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结构是怎样的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树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树木的自然美,体验树木造型的艺术美。
(2)初步认识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其外形特征与结构。
(3)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树木的美。
一、组织教学1、欣赏以树木为主的风景图片、风景绘画作品,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启发学生了解树木在风景画中的重要性。
(风景复式投影片)提问:这幅风景画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它缺少些什么?给它加上树木,前后两幅对比,出现了什么变化?(在风景画中有了树木,就有了生机,有了气势。
这正如古人所说的:“树是山水景物之‘衣’”。
)二、阐述树木的结构形态(结合学生课前在校园中对树木的观察)1、结构形态:树干、树枝、树叶、(树根)2、投影片:(1)“冬天的落叶树”(2)“树干”树干—粗细、曲直、俯仰(3)“树叶”树叶—大小、宽窄、疏密三、以线造型“松树”为例,学习树木的画法。
1、欣赏投影片:(1)“迎客松”在绝壁上依势生长,刚毅挺拔,造型奇特。
好似热情的主人,伸出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2)“大雪压青松”以陈毅的诗“青松”渲染学生——师生一同朗诵这首诗。
以松树的刚强挺拔、傲雪凌霜、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教育学生。
2、板画示范:松树松树:皮如鳞状、叶如针状,这是松树区别于其它树的最大特征。
(线条虚实相应,树干要挺,即使是弯曲的枝干也要有力量。
枝干曲直多变,给人以卷曲如铁似的苍劲。
叶的形状象针,聚集于一点,呈扇子形,互相穿插,给人以乱中有序之感。
)3、树木特征(举例)a、柳树(线条是比较柔软的、下垂,柳叶是窄长的,随风飘荡,姿态优美。
)b、梧桐(叶子大,树干光滑。
)c、雪松(锥状树,枝叶从上方向下方伸展。
)d、棕榈(叶子象扇子。
)4、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树木的热爱。
(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给自己的“树”起个名子吧!如:多姿多彩的树、静静的树、古老的榕树、飘扬的柳树茂密高耸的大树、被狂风吹斜的树、灌木丛茂密的矮树、雪地里的松树等。
)四、作业:________________树(1)描绘1─2棵树。
202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1. “风”字共有几笔?A. 4笔B. 5笔C. 6笔2. “春天”的“春”字读音是?A. chūnB. chúnC. chún3. “树”字的结构是?A. 上下结构B. 左右结构C. 半包围结构4. “小”字共有几笔?A. 3笔B. 4笔C. 5笔5. “山”字共有几笔?A. 2笔B. 3笔C. 4笔6. “水”字的结构是?A. 上下结构B. 左右结构C. 半包围结构7. “大”字共有几笔?A. 2笔B. 3笔C. 4笔8. “人”字的结构是?A. 上下结构B. 左右结构C. 半包围结构9. “日”字共有几笔?A. 2笔B. 3笔C. 4笔10. “月”字的结构是?A. 上下结构B. 左右结构C. 半包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1. “春”字共有几笔?2. “树”字的结构是?3. “水”字共有几笔?4. “人”字的结构是?5. “日”字共有几笔?6. “月”字的结构是?7. “小”字共有几笔?8. “大”字的结构是?9. “山”字共有几笔?10. “风”字的结构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1. “春”字共有5笔。
()2. “树”字是左右结构。
()3. “水”字共有4笔。
()4. “人”字是上下结构。
()5. “日”字共有3笔。
()6. “月”字是半包围结构。
()7. “小”字共有4笔。
()8. “大”字是左右结构。
()9. “山”字共有3笔。
()10. “风”字是上下结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0分)1. 请简述“春”字的笔画顺序。
2. 请简述“树”字的结构特点。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树木的冠层结构是如何影响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树木的冠层结构是指树木上部的树冠部分,包括分枝、叶片、花果等,它们的形状、大小、分布密度等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影响。
首先,树木的冠层结构决定了其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的面积。
叶片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的面积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充分,生长也就越快。
另外,在冬季阳光较弱的情况下,叶片面积越大,树木存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对于生长期较短的树种,如漆树、胡杨等,在生长季节内拥有更大的叶片面积对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发挥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冠层结构还决定了树木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
