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标准化与国际贸易.ppt
- 格式:ppt
- 大小:13.59 MB
- 文档页数:103
第六章质量认证概述质量认证(合格认证)是由第三方公正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产品、服务或过程、环境等进行检测、评价、审核、判断、验证的活动。
根据认证对象分为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都要求对供方组织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依据是符合法律法规的标准;证明形式是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2018/10/191第一节国际质量认证发展概况一、质量认证的准则和规范不断完善1.质量认证的产生工业革命和事故的发生导致产生第三方认证;1903年英国对铁轨认证并授予风筝标志。
2018/10/1922.质量认证工作的四个阶段(1)“二战”之前,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以本国法规标准为依据的国家认证制。
(2)“二战”之后至上世纪70年代,双边、多边认可,区域认证制。
(3)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试行的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
(4)90年代之后,多数国家建立国家认可制度。
逐步建立了国际互认制度。
2018/10/1933.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产生1969年欧共体首先通过了《消除商品贸易中技术壁垒的一般纲领》;1970年关贸总协定(GATT)正式成立标准和认证工作组,起草TBT草案;1975-1979年经过5年艰苦谈判,1979年4月正式签署,于1980年1月1日正式生效(GATT/TBT)。
首批签署的仅有35个国家。
1989年9月开始对贸易中的一揽子协议,进行历时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
1994年,103个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和5个申请方签署了一揽子协议。
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2018/10/194 GATT/TBT WTO/TBT《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原则:(1)非歧视性原则同本国产品享有同等待遇。
(2)遵守国际准则原则采用国际标准。
(3)统一原则保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遵守该协定。
(4)透明度原则缔约方采用与国际合格评定不一致的程序时应极早在相应出版物刊登并通知秘书处。
(5)走向国际原则缔约方尽可能地参加国际合格评定指南或建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