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之电离辐射(一)
- 格式:docx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1
电磁辐射行业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射频与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成为影响相关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从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方面,分析了电磁辐射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以为现代电磁辐射行业相关人员做好防护,保护工作人员健康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电磁辐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引言电磁辐射会在无形中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
随着射频与微波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我国针对电磁辐射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尚且不高,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电磁辐射的认知不到位,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对电磁辐射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对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职业危害认知,加强有效防护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电场和磁场在交互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
生物电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电磁辐射中的复合电磁波会对人体的生物电磁场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人体机体升温,扰乱机体器官的正常工作,或者干扰人体固有电磁场,导致血液、细胞原生质等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电磁辐射根据波长不同,最长的无线电波,最低按的伽马射线。
并且根据波长可以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主要是X射线和伽马射线,其电离能力较强;其他的微波、红外辐射、紫外线等,均属于非电离辐射。
二、电离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一)职业危害电离辐射是指造成物质电离的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电离辐射的机会主要集中于不同行业专业领域,如工业探伤中的机械设备探伤;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医疗器械调试、X线透视检查、X线摄影检查、放射性药物诊断应用;化工行业领域的二甲苯氧化PTA精制、聚酯聚合等。
职业性电离辐射主要以X射线和γ射线为主,同时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
电离辐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通常来说,电离辐射作用以外照射为主。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辐射、噪声)
本告知书旨在向所有从事可能暴露于辐射和噪声的职工提供相
关危害信息,以保障您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且按照相关指导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告知
辐射类型及来源
-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
-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微波等。
辐射带来的健康危害
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健康影响:
- 短期影响:如发红、烧伤等皮肤问题。
- 长期影响:如白血病、皮肤癌等严重疾病。
预防辐射危害的措施
- 在进入辐射区域前,请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和防护眼镜。
- 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旁。
- 遵守工作场所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噪声危害告知
噪声来源及强度
噪声常见来源包括:
- 机械设备:如机床、发动机等。
- 建筑施工:如钻孔、爆破等。
噪声强度以分贝(dB)为单位,超过85dB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噪声带来的健康危害
噪声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健康影响:
- 临时听力下降。
- 慢性听力受损。
- 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
- 睡眠障碍和集中力下降。
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 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 使用隔音设备或隔音屏障来降低噪声。
- 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流程执行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简要说明,请遵循工作场所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此致
工作单位人事部门。
电焊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电焊作为一种高温高压作业,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危害。
主要的职业危害包括电离辐射、火花飞溅、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以及其他机械伤害等。
为了保护电焊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是电焊作业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
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强烈光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
高强度光辐射会引起眼睛充血、视力模糊、视网膜灼伤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眼部损伤。
为了防止这种危害,电焊工人必须配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或面罩,以阻挡光线的侵入。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焊面具的滤光片来降低辐射强度。
火花飞溅也是电焊作业中常见的危害。
焊接时,熔化的金属会溅射出来,形成火花。
这些火花可能导致皮肤灼伤或火灾的发生。
因此,电焊工人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火衣,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火花的伤害。
在电焊作业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
例如,焊接过程中的金属蒸汽、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被人体吸入,对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伤害。
为了防止吸入这些有害气体,电焊工人应该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或面具。
此外,电焊作业中常常伴随着噪声和振动。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而长时间的振动作业对人体的神经和肌肉也会造成损伤。
因此,电焊工人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音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姿势来减少对身体的振动。
最后,电焊作业也存在其他的机械伤害风险,如触电、火灾、跌落、物体打击等。
为了防止这些伤害,电焊工人应该穿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鞋、手套、头盔等防护装备,并注意操作的安全规范,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电焊作业存在多种职业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危害对电焊工人的伤害。
因此,电焊工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危害,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电离辐射是由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线和中子流等对原子和分子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在石油化工生产和建设中,经常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钴60、铯137液位计等以及X射线探伤设备等都不同程度地接触电离辐射,因此必须做好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工作。
(一) 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1、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1) 照射量(X):是指X射线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同一种符号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2) 吸收剂量(D):是指电离辐射进入人体单位质量所吸收的放射能量。
