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答案(曼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
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答案中文版1、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而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应计入()科目。
[单选题] *A.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其他业务成本2、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单选题] *A.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B.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正确答案)C.摊销无形资产D.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3、盈余公积是企业从()中提取的公积金。
[单选题] *A.税后净利润(正确答案)B.营业利润C.利润总额D.税前利润4、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计入管理费用B.购入但尚未投入使用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应摊销(正确答案)C.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全部转为营业外支出D.只有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才能予以确认5、某企业上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方余额为50 000元(属于五年以上亏损),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1 0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无纳税调整项目,本年按照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为()元。
[单选题] *A.75 000B.71 250C.100 000D.70 000(正确答案)6、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某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98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 050万元。
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单选题] *A.0(正确答案)B.20C.50D.1007、企业购入的生产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其发生的专业人员服务费用计入()科目。
[单选题] *A.“固定资产”B.“制造费用”C.“在建工程”(正确答案)D.“工程物资”8、.(年预测)下列属于货币资金转换为生产资金的经济活动的是()[单选题] *A购买原材料B生产领用原材料C支付工资费用(正确答案)D销售产品9、下列交易和事项中,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第20章货币制度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
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
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
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
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
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
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b. 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
如果BSB决定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a. BSB的T账户如下::b. 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c. 因为BSB收回了它的部分贷款并持有为准备金,其它银行持有的准备金会减少,于是可能也会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额。
d. BSB也许会发现很难立即减少未清偿贷款,因为它不能强迫债务人立即还款,作为替代,它会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第二十三章国收入的衡量复习题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
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
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 用2010 年做基年。
)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问题与应用5 .以下是牛奶和蜂蜜之间的一些数据:年份名义GDP 1 P1Q1 2 P2Q2 3 P3Q3 年份真实GDP 1 P1Q1 2 P1Q2 3 P1Q3 年份GDP 平减指数 1 100 2 (P2/P1)100 3 (P3/P1)100 年份牛奶的价格(美元)牛奶量(品脱)蜂蜜的价格(美元)蜂蜜量(品脱) 2008 1 100 2 50 2009 1 200 2 100 2010 2 200 4 100 137 A .把2008 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答:把2008 年作为基年时,2008 年的名义GDP 是200 美元,2008 年的真实GDP 是2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00.2006 年的名义GDP 是400 美元,2006 年的实际GDP 是4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07 年的名义GDP 是800 美元,2007 年的实际GDP 是4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200.B .计算2009年和2010 年从上一年以来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变动的百分比.答:从2008 年到2009 年,名义GDP 增加了100%,真实GDP 增加了100%,GDP 平减指数未变.从2009 年到2010 年,名义GDP 增加了100%,真实GDP 未变,因而GDP 平减指数增加了100.C .在2009 年或2010 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吗?解释之.答:在2009 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因为真实GDP 增加了100%。
曼昆宏观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经济行为B. 企业经营管理C. 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发展规律D. 利益最大化正确答案:C2.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A.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B. 政府应该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C. 物价上涨会导致经济增长D. 市场竞争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正确答案:A3.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是指:A. 物价下跌B. 经济的总量扩大C. 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上涨D. 政府调控经济供给正确答案:C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包括:A. 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B. 企业利润、工资收入、个人所得税和消费支出C. 出口商品的价值和进口商品的价值D. 人均GDP和总人口数量正确答案:A5.货币政策是指:A.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B.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C.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D. 政府通过调整贸易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1.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概念,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经济中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和产业部门的过程。
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
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相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2.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现象,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的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习题答案第23章《国民收入衡量》复习题: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指出?答:每宗交易都由卖方和买方,所以经济中支出必然等于收入。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成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答:豪华汽车市场价值高,所以对GDP贡献大。
(一对一比较)3.农民以2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呢?答:3元,即面包的市场价值,也即销售的最终产品。
4. 许多年以前,Peggy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答:对现今GDP不产生影响,因为它不是现今生产出来的。
5. 列出GDP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
答:消费-如购买CD。
投资-如公司购买一台电脑。
政府采购-如政府采购战机。
净出口-如美国卖小麦给俄罗斯。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答:因为实际GDP不受价格波动影响。
7. 在2005年,某个经济生产100个面包,每个以2美元的价格售出。
在2006年,这个经济生产200个面包,每个以3美元的价格售出。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真实GDP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05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答: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2001年 200元 200元 1002002年 600元400元 150增长% 200% 100% 50%8. 为何说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GDP但并不合意的例子。
