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15对比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0.89 KB
- 文档页数:3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与变化文I S O/T C207/W G5成员/华夏认证中心总工程师王顺祺□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已于2015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了。
本标准在起草中,总结了过去十几年实施的经验,并为适应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对原标准作了大量的修改,新版标准与2004版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本标准的起草组(ISO/TC207/SC1/WG5)历时三年半多,专门召开了十次起草组会议才完成了标准的起草,可以说标准的制定集中了各国专家的智慧。
首先介绍标准的起草原则。
ISO14001新版标准起草的原则包括:1、根据ISO/TMB批准的管理体系导则(ISO/IEC Directives 1)的要求,采用规定的框架结构(HLS),共用子条款名称和共用正文、术语和定义。
(下面将专门介绍)2、考虑TC207“EMS未来挑战研究组”提出的建议,对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款进行修订或补充;3、尽可能保持现有ISO14001标准的要求,并考虑与ISO14000系列其他标准的一致性。
为了确定ISO14001新版标准的修改重点,2008年ISO/TC207决定成立专题研究组(EMS未来挑战研究组)研究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为此该研究组调查了各国标准应用中的问题和需求。
2010年该研究组提出了研究报告,列出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需解决的11个课题。
ISO14001新版标准起草组在起草中,充分考虑了这些建议。
(注:关于EMS未来挑战研究组提出的11个课题,我在2010年专门写过文章《ISO14001标准再次改版中的重点课题》,发表在《华夏认证信息》2010年第8期。
)因此,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不论在结构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变化对于标准的实施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变化也可以说是标准的发展。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ISO 14001:2015新版标准正式向社会发布以来,不论在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有重大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标准结构上的变化ISO 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
2、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ISO14001:20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3、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ISO 14001:20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ISO 14001:20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
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
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4、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ISO 14001:20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为此,ISO 14001:2015版标准新增条款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20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环境管理体系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强化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2015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新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发表时间:(2016-01-18 09:42:33)点击量:13142015年9月15日,备受关注的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终版正式发布了。
这将对全球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新标准将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影响?ISO 14001是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族中的龙头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它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标准明确指出: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求。
它是通过规范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提高环境绩效。
该标准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至今,全球已有22000多家组织获得了ISO 14001标准认证,可以说,ISO 14001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ISO14001:2015版相较于ISO14001:2004版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1“组织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的意义”组织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面临复杂环境下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清楚处于何种环境下和面对何种风险和机遇,以寻求保护环境和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和谐,更加务实。
2“生命周期思考(lifecycle thinking)”完整的生命周期需涵盖全球生态系统、上下数百年以及从自然资源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价值链,而组织作为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难以评价完整的生命周期,那么组织从哪里入手呢?组织应考虑在策划、实施、保持和改进过程中尽可能地延伸价值链以分析评价和施加影响,考虑其行为导致的环境负荷增减,降低环境负荷的上升或在实施保护环境的行为时追求和确保环境负荷的减少,防止本愿为保护环境,但实际效果却破坏了环境,尽可能以扩展时间、空间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环境负荷的损益之后采取行动,切实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ISO 14001:2015 改版要點與新舊版差異精解撰文:英國標準協會ISO 14001+OHSAS 18001產品經理吳修閘(Garry Wu)自2015年九月ISO 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標準正式發行迄今,BSI開發了各種不同的課程希望能協助我們的客戶以最精準的方式完成改版的工作,這篇文章是我累積這段時間授課的經驗,所做的歸納與總結,希望對大家在改版的進行有幫助。
現在我們將就以下幾個主題來介紹這次ISO 14001:2015改版主要觀點與差異精解:一、管理系統標準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的改變與PDCA的重新詮釋二、關注組織背景與利害相關者需求與期望三、風險導向思考模式四、生命週期的觀點(範圍的改變)五、流程導向(輸入與輸出)一、管理系統標準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的改變與PDCA的重新詮釋• ISO 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組織),在這次的ISO 9001和ISO 14001改版提出了一個新開發共同的ISO 架構提供給所有管理系統標準使用,此架構凌駕於所有管理系統的標準之上,故稱為「高階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未來只要是ISO 組織發行的管理系統標準都必需參照此架構發展管理系統的標準,此架構不僅統一了核心要項架構與編碼,對於基本用語與定義也做了一致性的詮釋。
此標準架構一共分為10個章節,並以PDCA 的管理循環來詮釋標準的運行。
• 新版標準與「PLAN規劃」有關的條款是第4、6章,在推動環境管理之初,做為幕僚的單位應進行組織背景與環境考量面的鑑別,決定應處理的風險和機會及其因應的行動措施;提供足夠的資訊讓領導階層決定管理系統的策略與方向;高階主管需要提供管理系統運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各部門有了充分的資源,就要開始運作推動管理系統,這就是「DO運行」。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ISO 14001:2015新版标准正式向社会发布以来,不论在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有重大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标准结构上的变化ISO 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
