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学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地和概括的反映。人不仅能直接的感知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而且还能凭借人所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这就是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识的内涵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不同角度的理解,意识是个多义词

心理学的解释: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把意识作为心理的高级层次看待,认为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的内容: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对由这些检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意识的作用:意识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意识具有巨大的能量-英国心理学家

意识:我们在消解时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而现在暂时不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察觉的,被潜意识所排斥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意识犹如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多厚·多深的部分。”

潜意识有无穷的力量—农夫救子的故事。

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3万倍

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

弗洛伊德人物为这个神话已充分证明他的观念,即:潜意识的乱伦本能,和它所产生的对他情敌-父亲—的憎恨,乃是可见于男孩身上的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心理底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他决定着人类全部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名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梦有什么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他把梦的解析与自由联想做精神分析过程中挖掘潜意识内容的两大基本技术。

弗洛伊德说:“睡觉的时候,我们脱去道德的外衣,而仅在早晨来临时再穿上它。”

白天为什么不做梦?

白天之中,有个监督的因素控制住每一个人的心理,将某些永不被我们这个礼仪化的社会容忍的愿望和恐惧,尽力地锁在心理的潜意识部分里。

与梦境有关的因素:睡眠时躯体刺激,日间活动的残迹,潜意识的内容,过去经验和本能欲望构成梦的深层内容

易受催眠者特征: 1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 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或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了解,知道催眠后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他定定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睡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

感觉知觉的概念

感觉:内涵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直接作用:是指感觉所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物体

个别属性:是指感觉所反映的只是舞台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不是物体的整体和全貌。

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和环境的平衡,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理解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知觉的过程包括:对感觉刺激的过滤解释组织再认和理解。

知觉是一种积极的认识过程,运动成分在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担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会对人对己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态度(接受、拒绝等)并在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愉快、厌恶等)这种态度体验是与情绪密切关联的成为情绪过程。个人有自己的情绪世界,而这情绪世界就是由喜怒哀乐爱憎惧等常见的情感过程构成的。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据以规划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记忆的一般过程

(一)记忆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记忆中所保持的印象就是人的经验。

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不等于记忆,但学习离不开记忆。

(二)记忆的分类

按照记忆映象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记忆: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一般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

运动记忆发展的最好,在脑中储存的数量最多。

2.逻辑记忆—一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如概念、定理、公式、

观点等。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的映象比其他记

忆的映象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甚至会终身不忘。

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如掌握劳动、体育、舞蹈等技能。按照信息处理的先后顺序,将记忆分为三阶段系统:

1.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这是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如果信息在感觉

记忆中不做进一步的加工,那保存的时间极为有限。如视觉映象的保存在一秒钟左右,听觉映象的保存在4~5秒钟左右。

2.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加工和操作的过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

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一些,约在20秒左右。典型例子是在记查电话号码。

3.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至数日、数周,数年,甚至终生都能保持的记

忆,都叫都叫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的复述,都可以传输到长时记忆。

记忆术

1.提纲记忆法.是把要交的材料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联想和扩展,比如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列

出时间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结果、评价的提纲。

2.图表记忆法:是把知识整理成图表进行记忆。图表经过学习者的加工整理,加上它结构简洁、重

点突出、比较形象,因而容易记忆。

3.比较记忆法: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记忆。比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

点。

4.归类记忆法: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归为一类进行记忆。这种记忆运用了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

方法。比如及英语单词,可以将单词归纳为人体、时间、住房等类。

5.形象联想法:是通过人为的联想,把无意义的材料和头脑中鲜明、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

以提高记忆效果。比如小学生记忆汉语拼音是就常用具体的事物。m像两个门等。

6.谐音记忆法:是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语言相近或相似的材料来记忆。

7.串字头记忆法:是把一句话压缩成一个字(一般是开头的字),在把这一个个字串成一句话或几句

话。

8.歌诀记忆法:是把要记忆的材料编成歌诀来记忆。歌诀精炼整齐,有节奏感和韵律,因而容易记

忆。

1、遗忘及其表现:

