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38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春天的畅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春天的畅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春天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自然的美,用画笔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春天自然景物的生机和植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色调。
能力目标:学习基本的色彩调配技巧和构图知识。
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捕捉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通过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图片等。
学生准备水彩画工具材料,速写本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探究:(1)观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和教师示范作品,了解春天景物的色调和画面的构图。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春天的美好,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手段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3)教师示范:教师演示春天的画法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和构图技巧。
4.学生实践:(1)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绘画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表现春天的美好。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和鼓励。
5.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春天的摄影作品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
(2)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春天畅想: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构图、春天的画法。
七、作业设计: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水彩画。
要求突出春天的色调和美好。
构图合理,色彩明快。
画面大小可根据自己能力决定。
教师可适当进行作品指导。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春天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
《春天的畅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春天的景色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及对以春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赏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春天。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书法工具等。
教学步骤:
一、导言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学生观看电脑画面,感受春天。
2.学生叙述春天的景象,概括春天的景象特点。
3.赏评表现春天的作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评述,教师点评。
(1)颐和园之春(2)放飞我们的理想(3)放飞(4)春天的早晨(5)郊原之春
4.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5.学生表演:
(1)用诗歌诵春天
(2)用舞蹈表现春天(电子琴伴奏)
(3)用歌曲歌唱春天
(4)用对联书写春天
(5)用画笔描绘春天
三、学生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
1.选优秀作业: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2.同桌之间互评作业等形式。
五、教师总结
教师总评本课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思想教育。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并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1、引导阶段引导学生感受春天:“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引出课题《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2、发展阶段①展示课件,关于初春的景象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讲解。
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
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种形式来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②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带着问题欣赏,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与提示。
教师可做提示: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
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如果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春天,你会如何画?二、欣赏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
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的。
三、学生动手练习,用色彩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四、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师总结:春天的象征与寓意。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活动二:走进春天教材版本: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活动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春天的畅想》春天的畅想”在本册课本中被安排在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阶段.单元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学会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去表现春天的美。
课题:走进春天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教师准备:学生:表现春天的歌曲。
造型所需工具:笔、纸、颜料、其它材料。
教师:有关春天的歌曲录音带,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资料,描写春天的影视资料(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迎春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图片一:春天复苏图片二:江西滕王阁的春天图片三:江西婺源春天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欣赏图片,感受春天,了解春天设问:春天有哪些活动引导生答:清明扫墓、春游、植树、放风筝引出以下课程,屏幕展示课题《春天的畅想》(二)发展认知阶段——探春师: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美丽的春天?诗歌、舞蹈、歌曲、绘画。
学生:看图片资料,体验感悟艺术家们歌颂的春天1、欣赏文学作品文学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家通过什么来表现春天:音乐家是通过曲的节奏、旋律、音调来表现春天。
学生:倾听并参与演唱,初步感受音乐美。
3、绘画:比较照片《庐山》与国画《庐山》。
师总结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美是人化的自然美。
七年级美术下册《春天的畅想》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及教学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2.教材处理:本节课的主题紧紧围绕春天展开,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的内心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美感与不同的表现方式。
首先展示岩城春天的各种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身边大自然的春天。
从赞美春天出发,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
其次,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美术各种创作形式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
第三,提示学生如何表现春天,用什么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技能:在本单元第1课中,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这有助于课堂练习活动中作业的表现。
2.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地团队意识。
3.学习态度:结合身边春天的景象,学生倍感亲切,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技能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2.启发法3.讲授法4.合作探究学习法5.练习体验法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的第2课授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作为第四学段的认知,要有意图地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等造型元素及形式原理进行创作,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紧紧围绕春天展开,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着重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运用前期所学习的色彩知识,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与不同,并通过欣赏作品引发学生对春天色彩的主观感受,运用点、线、面、色彩、构成等绘画知识完成对春天主题的创作。
教材首先展示了春天的各种图片,从赞美春天出发,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欣赏绘画作品,品鉴大师的创作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分析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如何表现春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素养。
教材中画家创作的桃花谷与真实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悟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色彩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因此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对于春天色彩的感知、主题的确定会进入较快,但对于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会有难度,需要进一步培养。
依据本课内容,计划安排2课时来完成,本课作为第1课时以“知春——觅春——赏春——绘春”为主线展开教学,先从音乐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感知春天,尝试初步用线表现春天,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带领学生寻找春天,之后带领学生欣赏、分析优秀美术作品,并借助微课进行风景淡彩写生技法的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以小品画的形式进行春天主题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不同美术形式的作品,让学生学习掌握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通过赞美春天、寻找春天、畅想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之处及不同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方式,教会学生运用点线面知识及相关色彩知识大胆进行春天主题的色彩创作。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教案设计《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名称《春天的畅想》2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教材分析《春天的畅想》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本课的主题紧紧围绕春天展开,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角度感受春天、表现春天,进而结合自身感受和色彩知识完成对春天主题的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欣赏课,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
本课十分贴近生活,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知识面比小学生广,想象力丰富,但多数学生表现形式与手法还比较单一,很难表达出创作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观察,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自然界的艺术素材,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描绘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并欣赏课件中春天的美景,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从而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感受、品味春天,形成积极参与交流意识,使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的构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天景象,弄懂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抽象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师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帮助学生能够体会艺术家通过哪些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表达作品的,,逐步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出作品的思想感想,掌握一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从而提升审美与创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