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综合自然区划
- 格式:ppt
- 大小:565.50 KB
- 文档页数:16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二、10 二、城市规模 (10)三、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四、综合交通 (15)五、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六月玉溪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李富昌副组长:孙会强黄太文成员单位: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国土资源局《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编委会主任:李富昌副主任:孙会强黄太文成员:袁金忠何钊廖勇郭永平倪梅禹家伶主要编著人员:孙云波胡长寿李万里张定辉目录一、总则 1二、现状与形势 2(一)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二)矿业在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4(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8(五)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1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规划目标12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8(一)勘查工作部署18(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19(三)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19(四)矿产资源勘查布局20(五)勘查规划区块划分与探矿权设置25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8(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28(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9(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36(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38(五)矿业经济区40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0(一)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分区41(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42(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43(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及示范区44(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监测45(六)各类矿山的环境保护要求46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47(一)法律保障机制47(二)经济保障机制48(三)行政保障机制49(四)科技和人才保障机制51(五)社会保障机制52(六)重大工程实施管理52 附表目录附表1 截止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截止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截止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截止2007年底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 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3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 云南省玉溪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5 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产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 云南省玉溪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7 云南省玉溪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表附表18 云南省玉溪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附图目录附图1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附图3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附图4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附图5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附图6 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附图7 云南省玉溪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一、总则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玉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玉溪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省规》)、《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2008]280号)等规定,编制《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关于公布实施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城镇土地定级与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公告
为了加强土地价格管理,健全我区地价体系,规范和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评估规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2号)等文件的规定,我区开展并完成了红塔区中心城区(含玉兴、凤凰、玉带、高仓、李棋五个街道办事处及红塔工业园区观音山工业区)和大营街、北城、研和(含研和工业园区低丘缓坡范围)、春和(含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4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08.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规划区的商业、住宅、工业等主要土地用途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更新成果已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并经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批准,自2017年8月1日起实施。
现将更新成果向社会发布实施,原2014年5月公布实施的基准地价及相关成果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1.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土地综合定级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2.红塔区基准地价更新测算结果汇总表
玉溪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2017年8月31日
附件1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土地综合定级土地级别分布范围玉溪市红塔区中心城区商服用地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为准。
准。
附件2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大营街等4个街道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定级与
基准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红塔区中心城区及观音山工业区土地分类定级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注:此价格不包括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
玉溪市红塔区四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定级地价测算结果汇总表
注:此价格不包括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红塔区人民政府2011年1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 (4)第二节规划实施管理 (8)第二章规划背景 (9)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9)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0)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5)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6)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一节调整农用地结构 (18)第二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第三节合理调整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22)第一节农用地布局 (22)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 (24)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5)第五节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26)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6)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 (27)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 (27)第三节耕地保护 (28)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0)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 (34)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7)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 (37)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 (38)第九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0)第二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4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45)第二节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原则 (45)第三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6)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46)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8)第一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 (48)第二节生态用地安排 (49)第三节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格局 (50)第十二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52)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2)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3)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4)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5)第五节独立工矿区 (56)第六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56)第七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7)第十三章乡(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58)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思路 (58)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9)第三节其他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61)第四节其他乡土地利用调控 (65)第十四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7)第一节法制保障 (67)第二节行政保障 (68)第三节经济保障 (69)第四节技术保障 (70)附表 (71)附表1红塔区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71)附表2红塔区上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2)附表3红塔区上级下达控制指标与规划指标对比表 (73)附表4红塔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4)附表5红塔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020年) (75)附表6红塔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6)附表7红塔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塔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资源环境学院11级地理班红塔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Ⅰ中部平原区ⅠA北城镇坝区ⅠB春和镇坝区ⅠC州城坝区ⅠD大营街坝区Ⅱ东北部低山区ⅡA青龙山丘陵小区ⅡB玉溪溶洞——小瓦房中山小区ⅡC白龙潭缓丘小区ⅡD东风水库小区Ⅲ东南部缓丘区ⅢA灵秀——龙潭山低山丘陵小区ⅢB小坝村——石头村中山丘陵小区ⅢC南部谷地小区ⅢD研和平地小区Ⅳ西部高山区ⅣA大老——黄草坝中山盆地相间小区ⅣB秀溪中高山小区ⅣC后河——高鲁山高山小区(一)自然区划标准1.红塔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晋宁县接壤。
