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的报告共4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43
XX市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XX市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防护绿地是指为保护一切公益项目而营造的防护林带。
包括城市具有防护功用的其它绿地,诸如公共、生产、庭院绿地等和城郊野外、城乡结合部及国土绿化中,保持水土、治理沙漠、荒山植树、防护路基免受侵害、保护农田水利而在河岸、山谷、坡地栽植的防护林带,可以包括国家防护林体系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建设。
XX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护绿地的建设,把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16年底,城区森林覆盖率58.2%。
现把XX城区防护绿地规划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XX市城区规划面积49.6万亩,包括XX区的XX、高峰、河口、安塘4个街道办,其中都市区44.2万亩,中心城区5.4万亩。
按地类分:非林业用地16.4万亩,林业用地33.2万亩。
在林业用地中商品林21.2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
城区防护绿地总面积.3万亩,占城区土地总面积的24.8%。
按防护绿地类型分:环湖防护绿地46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04%;南山河河岸防护绿地651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53%;卫生防护绿地108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87%;铁路、公路防护林带59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48%;城区道路防护林带706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0.57%;城区防护林0032亩,占城区防护绿地面积的97.54%;二、主要措施(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城区防护绿地建设。
市和XX区领导高度重视绿化工作,特别是防护绿地的建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绿化达标后,为巩固绿化达标成果,在2006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绿色XX、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见》; 2016年,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森林采伐管理实施细则》; 2016年,印发《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6年,印发了《城市绿线管制实施细则》、《城市绿线管制实施细则》和《城市绿化管理实施细则》,有力地推进的城区防护绿地的建设。
中等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研究课题:中等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一、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中等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中等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了解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2. 研究内容(1)调查目标城市的公园绿地建设与管理和规划文件,了解相关目标与要求。
(2)通过实地调研或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收集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的基本信息,包括绿地面积、类型、分布、布局与连接性等。
(3)调查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的现状与特点,包括绿地质量、景观设计、植被覆盖率、设施配套与公众利用情况等。
(4)分析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模式与机制,包括管理机构、职责与运作方式,探索其特点、优势与不足。
(5)调查目标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困难和问题,包括资金、技术、人员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挑战与限制。
3.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城市规划、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学术文献与行业报告,了解国内外经验和研究成果。
(2)调查问卷:设计公园绿地管理情况的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公园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公众进行调查,以获取相关意见与建议。
(3)实地调研:选择目标城市的代表性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考察,视情况与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结果。
二、方案实施1. 目标城市选择根据中等城市代表性和相关资源可行性,确定调查的目标城市,并与当地和研究机构取得合作与支持,确保顺利实施。
2. 调研准备(1)收集目标城市的公园绿地和规划文件。
(2)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适当修订和优化。
(3)培训调查人员,确保调查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访谈相关专家学者,了解前人研究与经验,为后续调查准备与分析提供参考。
公园绿地规划总结与感想范文一、总结。
1. 规划目标与原则。
公园绿地规划的目标就像是给城市打造一个个绿色的“小确幸”角落。
一方面要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让大家有地方遛弯儿、遛娃、遛狗;另一方面,还得起到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
在规划原则上,就得考虑公平性,不能让某些区域的人独占好的绿地资源,要让绿地像星星一样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同时,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能在古色古香的老城区搞个特别现代风的绿地,那可就像穿着西装跳广场舞,怎么看都别扭。
比如在我们规划的那个社区公园,就把周边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这个社区老年人比较多,所以在规划时特意设置了很多长椅,方便他们休息聊天。
而且周围学校也不少,于是就规划了一个小型的科普植物园,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学习植物知识。
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像是给公园绿地这个大蛋糕切分不同口味的小块。
一般会有休闲娱乐区,这是最热闹的地方,就像公园的“客厅”,大家在这里打太极、跳广场舞、玩滑板。
还有景观观赏区,那是公园的“颜值担当”,各种花卉、绿植精心布置,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另外,像安静休息区就像是公园的“书房”,给那些想要独处或者静静看书的人准备的。
以我参与规划的城市公园为例,休闲娱乐区靠近公园的主入口,方便市民一进来就能找到活动的地方。
景观观赏区围绕着中心湖展开,有大片的花卉和造型独特的树木,从湖边的观景台看过去,那景色美不胜收。
安静休息区则设置在公园的角落,被一些绿植巧妙地遮挡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就像是一场绿色的“选秀”,要选出合适的植物选手来打造美丽的公园绿地。
得考虑植物的季节性,不能让公园一到冬天就变得光秃秃的,像个掉了头发的大叔。
所以要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结果或者保持绿色的植物。
而且还要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就像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样,有些植物种在一起会互相帮助,长得更好,而有些则会互相“掐架”。
在一个山地公园的规划中,我们在山脚下种了大片的樱花树和桃花树,春天一到,那就是一片花的海洋,吸引了无数游客。
公园绿地调研报告
《公园绿地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6月
调研地点:城市公园
一、调研目的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园绿地的利用情况、管理状况、用户满意度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
1. 公园绿地的规模和位置分布;
2. 公园绿地的游乐设施、运动设施、休闲设施等;
3. 公园绿地的管理情况,包括保洁、安全管理、绿化养护等;
4. 公园绿地的用户满意度调查;
5. 公园绿地未来发展规划。
三、调研结果
1. 公园绿地的规模和位置分布较为合理,但在一些小区还存在绿地不足的情况;
2. 公园绿地的游乐设施、运动设施、休闲设施较为丰富,满足了市民不同的需求;
3. 公园绿地的管理较为规范,但保洁和绿化养护还需加强;
4. 用户满意度较高,但也有部分用户对公园绿地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5. 公园绿地未来发展可加强绿化建设,提升公园绿地的生态环
境功能,同时结合城市的建设规划,将公园绿地打造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