答:GDP大,说明人们可以享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污染环境的生产,增加GDP,但是不合意。
地震过后,需要清理、重建,增加GDP,但是不合意。
应用题:1. 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解释之。
a.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消费b. 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Homework 3 (suggested solution)Due date: Dec 15 1. Suppose that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describe an economy (C, I, G, T, and Y are measured in billions of dollars and r is measured in percent; for example, r = 10 means r = 10 percent):C = 170 + 0.6(Y - T)T = 200I = 100 - 4rG = 350(M/P)d= L = 0.75Y − 6rM s/P = M/P = 735.a. Graph the IS and LM curve and show me the slopes and intercepts.slope of IS curve = 1/10; slope of LM curve = 1/8b.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levels of real output Y, the interest rate r, planned investment I, and consumption C.r = 15 (percent); Y = 1,100; I = 40; C = 710c. At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real output Y,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surplus. -150d. Suppose that G increases by 36 to 386. Derive the new IS and LM equations and plot and draw these curves on the graph you drew for Part a.The LM equation remains unchanged. The new IS equation is Y = 1,340 - 10r.e. What is the horizontal shift in the IS curve and/or the LM curve in Part d (i.e., if r remains constant, by how much does Y increase on each curve)?The shift in the IS curve is equal to 90. The LM curve does not shift.f. Refer to the IS and LM equations you derived in Part d. With Y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equations, calculate the new equilibrium levels of real output Y, the interest rate r, planned investment I, and consumption C.Y = 1,140; r = 20; I = 20; C = 734g. Instead of increasing G, suppose that the Fed sought to achieve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real output Y in Part h through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alone. By how much would the Fed have to increase the money supply?54h. Compare the equilibrium levels of consumption C, government spending G, and planned investment I in Parts f and g. Based on this comparison, why might some economists prefer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while others prefer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higher in Part f. Since taxes and output are the same as Parts f and g, consumption is also the same. Since the interest rate is lower in Part g, investment is higher. Advocates of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may argu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badly in need of public spending in areas like education, defense, and infrastructure. Advocates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tout its effect on investment, which might spur economic growth as the capital stock grows.2. a. In 2009, President Obama increased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cut net taxes. Draw the appropriate graphs to indicate what would happen to the IS, LM, aggregate demand, and 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s, and indicate any short-run changes in the equilibrium levels of r, I, C, G, Y, and P if the Fed had not changed any of its policies.An increase in G and cut in net taxes T shift the IS and AD curves to the right (or IS and AD curves shift upward). The SRAS and LM curves do not shift in the short run.The equilibrium levels of Y, r, and C all rise.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I falls, and G and P do not change in the short run (given the horizontal SRAS curve of Chapter 9)b.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ed actually pursued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and kept interest rates nearly constant. Redraw your diagrams from Part a and indicate what actually happened to the IS curve, LM curv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and the levels of r, I, C, G, Y, and P. How do they compare with the levels in Part a?The Federal Reserve increased the money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as government spending rose and taxes fell. Consequently, both the IS and LM curves shifted to the right. This shifted the AD curve even farther to the right.The levels of Y and C rise by more in Part b than in Part a. The remaining variables, r, I, G, and P remain constant.3. The Fed is considering two alternative monetary policies:holding the money supply constant and letting the interest rate adjust, or• adjusting the money supply to hold the interest rate constant.In the IS–LM model, which policy will better stabilize output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 All shocks to the economy arise from exogenous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Figure 11–25(A) shows what the IS–LM model looks like for the case in which the Fed holds the money supply constant. Figure 11–25(B) shows what the model looks like if the Fed adjusts the money supply to hold the interest rate constant; this policy makes the effective LM curve horizontal.If all shocks to the economy arise from exogenous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this means that all shocks are to the IS curve. Suppose a shock causes the IS curve to shift from IS1 to IS2. Figures 11–26(A) and (B) show what effect this has on output under the two policies. It is clear that output fluctuates less if the Fed follows a policy of keeping the money supply constant. Thus, if all shocks are to the IS curve, then the Fed should follow a policy of keeping the money supply constant.b. All shocks to the economy arise from exogenous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money.If all shocks in the economy arise from exogenous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money, this means that all shocks are to the LM curve. If the Fed follows a policy of adjusting the money supply to keep the interest rate constant, then the LM curve does not shift in response to these shocks—the Fed immediately adjusts the money supply to keep the money market in equilibrium. Figures 11–27(A) and (B) show the effects of the two policies. It is clear that output fluctuates less if the Fed holds the interest rate constant, as in Figure 11–27(B). If the Fed holds the interest rate constant and offsets shocks to money demand by changing the money supply, then all variability in output is eliminated. Thus, if all shocks are to the LM curve, then the Fed should adjust the money supply to hold the interest rate conconstant,thereby stabilizing output.。