比如在干旱地区,树木的冠层应该较小,以减少蒸腾量,避免水分过度流失。
而在较为湿润的地区,树木的冠层可以更加繁茂,以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促进生长。
此外,树木的冠层结构也直接影响其营养需求。
如夏季高温干旱时,树木需要高含量的钙、硝酸盐等元素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免疫反应。
而在冬季,树木更加需要维生素C、钾等元素以促进生长。
树木的根系和枝干也会因其冠层结构的变化而随之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最后,冠层结构还会影响树木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比如在林地或城市园林中,树木的冠层分布会直接影响其与邻近植物、动物交互的可能性。
大树的冠层下部为常绿植物提供了保护和光源,而树冠顶部则为鸟类提供了巢穴和安全栖息地。
此外,树木的冠层结构还会影响它们与昆虫、菌类等生物的交互作用,有些树种比如柳树、红松等可以防止虫害发生,而有些则需要进行精细地管理以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综上所述,树木的冠层结构对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因此,在树木的种植、繁殖、养护过程中,冠层结构的变化也应该得到适当的监督和调整,以保证它们的健康和生长发展。
树木的冠层结构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举个例子,它们会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方向。
当树木的余震层(冠层)不均匀时,枝干的生长会向光线和重力所在方向倾斜。
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事情。
小冠开心形的由来与结构特点果业——整形修剪2009-12-20 11:29:53 阅读1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郝淑英畅文选张国强一、小冠开心形树形的由来与结构特点1.果树整形修剪趋势和特点(1)强调树形与品种特性配套,并随树龄增长呈动态变化。
乔化树与矮化树树形有别,并且不同的树龄阶段有所不同,比如乔化树树形主要是由最初的主干形或纺缍形逐渐变为开心形。
(2)修剪时期以夏季修剪为主,强调“四季修剪”改传统的“冬季修剪”为“四季修剪”。
夏季修剪占全年修剪量的70%,俗话说,冬剪长树,夏剪促花。
通过夏季修剪,达到树体生长与成花结果的有机统一。
(3)修剪手法以“疏枝”和“长放”为主,提倡简化修剪。
这主要是对冬季修剪而言,短截、回缩、疏枝、长放是冬季修剪的基本手法,短截和回缩是合势修剪,使生长点变少,势力变强,促进营养生长,不利于生殖生长,在弱树弱枝上使用,促进更新变壮。
疏枝、缓放则相反,是分势修剪,增加生长点,分散势力,稳定树势,有利于生殖生长,不利于营养生长,用于壮树和强树的修剪。
因此,要极少短截,适量回缩,以疏为主,长放结果,调节枝条密度,合理均匀分布,改善光照条件,营养合理分配,缓势促发短枝,提高成花效果。
(4)整形修剪目标以健康栽培为主,实现“势、形、量”的统一。
健康栽培就是要减少枝条数量,提高枝条质量,提高花芽质量,最大限度的留住阳光,节约营养,保持树势健壮。
实现“势、形、量”的统一,就是要做到树势中庸,树形合理,枝量适中。
怎样判断树势呢?全树大于30cm的枝条为10%左右,并有部分新梢分生二次枝,为树势中庸;全树大于30cm的枝条超过15%,并多数分生二次枝,为强树;全树大于30cm的枝条为5%左右,为弱树。
树形合理是指树形符合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和栽植密度,即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又通透风透光,还便于操作。
枝量适中,是要疏除过多的枝条,把枝量控制在6-8万条。
特别是要减少大枝留量。
2.我国整形修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栽植密度与砧木类型和品种特性不配套。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198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uttman发表了一篇题为“R-trees: a dynamic index structure for spatial searching”的论文,向世人介绍了R树这种处理高维空间存储问题的数据结构。
本文便是基于这篇论文写作完成的,因此如果大家对R树非常有兴趣,我想最好还是参考一下原著吧:)。
为表示对这位牛人的尊重,给个引用先:Guttman, A.; “R-trees: a dynamic index structure for spatial searching,” ACM, 1984, 14R树在数据库等领域做出的功绩是非常显著的。
它很好的解决了在高维空间搜索等问题。
举个R树在现实领域中能够解决的例子吧:查找20英里以内所有的餐厅。
如果没有R树你会怎么解决?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餐厅的坐标(x,y)分为两个字段存放在数据库中,一个字段记录经度,另一个字段记录纬度。
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遍历所有的餐厅获取其位置信息,然后计算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一个地区有100家餐厅的话,我们就要进行100次位置计算操作了,如果应用到谷歌地图这种超大数据库中,我想这种方法肯定不可行吧。
R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种高维空间搜索问题。
