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OOCCH 2 。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 填空(1) EDTA 是一种氛梭络合剂,名称,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一钠盐,分了式为,其水 溶液pH 为,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o(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 称,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 络合滴定Illi 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了浓度一定的条件 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 一定时,越大,突跃—(5) K 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 ,一定时,K'MY 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 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I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 o 在K'MY —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6) 在[H*]一定时,EDTA 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o解:(1) EDTA 是一种氨梭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卫应'表示,其结构式HOOCCH 2 \ ++ /CH2C00- HN - CH 2CH 2- NH\CH 2COOH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Na 2H 2Y-2H 2O ,其水溶液pH 为4.4 ,可通过公式 [H + ] = JK 心.匕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O.OlmokL-1 0(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田丫2+、下 电丫、出丫一、珏丫七HY3- 利丫4-等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丫4-与金届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D H>10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 络合比都是111。
《⼤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第⼀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微粒,它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正确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
原⼦是由居于原⼦中⼼的原⼦核和核外电⼦构成,原⼦核⼜由质⼦和中⼦两种粒⼦构成的。
构成原⼦的基本粒⼦是电⼦、质⼦、中⼦。
(2)相对原⼦质量就是⼀个原⼦的质量;错误相对原⼦质量是指以⼀个碳-12原⼦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个原⼦的真实质量与⼀个碳-12原⼦质量的1/12的⽐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数⽬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分⼦。
氢⽓相对分⼦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分⼦。
氧⽓相对分⼦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数⽬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构成的⾦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原⼦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原⼦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含有⼀定数⽬粒⼦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通常⽤m表⽰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所以尿素的肥效最⾼。
第一章绪论1.食品的非天然化学组成包含食品添加剂和(C):A.激素B.毒素C.污染物D.色素2.下列不属于食品的三要素之一的是:(C)A.安全B.营养C.质量可控D.享受3.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用氮含量乘换算系数(D)即可:A.4.5B.12.6C.8.25D.6.254.食品组成成分包含(ABCD):A.呈色成分B.营养成分C.风味成分D.有害成分5.下列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BCD)A.干燥剂B.调味剂C.消泡剂D.营养强化剂6.脂类可发生下列哪些反应:(ABCD)A.脂类的水解B.自动氧化C.光敏氧化D.热降解7.(CD)不属于食品的三要素之一A.安全B.营养C.质量可控D.保健8.影响食品化学反应的因素包括哪些:(ABCD)A.湿度B.食品组成C.水分D.氧气9.食品是指经特定方式加工后供人类食用的食物。
(√)10.食品必需符合的基本要求:安全.营养.良好的风味。
(√)11.食品的品质(质量)属性包括质地.风味.颜色.营养价值.安全性。
(√)12.食物是指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13.食品的污染物包括加工处理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环境污染物。
(√)14.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用氮含量乘换算系数8.25即可。
(×)15.食品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19世纪初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影响食品化学反应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B)。
A.水分B.食品自身因素C.氧气D.湿度第二章水分1水分子通过(B)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二硫键B.氢键C.范德华力D.离子键2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B)。
