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50.41 KB
- 文档页数:3
21世纪易经的前景展望(周易与文化)近两年来,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有关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走向的讨论性文章纷呈并出。
的确,这正是我们现时代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话题。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在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正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式步入一个新阶段,融入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之中。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必将会加速其各自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升华吸收的过程。
《周易》古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筮用书,其《易传》是一部充满丰富哲理的古代哲学著作,它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上古社会史料,汉代以后一跃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因而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身份,并成为历代学者长期研究的对象,为全世界的华人和各国汉学家们所研读,形成了一股彪炳灿烂的“易学”热潮。
20 世纪以来,对《周易》以及与其相关的历代易学著作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易学的研究自然将会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果。
易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现代多个学科门类,如哲学、历史、语言学、天文学等。
同样,它也是当代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非常关注的治学对象。
作为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我们对易学著作的研究,显然更多的关注于易学文献本身的爬梳和整理,执着于通过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训诂、编纂、辨伪、辑佚等一系列文献整理研究手段,为其它相关学科层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因为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只有立足于研究对象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然后才能进行哲学的、历史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关于21 世纪易经文献整理工作的发展走向,我们认为,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和反映。
一、易经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和发展中国文献学这样一门学问,大概至迟从春秋中期孔子整理以六艺为主的古代典籍开始就已经存在,但由于我国传统文献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因,作为一门学科的文献学却产生很晚。
易经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化著作,被誉为“中国智慧的瑰宝”。
自古以来,易经既是一本哲学著作,也是一种预测未来、解读命理的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易经作为一种行业逐渐形成,以占卜、命理学等为主要内容,吸引了众多信仰者和学习者。
本文将对易经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易经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 易经的历史渊源与传承易经源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
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易经以卜筮和解读命理的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
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传承,易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2. 易经行业的市场规模易经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占卜、命理学、风水、预测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易经行业的从业者众多,包括卜卦师、命理师、风水师和预测师等。
据统计,易经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达到了数十亿元的规模。
3. 易经行业的受众群体易经行业的受众群体很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人群。
一方面,一些人倾向于通过易经的卜辞、卦象等来预测未来、解读人生,并以此为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另一方面,一些人则将易经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用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4. 易经行业的发展趋势易经行业正朝着专业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来获取易经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此外,一些易经机构和从业者也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服务。
二、易经行业的未来趋势分析1. 科技与易经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易经行业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提供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和案例,能够更好地解读和预测未来,帮助受众了解自己的命运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 文化旅游与易经结合易经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一种文化旅游新模式。
当代易学的发展现状与表现形式作者:王渊儒来源:《卷宗》2015年第03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是由《周易》与《易传》组成的一部经典。
《易经》的发展受到夏朝时期产生的《连山易》以及商朝时期产生的《归藏易》的影响。
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姬昌,在受到上述两个易学著作的影响下,创作了《周易》。
因为时间原因,《连山易》与《归藏易》都已经失传,所以《周易》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的主体。
而《易传》则是用于解释《周易》的易学专著。
《易传》也称《十翼》,关于是否是孔子与孔子后学所著,学术界有诸多争议。
但是易学的发展,无疑是从《易传》开始的。
从《易传》之后,研究《易经》并有其发展与成果的,被统称为易学。
早期易学,分为道家易学与儒家易学。
而在后来的易学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分为了:“易理易学”“象数易学”“团正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等几大类。
“易理易学”是对于《易经》本体的深入研究,其观点在于阴阳消长,互补转化。
对于《周易》与《易传》的研究与社会发展,人文自然的思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与思考,并上升到了哲学的辩证角度。
在当代,对于易理的研究,人们做出了诸多的专著与研究结果。
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曾于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台的《百家讲坛》中,进行了《易经的奥秘》专题系列节目,对于“易理”从人文生活,环境自然,辩证思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读。
由于该系列讲座是头一次在中央电视台这一传播广泛,权威度高的的平台上,以简单直白的话语,对《易经》做出了解读。
自此之后“易理易学”的思考与发展,在当代成为了全民的热度话题。
而“易理易学”的研究,在当代多表现为辩证思考,行为指导,人生哲学等诸多研究方向的核心。
而与“易理易学”相辅相成的“象数易学”,由卦爻象数与卦爻辞文字系统构成,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占测等内容,由于内容繁杂,所以其学术研究成为易学的一个流派,统称为“象数学派”。
象数是易理的符号化,由阴爻与阳爻按天、地、人的关系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易学研究生易学研究生是指在易学领域深造的研究生。