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税收的增加使国民储蓄上升,因此资本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均衡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5.假设消费者信心提高增加了消费者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他们现在想消费的数量增加。
可==以把这种情况解释为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这种移动如何影响投资和利率?【答案】如果消费者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那么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将下降。
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国民储蓄的定义式:国民储蓄 = 私人储蓄 + 公共储蓄 [Y - T - C (Y - T )] + [T - G ] Y - C (Y - T ) - G消费的增加降低了私人储蓄,因此国民储蓄也下降。
图 3-2 描述了作为实际利率函数的储蓄和投资。
6.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种经济体的情况:Y =C +I +G 、Y =5 000、 G =1 000、 T =1 000、 C =250+0.75(Y -T )、 I =1 000-50rA 、 在这种经济中,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B 、 找出均衡利率。
C 、 现假设 G 增加到 1 250。
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以及国民储蓄。
D 、 找出新的均衡利率。
【答案】A 、私人储蓄即没有消费的可支配收入S 私人 = Y - T - C = 5,000 - 1,000 - [250 + 0.75(5,000 - 1,000)] = 750实际利率投资,储蓄S 1S 2r 1r 2I (r )图 3-1实际利率图 3-2 投资,储蓄S 1S 2r 2r 1I (r )考易KAOEASY 上面的等式S 私人 = 750S 公共 = T - G = 1,000 - 1,250 = -250因此, S = S 私人 + S 公共 = 750 + (-250) = 500D 、借贷市场再一次出清的均衡利率:S =I500=1,000-50r解这个等式得:r =10%7.假设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
由于这种平衡预算的变动,投资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你的答案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吗?【答案】为了弄清等量的增加税收与政府购买对投资的影响,需要考虑国民储蓄的收入恒等式:国民储蓄 = [私人储蓄] + [公共储蓄] = [Y - T - C (Y - T )] + [T - G ] = Y - C (Y - T ) - G 因为 Y 是由生产要素决定的,同时消费的变化由可支配收入乘以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可得到:ΔY = [-ΔT - (MPC ⋅ (-ΔT ))] + [ΔT - ΔG ] = [-ΔT + (MPC ⋅ ΔT )] + 0 = (MPC - 1) · ΔT 上面的表达式表示同时增加 T 和 G 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答案(曼昆)宏观经济学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以上都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B.GN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C.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本国要素在外国取得的收入D.GNP是按照地域原则定义的3.核算GDP的方法有DA.支出法B.收入法C.增加价值法D.以上都是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中D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B.购买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C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购买40股股票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D.购买政府债券6.政府部门的产出C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帐户B.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它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C.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出售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DP的特征 A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9.下列哪项不属于投资支出三种基本类别CA.企业投资B.住宅投资C.政府投资D.存货投资10.下列哪项不是恒等式DA.Y=C+I+GB.C+I=C+SC.S+T=I+GD.S=F(Y)1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1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政府购买乘数值为CA.1.6B. 2.5C.5D.413.( C )控制着货币供给量A.财政部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国务院14.货币政策首先通过影响()B,进而改变总需求A.工资B.利率C.税收D.消费1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通过( C)调节货币存量A.新股上市控制B.改变法定储备金比率C.公开市场业务D.改变贴现率16.如果存在货币中性,那么货币存量变化会导致( B )发生变化A.产量B.价格水平C.就业D.真实利率17.( D)有助于理解滞胀(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A.价格粘性B.货币中性C.挤出效应D.价格预期理论18.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2%,货币流通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B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19.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厂商将经历BA.非意愿存货下降B.非意愿存货上升C.利润上升D.总销售增长20.一个逆向的供给冲击将CA.降低生产函数,左移SAS,但对劳动市场无影响B.使SAS左移,降低产出,提高实际工资C.减少劳动需求,所以实际工资,就业和总产出都会下降D.降低实际工资,提高劳动供给21.下列不属于货币需求的是DA.交易性需求B.预防性需求C.投机性需求D.储蓄性需求22.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失业23.自然失业率CA.恒为零B.依赖于价格水平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24.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收入的增加,是因为AA.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B.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消费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C.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收入的上升D.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2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那么减税会使A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26.当短期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且单位原材料实际成本增加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向D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27.能够充当自动稳定器的是DA.累进收入税制B.失业救济金C.最低收入保障制度D.以上都是28.长期总供给水平是由(C)决定的A.价格水平B.利润水平C.人口数量、技术和资源状况D.人口数量2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是BA.失业率与GDP的反向关系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关系C.通货膨胀率与GDP的正向关系D.以上都是30.周期性失业是由(B)引起的A.总供给不足B.总需求不足C.产业结构调整D.国家竞争力下降二、判断题(正确为T,错误为F)F1.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要多一些。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作业作业 1 11.经济学的创始人是.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是 建立的。
建立的。
2.亚当斯密在.亚当斯密在 年出版了《年出版了《年出版了《 》》。
3.凯恩斯在.凯恩斯在 年出版了《年出版了《年出版了《 》》。
4.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 、、 和和 。
5.名词解释: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简述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作业作业 2 2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GDP)、)、)、GDP GDP 平减指数、中间产品2.GDP 与GNP 的差别?P1092.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
