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质量评分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分) 分) 分) 计划的思路清晰、工作重点明确,能够按计划落实1、护士分层级管理与使用,制定与落实各级人员(护理组长 /高责/初责)岗位职责,对各级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护士知晓;2、各层级护士配置比例符合专科需要;3 、人力资源调配合理,实行连续性排班和弹性排班;4、病区有紧急人力调配方案,护理人员知晓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抢救时寻求支持的程序。
1、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危重病人抢救、安全输血、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文书管理、病人告知等制度) ,病区有培训、考核,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及整改。
2、掌握产科/爱婴区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含产儿科抢救呼叫程序、接送孕产妇流程、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各种抢救处理流程)等;3、工作制度及流程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或者修订。
555551064无计划扣 1 分,无重点扣 1 分,未落实扣 3 分1 、无层级使用扣1 分,无各岗位职责扣 1 分,职责无落实扣 1分,无明确技术要求扣 1 分,护士不知晓扣1 分2 、配置不符合要求扣2.5 分3 、无连续排班和弹性排班扣2.5分4 、无方案扣2.5 分,护士不知晓程序扣2.5 分分)分)分) 1 、完善病区质量管理小组,职责任务明确,有落实;2、有开展病区质量管理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并实施;3 、每月对病区护理质量(含专科指标)进行评价、原因分析,并有反馈意见;4、对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5 、落实改进措施并有追踪记录。
建立产科绩效考核方案,薪酬分配、奖惩评优与护理数量、护理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定期反馈、评价效果,修定方案。
)1、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2、严格执行“专人、专柜、专锁、专帐、专用处方”的管理规定;3、麻醉药品专柜上锁,锁匙当班者及专管者随身携带;4、药物设定基数,安瓿字迹清晰,每班清点、登记及交接,帐物相符,检查者签全名;5、使用后按规范要求进行登记,及时补充药品;6、妥善保管空安瓿;7、护长每周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核对账册。
产房护理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产房护理质量检查考核评价标准(100 分)项内容质量标准分值检查方式扣分标准目1.床单位物品齐全,摆放整齐。
3分待2.床头柜清洁、整齐,床底无杂物. 4分产3.产妇离开待产室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3分室现场查看一处不合格扣1分 4。
待产室环境安静、安全、整洁、有序、 4分环境 5.床上、床下、窗台等无杂物。
3分6。
待产室空气清新,无异味。
3分1.熟知产妇床号、姓名、诊断、症状、体征. 1分 1.询问产妇2。
提问护士 2.了解产妇各项主要检查结果,重点掌握胎心监护、B超、病毒七项、血型 2分长及护士。
1。
一项不了解扣0。
5分。
3。
知道产程观察的要点,病情观察到位。
1分掌握 3.查记录. 2。
记录不全面1项扣0。
5分 4了解产妇用药的目的,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
1分病情 4。
查看护理3。
提前记录不得分 5。
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较高的预见性,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如产后出血。
2分专措施落实6.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并实施心理护理。
1分科情况。
7.及时准确记录产程记录,病情有变化时详细记录. 1分护1.根据产妇情况,采取合适体位,无特殊情况一般采取自由体位。
1分 1.处并发症扣2分理护 2.正常产妇第一产程0.5—1h听胎心一次,异常情况及第二产程胎心持续监护。
1分 1现场查看 2。
医嘱执行不对一项扣2分理 2查看护理3。
一项护理措施不到位扣13.严密观察产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分措措施落实分 4。
按专科护理常规护理产妇。
1分施情况。
4。
护理措施不到位1项扣15.准确及时执行临时医嘱,消毒会阴,保持会阴清洁。
1分分 6.加强产时监测,保证母婴安全. 1分1。
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 1分 1.对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全专业 2。
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熟练、规范。
1分面、对抢救药物不了解1项知识扣1分 3。
抢救技术操作熟练,重点掌握心电监护、窒息新生儿抢救、产后出血抢救等。
附件1武汉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一级医院)产科质量考核评分标准(2012年试行)注:表中为加分项目发生一例经市围产保健专家协作组确认为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或产科质量评分在80分以下视为产科质量不合格。
说明1:产科门诊设备:电脑(能上网并安装武汉市围产保健信息软件)、妇科检查床、产科专用检查床、成人体重计、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胎心多普勒或听筒、骨盆测量仪、软尺。
产房基本设备:电脑(能上网并安装武汉市围产保健信息软件)、血压计、多普勒胎心仪、听诊器、压舌板、墨镜、开口器、新生儿体重秤、产包、顶灯、鹅颈灯、氧气瓶、骨盆测量仪。
导尿包、产包、刮宫包、简易手术包、阴道手术包、剖宫产手术包。
产房特殊设备:新生儿急救台、心肺复苏囊、一次性吸痰管、低压吸引器。
产房内药品:催产素、 25%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生理盐水、 5%和10%葡萄糖液、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林格氏液、肾上腺素、氨茶碱、安定、心痛定、西地兰、75%和90%酒精、安尔碘、1%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速尿、地塞米松、阿托品、酚妥拉明。