遗遗忘是对识记过去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遗忘。

(1)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的心理过程。

(2)遗忘的表现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暂时性的。

2.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

(4)遗忘是不平等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

(5)总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三、学习的一般过程

1.学习

广义: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

狭义: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罗宾逊提倡的SQ3R学习法

所谓的SQ3R学习法是纵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复习。

1.纵览指首先尽量弄清所读材料的目的。可以仔细的阅读作者的序言或后记,查看目录和索引,阅读各章提要或小结,迅速浏览全书,以便了解全书的概要。

2.提问浏览准备细读的章节时,要反复琢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相比较,及时记下所思考的问题。

3.阅读要求慢读,理解透彻,记住各章节繁荣大小标题,若无标题则自己概括写出。

4.背诵不是逐字逐句的复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对极其重要的内容则要背诵。

5.复习若是需要长期保留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

根据相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作如下安排: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比如下课后将要点加以背诵,或者阅读后尽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的内容。第二次: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重读有关内容,将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第三次:一星期后。第四次: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并不是复习越多越好,超过10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情绪等不良效果。比如,当你识记一材料读六遍刚好能记住时,那么你最好再多读两三遍。

3、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

①过度考试焦虑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②过度考试焦虑干扰回忆过程。③过度考试焦虑对思维有瓦解作用。④过度考试焦虑会危害考生的心理健康,仍继续考生的心理。⑤考试焦虑所伴随的生理反应有害于机体健康,如会使考生神经衰弱、肠胃功能絮乱、免疫力下降等。

4、如何消除考试焦虑

①认真复习,充分备考②增强考试自信心③形成考试的正确评价④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

(三)气质类型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兼医生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来关于体液形成气质的概念,并被后来的古代医学界逐渐简化成为四类,即胆汁型、多血型、粘液型、抑郁型。

1.胆汁型气质:思维非常灵活,但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情绪体验非常强烈,

很急,但能很快平息下来;在行动上总是生气勃勃,工作表现顽强而有力。智慧敏捷,但缺乏准

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说话直来直去,直率,但易翻脸,心急不所。

2.多血型气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但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情绪外漏,容易变化。遇

有不顺心的事很易哭泣,但稍加安慰,又可以破涕为笑。敏捷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的匆匆忙忙,显得毛糙。

3.粘液型气质:考虑问题细致,能够沉着而坚定的执行已采取的决定,但不容易改变旧习惯而适

应新的环境,面部表情微弱,姿态举止缓慢而镇定。注意力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

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生气不足。

4.抑郁性气质:情感生活比较单调,但他们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体验,并经久不

息。对事物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觉察和深刻体验一般人觉察不出来的事件。在任何活动中

很少表现自己,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工作,但做起工作来都很认真细致,如果没有做好工作会感

到很痛苦,不喜欢交际,显得孤僻。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是近于某种气质,同时有具有其他气质的某些特点,属混合型或过渡性气质。

(一)人的心理由意识(表层)、前意识(中层)、潜意识(深层)三个层次所构成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体现社会性)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意识调节进入其中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常人,他在意识里判别事物的价值标准和自己选择行动的原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人们可以通过回忆等力而召回到意识中的部分。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

环节,潜意识中的内容要达到意识层而会受到前意识的检查和抑制。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的渗入意识。

一、情绪和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通常那些满足人需求的对象,就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高兴、喜悦、爱慕的情绪;反之,那种妨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和对象,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产生痛苦、忧愁、厌

恶、恐惧、憎恨的不快之感。

情绪的周期:28天规律:临界日——高潮期——临界日——低潮期——临界日——高潮期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1.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2.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区别:1.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2.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三、情绪、情感过程的作用

1.情绪、情感同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过程,同人的智力

发展关系很紧密。情绪、情感同人的思想和品德健康也有密切关系。情绪、情感可以

传递与沟通信息,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学习识别情绪

●面部表情:多数人喜怒哀乐行于色,所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肢体语言:抚摩、擦掌;