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3.农民以农民以2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答:对GDP 的贡献是3美元。
美元。
GDP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GDP??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GDP。
P110 1. 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 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试解释之。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就是家庭与企业的最优化——她们在目的与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与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瞧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就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就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就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就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就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就是数学模型,而数学就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就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就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就是价格就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就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就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 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瞧,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她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曼昆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则1.原则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们面临有限的资源,需做出选择。
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以实现最佳的效益。
2.原则二: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面临成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决策都需要考虑成本。
成本可以是货币成本,也可以是机会成本,即放弃的最佳选择。
3.原则三:理性人在边际上做出选择理性人会在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之间做出选择。
边际效益是指做出一项决策后,对于个体效益的增量。
边际成本是指做出一项决策时,对个体成本的增量。
4.原则四:人们对刺激作出反应人们受到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对经济变化的反应,来预测经济活动的变化。
5.原则五:贸易会使每个参与者都受益贸易是通过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来实现的。
贸易可以使参与者从中获得益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比自己独自生产更多的东西。
6.原则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式市场机制通过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使资源的配置更为高效。
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调动资源,满足人们需求。
7.原则七:政府也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改善社会福利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的,有时政府需要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社会福利。
8.原则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经济生产经济发展对一国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生产的增加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9.原则九:通货膨胀会侵蚀购买力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危害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学家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0.原则十:社会面临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第二章:生产可能性前沿和经济增长生产可能性前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是一种图形表示,用于显示在特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经济体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最大数量。
•PPF曲线凸出表示了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习题答案第23章《国民收入衡量》复习题: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指出?答:每宗交易都由卖方和买方,所以经济中支出必然等于收入。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成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答:豪华汽车市场价值高,所以对GDP贡献大。
(一对一比较)3.农民以2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呢?答:3元,即面包的市场价值,也即销售的最终产品。
4. 许多年以前,Peggy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答:对现今GDP不产生影响,因为它不是现今生产出来的。
5. 列出GDP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
答:消费-如购买CD。
投资-如公司购买一台电脑。
政府采购-如政府采购战机。
净出口-如美国卖小麦给俄罗斯。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答:因为实际GDP不受价格波动影响。
7. 在2005年,某个经济生产100个面包,每个以2美元的价格售出。
在2006年,这个经济生产200个面包,每个以3美元的价格售出。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真实GDP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05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答: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2001年 200元 200元 1002002年 600元400元 150增长% 200% 100% 50%8. 为何说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GDP但并不合意的例子。
答:GDP大,说明人们可以享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污染环境的生产,增加GDP,但是不合意。
地震过后,需要清理、重建,增加GDP,但是不合意。
应用题:1. 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解释之。
a.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消费b. 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曼昆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 消费者支出增加会如何影响经济?当消费者支出增加时,经济通常会受益。
消费者支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
当消费者支出增加时,企业的销售额会增加,从而带动产量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这将创建一个正向循环,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又会刺激更多的经济活动。
2. 利率如何影响投资和储蓄?利率对投资和储蓄有重要影响。
较低的利率使得借款变得更加廉价,从而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
投资包括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和创新研发。
这些投资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较高的利率对储蓄有吸引力。
当利率上升时,存款的回报也随之增加。
对于个人而言,这可能会激励他们增加储蓄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然而,较高的利率也可能抑制投资,因为借款成本增加了。
3. 边际消费倾向(MPC)如何计算和解释?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花费的比例。
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支出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来衡量。
例如,假设一个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100元,而他选择将其中的90元用于消费购买产品和服务,那么MPC就等于90/100,即0.9。
MPC的值介于0和1之间。
一个MPC接近1意味着消费者更倾向于将其额外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相反,一个MPC接近于0意味着消费者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4. 多重货币供应是什么?多重货币供应是指一个经济体内同时存在多个货币形式。
这些货币在价值和流通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多重货币供应通常发生在过渡经济或金融危机时期。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国际贸易中的多重货币供应。
在贸易中,人们可能同时使用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进行交易,而且这两种货币有不同的流通性和价值。
另一个例子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当信用紧缩时,人们可能会转向使用其他替代货币,如债券、贵金属等。
