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_吡唑醚菌酯_代森联水分散粒剂_百泰_防治黄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32.21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农业2017年第9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5个处理,共设20个小区。
2.小区面积和重复:每小区面积为30 m 2;重复次数为4次。
(四)施药方法1.使用方法:均匀喷洒黄瓜叶的正反面。
2.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山东 2.调查时间和次数: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7 d 进行病情调查,调查2次。
3.药效计算方法:∑(各级病叶数×对应发病级数值)病情指数/%=————————×100调查总叶数×9病情指数×1病情指数病情指数×0病情指数个悬浮剂)2防效最好,其88.87%;悬浮剂)2药效次之,其88.31%;次药后7 d 的防酯(250 g/L 悬2,第286.20%。
0.05水平上,各0.01水平悬浮剂)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佳时期为发病初期;使用量为制剂用药量30~48 g/667 m 2,有效成分112.50~180.00 g/hm 2;视病情7~10 d 防治1次,连防2~3次。
(三)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有不良影响。
每点取1 m 2实收称重,计算增长率。
从调查产量看出与对照比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实收产量478.1 kg/667 m 2,增长率13.3%;处理5实收产量452 kg/667 m 2,增长率7.16%;处理4实收产量441.8 kg/667 m 2,增长率4.74%;处理2实收产量432.2 kg/667 m 2,增长率2.47%;处理3实收产量417.6 kg,比对照减产0.1%。
四、结论由于2016年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在田间、病株上混合发生,处理3对纹枯病防效最高,但苗期有药害,影响群体。
综合评价以处理1防效最好,对全蚀病白穗防效达57.1%,对茎基腐病白穗防效达27.8%,增长率13.3%;处理5次之,全蚀病白穗防效达80.9%,增长率7.16%;其他处理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和炭疽病的药效试验罗雪爱【摘要】通过有关柑橘脂点黄斑病、炭疽病的田间试验,探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0%百泰能够起到优良的防治作用,且浓度为1500~2500倍液对于叶子的柑橘黄斑病、炭疽病防治效果最佳.【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年(卷),期】2018(038)014【总页数】1页(P72)【关键词】60%百泰;柑橘脂点黄斑病;炭疽病;药效试验【作者】罗雪爱【作者单位】广西金秀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广西金秀 54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观察药剂:60%百泰(主要成分唑醚·代森联),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80%大生M-45WP(主要成分代森锰锌),美国陶氏益农生产;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地情况试验进行在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桐木镇谢文贵果园分场进行。
试验地土质优良、地势平缓且肥力中等,地面没有杂草和其他覆盖物,以往发生柑橘脂点黄斑病和炭疽病也较为严重。
1.3 试验设计使用观察药剂进行的实验有4个处理,以百泰浓度不同进行分别处理,其中处理1为1000倍液,处理2为1250倍液,处理3为1500倍液,处理4为2000倍液;处理5是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6是80%大生M-45WP倍液;处理7是清水空白对照。
每个处理都经过4次重复,共有36个小区,每小区中有2株柑橘树,共72株,区组排列随机。
对柑橘树的施药时间分别为:春梢长在2~3mm(2015年4月5日、2016年4月16日)时、花谢2/3(2015年5月3日、2016年5月13日)时。
在此要注意的是,施药时的药剂浓度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中制定,在柑橘叶的正反面、幼果全面以及嫩梢上使用机动喷雾均匀喷洒。
对每株柑橘树的用药量保持在7.0kg。
在实验进行期间,没有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1.4 调查时间与方法在柑橘树施药之前进行叶片症状调查。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如何使用药剂防治霜霉病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已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
为此,笔者特进行了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果都镇镇坡里村,地块面积600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55%。
供试黄瓜品种为津优35,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
供试药剂为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欧洲公司,登记证号,PD20080464)。
喷雾器械为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新加坡利农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25.0 g/hm2(A)、337.5 g/hm2(B)、450.0 g/hm2(C),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600 g/hm2(D),以空白为对照(CK),小区面积为25 m2,4次重复。
1.3 试验实施试验前对喷雾器进行流量标定,在0.15 MPa下4次测量平均流量0.56 L/min。
黄瓜株距25 cm,宽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种植密度66 660株/hm2,施药时处于结瓜期。
2013年5月14日黄瓜霜霉病开始发生时第1次用药,间隔7 d用1次药,共用3次。
使用方法为喷雾,用药液量750 L/hm2 [1-3]。
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防治其他病害的药剂。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药剂处理前、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3次施药后10 d 调查病指基数。
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
数据分析用DPS系统将防效数据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4-6]。