●声音的表情:语调、语速等;

●生理变化:自身感受,别人看不出来生物反馈仪、心率、皮肤电。

面部表情:眼睛嘴巴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坐姿:

●平开坐在椅子上——说明此人相当自信,对谈话对象稍有些瞧不起。如果你不能容忍首

长的这般态度,可以“逼使”他改变坐姿,自然也就改变了他的心理定向。你可以找远一些的

椅子坐下,让他够不着你,与此同时你还不断拿出东西(文件、照片或其他)给他看,他便不

得不挪动一下位子。

●在椅子上——这个坐姿说明对方有敌意,或在采取一种寻衅斗殴的自卫立场。为了“解除”

其斗志,你可以坐在他的身后,或直接站到他面前,这一来他不得不改变坐姿。如果对方在椅

子上坐不住,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就可以找本杂志给他看,或送上一杯咖啡,这可以让

他靠着椅背舒服地做好。

●习惯坐在椅子边上——说明对方不自信,还有几分胆怯,在做随时“站起来”和中断话题的准

备。

●一个人趴着椅子出——说明此人对话题很感兴趣,也表现出几分不拘小节。这是你可以

站起来,在屋子里边走边进行谈话,他也就不再趴着,而且还得随你转动身子。

烟民的肢体语言

烟民的语言更直白,看他吸烟的姿势便能看出他的心境。1、如果是朝上吐烟,说明这个人颇为自信,甚至有些沾沾自喜。2、如果是朝下吐烟,说明心情不佳。3、如果常抖烟灰,说明此人神经紧张,处于一种激动状态。4、如果点了烟后很快掐灭,说明此人处在激怒状态。5、如果是用手指尖灭烟,一副装模作样的样子,说明此人态度傲慢,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6、用拳头握住香烟的人往往心里相当紧张。

情绪的基本形式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惧。

心理学界把它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快乐: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是的情绪体验。

悲哀:指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愤怒:指由于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是,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不能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在这四种最基本得情绪之上,还可能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

七情是致病的内因(波动过大或持久)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惊则气乱。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

按情绪状态分类

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分类: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1、躲避刺激法;2、自我暗示控制法;3、转移注意法;4、推迟控制法;5、照镜控制法;6、自想后果控制法;7、加强品德修养法。

a)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高尚情操的培养,不良情绪的调适

A.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B.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C.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D.提高情商(EQ)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E.有针对性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如何区分、诊断情绪、心理异常的对象

焦虑的对象——表现

●莫名其妙的恐慌发作

●心动过速或胸部疼痛不适

●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紧张不安

●睡眠不足

●眩晕、身体颤抖、手冷而湿,呼吸不适

●有受威胁感

对策:让其谈谈内心真实想法,以缓解压力。语速缓慢、平静,观点清晰、直接,使其安心。如果可能,提供一个安全、宁静环境,直到症状消退。

封闭多疑的对象——表现

●紧张、不安

●对他人没有信任感

●闭口不言

●表情僵硬、刻板

对策:首先进行松弛疗法,转移注意力。表达你的真诚之情,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不要说教,

展开丰富多彩的辅导活动。

抑郁的对象——表现

●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

●失眠,早上醒得过早睡得不起

●没有胃口,体重减轻

●个人卫生变差,有不明的躯体症状

●活力下降,易疲劳,动作慢

●想死,有自杀念头

对策:不要轻视对方的情感,鼓励其寻求帮助。不要给对方提供过多的建议和方法,要研究如何控制症状。一旦发现有自杀的念头,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如果你在下列症状中有5项(或更多)连续两周出现,而且其中包括症状(1)或(2)中之一,你就应当重视了。

1、情绪低落。

2、快乐明显减少。

3、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

4、几乎每日入睡困难,早醒

或嗜睡。5、易激惹或情绪郁闷。6、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7、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罪感。8、注意力难以集中。9、常想到自杀。

