. 公平理论B. 强化理论C. 决策参与理论D. 目标设定理论答案:C二、填空题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过程在__________中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答案:组织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____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需求3. 在组织中,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责任。
答案:角色4. 有效的__________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答案:沟通5.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__________因素可以导致员工的不满意,而成长因素则与员工的满意有关。
答案:卫生三、简答题1. 请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管理实践中,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2. 描述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期望理论由维克托·弗鲁姆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强度取决于期望、工具性和价值三个因素。
期望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绩效;工具性是指个体认为绩效与奖励之间存在联系;价值是指个体对奖励的偏好程度。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管理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组织结构B. 管理过程C. 人的心理活动D. 决策制定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技能需求答案:D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哪项因素被认为是激励因素?A. 工资B. 工作条件C. 工作成就D. 公司政策答案:C4. 以下哪种领导风格属于任务导向型?A. 民主式B. 放任式C. 权威式D. 参与式答案:C5. 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A. 期望B. 工具C. 能力D. 价值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 工作本身B. 工作环境C. 个人价值观D. 领导风格E.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E7. 组织变革中,员工可能面临的心理反应包括:A. 抵制B. 接受C. 焦虑D. 兴奋E. 冷漠答案:ABCDE8. 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激励策略?A. 目标设定B. 奖励制度C. 惩罚制度D. 员工参与E. 培训与发展答案:AB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霍桑效应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在知道自己被观察或研究时,其行为会受到影响的现象。
在管理中,霍桑效应提醒管理者注意员工可能因为被关注而改变其工作表现。
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一效应,通过积极的关注和反馈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10. 描述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并解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答案: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对结果的价值评估以及实现结果的可能性。
在管理决策中,管理者可以根据期望理论来设计激励机制,确保员工对目标的期望与组织目标一致,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绩效。
管理心理学专题研究第一讲导论一、为什么还要专门学习管理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方法和艺术”中已讲过“社会心理学方法”、“用人艺术”、“人际关系艺术”。
《西方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中已讲过“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社会系统理论”也涉及到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的要素、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问题,“权变理论”亦涉及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等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讲过“人力资源的特点”、“人才及其特征”、“人才的开发、培养、激励” ;“企业文化”中讲过“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功能”。
1 、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上面这些课程虽然涉及到不少的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并大大推进了管理学的发展,但毕竟是零碎的、分散的,不同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散见于不同思想家的研究成果之中。
而实际上,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可借鉴运用于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以人为中心,人性化、个性化——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管理学(包括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传统及其融合:科学主义,即应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管理学问题,如科学管理、社会系统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等;人文主义,即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如行为科学理论、经验主义理论、权变理论、非理性主义倾向和企业文化理论、第五代管理理论(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主流金融学一直把金融看作是数学、确定性和运行良好的市场,把投资者行为看成是被理性(RATIONAL)所模型化,即追求效用最大化。
行为金融学则把心理学引入经济学、金融学,将人的理性趋利特性和投资者情绪等价值感受纳入研究的视野。
希勒运用行为金融学(或称金融心理学)的理论成功预言了美国股票泡沫的破灭。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组织结构B. 个体心理C. 团队协作D. 组织文化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基本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3.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激励因素?A. 工作成就B. 工作条件C. 认可D. 工作本身的性质答案:B4. 领导风格中,民主型领导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权威B. 强调参与C. 强调命令D. 强调放任答案:B5. 组织变革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变革策略?A. 强制变革B. 渐进变革C. 计划变革D. 创新变革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工作分析、工作设计、时间研究和激励机制。
7. 描述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答案: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期望、工具性和价值三个因素决定的。
期望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工具性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价值是指结果对个体的吸引力。
8. 解释什么是组织文化,并简述其对组织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
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塑造组织氛围、影响员工行为和决策过程,以及对外展示组织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答案: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明确团队目标,增强团队成员的目标认同感;合理分配团队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支持,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b.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管理c. 组织内部决策过程的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2. 管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a. 领导力b. 员工满意度c. 组织文化d. 迷失感答案:a. 领导力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观察法b. 实地调研c. 问卷调查d. 实验法答案:a. 观察法、b. 实地调研、c. 问卷调查、d. 实验法4. 情绪智力对管理者来说有何重要性?a. 影响决策过程b. 促进团队合作c. 提高领导力效果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感知为管理者提供了什么?a. 对环境的了解b. 对员工的理解c. 对组织的认知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1. 什么是情绪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识别、理解、运用和管理能力。
2. 管理者如何通过情绪智力提高领导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情绪智力,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情绪和需求,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有效地激励团队成员,提高领导力的效果。
三、论述题1. 请分析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答: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组织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