它把B树的思想很好的扩展到了多维空间,采用了B树分割空间的思想,并在添加、删除操作时采用合并、分解结点的方法,保证树的平衡性。
因此,R树就是一棵用来存储高维数据的平衡树。
好了简介就到此为止。
以下,本文将详细介绍R树的数据结构以及R树的操作。
至于R 树的扩展与R树的性能问题,我就仅仅在文末简单介绍一下吧,这些问题最好查阅相关论文比较合适。
R树的数据结构如上所述,R树是B树在高维空间的扩展,是一棵平衡树。
每个R树的叶子结点包含了多个指向不同数据的指针,这些数据可以是存放在硬盘中的,也可以是存在内存中。
根据R 树的这种数据结构,当我们需要进行一个高维空间查询时,我们只需要遍历少数几个叶子结点所包含的指针,查看这些指针指向的数据是否满足要求即可。
trie字典树总结-回复什么是trie字典树?Trie字典树,也称为前缀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和检索键-值对。
它的特点是使用字符串中的字符作为节点进行构建,键的相同前缀被合并为一个子树,从而实现快速的字符串检索。
trie字典树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特别适用于处理大量字符串的场景,如搜索引擎、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器等。
trie字典树的特点是什么?1. 前缀共享:trie字典树能够有效地利用字符串键的前缀共享。
例如,假设要存储"apple"、"app"和"application"这三个键,它们的前缀"app"会在trie中被合并为一个子树,从而节省了空间。
2. 快速查找:利用trie字典树,我们可以在O(m)的时间复杂度下(其中m是键的长度)查找到指定的字符串。
trie字典树将键分布在树中,每个字符都是树的一个节点,通过将输入字符串的字符一个一个地与树的节点进行匹配,最终找到完整的键。
3. 空间效率:尽管trie字典树可能需要较多的内存来存储节点,但它可以大大减少存储重复前缀带来的额外开销。
对于字符串数量较多或重复前缀较长的数据集,trie字典树可以更好地利用内存空间。
trie字典树的基本结构是什么?trie字典树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字符和若干指向子节点的指针。
通常,根节点不包含字符,其他节点分别表示某个字符。
每个节点还存储一个布尔值,表示当前节点是否为某个字符串的结尾。
trie字典树的节点可能有多个子节点,取决于输入字符串的不同字符数。
对于小写英文字母,一个节点最多有26个子节点。
这种结构使得trie字典树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字符串。
trie字典树的构建过程是怎样的?1. 创建根节点: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棵空的trie字典树,只包含一个根节点。
根节点不包含字符,即为空。
2. 插入键值对:对于要插入的每个键值对,我们从根节点开始,按照键中的字符顺序依次遍历trie树。
树的结构是怎样的
树从上到下主要分为四部分: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叶是植物合成营养物质的器官。
叶子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自然界中的氧气都是由植物的叶子产生的。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的气孔实现的。
根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和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当然,位于地表外的气生根(榕树)也属于根的一种。
树干是植物的运输通道,一方面将由叶子产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根部或其他部位,它是在韧皮部中的管道中实现的。
另一方面则是在木质部的管道中实现的,由下到上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叶部。
树枝也是植物的运输通道,此外它也有支持作用,让植物生长更多的叶子,以便产生适合其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什么是年轮
一个年轮,代表着树木经历了所生长环境的一个周期的变化,通常气候是一年一个变化周期,所以年轮也就代表着一年中树木生长的情况。
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用来考查森林的年代。
不过,由于形成层有节奏的活动,有时在一年内也有可以产生几个年轮的,这叫假年轮。
像柑属类植物,一年可产生3个年轮。
所以,由年轮计算出来的树木年龄,只能是一个近似的数字。
年轮不仅可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从年轮的宽窄,还可以了解树木的经历以及树木与当时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
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得好,木质部增加得多,年轮也就较宽;反之年轮就窄。
比如,树木最初的年轮一般比较宽,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有时一棵树在出现了很多窄的年轮以后,突然出现有宽的年轮,这表明在年轮宽的那几年,环境气候适宜,对树木生长有利。
另外,还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边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年轮较宽。
通过对年轮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对它所在地区气候的了解,对制定超长期气象预报及制定造林规划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