三.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评价

1.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说,揭示了人类意识的生物基础,有唯物主义倾向。

2.无意识理论。把意识过程的内因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打破了理性主义传统。从而使人们对意识的

认识深入了。

3.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学说,是最具有争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片面夸大了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的一切行为与性本能的冲动联系起来,使持其学说蒙上一层黑纱。但是,他的学说从医学科学上阐述了性本能的问题,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社会的重视,给了它应有的地位。

4.弗洛伊德把梦的研究纳入科学研究的对象,看到梦与精神意识的有机联系,使得释梦具有巨大的科学

价值。

5.不足之处,他把对精神病人的治疗理论扩大到正常人身上,使得其学说具有泛性主义倾向;他对人性

的看法只强调了生物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地位。

(一)人的心理由意识(表层)、前意识(中层)、潜意识(深层)三个层次所构成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体现社会性)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意识调节

进入其中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常人,他

在意识里辨别事物的价值标准和自己选择行动的原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人们可以通过回忆等力而召回到意识中的部分。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

中介环节。潜意识中的内容要达到意识层面会受到前意识的检查和抑制。但是,当前意识丧失

警惕时,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一: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1、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

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

2、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

能不起作用。

3、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1、感觉:

(1)内涵: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得个别属性的反映。

直接作用:是指感觉所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物体。

个别属性:是指感觉所反映的只是物体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不是物体的整体和全貌。

(2)意义:①感觉提供了内外坏境的信息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③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理解:

1、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2、知觉的过程包括对感觉刺激的过滤、解释、组织、再认和理解。

3、知觉是一种积极的认识过程,运动成分在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5、知识经验的作用:

知觉是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知识经验的参加下,经过人脑的加工,对事物作出解释的过程。客观事物直接作用感官表现为单一属性,经验的参与,可以回忆起其他的属性,从而形成该事物的整体映像。

二、感觉知觉的类型:

(一)感觉的类型: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包括外界事物的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

人类有五种典型的感觉形式:

视觉:人眼睛进入的光线刺激视网膜上的细胞。

嗅觉:从鼻子进入的气味刺激嗅觉细胞。

触觉:皮肤的感受细胞捕捉到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听觉:从耳朵进入的声波刺激耳蜗。

味觉:从口腔进入的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

2、内部感觉——接受体内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感觉等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感觉、平

衡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

2、时间知觉:反映客观对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3、运动知觉:放映物体得空间位移和位移快慢的知觉。人的运动知觉有赖于物体运动的绝对速度和观察者距离。

以上三种知觉统称为物体知觉。

3、社会知觉:个人知觉和人际知觉

个人知觉是通过对一个人的外表和言语来认识这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品性。

人际知觉是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是事物或人在一个人头脑中的主观映像,其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是错觉和幻觉。

4、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错觉:凡是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就称为错觉。

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等。

错觉与幻觉不同。错觉是在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不正确的知觉,而幻觉是在没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映像。幻觉在一定的时间后可以消失,而错觉一般不会消失,只有通过实践验证才能识辨真伪。

三、感觉、知觉的特性

(一)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感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只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

象称为后像。

①正后像:后像的品质物与刺激物相同。

②负后像:后像的品质物与刺激物相反。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①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

②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

线条。这是明度对比现象。

③绿叶陪衬下的红花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对象和目标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成为知觉的选择性。

当人们确定某一事物为知觉的对象时周围其余的事物就成了它的背景。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是一种感性形象,但我们对它却总是赋予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的。

4、知觉的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

相对的不变。

例:①同一支乐曲,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③个熟悉的身材高大的人,我们不会因为他站得离我们远而把他知觉为一个矮个子。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收集的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

