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1950--2004)
- 格式:xl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自 1978 年末改革开放进程启动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我国在政治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助力.如今,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得三大引擎.若将目光观至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我们可以看到,在1950-1978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11.35亿元上升至206亿美元,实现了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到制成品为主的跨越,但是对外贸易的收支差额仍然表现出周期性的态势,且贸易对象单一的问题也使得我们不能全方位的发展我国的技术性,原创性产业.那么改革开放后呢,又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态势呢?数据表明,在1978-1990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281.4亿美元上升到了1154.4亿美元;在1990-2000年间,由1154.4亿美元上升至4742.9亿美元;2000-2010年间,从4742.9亿美元上升到了29727.62亿美元.如果从1978-2007年计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外贸易增长了104倍,即从206亿增长到21737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附图一).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0.4%和9.1%.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回落20.6个百分点.单看这样一组数据可能会给人误导—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是对全球的贸易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的确如此,但是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全球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仍够能以稳定的态势发展,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当我们细化的观察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7--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1979 年到 1987 年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增加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广开贸易管道,改革高度集中的贸易体制;二、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向结合;三、建立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四、探索促进工贸结合的途径;五、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该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以下是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总额数据:建党前56年(1865年):进出口总额1.1亿海关两白银,其中,出口0.54亿海关两,进口0.56亿海关两,入超200万海关两。
建党前50年(1871年):进出口总额1.37亿海关两,其中,出口6700万海关两,进口7000万海关两,入超300万海关两。
建党前40年(1881年):进出口总额1.63亿海关两,其中,出口7100万海关两,进口9200万海关两,入超2100万海关两。
建党前30年(1891年):进出口总额2.35亿海关两,其中,出口1.01亿海关两,进口1.34亿海关两,入超3300万海关两。
建党前20年(1901年):进出口总额4.38亿海关两,其中,出口1.70亿海关两,进口2.68亿海关两,入超9800万海关两。
建党前10年(1911年):进出口总额8.49亿海关两,其中,出口3.77亿海关两,进口4.72亿海关两,入超1.01亿海关两。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掠夺了中国大量的白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流失。
建党元年(1921年):进出口总额23.49亿元法币,其中,出口9.37亿元法币,进口14.12亿元法币,入超4.75亿元法币。
建党10周年(1931年):进出口总额38.29亿元法币,其中,出口14.17亿元法币,进口24.12亿元法币,入超9.95亿元法币。
建党20周年(1941年):由于正处于抗日战争中,大量国土沦陷,对外贸易通道基本被日本切断,因而无对外贸易数据。
不过自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数据开始逐年下降。
1931年,出口14.17亿法币,进口24.12亿法币,入超9.95亿法币;1932年,出口7.68亿法币,进口17.99亿法币,入超10.31亿法币;1933年,出口6.12亿法币,进口14.81亿法币,入超8亿法币;1934年,出口5.35亿法币,进口11.35亿法币,入超6亿法币;1935年,出口5.76亿法币,进口10.92亿法币,入超5.16亿法币;1936年,出口7.05亿法币,进口10.36亿法币,入超3.31亿法币。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位成员,为此中国付出了15年的努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利益至上,在经济上面,中国为入世贸付出的15年说到底是为了追求更大更好的利益,为了能够同世界更好的进行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分上一羹,它值得中国这么做。
有利益就会有风险,就得看中国如何看待和应对了。
纵观这些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利大于弊,但是弊端也是越来明显。
入世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巨大,中国作为世贸成员后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自然会少了许多约束条件,多了许多待遇,虽然这是建立在中国也必须要降低关税、更加开放市场等等的条件下,但是对于迫切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来说,这是可以预料和接受的。
数据通常是能最直观的表明结果的,来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表1 入世前后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注:以上数据来自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中国入世5周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001~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4.56万亿美元,这一数值比我国入世前的1981~2000年20年的进出口总值3.67万亿美元还高出了24.25%。
其中,2001~2005年出口2.39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84万亿美元增长28.26%;2001年~2005年进口2.17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41万亿美元增长53.90%。
此等惊人的经济成果,何不让人惊讶?入世后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但着重于计划经济的中国始终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太大的阻碍,入世后,为了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大大减小,这就让许多资源配置和发展因素有了充分的自我发挥和调控空间,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调控下,中国的经济体会向着更大的利润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