(3) 剂量当量(H):一定吸收剂量的生物效应,取决于辐射的品质和照射条件,故不同类型辐射其吸收剂量相同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可能不同。
剂量当量是指考虑辐射品质及照射条件对生物效应的影响而加权修正后的吸收剂量。
(4)有效剂量当量(H E):在辐射防护标准中所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是以全身均匀照射为依据的,而实际情况是,辐射几乎总是涉及不止一个组织的非均匀性照射。
为了计算在非均匀照射情况下,所有受到照射的组织带来的总危险度,与辐射防护标准相比较,对辐射的随机性效应引进了有效剂量当量。
有效剂量当量H定义为加权平均器官剂量当量的和,其公式为EH E=∑T H T W T (7--1)式中H T---组织T受照射的剂量当量,Sv;W T--组织T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
(5) 放射性活度: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蜕变速率。
其单位是Bq,lBq=1/S。
2、电离辐射的肯定效应和随机效应(1) 肯定(非随机性)效应:肯定效应是指对身体组织(如眼晶体、造血系统、性细胞等)的损伤。
其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剂量越大,伤害越重,小于阈值则不会见到损伤。
(2) 随机效应:主要指造成各种癌症和遗传性疾病。
它是无阈值的,个体危险的严重程度与所受的剂量大小无关,但其发生率则取决于剂量。
(二)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超过剂量限值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电离辐射2 术语2.1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混合组成的辐射。
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X和中子等射线。
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
电离辐射按粒子带电情况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β、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辐射(如中子、X和γ射线)。
2.2放射性:某些核素具有自发地放出粒子或r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射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2.3天然放射性:天然存在的核素的放射性2.4电离辐射照射作业职工:其职业岗位伴有电离辐射照射的作业职工。
2.5个人剂量限值:个人在一年期间受到的外照射所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两者之和的限值。
2.6辐射源:产生或能产生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
2.7放射性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因放射性衰变而使其活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
一般来说,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长,而多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都较短。
2.8外照射: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
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2.9内照射:外源性放射性成物质经由空气吸人,食品或饮水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
3.危害程度: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内释放能量,导致细胞死亡或损伤。
在少量剂量下,它并不能造成伤害。
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并不死亡,但是变成非正常细胞,有些为暂时,有些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细胞甚至发展为癌变细胞。
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
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
电离辐射的常识及危害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室内摆件虽然体积和重量均较小,但它们是“宠物”,紧密贴近人,其放射性有时也会伤人:宝石,有名贵的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以及普通宝石水晶、玛瑙和石榴石等。
这类宝石经检测,尚未发现有高放射性的,例如水晶,是石英晶体,放射性就很低,玛瑙放射性也不高。
玉石,包括硬玉和软玉以及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刻的矿物和岩石,如辽宁的岫岩玉和新疆的和田玉,广东的“广片”,浙江的“青田玉雕”,天津的“彩玉雕”和湖北的“松石雕”等。
其中如大理石以及与之相近的云石、汉白玉、东北红、东北绿、曲纹玉、桃红、艾叶青、曲阳玉等,及其制品都是由灰岩变质而成的,放射性都很低。
“夜明珠”,据悉,一是由重晶石中的部分钡置换镭后,并经加工而成的,夜能发光,有强的放射性;二是由萤石经加工而成,在加热或在紫外线照射下显萤光以及在受到铀照射后,可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三是由某些含磷的物质加工而成,一般具放射性;四是由某些材料加工而成;五是由辐照而成。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94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5.094电离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式研究①刘晋瑾1,2 苗宇星1,2 覃二明1(1.山西中辐核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2.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6)摘 要:辐射是能量以粒子、电磁波形式向外扩散,传递能量的方式,按照物质电离能力与射线能量高低的不同,辐射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会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影响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应用电离辐射技术,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针对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电离辐射的防护方式。
关键词:电离辐射 不良影响 职业危害 防护方式 研究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c)-0094-02①作者简介:刘晋瑾(198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辐射测量仪表的开发工作。
当前,现代核科学、电离辐射技术在能源、医疗、科研、军事、农业、工业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普遍应用,关于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关于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已经不单一是放射性领域的关注问题,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放射防护学科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多,涵盖管理学、生物学、数理化等,在防护方式上,也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
1 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电离辐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天然的电离辐射是来自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环境中的氡也是引发天然辐射的诱因,地球本身也存在原生放射性核素。
目前,辐射已经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辐射监测、监管工作的重点,由于辐射的特殊性,也是社会大众最关注的敏感话题。
人类史上关于电离辐射问题最早是在1985年提出,当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续的几个月中,逐步出现关于辐射对手指、手损伤的报道,在1905年,首次发现由于电离辐射诱发的癌症。
职业危害之电离辐射(一)
说到放射病,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核战争或者核泄漏导致的核辐射,觉得那是离普通人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多种行业的多个工种都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职业危害,如果防护措施不当,就可能患上放射病。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离辐射会在人体组织内释放能量,导致细胞死亡或损伤,有些为暂时,有些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细胞甚至发展为癌变细胞,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的12种职业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
存在放射性物质职业危害的27个行业举例: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钻井、测井
(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