转诊要求:20分>孕产妇高危评分≥15分者应转至中心乡镇卫生院或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住院分娩,孕产妇高危评分≥20分者应转至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住院分娩。
病历内容:入院病历、入院录、三测单、长期与临时医嘱、化验报告单和出院记录、待产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新生儿记录、产后监护记录、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向家属交代病情与知情同意签字、手术记录及麻醉记录。
病重(危)者应有特别护理记录单。
各级医护人员职责和产科管理制度:妇产科主任职责、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临床主治医师职责、助产士职责、待产室工作制度、分娩区工作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差错防范制度、登记统计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
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试行版)
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试行版)
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试行版)
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
试行版)
科室: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分数:
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试行版)
科室:检查时间:检查人:分数:
科室:检查时间:检查人:分数:
WORD格式可编辑
专业技术知识共享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试行版)
科室:检查时间:检查人:分数:
注:合格分值身份识别度:4分;医嘱制度:3分;护理安全制度:4分;核心制度:8分;疾病常规:2分;技术操作:2分;护士行为规范:3分;
优质护理服务:18分;围手术期护理:4分;健康宣教:3分;仪器、抢救药品:8分;产房专科:8分;护理文件书写:4分;消毒隔离制度:4分。
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1 .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 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 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出院患者 平均住院日。
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 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2 .定期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 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
3 .根据医院与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建立 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并定期分析,对有针 对性的改进措施。
4 .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
4、医院对科室有 明确的质量与安 全指标,医院与科 室定期评价,有持 续改进的效果。
附件4昌吉州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二级医院)产科质量考核评分标准(2013年试行)12345注:发生1例经州产科质量质控中心确认为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或产科质量评分在80分以下视为产科质量不合格。
说明:产科门诊设备:、妇科检查床、产科专用检查床、成人体重计、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胎心多普勒或听筒、骨盆测量仪、软尺。
产科病区设备:母婴同室配有产妇床、婴儿床、呼叫铃、床头柜、椅子、饮水设备;浴室内有新生儿护理台、恒温的流动热水、婴儿沐浴用具、相应的药品,婴儿秤。
此外病区内应配有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设施、胎儿电子监护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新生儿听力筛查仪。
产房布局:按要求严格划分缓冲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有专用的污物通道。
缓冲区内有更衣室、换鞋处、产妇接受车辆转换处;污染区设卫生间、污物处理间及污物通道;清洁区设器械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无菌区设洗手间(非手触式水龙头)、无菌物品存放间、分娩室和隔离分娩室(其内可放置无菌敷料柜、急救柜)。
产房设备、器械:产床、新生儿复苏台、器械台、敷料柜、急救柜(车)、婴儿秤、婴儿身长测量软尺、新生儿保暖包、新生儿手圈、印泥、血压计、听诊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复苏设备、可调式电吸引器、氧气瓶或中心供氧、心电监护仪、抢救子痫病人所用器具、沙袋等。
配有会阴冲洗设备、消毒产包、阴道检查及人工破膜包、会阴切开缝合包、清宫包、导尿包、静脉切开包、宫腔纱条包。
低压电动吸引器及各种产科器械: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等器具。
产房药品:1.宫缩剂;2.心血管系统药物;3.降压药;4.升压药;5.镇静药;6.利尿剂;8.扩容剂;9.纠酸药;10.麻醉药以及其它如氨茶碱、纳络酮、地塞米松、肝素、10%的葡萄糖酸钙。
病房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质量检查制度、查对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产科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制度、医疗差错事故讨论制度、分娩登记制度;妇产科主任职责、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临床主治医师职责、助产士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