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③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
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⑤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有在景观水平上在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⑥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论述题:简述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准确地理解景观的概念,必须把握景观的以下4个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讲义绪论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与参与。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和前沿学科之一。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因此,对于景观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同一学科中(如地理学)也长期存在着不同解释。
由于景观概念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它与“风景”、“土地”、“环境”等词意的混淆。
1.1景观定义理解: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如Forman 和Godron,1986;Forman,1995)。
而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region;见Forman,1995)。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则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景观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景观生态学(英文):Landscape Ecology课程编号:14483040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格局、功能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园林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格局、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的能力。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理解景观生态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内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难点是把握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学时)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展望(2学时)第二章景观结构(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景观结构及结构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结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景观结构斑块、廊道、基质的学习,难点是对景观空间格局的理解。
第一节景观发育(2学时)第二节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2学时)第三节景观的异质性(1学时)第四节景观空间格局(1学时)第三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内容摘要回顾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我国学者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学者了解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 -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vink(1983)则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
r.forman和m.godron(1986)在合著《landscape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
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傅伯杰,1991;陈昌笃,1991a;刘建国,1992;肖笃宁,李秀珍,1997;肖笃宁,1999;邬建国,2000)。
景观生态学教案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理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景观格局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如FRAGSTATS)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景观过程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过程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过程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过程分析软件(如GIS)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过程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过程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景观功能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功能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功能分析软件(如InVEST)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功能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功能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5.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如CITYgreen)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生态学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6.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提出保护策略第七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学7.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评估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善建议第八章:城市景观生态学8.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城市景观生态学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九章:农业景观生态学9.1 教学目标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农业景观生态学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农业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十章: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掌握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挑战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10.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相关文献:景观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这部分是整个教案的基础,涉及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1.景观(概念)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景观动态。
2.景观生态学(概念)(Landscape Ecology)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以及人类之间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傅伯杰,1991)。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了解):1.景观生态学的萌芽阶段(1806-1939年);2.景观生态学的形成阶段(1939-1981年);3.景观生态学的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基础(1)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2)等级理论等级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系统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理论。
等级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有序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都是由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
(3)地域分异理论地域分异是指景观在地球表层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一定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景观空间分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景观生态学重要理论(填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3.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格局、过程与尺度●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即斑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process)是指生态过程,包括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动物的迁徙和种群动态、群落演替、干扰扩散、养分循环等。
●尺度(scale)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
4.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景观格局是景观形成因素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目录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1.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1.1.2 景观生态学发展历史………………………………………………1.1.3 关于景观生态学中欧洲和北美学派之说……………………………1.2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1.2.1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2.2 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关系…………………………………1.3 格局、过程、尺度……………………………………………………………1.4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1.5 干扰………………………………………………………………………1.6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推荐阅读文献……………………………………………………………………第二章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2.1 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2.2 斑块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2.1 斑块的主要类型、成因和机制………………………………………2.2.2 斑块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学功能………………………………………2.3 廊道、网络与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3.1 廊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3.2 网络与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4 景观镶嵌体格局和生态学过程………………………………………………2.5 景观镶嵌体格局和种群遗传学过程…………………………………………推荐阅读文献……………………………………………………………………第三章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重大论题……………………………3.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3.1.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3.1.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数学模型……………………………………3.1.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验证与应用…………………………………3.2 复合种群理论………………………………………………………………3.2.1 复合种群的概念……………………………………………………3.2.2 复合种群的类型……………………………………………………3.2.3 复合种群模型………………………………………………………3.3 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3.3.1 景观连接度…………………………………………………………3.3.2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3.3.3 景观中性模型………………………………………………………3.4 等级理论和景观复杂性……………………………………………………3.4.1 系统复杂性…………………………………………………………3.4.2 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3.4.3 等级理论的热力学基础……………………………………………3.5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核心研究论题…………………………………………推荐阅读文献……………………………………………………………………第四章等级斑块动态范式………………………………………………………4.1 科学范式及其重要性………………………………………………………4.2 生态学范式及其变迁………………………………………………………4.2.1 平衡范式……………………………………………………………4.2.2 多平衡及非平衡范式………………………………………………4.2.3 种群生态范式与生态系统范式………………………………………4.3 等级斑块动态范式…………………………………………………………4.3.1 斑块动态理论………………………………………………………4.3.2 等级斑块动态………………………………………………………推荐阅读文献……………………………………………………………………第五章景观格局分析……………………………………………………………5.1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5.2 景观指数…………………………………………………………………5.2.1 常用的景观指数……………………………………………………5.2.2 景观指数应用举例…………………………………………………5.2.3 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方向性以及其他行为学特征……………………5.3 空间统计学方法……………………………………………………………5.3.1 空间自相关分析……………………………………………………5.3.2 半方差分析…………………………………………………………5.3.3 其他空间分析方法…………………………………………………5.4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4.1 什么是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4.2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研究及生态学意义……………………………5.4.3 如何对待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5 景观格局分析中的误差问题…………………………………………………5.6 景观格局分析中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推荐阅读文献……………………………………………………………………第六章景观模型与尺度推绎……………………………………………………6.1 生态学模型概述……………………………………………………………6.1.1 什么是模型…………………………………………………………6.1.2 模型的种类…………………………………………………………6.1.3 生态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过程………………………………………6.2 景观模型的主要类型及特征…………………………………………………6.3 空间概率模型………………………………………………………………6.4 细胞自动机模型……………………………………………………………6.5 景观机制模型………………………………………………………………6.5.1 空间生态系统模型…………………………………………………6.5.2 空间显式斑块动态模型……………………………………………6.6 空间尺度推绎………………………………………………………………6.6.1 尺度推绎的概念……………………………………………………6.6.2 尺度推绎的必要性…………………………………………………6.6.3 尺度推绎的途径和方法……………………………………………6.6.4 尺度推绎战略指南…………………………………………………6.7 景观实验模型系统…………………………………………………………推荐阅读文献……………………………………………………………………第七章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7.1 遥感………………………………………………………………………7.2 地理信息系统………………………………………………………………7.3 全球定位系统………………………………………………………………推荐阅读文献……………………………………………………………………第八章景观生态学应用…………………………………………………………8.1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两种指导思想……………………………………………8.2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8.3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一些重要领域……………………………………………8.3.1 自然保护和恢复生态学……………………………………………8.3.2 生态系统管理………………………………………………………8.3.3 土地利用规划………………………………………………………8.3.4 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推荐阅读文献……………………………………………………………………参考文献……………………………………………………………………………索引…………………………………………………………………………………北美景观生态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后来这一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