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也会对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为了管理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清晰传达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员工理解和认同组织的文化。
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内部沟通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2) 创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管理者可以通过奖励制度、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归属感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
管理心理学考试题跟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组织行为C. 群体行为D. 社会行为答案:B2.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4. 双因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赫兹伯格D. 麦克莱兰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领导行为?A. 指导B. 支持C. 忽视D. 激励答案:C6.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什么?A. 组织结构B. 组织价值观C. 组织目标D. 组织流程答案:B7. 团队发展的哪个阶段是团队成员开始相互信任并承担团队责任?A. 形成阶段B. 冲突阶段C. 规范阶段D. 执行阶段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沟通技巧?A. 倾听B. 反馈C. 打断D. 清晰表达答案:C9.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哪个维度描述了社会对个人成就的重视程度?A.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B. 权力距离C. 不确定性回避D. 男性化与女性化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决策过程?A. 问题识别B. 信息收集C. 随意选择D. 解决方案评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 薪酬B. 工作条件C. 个人兴趣D. 同事关系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激励理论?A. 目标设定理论B. 期望理论C. 公平理论D. 强化理论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A. 明确的目标B. 角色分配C. 有效的沟通D. 团队领导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组织变革的阻力?A. 习惯性抵抗B. 信息不足C. 资源限制D. 个人利益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有效的员工培训方法?A. 在职培训B. 模拟训练C. 网络课程D. 研讨会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B. 组织结构的设计C. 员工的工作效率D. 组织文化的形成答案:A2. 以下哪项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员工激励B. 领导风格C. 组织变革D. 会计核算答案:D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尊重需求C. 生理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C4.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哪项因素被认为是激励因素?A. 工资B. 工作条件C. 工作成就D. 公司政策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有效的领导行为?A. 独裁B. 放任C. 民主D. 以上都是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工作标准、工作激励和工作监督。
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设计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描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案: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两个独立的维度。
他将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这些因素与工作内容相关,如成就感、认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
而影响工作不满意度的因素称为卫生因素,这些因素与工作环境相关,如工资、工作条件和公司政策。
三、论述题1. 论述领导风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答案:领导风格对组织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领导风格,如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变革型领导通过激励和启发员工,能够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的整体绩效。
交易型领导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来管理员工,能够维持组织的稳定和效率。
放任型领导则可能导致组织缺乏方向和动力。
因此,领导风格需要根据组织的具体环境和目标来选择和调整。
结束语:以上是管理心理学试题题库及答案的一部分,涵盖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考试题跟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组织行为D. 社会行为答案:C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3. 领导风格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权威型B. 民主型C. 放任型D. 强制型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A. 成就感B. 工作本身C. 人际关系D. 薪资答案:D5. 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于()。
A. 外部环境B. 组织结构C. 员工态度D. 技术因素答案:C6. 在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哪个阶段团队成员开始相互信任并承担团队责任?()A. 形成阶段B. 规范阶段C. 执行阶段D. 表现阶段答案:C7. 根据期望理论,个体的行为倾向取决于()。
A. 个人目标B. 期望值C. 工具性D. 所有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沟通原则?()A. 明确性B. 及时性C. 随意性D. 双向性答案:C9. 组织文化的功能不包括()。
A. 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规范功能D. 分散功能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A. 竞争B. 回避C. 妥协D. 合作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A. 工作性质B. 薪酬水平C. 工作环境D. 个人兴趣答案:ABCD2. 组织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组织目标B. 技术要求C. 员工能力D. 外部环境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激励策略?()A. 提供挑战性工作B. 定期给予反馈C. 提供物质奖励D. 忽视员工需求答案:ABC4.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包括()。
A. 团队目标B. 团队成员技能C. 团队领导风格D. 团队内部沟通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组织变革的常见原因?()A. 技术进步B. 市场变化C. 法律政策变动D. 内部管理问题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复习范围第一章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
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
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P26 理解意思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
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 E)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第二章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第三章15.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6.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方面。
管理心理学专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复习范围第一章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
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
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
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第二章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第三章15.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6.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方面。
简称为态度的ABC模型17.几种主要的工作态度: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18.组织承诺表现为:(1)希望加入某个组织;(2)愿意保留某个组织的成员资格;(3)信仰组织的价值观并接受组织的目标;(4)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理解19.组织承诺的类型:会判断哪一种是持续承诺持续承诺是指个人认为离开某一组织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在该组织继续供职的意愿的强度。
情感承诺是指员工由于认同组织潜在的目标和价值而持续为一个组织工作的强烈愿望。