(2)地形特征与面积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属于高原盆地地形,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
幅员周边长 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
(3)气候特征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2005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1.9℃(5月28 日),极端最低气温0.5℃(3月5日)。
全年日照时数为1947.5小时,日照率为44%。
(4)土壤、水系、资源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森林覆盖率48.6%。
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 29%。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
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2.红塔区自然区划标准由于红塔区面积较小,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小,因此,本组自然区划标主要是各区域范围的地势高低。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10)二、城市规模 (10)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综合交通 (15)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10)二、城市规模 (10)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综合交通 (15)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3.16•【字号】玉政办通〔2020〕8号•【施行日期】2020.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玉政办通〔2020〕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玉单位:《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3月16日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要求,扎实推进玉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发展要求和“5577”发展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滇中城市群,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和对空间性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为推动玉溪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空间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先划定不能进行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严格落实上级规划的管控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严守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前言玉溪市红塔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接近边缘地带,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县交界,北与昆明市的晋宁县接壤。
原面破碎,山岭逶迤,间夹断陷盆地;群山起伏,河川纵横切割,大小数十个坝子错落其间。
全区海拔高程在1502—2614m之间。
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海拔高差达1112.1m。
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0.6%,平坝占9.4%,湖泊水域占3.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化程度的加快,玉溪市红塔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以水土流失为主要形式的自然资源破坏已严重危害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安全。
在1999年2月24日云南政府发布的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红塔区被列为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红塔区北城镇属于红塔区东北部区域,是轻度水土流失区域,该区域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9.50%,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威胁。
摘要本文分析了红塔区北城镇水土流失的现状、影响因素,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红塔区北城镇水土保持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规划北城镇一.北城镇概况1.地理位置北城镇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北部,东经102°33′,北纬24°25′处,东接小石桥乡和江川旱谷田,南与春和、李棋两镇为邻。
南北分别与晋宁县的椿树营,宝丰镇接壤,213国道、昆玉高速公路、昆玉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距玉溪市中心城区8公里,距省城昆明市80公里,是玉溪市的北大门,亦是滇中通往滇南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
2.地形气候地形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东西宽10.53千米,南北长12.87千米。
全镇国土面积120.5平方千米,境内最高龙马山,海拔2448.2米。
最低点丁棋屯,海拔1639米。
北城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0℃-21℃。
云南烤烟生态区划和烟区划分2006-10-23烤烟是一种用途单一的经济作物,是卷烟生产的主要原料。
烤烟生产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关系密切,所以烟区的划分一般根据自然和经济因素综合考虑,以便于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搞好烤烟区划种植,为卷烟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由于云南省地势、气候、土壤以及社会条件极其复杂,给烟区的划分带来了困难。
为使烟区的划分比较接近实际,利于指导生产,多年来结合烟叶生产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云南烤烟种植区划主要包括烤烟生态区划、烤烟轮作规划及烤烟品种区划等。
一、中国烤烟适宜生态类型划分烟草的分布首先取决于自然条件,气候和土壤是直接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的配合是否适宜,决定着一定地区能否进行烟草生产及生产的经济效果。
烤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区分适生类型的基本依据。
能否把握住环境条件中对烟叶质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则是适生类型划分适当与否的关键。
根据20世纪80年代我国烟草区划课题组研究,烤烟适生类型划分指标系统如表1。
按这一适生类型标准我国烟区被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27个二级区。
7个一级区分别是:北部西部烟区、东北烟区、黄淮海烟区、长江上中游烟区、长江中下游烟区、西南部烟区和南部烟区。
云南省的西北部被划为北部西部烟区,其它地方属西南部烟区。
以玉溪为中心的滇中、滇东地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都是我国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区,云贵两省又是我国最大烤烟产出区,这说明我国烟草的集中区与自然条件适宜区较为一致。
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烤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的适应性。
二、云南烤烟生态类型区的划分烟草适宜生态类型的划分是区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植区的划分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决定的。
而适宜生态类型的划分则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客观。
(一)烤烟适宜生态类型的划分指标云南烤烟区划的气候指标,多年来不少学者作过许多研究,并写出了区划报告。
如魏崇荣、杨祖俊等参照全国烟草区划指标,结合云南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栽培水平等提出了云南的区划指标,并写出了《云南省烤烟种植区划》,对云南烤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浅论红塔区森林资源管护体系的建立作者:海卫荣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5期1 红塔区森林资源现状红塔区隶属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东与江川区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县交界,北与昆明市晋宁县接壤。
全区东西长64.3km,南北宽38.6km,国土总面积949.24km2,距省会昆明市88km。
全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夏秋多雨、雨热同季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日照时数为2394.7h,日照率为54.0%。
多年平均霜期88d,全年降雨101d,降雨量886.5mm,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基础要素。
根据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全区总土地面积94924hm2,其中,林地面积62647.33hm2,占全区总面积的66.00%,非林地面积32276.67hm2,占34.00%。
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玉溪”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做好市级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转,管护效果达到要求,从而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的进一步深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真正使市级公益林形成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红塔区根据《中共玉溪市委办公室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建立市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玉办发〔2016〕54 号)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市级公益林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以其建立符合红塔区当地森林资源管护的体系,更好地服务当地森林资源。
2 森林管护体系建立2.1 搭建组织、细分管理红塔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红塔区成立了以区林业局局长为组长,下设包括政府办、发改委、工信、住建、环保等多个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全区市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玉溪地区设立地级玉溪市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97.12.13
•【文号】国函[1997]108号
•【施行日期】1997.12.13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划地名
正文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玉溪地区设立地级玉溪市的批复
(国函[1997]108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玉溪地区设立地级玉溪市的请示》(云政发(1996)178号)及有关补充报告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玉溪地区和县级玉溪市,设立地级玉溪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红塔区红塔路。
二、玉溪市新设红塔区,以原县级玉溪市的行政区域为红塔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红塔路。
三、玉溪市辖原玉溪地区的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红塔区。
玉溪市的各类机构均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国务院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