易学,又称六爻学、周易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易学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时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易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入研究易学的原理和应用。
易学源于《周易》,是根据六十四个卦爻的变化规律,揭示人生、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和道理。
易学包括了易经、六爻、八卦、纳甲、奇门遁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易学研究生需要学习和研究这些内容,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阴阳、五行、纳甲、风水等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算卦,解筮预测未来的技巧。
易学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了解易学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他们需要读经典著作,如《周易》、《易传》、《多士》等,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
他们需要学习六爻算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观看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算卦水平。
他们还需要学习纳甲术和奇门遁甲等其他易学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学识面。
易学研究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易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色彩,易学研究生需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易学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他们需要审视易学中的迷信和误解,挖掘其中蕴藏的科学原理和现实意义。
他们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学方法等,开展易学研究,提升易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易学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多个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易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继续深入研究易学的理论和应用,推动易学的发展和应用。
他们可以成为易学咨询师,提供有关婚姻、事业、健康等方面的预测和建议。
他们还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开设易学课程,传授易学的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易学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他们通过系统学习易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易学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提升易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1篇一、前言易经,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易经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易经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易经行业的发展成就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过去一年,易经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易经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
这得益于人们对易经文化的认可和需求,以及易经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2.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为满足易经行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各大高校、培训机构纷纷开设易经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易经人才。
此外,许多易经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易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3. 易经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易经行业在传承传统易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许多易经专家、学者结合现代科技,将易经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心理辅导、健康养生等领域相结合,为易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易经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易经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易经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易经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也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推动易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 易经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易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易经风水、易经预测、易经咨询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易经在房地产、企业决策、个人运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三、易经行业面临的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易经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暴利,打着易经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诈骗活动,损害了易经行业的形象。
如何净化市场环境,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成为易经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尽管易经行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易学研究。
易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和社会文化。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易学研究的认识。
一、易学的源远流长易经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其历史可追溯至夏商之际。
易学经历了周、汉、唐、宋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诸多流派,如象数易、义理易、史事易等。
易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易学的核心思想易学的核心思想是“易”与“变”。
易,即变化无常,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易经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用八卦、六十四卦等符号来表示。
易学的“变”思想,启示我们要顺应自然、把握规律,不断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三、易学的应用价值易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易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应用:1. 哲学思想:易学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思想,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人生智慧:易经中的卦象、爻辞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
3. 社会文化:易学中的卦象、爻辞等,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风水等领域,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
4. 科技发展:易学中的“数”和“象”思想,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