四、建议
1. 加大对公园绿地的投入,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绿地设施;
2. 强化公园绿地的管理,提升保洁和绿化养护水平;
3. 加强公园绿地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绿地活动;
4.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完善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绿地空间。
五、总结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宝贵资源,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对公园绿地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公园绿地成为市民健康生活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方案旨在对某市的公园绿地进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项目背景某市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区绿地面积较小,绿地分布不均,且绿地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因此,市政府决定对市区的公园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三、项目规划1.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项目范围本项目涵盖市区内的多个公园绿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3.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植被景观设计:对公园绿地内的植被进行改造,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2)水系景观设计:考虑到某市气候湿润,可在公园内设计人工湖、溪流等水体景观,以增强公园的韵味和吸引力。
(3)休闲设施设计: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4)景观照明设计:为了延长公园的使用时间,提升夜间的亮化效果,需对公园照明系统进行设计和改造。
(5)绿地管护设施:在公园内设置绿地管理、保洁等设施,保障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4.项目要求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促进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公园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打造具有延续性的城市绿地。
(3)公共性原则: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设计方案1.植被景观设计本设计将公园内的绿化植物进行重新布局和种植,采用当地适宜的植物品种,以增强植被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0)第五章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32)第六章树种规划 (37)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42)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46)第九章防灾绿地系统规划 (49)第十章城市绿地近中期建设规划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0)第十二章附则 (7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缘由为适应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整合并优化商丘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地的系统性、持续性发展提供法规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1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豫政[2002]47号)19、《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年)20、《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21、《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22、《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3、国家及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等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于商丘现有城市绿地基础,充分借助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绿地骨架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建设,营造与城区风貌相协调的各类绿地,形成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
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及改造工程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绿地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中的宝贵资源,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我们拟定了一项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及改造工程计划,旨在提升公园绿地的功能性和美观度。
一、规划目标本次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及改造工程计划的目标是提升公园绿地的功能性,加强人与自然的融合,创建宜人、宽敞、舒适的绿色休闲空间。
具体目标如下:1. 优化绿地布局:通过优化公园绿地的布局,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运动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改善景观设计: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如花坛、景观石、喷泉等,为游客提供美丽宜人的景观体验。
3. 强化生态保护:在设计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合理利用空间,保留并恢复现有的植被,提供更多的绿色植物覆盖,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
4. 提升设施配套:加强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增设洗手间、休息亭、供水设施等,提升公园绿地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5.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绿地保洁和维护工作,确保公园绿地的整洁和安全。
二、规划内容1. 绿地布局规划在公园绿地布局方面,我们将根据地形地貌、现有植被和周边环境等,合理规划公园内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规模。
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出休闲区、运动区、游乐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规划道路、步道和观景台等交通设施。
2. 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将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
通过合理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出四季有景、形态各异的景观,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绿色空间。
同时,景观设计还将注重水景、石景、雕塑等元素的运用,增加观赏性和艺术性。
3. 生态保护和绿化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将保留并修复现有的植被,增加绿地的覆盖率。
同时,在绿地内增设湿地、花坛等生态景观,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
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本文档旨在介绍《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的背景和目的。
该规划是针对成都市未来12年内公园和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蓝图,旨在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公园城市环境,以促进居民的福祉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优化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实现公园和绿地的全面覆盖,并确保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加强公园和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公园和城市绿地的空间品质和景观特色,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场所;促进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运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推动公园和城市绿地与城市其他领域的融合,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将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思路,通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该规划将为成都市的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该规划的编制将遵循科学、开放、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并输送给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实施。