分级方法[7]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吡唑醚菌酯的3种复配方案,能防治多种真菌、细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是防治病害非常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该类产品中活性最高的化合物。
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
可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被称为“万能杀菌剂”。
现在再给大家推荐几个配方,几乎可防治所有病害。
配方一: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该配方具有预防、治疗和保护多重作用,防病范围广,使用安全。
用于防治:黄瓜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甜瓜的霜霉病、疫腐病、炭疽病,西瓜的炭疽病、疫腐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的疫病、霜霉病、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菜用花生叶斑病等。
使用方法:一般每亩次使用60%水分散粒剂50一80克,对水45-75千克喷雾,可快速控制病害的危害和蔓延。
配方二: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10%吡唑醚菌酯+30%戊唑醇)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粘附力较强,持效期较长,并耐雨水冲刷。
用于防治: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锈病、炭疽叶枯病、褐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斑病、白粉病、疮痂病、黑星病、蔓枯病、香蕉黑星、叶斑病等病害。
使用方法:每亩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8-10毫升,或果树配成3000倍液,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以上病害的危害。
配方三: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该配方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可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产品。
用于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等多种病害。
使用方法: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防治以上病害的蔓延。
60%百泰防治梨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梨炭疽病是危害砀山酥梨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病斑圆形,褐色,软腐,明显下陷,中央长出大量轮纹状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潮湿时从中溢出绯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
后期全果腐烂,有的失水缩成僵果,常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树势及品种有关。
高温、高湿,特别是雨后高温利于病害的流行,所以降雨多而早的地区和年份发病重。
树势弱、枝叶茂密、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结果过多,炭疽病发生严重。
一般7-8月为盛发期,贮藏期若遇高温、高湿,易发病而造成果实腐烂。
近几年来,梨炭疽病在砀山酥梨产区发生较重,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我们于2015年进行了60%百泰水分散粒剂防治对梨炭疽病的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园情况试验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一分场进行,当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6 ℃,降雨量773 mm,≥10 ℃活动积温4 583.6 ℃,砀山酥梨为1995年春定植,株行距3.5 m×6 m。
该园片近年梨炭疽病发生较重。
1.2供试药剂供试药剂60%百泰(吡唑醚菌酯含量5%、代森联含量55%)水分散粒剂,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80%纯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络合物均为市售合格产品。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①、②、③、④为百泰 1 000、1 250、1 500、2 000倍液;处理⑤为80%多菌灵1 250倍液;处理⑥为80%络合态代森锰锌800倍液;处理⑦为43%戊唑醇2 500倍液;处理⑧为大田常规用药(对照1),处理⑨为清水(对照2)。
3株为1小区,3次重复,共81株,随机区组排列。
大田常规全年用药12次,分别为3月20日(5 °Be石硫合剂)、4月2日(40%福硅唑乳油8 000倍液)、4月20日(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50倍液)、5月7日(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液)、6月7日(50%克菌丹湿性粉剂6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6月20日(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月5日(80%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 月15日(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50倍液)、8月2日(43%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8月14日(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8月26日(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倍液)、9月7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杨国平【摘要】用60%唑醚·代森联WG进行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用药后,60%唑醚·代森联WG 1 0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90.94%,明显优于60%唑醚·代森联WG 1 500倍液、2 000倍液和70%烯酰·霜脲氰WG 800倍液的防效,建议对黄瓜霜霉病防治采用60%唑醚·代森联WG 1 000倍液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期刊名称】《广西植保》【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作者】杨国平【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灵川县54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21.1+1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是黄瓜生产中发生最普遍、为害较大的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