四、易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易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学者投身于易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与西方科学相比,易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1. 研究方法相对落后:易学研究多依赖于传统文献,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支持。
2. 研究领域较为狭窄:易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自然科学。
3. 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易学研究成果较少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易学研究:1.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大数据等,对易学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分析。
国际易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国际易学与当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一、背景介绍1.易学的概述2.易学在当代文明中的地位和发展3.国际易学联合会的成立二、大会主题和目的1.主题:易学与当代文明2.目的:促进国际易学发展,推广易学文化,探讨易学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三、大会议程和活动安排1.开幕式和欢迎晚宴2.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3.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4.闭幕式和结论汇报四、参会代表和嘉宾1.中外易学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2.企事业单位领导和易学爱好者3.政府官员和媒体代表五、成果与反响1.会议成果和研究成果2.学术贡献和交流成果3.社会反响和推广效果六、总结与展望1.对本次会议的总结和评价2.对易学发展的展望和建议3.对国际易学联合会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一、背景介绍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从古代以来就延续至今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丰富的思想启示和文化生活,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易学学术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易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Yìjīng Studies)是为了促进国际易学学术研究、传承与推广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由易学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组成。
成立多年来,先后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多次易学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易学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贡献。
二、大会主题和目的易学与当代文明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它涵盖了易学的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以及与当代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联系和融合。
易学在当代文明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成为本次大会关注的重点。
本次大会旨在促进国际易学发展,推广易学文化,探讨易学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高易学研究水平、推动其融入当代文明作出努力。
三、大会议程和活动安排为了全面展示易学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传承的最新进展,本次大会将以主题演讲、专题研讨、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
欧美近五十年易经研究的发展欧美近五十年易经研究的发展从1960 年代后期,在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研究所开设易经哲学课程并积极提倡易经研究以来,西方的易经研究有了新的活力而走向一个极其多元的发展。
我可以用16个字来表达这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对易经研究的状况:重视考证,研讨文史,挖掘影响,哲思匮缺。
这表示我对西方易经的研究有带动的作用,引发汉学家与历史家的兴趣,但由于西方汉学学者对中国哲学的修养尚未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更未能在整体哲学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故专业哲学家未能脱离西方哲学传统的思考,而一般汉学家或历史学家则只能用力于历史考证与文字传译工作,是以易经哲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状态。
但我倡导的《本体诠释学》却有把易经哲学与西方形上学联系起来思考的作用,因而反而促进了易经哲学的研究,见之于较为年轻的一代。
我们可以把这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易学的研究划分以下三个阶段:1.1960- 1980 新版易经的英文翻译逐渐出现,在原来James Legge 与 Richard Wilhelm 的翻译的基础上发展了多项翻译,展现了易经翻译的热潮。
其中Blofeld的翻译流传最广,因为他的翻译主要为了普及占卜之用。
2.1980-2000 由于出土资料的流行,更专业的易经翻译也逐渐出现了。
如Schaunenessy 所翻译的《帛书易经》及相关文本。
虽然极其粗糙,但却启发了对出土资料的研究。
更大型的翻译本也出现了,如Richard Lynn的翻译王弼的《周易注》,十分细致。
3. 2000-2008 更多学者接受我所主张的易经思考为中国哲学发展之实际起点与嗣后发展之源头活水的说法,开始进行探索易经在中国思想传统与政治及社会各面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重要实际影响,如Richard Smith在2003年出版的《易酌》一书所示。
这都预设了从本体上做出相关于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诠释能力。
因而易经的精神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
最近我在Internet网上看到有学者重点大量引述我于今年出版的用英文写的有关“易经作为中国哲学的创造发展的根源”(Yijing as Creative Incep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的文章,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更为深化的易经哲学发展的大方向。
宋代易学的发展趋势
宋代易学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深化:宋代易学借鉴了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大幅度深化了易学的理论体系。
宋代易学家通过对《易经》文本的研究和解释,形成了易学的核心观点和解释方法,使其具有更大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2. 方法创新:宋代易学家积极探索易学的实践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创造性地将易学与医学、农学、政治等学科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易学方法和技巧。
3. 整体观念强化:宋代易学强调将《易经》视为一种全面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可以通过《易经》的解读和运用而得到“和谐”。
这种整体观念在宋代易学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强调和发展。
4. 传承和创新的结合:宋代易学既承袭了前代易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在创新和发展中保持了独特性。
易学家们注重对经典文本的传承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易学理论和方法。