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人们最熟悉的、时常可感受到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特别关心并不断加以探讨和解释的现象之一。 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一)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是不断变化的、 短暂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 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个体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 个体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说 6.认知心理学 7.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 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性质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 (一)描述心理事实: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二)揭示心理规律: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心理、生理机制。 (三)预测和控制: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二、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三、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基本原则: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事先做好准备;做好观察记录;抽样观察。 缺陷:事件难以重复出现;难以进行精确分析;无法控制事件的出现;容易各取所需。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大学生心理学1000字感想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1)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

大学生心理学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311508010112 姓名:张伟· 二零一六年四月九日 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埋头苦读,发愤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存在明显的厌学现象。厌学的定义: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等。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剖析问题的实质,改革教育教学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心理,因素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教育体制因素:我国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十几年超负荷运转,学生们早学够了。所以,一旦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学生们再也没有向前冲刺的力气了[1]。 (2)一些教育管理规定、教育制度束缚了落后生、困难生的手脚。有43.6%的大学生由于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改变,原本升学无望而侥幸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感到学习压力大,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4]。由于学费昂贵,一部分来自

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贴补家庭经济的不足,不得不去当家教或者去打工,这必然影响到学业的完成,学校又不允许停学一年去挣学费,这也必然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3)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55.79%的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有52.44%的学生受“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厌倦学习[4]。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5]。 (4)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86.89%的大学生认为现行的分配制度改革使就业难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成为影响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最大因素[4]。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担心,他们在学校的时候,特别是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找工作当中去: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去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甚至拉关系、请客送礼。在校大学生对此极为不满,对就业忧心忡忡,形成了有门路的感到学无压力,无门路的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心态[6]。 (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有时候也成为大学生厌学的原因[8]。 二·学校因素 (1)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1/3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一般或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容易助长厌学情绪的弥漫[7]。有54.27%和45.12%的大学生对所选择的学校感到失望,认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落后、图书资料少,与心目中的学校反差太大,内心失落感增强,厌倦学习;学校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善[4]。有43.29%的大学生觉得专业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4]。调查显示有近35%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还不严格,久而久之,败坏了学风[7]。 (2)教材内容陈旧,学生看不到学科的发展,看不到最新的知识,认为还没有学,课本上的东西就已经落伍的了,从而难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讲授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陈旧、刻板、脱离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厌学的现象[7]。有调查显示,目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只占教学的33.6%。这种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三段论”教学方式,磨蚀了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使学生觉得呆板、枯燥、毫无趣味,学习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 (4)教师素质因素:有38.41%和36.59%的大学生认为部分授课教师道德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考评机制不健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不能客观评价,严重挫伤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信心[4]。教师的“权威”不断受到“质疑”,学生找不到敬佩的为人榜样。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只有16%的学生认为老师学识很渊博,能学到很多东西,73%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还可以,但学问一般,近6%的学生认为老师都不怎么样。学生对老师“威信”的质疑,特别是人格魅力方面的不敬佩,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是导致厌学的原因之一[7]。 (5)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大班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疏远、漠然、不认识、不了解,“一把尺子量到底”致使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教师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及相应的反常表现:如自卑自贱、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 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

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

大学生心理学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地和概括的反映。人不仅能直接的感知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而且还能凭借人所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这就是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识的内涵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不同角度的理解,意识是个多义词 心理学的解释: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把意识作为心理的高级层次看待,认为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它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的内容: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对由这些检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意识的作用:意识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意识具有巨大的能量-英国心理学家 意识:我们在消解时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而现在暂时不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察觉的,被潜意识所排斥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意识犹如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面下那不知多厚·多深的部分。” 潜意识有无穷的力量—农夫救子的故事。 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3万倍 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 弗洛伊德人物为这个神话已充分证明他的观念,即:潜意识的乱伦本能,和它所产生的对他情敌-父亲—的憎恨,乃是可见于男孩身上的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心理底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他决定着人类全部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名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梦有什么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他把梦的解析与自由联想做精神分析过程中挖掘潜意识内容的两大基本技术。 弗洛伊德说:“睡觉的时候,我们脱去道德的外衣,而仅在早晨来临时再穿上它。” 白天为什么不做梦? 白天之中,有个监督的因素控制住每一个人的心理,将某些永不被我们这个礼仪化的社会容忍的愿望和恐惧,尽力地锁在心理的潜意识部分里。 与梦境有关的因素:睡眠时躯体刺激,日间活动的残迹,潜意识的内容,过去经验和本能欲望构成梦的深层内容 易受催眠者特征: 1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 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或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了解,知道催眠后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他定定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睡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 个人与幸福幸福心理学,有两个词语组成,一个是幸福,一个是心理学。我觉得这就是很有创意的幸福,,这告诉我们这门课不仅仅是心理学课,更是一门给予让我更好地感受幸福的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1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愉悦的、稳定的幸福感觉,是指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谈到幸福,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起来,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获得满足时,人就会涌现出幸福的感受。当一个人穷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食或者拥有一件新衣服,都会涌现出幸福感,而当他有了钱,这两个要求轻易获得了满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幸福感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说金钱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的,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幸福感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感到满意,从而会获得快乐的感觉,继而可以