期待该规划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成都市的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空间。
规划目标该规划的编制将遵循科学、开放、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并输送给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实施。
期待该规划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成都市的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空间。
规划目标本《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旨在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发展,打造包含公园和绿地的城市系统,为成都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以下是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愿景:本《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旨在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发展,打造包含公园和绿地的城市系统,为成都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绿地规划报告_____北京展览馆广场班级;姓名:学号:设计形成背景、过程: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
展馆位于北京西直门繁华商业区,西邻动物园交通枢纽,东侧为西直门地铁站、城铁总站和北京火车站北站,北靠中关村科技园区,南临金融街与各大部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集园林绿化和群众休闲为一体的北展南广场。
广场位于北京展览馆南侧,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地下新建了可停放机动车的停车场。
范围西起展览馆西路,东至展览馆东路,南至西直门外南路,北接北京展览馆,用地形状为“凸”字形,其南北主轴线与北京展览馆工体建筑南北轴线基本贯通。
广场以园林绿化为主,用花岗岩铺装的步道面积1.5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
南广场与原北展广场连成一片,成为北京西城集城市景观、园林绿化、休闲文化、会展停车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广场和展示北京新貌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广场周边功能分区:广场西南侧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及动物园公交枢纽,在东侧是西直门交通枢纽及北京北站。
广场的西侧有慈献寺高架桥穿过,南侧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周边交通现状:广场处于城市快速干道—西外大街和城市主干道—展览馆路的交点,机动车流量大,西直门南路由于分担了西外大街至展览馆路的转向车流,交通秩序混乱。
广场的建成大大缓解了此问题,广场在功能上的舒适与便捷的要求体现在交通上就是笔直的穿越道路加上曲折的林间小道,连接到一个个大空间上。
这样的设计让人们在满足各自的目的的同时,在广场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道路。
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在广场上的停留。
设计形成设计中的形式有多种,例如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在展览馆广场属于混合式设计,广场的中间的开阔广场为规则式设计,严肃整齐。
而东西两侧绿化带属于自然式设计,其设计布局灵活,富于自然气息。
在设计时根据游人的年龄、场地形状、周边建筑物的性质、周边环境情况,附近居民特点和养护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
广场现状:北京展览馆广场布局规划为三部分,中部为景观广场,贯通南北轴线,东西两侧为林荫草坪休闲广场。
绿化项目建议书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逐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绿化项
目建议。
建议:
1. 建立城市绿地。
我们建议在城市中心和居民区周边建立更多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园和绿化带。
这些绿地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可
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2. 种植更多的树木。
在城市的街道、广场和建筑物周围种植更多的树木,可以有效
地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湿度,减少噪音污染。
同时
也可以为市民提供阴凉和舒适的环境。
3. 推广绿色屋顶。
我们建议在城市的建筑物上推广绿色屋顶的建设,通过种植植
被和草坪,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城市
的洪涝灾害。
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和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4. 建立城市农园。
在城市的空闲土地上建立城市农园,可以为市民提供种植蔬菜、水果和鲜花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总结: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
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
视绿化项目,共同努力,为城市创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环境。
城市绿化计划书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环境面临了诸多挑战。
城市绿化作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生态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营造更美丽、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本计划旨在提出一系列的绿化措施和计划,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本绿化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加生态多样性,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1. 将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XX%以上;2. 构建绿化带,增加城市森林面积;3. 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城市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4. 建设公园景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5. 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改善交通环境;6. 推行生态建筑,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
三、计划实施1.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将空闲地、废弃地和工业用地等转化为绿地,并扩大现有公园和绿地的面积。
鼓励居民参与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指导。
2. 构建绿化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绿化带,提升城市的固碳和吸收雨水能力,打造城市的“氧吧”。
同时,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群,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
3. 建设公园景区和道路绿化修复和改造现有的公园,增加种植花草树木,增加景观设施和活动空间。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并选用适宜的绿化植物,提高城市形象,改善交通环境。
4. 推行生态建筑鼓励在新建建筑中采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实施方案1.政府的角色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和相应的补贴。
并成立绿化计划执行机构,负责计划实施的组织和监督。
2.居民的参与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绿化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和社区绿化的工作。
同时,鼓励居民组织居民园艺社区,相互交流经验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