总的来说,宋代易学在理论深化、方法创新、整体观念强化和传承创新的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为后世易学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星斗秘传易评日课摘要:一、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简介1.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来源2.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内容和特点二、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具体内容1.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分类2.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代表作品3.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主要思想三、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价值和影响1.在易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2.对后世易学发展的影响3.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四、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研究现状和展望1.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2.研究的难点和挑战3.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正文:星斗秘传易评日课是我国古代易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易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星斗秘传易评日课就是其中的一部,它为后世易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易学的各个方面。
它将易经、易传、易象、易数等各个分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易学领域,星斗秘传易评日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易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代表作品有《周易》、《易传》等,这些作品在我国古代易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周易》是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核心部分,被誉为“群经之首”,它通过卦象、卦辞、爻辞等形式,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为后世易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这一思想不仅体现在易学的理论体系中,还渗透到古代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星斗秘传易评日课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影响力。
易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易学中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如风水、命理、卜卦等,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指导。
当前,星斗秘传易评日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易经行业调研报告易经行业调研报告一、概述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人类历史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和对心灵平衡的需求的增长,易经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易经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行业现状1. 行业规模易经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易经咨询市场在过去五年内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易经文化活动也开始进入大众生活,易经书籍和课程的销量也在增加。
2. 行业主要形式易经行业主要包括易经咨询、易经研究、易经培训、易经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
易经咨询是该行业中最主要的形式,包括命理咨询、风水布局等。
易经研究则涉及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易经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吸引了大量的学员参与。
易经文化传播则通过书籍、电视节目等方式将易经文化传递给大众。
3. 行业现状易经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行业内部存在一些差异化发展,一些机构或个人缺乏专业性和合法性,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声誉问题。
其次,易经行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供给,行业内的专业人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此外,在行业规范方面,目前尚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
三、发展趋势1. 技术与易经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易经行业。
通过新技术的支持,易经咨询可以更加精准,易经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挖掘经典中的奥秘。
同时,新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易经信息和知识分享渠道,促进易经文化的传播。
2. 专业化与规范化易经行业需要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规范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整体的专业水平。
3. 国际化发展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关注。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易经行业也将面临着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易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作为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易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周易・系辞下传》曰:“天下同归而殊塗,一致而百虑。
”在易学发展史上,每一个时代的学者,都曾因应时代变化,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思想,而《周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本根的意义,也正是通过历代学者“殊塗”、“百虑”的阐释发挥才得以体现的。
当代的易学研究也必然因应着新的时代特色。
从当代易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治经传统的延续与现代思维的发挥滥觞于先秦时期的易学,经二千余年之发展而蔚为大观,形成了易学研究的传统,积累了易学研究的规范,作为从事易学研究的学者,必须对易学的传统有相当的了解和把握。
例如,易本用以卜筮,于卜筮之树绽放绚丽的哲理之花,从卜筮之书演成伟大的哲学经典,是《周易》所具有的独特性。
就卜筮而言,其法式已基本可以考定,若对此缺乏了解,那么,在相关研究的某些问题上,就有可能出现偏差。
再如,延续已久的诸多“易例”,是解读《周易》文本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历代易学家之学说的要点,不加以理解和运用,整理评价古人之说,就容易隔靴搔痒、无的放矢,所作出的努力有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纵观当代易学研究中富有创获的优秀成果,都不难看出对古代经学传统方法及成果的继承。
对传统的继承,仍然是当代易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然,当代易学研究又绝非拘束于经学传统,同时也充满了立足于新时代的现代思维的发挥,从而使古老的易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代思维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各种古代文献资料被重新审视,运用了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的事实、材料等进行历史地具体分析,以作为考察研究之坚实基础;其次,在准确把握易学传统、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概念、方法展开分析研究,进行恰当归因和合理判断;再次,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努力探索和凸显古老的易学思想文化体系对于当今世界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由此,笔者认为,“董理旧说”与“创新发挥”相辅相成地进行,必然是当代易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
董理旧说是“返本”,是追溯,是“照着说”;创新发挥是“开新”,是前行,是“接着说”。
创新发挥,具有重大的意义,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肯定创新发挥之意义。
董理旧说与创新发挥这两个方面,固然可以各自设定目标,可以分别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合则两美,离则俱伤,创发新的学说见解时,也离不开董理旧有之说。
毕竟,当代易学研究仍然需要把握历史传承。
二、研究领域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易学研究的主体,无疑是《周易》经、传之象数、义理所蕴涵的哲理思想,此即先师黄寿祺教授所指出的“易本象数,发为义理,故当以象数、义理为主干”(见《论易学之门庭》)。