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长期受组织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愿意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20.员工离职:当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时,他们会尽量逃避和远离工作,这种现象称为员工离职。
离职一般分为离职行为和离职意愿两种类型。
理解21.工作满意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是存在的,但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
22.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自觉自愿地表现出来的、非直接或明显地、不被正式的报酬系统所认可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
背第四章23.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论述OR案例分析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贾尼斯将群体盲思定义为:由于群体内压力造成的心理效率、现实检验和道德判断的退化。
群体盲思在凝聚力高的群体中容易出现,因为这样的群体多与外界的观点隔离,强有力的领导人和独断的领导作风也容易导致群体盲思。
群体盲思的症状和原因:群体成员有无懈可击的良好感觉对群体道德观念持毫不怀疑的态度群体对外界警示性信息采取忽视态度,或对其合理化对竞争对手持有刻板印象不赞同多数人意见的成员会感受到压力成员对背离群体意见的目的看法进行过多检讨形成群体意见一致的共同错觉成员自封是群体的精神保卫者八项群体盲思的表现形式:1.无懈可击之错觉:群体过份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忽视潜在的危险及警告,意识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2.集体合理化:群体通过集体将已经作出的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
一旦群体作出了某个决策后,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如何将决策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3.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成员相信群体所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
因此忽视道德上的挑战。
4.对外偏见:倾向地认为任何反对他们的人或者群体都是邪恶和难以沟通协调,故此不屑与之争论;或者认为这些人或者群体过于软弱、愚蠢、不能够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群体既定的方案则会获胜5.对异议者施加压力:群体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怀疑群体立场和计划的人,群体总是立即给予反击,但常常不是以证据来反驳,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
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没有了主见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6.自我审查:成员对于议题有疑虑时总是保持沈默,忽视自己心中所产生的疑虑,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可以去质疑多数人的决定或智慧。
7.全体一致的错觉:这是群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是使群体的意见看起来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体统一的错觉。
表面的一致性又会使群体决策合理化,这种由于缺乏不同的意见而造成的统一的错觉,甚至可以使很多荒谬、罪恶的行动合理化。
8.心灵守卫("mind guards"):某些成员会有意地扣留或者隐藏那些不利于群体决策的资讯和资料,或者是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此来保护决策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防止群体盲思的措施: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防止形成不成熟的倾向;引导员对提出批评性评价,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指定成员充当反对者的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将群体分成小组,并将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交流;聘请群体之外专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当向可信赖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反馈。
第五章24.压力:应激(stress)也称为压力。
是指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
25.应激状态下人的反应:积极状态——机体激活,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会发生显着变化,使人紧张,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急中生智。
消极状态——抑制状态、目瞪口呆、注意和知觉范围减小,手足无措、思维混乱。
26.职业压力源和如何克服案例职业压力源任务紧张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行为环境紧张物理环境紧张社会环境中人际紧张个体紧张攻击性行为职业生涯发展如何舒缓职业压力(4R原则):(Rethink)改变认知;(Reduce)降低压力;(Relax)学习放松;(Release)适当发泄个人缓解压力的方法正确的生活态度个人合理的期望和目标,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认识学会缓解压力、保持松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享受能力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正面积极的思维良好生活习惯(睡眠、饮酒、抽烟等)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求助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治疗第六章27.群体心理的特征:趋同化;保护化;忠诚化;放大化;排他化选择28.从众行为的三种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会判断属于哪种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的凝聚力;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29.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即群体所具有一种使其成员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的吸引力。
背第七章30.人际关系包括人际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方面。
31.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简答or论述交互原则:对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接纳对方,愿意与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相反,对于表现出不喜欢、排斥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排斥、疏远对方,避免与其有深层次的交往。
功利原则;霍曼斯(Homans,1974)指出,只有当一种关系对人们来说是值得的,人们的交往行为才会出现,人际关系才可以建立和维持。
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来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个人情感的卷入更多,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这是一种增值交换的过程。
对于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来说,他们倾向于用物质利益来衡量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得失,这类人的交往倾向于减值交换的过程。
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和林德(1965)曾经做实验分析了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
1)肯定—被试始终得到好的评价2)否定—评价始终是否定的3)提高—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评价由否定转为肯定4)降低—前几次评价都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水平逐渐下降,降到否定水平信用原则:32.人际交往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第八章33.社会知觉的特点:完整性;一致性;选择性;文饰性;情绪性。
选择34.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人知觉;社会角色知觉;人际关系知觉;社会因果关系知觉;群体知觉35.刻板印象理解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群体成员所持有的固定看法。
刻板印象有一定的根据,优点在于节省认知资源。
刻板印象常常造成人们忽视个体差异,产生判断偏差36.应聘者有效展示自己的技术理解第九章37.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付出;使命;上进;智能选择38.领导方式与理论理解1)领导特质论:领导者身上具有一般人不曾具有的特质;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超凡魅力”概念;领导者特质在不同的研究者的视角里是不同的;特质既有先天成分,也有后天成分2)领导风格论:主要研究领导者最佳的工作作风;勒温:专制作风、民主作风和放任自流作风;利克特:剥夺式集权领导、温和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参与式的民主领导3)领导行为论:领导行为——任务行为(促进目标达成)和关系行为(维持与下属的关系)4)领导情境论:情境领导的本质主要体现在领导的类型要与下属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相匹配。
领导类型:高指导性—低支持性;高指导性—高支持性;低指导性—高支持性;低指导性—低支持性。
发展水平:低能力、高积极性;低能力、低积极性;高能力、低积极性;高能力、高积极性。
5)领导权变论:有效的领导不决定于领导者不变的特质和行为,而是决定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条件三者的配合关系。
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6)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理论:领导者与下级的个人关系不同,领导者将根据自己与下级关系的亲疏而施以不同风格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