2、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ISO14001:20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3、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ISO 14001:20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ISO 14001:20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4、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ISO 14001:20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 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
为此,ISO 14001:20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20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环境管理体系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强化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此,新版标准新增了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为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员(最高管理者)增加了特定的职责,以提高其在组织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ISO14001:2015标准的七个实质性变化变化一:采用新的高级结构贯彻P、D、C、A循环模式。
变化二:战略性环境管理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包括能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引入了风险和机遇管理的特定要求:在ISO14001:2004标准中也有风险管理的思想,如环境因素评价、合规性评价。
但是新标准ISO14001:2015版这一概念的范围更广,包括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潜在的业务风险和机遇。
关于理解组织背景、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输出均应输入到EMS范围的确定过程中,一旦被识别为关键风险,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时应考虑降低负面风险或者开拓有益机遇的行动。
变化三:领导的作用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理解组织的背景,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 在战略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确保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去- 指导和支持对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有贡献的人员-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展示在其所负责区域的领导作用等。
变化四:追求保护环境和提升环境效绩保护环境-1.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与组织的背景相一致。
2.需要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3.需要与组织的背景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环境效绩-1.修订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需要修订环境方针,包括对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2.对每一个环境目标,组织应定义一个或多个指标以评价和展示绩效。
变化五:生命周期思想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需要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45001-2018详细条款对比ISO 9001:2015 条款ISO 14001:2015 条款1范围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 术语与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 环境管理体系5领导作用5 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5.2.2沟通质量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 组织角色、职责与权限--6策划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1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6.3变更的策划-7 支持7 支持 7.1资源7.1.1总则7.1.2人员7.1.3基础设施7.1.4过程运行环境7.1.5监视和测量资源7.1.5.1 总则7.1.5.2 测量溯源7.1.6组织的知识7.2能力7.2 能力 7.3意识7.3 意识 7.4沟通7.4 沟通 7.5 成文信息7.5 文件化信息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2 环境方针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1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7.1 资源7.5.1 总则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运行8 运行-8.2 应急准备与响应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顾客沟通- 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2.4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的更改-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总则- 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8.3.5设计和开发输出- 8.3.6设计和开发更改- 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服务和过程控制- 8.4.1总则- 8.4.2控制类型和程度- 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8.5.4防护- 8.5.5交付后的活动- 8.5.6更改控制-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9绩效评价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9.1.1 总则 9.1.2顾客满意9.1.2 合规性评价 9.1.3分析与评价-8.3.4设计和开发控制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9.3.1总则9.3.2管理评审输入9.3.2管理评审输出10改进10 改进 10.1总则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10.3 持续改进9.2内部审核9.3 管理评审ISO 45001:2018 条款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与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员工及其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范围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5 领导作用和员工参与5.1 领导作用与承诺5.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5.3 组织岗位、责任、职责与权限5.4 参与和协商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6.1.2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机遇评估6.1.3 确定适用的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6.1.4 措施的策划6.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6.2.2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7 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交流7.5 成文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 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1.1总则8.1.2 消除危险源,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8.1.3 变更的管理8.1.4 采购8.2 应急准备和响应-------------------------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绩效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10 改进10.1 总则10.2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