就易学中象数、义理这两大要素的来看,虽然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根本的旨趣,仍然统一于哲理思想。
当代易学研究仍然是以哲理思想的探析、阐述、发挥为主流。
在易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中,学者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现代哲学的观念来探究、整合相关问题,或弘扬乾坤大义,或阐解精微意涵,出现了针对易学与先秦文化、两汉易学思想、易学与宋明理学、清代易学思想、易学与道教佛教等专题进行研究,乃至于纵贯性地进行中国易学哲学史研究的丰富的学术成果。
此外,对于古代哲学家易学思想的研究,也成果颇丰。
这是易学研究在主要领域中获得纵向深入的体现。
与此同时,易学研究领域的横向拓展,也正持续地进行着。
由于易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的尊崇地位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因而“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四库总目提要・易类叙》)这一特色体现在当代易学研究中,就是以政治、经济、历史、科技、医学、伦理、管理、宗教、美学、文艺、术数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与易学相结合,从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6月不同的分析角度,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周易》的思想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形成了学科交叉、角度新颖、层次各异、内涵丰富的横向拓展的局面。
以笔者近年来较为关注的“易学与文艺”的研究领域为例,仅2000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就达百余篇,学术专著有十余部。
就研究课题观之,则有“易学与文学”、“易学与乐律学”、“易学与书法”、“易学与绘画”、“易学与建筑”等等,均有新的研究成果产生。
至于其他领域,从古老的课题如“易学与中国医药”,到颇为新颖的论述如“易学与企业管理”,也都有相当多的新成果出现。
研究领域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也仍然是当代易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的汰选与积淀由于新的材料———新出土的甲骨、竹简、帛书及其它文物———的发现,当代易学研究呈现出新面貌。
20世纪50年代,在西周故地丰、镐遗址出土的周原甲骨,在钻凿形态、文字镌刻、卜辞文例等方面与殷墟甲骨颇有差异,尤其是其中有纪数的卜辞,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除周原甲骨外,另有一些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中,也出现过类似“数字卦”的符号,曾引发了学界对龟卜与蓍筮关系、蓍筮与原始筮数关系的探讨。
在20世纪最后的二、三十年间,一批先秦及秦汉时期易类的竹简、帛书的出土和发现,更为易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20世纪80年代公布了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的释文后,立即引起了研究的热潮。
帛书《周易》系用汉代隶书抄写,其时代下限是西汉初期,去古未远,自然是极为珍贵的文献,但对其版本的价值,学者们的持论大多谨慎。
一般认为,帛书《周易》并非比传世本更古的版本,其卦序排列的不同,只不过是对传世本的改编、重组,目的大约在于占筮的方便。
但也有持不同看法者。
而帛书《易传》的内容与今本《易传》颇有相异之处,这也引起研究者的多方辨析和热烈讨论。
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有关占筮内容的秦简,不少研究者通过对王家台秦简与清代所辑古易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连山》、《归藏》)的比较分析,认为此秦简即为《归藏易》。
关于王家台秦简,曾有十数篇专题论文展开探讨。
此外,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阜阳汉简中也有不少与先秦卜筮活动、易卦形态相关的内容,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上海博物馆1994年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大陆流失的战国楚竹简,计有1200多支。
这批竹简出土地点不明,专家推测可能在湖北荆门、江陵一带,属楚国迁郢以前贵族墓中随葬物,时间当战国晚期。
竹简中的《周易》部分,整理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3年12月出版,共收《周易》58简,涉及34个卦的内容,1806字,其中有3个合文,8个重文,还有25个卦画。
其文字表述上与帛书易和传世本易相同,即由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但字、辞则颇有不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中首次出现了六种红黑符号。
楚竹书《周易》引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至今仍在延续。
目前,对于楚竹书《周易》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字考释上,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红黑符号与卦序问题展开研究。
出土文献的研究,已经对当代易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众多的研究成果中,颇有属于学者们见仁见智的猜测、假说,而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通过更为科学、谨慎的探究、求证,使相关成果得以汰选和积淀,使一系列复杂问题得以逐步理清。
四、易学对社会现实的指导作用增强《周易》这部古老、奇特的哲学文化之“圣典”,是华夏大地丰厚、特殊的土壤所孕育、萌生、绽放的一朵散发出无穷魅力的思想智慧之奇葩,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喻为参天大树,那么,《周易》就是其最重要之本根;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喻为浩荡长河,那么,《周易》就是其最强劲之源脉。
作为儒家经典,《周易》冠居群经之首,成为“群经之源”,两千多年来尊崇勿替,影响至为深远。
《周易》又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性经典,传播于世界各地,引起广泛的关注。
可以说,《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持续展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易学对社会现实的指导作用增强,也将会是当代易学的发展趋势。
笔者所说的易学对社会现实指导作用的增强,并非依托附会于易学的术数的活跃,而主要表现在易学智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
从根本上说,《周易》的卦爻符号及卦爻辞,乃是于象数符号代码中依据一定的义例,输入社会人生的经验、智慧认识。
《系辞传》在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神以知来”的神道思想意识的同时,更强调了《周易》象数义理系统是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现实的模拟。
《周易》并非“天书”,而是现实的产物;《周易》显示的不是“神启”,而是人类的道德智慧。
例如,“对立与和谐”的5 第25卷第3期袁祖亮等: 《周易》文化及其意义(笔谈) 易学思维之原则,将继续对我们认识自然、把握世界、处理矛盾、创新发展提供哲理的启迪;“变动与应变”的易学根本性观念,将继续指导我们认识变化之道,把握变化规律,适应变化趋势,在变化中趋吉避凶,在变化中提升境界。
“易为忧患之书”,《周易》卦爻辞“其辞危”,流露了作易者浓厚的忧患意识,同时又蕴含着作易者为解忧避患而作出的睿智之总结。
忧患意识融汇、积淀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具有极大的涵盖面:小到个人身世际遇,大到邦国兴衰治乱,切近如对周遭环境之反省,超越至对宇宙自然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都让人们从不同层面去品味忧患。
勇于直面现实的种种忧患,勇于与忧患共存同行,能使心灵在忧患之焰中得到淬火磨砺,提升生命的境界。
此外,易学中“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德合天地,止于至善”、“刚健创进,开新外王”、“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朝乾夕惕”、“宽居仁行”等等诸多道德智慧的启示,将为更多人所认识、所接受,从而产生积极有益的文化影响。
阅读经典 丰富人生———《周易》为例崔 波(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
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精神支撑和创新资源,它对于塑造灵魂、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和提高精神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郑州大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讲座,聘请了多名校内外专家,讲解、阐释中国文化名著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笔者这里就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谈点看法。
一、阅读经典,提高素质加强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