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知识培训-化验员入门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767.00 KB
- 文档页数:7
高效液相色谱仪理论培训材料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D、《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81~P86。
1.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2.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2.1输液泵主要部件:入口单向阀,出口单向阀、柱塞杆。
入口、出口单向阀:在使用流动相不清洁或高浓度有机溶剂时易阻塞或粘连,此时柱压发生波动性变化或无柱压(即为0),要对单向阀进行清洗,清洗时要按其安装方向在烧杯内放置。
柱塞杆:使用流动相中有缓冲盐时,易生成盐的结晶,所以在工作中应定期用纯化水对其进行清洗。
2.2进样器:试验前、后要对其进行清洁。
进样时应把进样针扎入后再旋转进样阀以减少死体积。
2.3色谱柱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全硅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等)也有使用。
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离子交换色谱系统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分子排阻色谱系统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剂;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充剂。
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使用温度通常不超过40℃,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但不宜超过60℃。
色谱柱应按箭头方向使用,新柱使用时应用纯甲醇冲洗后再使用含缓冲盐的流动相,每天实验结束后应用10倍量柱体积(如150mm柱长,约15ml)的低浓度甲醇或乙腈-水溶液(10%-20%)沖洗,使色谱柱内的盐全部溶解洗脱出,再用较高浓度(50%)冲洗,最后用80%或100%有机溶剂冲洗。
高效液相色谱仪理论及组合培训一、液相色谱实际开展简况色谱法的分别原理是:溶于活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作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讨用碳酸钙分别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末尾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平和常压下用液位差保送活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前期引入了气相色谱实际而迅速开展起来的。
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平均,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惹起高阻力,需用高压保送活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又因剖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
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HPLC有以下特点: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
在一根柱中同时分别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
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速度快-通常剖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活动相以到达最正确分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