多重货币供应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因此,政府和央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调节和管理货币供应,以确保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D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以上都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B.GN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外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C.GDP等于本国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加上本国要素在外国取得的收入
D.GNP是按照地域原则定义的
3.核算GDP的方法有D
A.支出法
B.收入法
C.增加价值法
D.以上都是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中D
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
B.购买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C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6.政府部门的产出C
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帐户
B.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它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
C.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
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出售
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DP的特征A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
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投资支出三种基本类别C
A.企业投资
B.住宅投资
C.政府投资
D.存货投资
10.下列哪项不是恒等式D
A.Y=C+I+G
B.C+I=C+S
C.S+T=I+G
D.S=F(Y)
1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政府购买乘数值为C
A.1.6
B. 2.5
C.5
D.4
13.(C )控制着货币供给量
A.财政部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国务院
14.货币政策首先通过影响()B,进而改变总需求
A.工资
B.利率
C.税收
D.消费
1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通过(C)调节货币存量
A.新股上市控制
B.改变法定储备金比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改变贴现率
16.如果存在货币中性,那么货币存量变化会导致(B )发生变化
A.产量
B.价格水平
C.就业
D.真实利率
17.(D)有助于理解滞胀(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
A.价格粘性
B.货币中性
C.挤出效应
D.价格预期理论
18.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2%,货币流通不变,
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19.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厂商将经历B
A.非意愿存货下降
B.非意愿存货上升
C.利润上升
D.总销售增长
20.一个逆向的供给冲击将C
A.降低生产函数,左移SAS,但对劳动市场无影响
B.使SAS左移,降低产出,提高实际工资
C.减少劳动需求,所以实际工资,就业和总产出都会下降
D.降低实际工资,提高劳动供给
21.下列不属于货币需求的是D
A.交易性需求
B.预防性需求
C.投机性需求
D.储蓄性需求
22.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23.自然失业率C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24.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收入的增加,是因为A
A.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
B.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消费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
C.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收入的上升
D.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
2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那么减税会使A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26.当短期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且单位原材料实际成本增加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向D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7.能够充当自动稳定器的是D
A.累进收入税制
B.失业救济金
C.最低收入保障制度
D.以上都是
28.长期总供给水平是由(C)决定的
A.价格水平
B.利润水平
C.人口数量、技术和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2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是B
A.失业率与GDP的反向关系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关系
C.通货膨胀率与GDP的正向关系
D.以上都是
30.周期性失业是由(B)引起的
A.总供给不足
B.总需求不足
C.产业结构调整
D.国家竞争力下降
二、判断题(正确为T,错误为F)
F1.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要多一些。
F2.若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则GDP下降了。
T3.若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则GDP增加了。
T4.虽然债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认为是财富,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却不是财富。
T5.税收和政府的转移支付都将由于他们对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影响消费。
T6.货币数量的变化在短期具有实际效应,会影响产出,这意味着SAS不是垂直的。
T7.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T8.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及把这些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技术决定。
T9.最低工资法是导致实际工资刚性的原因之一。
F10.失业救济金的增加将降低失业率。
T11.增加职业培训机构将降低摩擦性失业率。
T12.货币供给量M1包括居民的活期存款。
T13.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
F1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贷款者(债权人)获益。
F15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带来磨鞋底成本和菜单成本。
T16.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F17.当经济遭受逆向总供给冲击时,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使宏观经济最终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F18.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F19.超充分就业均衡对宏观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T20.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T21.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通货的名义汇率等于国内外物价水平之比。
T22.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都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短期的交替关系。
T23.货币主义者认为SPC的移动比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的要快得多。
T24.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熨平经济波动面临的问题是政策的制订、实施、生效有时滞。
T25.一国的NCO与NX总是相等的。
三、分析题
1.请简述GDP指标的局限性。
2.请简述CPI的局限性。
3.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政府政策有哪些?
4.分析政府预算赤字对一国利率、储蓄、投资、汇率、贸易余额的影响。
5.分析资本外逃对一国利率、储蓄、投资、汇率、贸易余额的影响。
6.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7.为什么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8.请简要分析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9.请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10.请简要分析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11.请分析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12.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
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
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1)外国收入减少;(2)石油价格上升。
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如何不同的政策选择。
13.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了10%的货币供给。
(1)用流动性偏好理论说明这种政策对利率的影响;(2)用AD-AS模型说明利率的这种变动对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3)当经济从其短期均衡转向长期均衡时,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4)物价水平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和均衡利率?
14.通胀的成本是什么?
15.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