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例如拥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可以在每个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把心放宽,对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定会是快乐的。在我们被朋友,家人或是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学会忘记,得到不忘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更要有闲;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好事分开分享,坏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变动,坏事力求静止;好事尽量早说,坏事尽量晚说;好事力求无择,坏事力求有择;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贫穷,有人很美丽而有人很丑陋?可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上帝对每个人应该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有的人贫穷却很幸福;有的人拥有美貌却不幸福,有的人虽然长得不是太美却活的很幸福。只要我们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我们就会幸福美满。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幸福课心理学心得体会2 这学期有幸选修了哈佛幸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新整理大学生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我认为作为大学,心理健康就是对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

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的。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教案资料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 字

精品文档 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它很虚幻也很神秘,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心理学不仅是研究人类,也是研究其他生物,它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少儿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恋爱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它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应用性给我们很大的感触,也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荣幸参加刘老师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他的课堂上总少不了幽默风趣和美好的遐想。他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精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心理学的历史以及代表人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克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面对挫折,如何化心理压力为心理动力,如何提高记忆力考取优异的成绩,以及什么是心理感应等等。 对于我们这些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带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然而真实的象牙塔与我们想象中的乐园有着一定的差距,这里的生活充满着诱惑、紧张和忙碌,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与舍友之间的相处。老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处理方法,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少了些许的茫然。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一个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的应对。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给予我们喜悦感,才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对自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会了如何自我分析,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包括对环境的分析,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对能力的分析,对挫折和困境的接受能力,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人格的塑造,如何利用生活的各种资源,使我们成为更为优秀的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测试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测试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既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心理学心得体会]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 (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by/52590.html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心理学心得体会.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对大学生的意义 心理学,以前对这个词的确很陌生,上了大学之后才接触到一点,但是专业知识并不是很懂,带着一份好奇心和想学心理学的渴望,大二我选了这门课,我才了解到原来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那么大的影响。以前老觉得学心理学的人肯定就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什么,选了这门课之后才知道,原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所以它不仅仅能让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大学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相对以前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一个宿舍的有来自不同的省,有着不同的城乡背景,有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和宿舍人相处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朋友,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除了上述问题,面对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虽然考上了大学,可是新一轮的压力却在等着我们。有的同学要考研,不考研的要工作,大家即将面临的是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而这时候心理学就派上了用场。学习心理学有利于缓解我们的压力和焦

躁紧张的情绪,也能引导我们进行有条不紊的学习。当面对学习困难和压力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非常关键。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现状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所事事,没有目标,自我评价失调等等,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这些问题,让大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并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共2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康的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 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总之,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有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断深入学习下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心理学体会和感受

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活的适应 一、引言 当走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们可能憧憬着自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自由、远大的前程。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自由的假期后,我们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从来没有的不适应的感觉。然而适应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尽快地去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经过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其说大学塑造人,不如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来适应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勇气和毅力。总的来讲,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 二、大学生活的适应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

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 (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