在生产上常用烯酰·霜脉氰等杀菌剂防治,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为更有效的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为害以及轮换用药的需要,需筛选更多高效安全的药剂种类。
60%唑醚·代森联是由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混配而成的杀菌剂,早期使用可阻止病菌侵入并提高植物体免疫能力,减少植物发病次数和用药次数,具有更宽的杀菌谱和更高杀菌活性,具有阻止病菌侵入,防止病菌扩散和清除体内病菌等多种作用,对大多数真菌病害有效。
为明确60%唑醚·代森联WG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作者进行了相关试验。
试验药剂:60%唑醚·代森联WG(江西威力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市购20 g/包);对照药剂:70%烯酰·霜脉氰WG(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市购20 g/包)。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对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试验研究王素英1,董桂英2,刘凤欣2,曹鸿海3(1. 山东省郓城县植保站郓城27470 2.成武县农业局3.成武镇农机站)2005年笔者对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百泰)防治卵菌纲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进行了评价,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百泰,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嘧菌酯SC(阿米西达,先正达有限公司出品),75%百菌清WP(云南昆明农药厂生产,市场购买)和50%代森锰锌WP(河北邢台贺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供试作物和防治对象辣椒,品种为湘研23号;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黄瓜,品种为津春2号;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1.3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山东省成武县和郓城县。
试验田为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08-1.15,PH值7.0,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
常年辣椒疫病发生较重,一般在2—4级;黄瓜霜霉病,一般在3—5级。
试验田其它栽培管理条件一致。
1.4试验设计辣椒疫病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33.3、50克/667m2、75%百菌清WP83.3克/667m2和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12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完全随机排列,试验区四周设置1m保护行。
试验采用HD—300型手动背复式喷雾器田间喷雾,操作压力为6kg/cm2,亩施药液50kg。
施药时先喷清水,然后是供试药剂,依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最后喷施对照药剂。
施药次数3次,第一次施药时间在6月8日,间隔7d施药一次。
喷药要求各小区辣椒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
黄瓜霜霉病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40、60克/667m2、25%嘧菌酯SC40克/667m2、50%代森锰锌WP120克/667m2、75%百菌清WP100克/667m2和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21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各小区完全随机排列,试验区四周设置1m保护行。
农艺师推荐的5个配方,能防治100多种真菌、细菌病害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优秀的杀菌剂配方,对多种病害都具有预防、保护和铲除作用,需要的朋友一定要掌握。
记住这几个药方,能铲除100多种真菌、细菌病害!(1)60%唑醚·代森联: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商品名“百泰”,具有保护、治疗和根治作用,在发病初期使用,亩用本品40~60克,对水30公斤喷雾。
对炭疽病、蔓枯病、霜疫霉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等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0%苯甲·吡唑酯: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的杀菌剂两者作用机理不同,具有很好的内吸性传导作用,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持效期较长。
在发病初期使用,每亩用本品20-25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对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黑星病、轴腐病、褐斑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3)50%唑醚·丙森锌:本品为丙森锌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杀菌剂,渗透性强,内吸性好,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且持效期长。
在发病初期施使用,每亩用本品225-25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对霜霉病、斑点落叶病、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锈病、叶斑病等病害都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效果。
(4)50%唑醚·噻唑锌:本品由吡唑醚菌酯与杀细菌剂噻唑锌复配而成。
具有渗透性强,内吸性好,粘附性牢固,每亩用本品30~4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对溃疡病、叶枯病、黑星病、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持效期较长,效果好。
(5)30%唑醚·戊唑醇: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杀菌剂,二者混配后对多种病害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粘附力较强,持效期较长,耐雨水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