A.Ca离子B.Rb离子C.Al离子D.Na离子3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A)A.肉类B.糖制品C.水果D.咖啡提取物4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正确的是(ABD)。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1 解:C 6H 5NH 3+ —C 6H 5NH2 Fe(H 2O)63+—Fe(H 2O)5(OH)2+ R-NH 2+CH 2COOH —R-NH 2+CH 2COO -(R-NH-CH 2COOH)2解:Cu(H 2O)2(OH)2—Cu(H 2O)3(OH)+ R-NHCH 2COO -—R-NHCH 2COOH 4 解:(1) MBE: [K +]=C [HP -]+[H 2P]+[P 2-]=C CBE: [K +]+[H +]=[HP -]+2[P 2-]+[OH -] PBE: [H +]+[H 2P]=[OH -]+[P 2-](2) MBE: [Na +]=C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a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3) MBE: [NH 3]+[NH 4+]=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3PO 4]=[OH -]+[NH 3]+[HPO 42-]+2[PO 43-] (4) MBE: [NH 3]+[NH 4+]=C [CN -]+[HCN]=C CBE: [NH 4+]+[H +]=[OH -]+[CN -] PBE: [H +]+[HCN]=[OH -]+[NH 3] (5) MBE: [NH 3]+[NH 4+]=2C[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5 解:(1) HA(浓度为C A )+HB(浓度为C B ) 混合酸溶液的PBE:[H +]=[A -]+[B -]+[OH -] 因混合酸溶液呈酸性,故[OH -]可忽略。
第六章卤代烃1.回答下列问题(1).在CH3CH2Cl(I),CH2═CHCl(II),CH≡CCl(III),C6H5Cl(IV)四种一氯代烃中,按C-X键键长次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IV< II < III <I(2).将四种化合物(A) CH3CH2CH2F,(B) CH3CH2CH2I ,(C) CH3CH2CH2Br ,(D) CH3CH2CH2Cl的沸点从最高到低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B> C> D> A(3).四种化合物(A) CH3CHClCH2OH,(B) CH3CHNH2CH2Br ,(C) HC≡CCH2Cl,(D) CH3CONHCH2CH2Cl 中,哪些能生成稳定的格氏试剂?为什么?解: D(4).比较(A) CH3CH2CH2CH2Cl,(B) (CH3)2CHCH2Cl,(C) CH3CH2CH(Cl)CH3,(D) (CH3)3CCl四个氯代烃,它们发生S N2反应情况如何。
解: A> B> C> D(5).将①苄溴,②溴苯,③1–苯基–1–溴乙烷,④1–溴–2–苯基乙烷四个化合物按 S N1 反应的反应活性顺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③>①>④>②(6).不活泼的乙烯型卤代烃能否生成格氏试剂?为什么?解:由于卤原子与双键间的 p-π共轭效应,使C-X键之间的键能增加,难以断裂。
(7).化合物:(A)正溴戊烷,(B)叔溴戊烷,(C)新戊基溴,(D)异戊基溴分别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醇,讨论它们的反应速率的差异?解: A> D> C> B(8).用极性溶剂代替质子溶剂对(A) S N1,(B) S N2,(C) 烯的亲电加成, (D) 醇的失水反应有何影响?解: 极性溶剂有利于S N1反应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的进行,不利于S N2反应和醇的失水反应的发生。
(9). 2–氯环己醇的反式异构体可以跟碱反应转化成环氧化物, 但顺式异构体却不能, 为什么?解: 2–氯环己醇的反式异构体跟碱反应时,进行反式消除,热力学能量低,反应速率快, 顺式异构体则不能。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32思考题1.1 a)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离核的远近,即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地方离核远近。
n的取值为除零以外的正整数。
b)角动量量子数(l i)决定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确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角动量量子数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和零,受主量子数的影响。
c)磁量子数(m i)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 i)的取值可为整数。
d)自旋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自身固有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
n、l i和m i的关系为:n=1,2,3,…,n; l i=0,1,2,3…,n-1; m i=0, ±1, ±2,…, ±l i1.2 1)错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大。
2)错。
3)错角量子数l i=0的轨道为s轨道4)对保里不相容原理1.3 不相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没有轨道的,按照能量的不同,在原子核外各处的出现的概率不同。
而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是有固定轨道的。
1.4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轨道符号轨道数最多容纳电子数总轨道数总电子数4 0 0 4s 1 216 32 1+14p 3 6-12+24d 5 10+1-1-23+34f 7 14+2+1-1-2-31.5 (1)p区元素(2)Fe(3)Cu1.6 (1)4s (2)3p (3)3d (4)3d (5)3s能量由高到低:(1)﹥(2)﹥(3)=(4) ﹥(5)1.7 元素的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
习题1.1(1)2s n=2 l i=0,1 m i=0,±1 存在2s,2p轨道,轨道数3个(2)3f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不存在3f轨道(3)1p n=1 l i=0 m i=0 故只存在1s轨道,不存在1p 轨道(4)5d n=5 l i=0,1,2,3,4 m i=0,±1,±2,±3, ±4 故存在5s,5p,5d,5f轨道,轨道数为9个(5)4f n=4 l i=0,1,2,3 m i=0,±1,±2,±3 故存在4s,4p,4d,4f轨道,轨道数7个(6)3p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轨道数为5个1.2(1)(3,2,2,1/2)存在(2)(3,0,-1,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1 (3)(2,2,2,2)不存在,若n=2则l i=0,1(4)(1,0,0,0)不存在,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5)(2,-1,0,1/2)不存在,l i的取值为零和正整数(6)(2,0,-2,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2 1.3(1)硼1s22s3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正确的为1s22s22p1(2)氮1s22s22p x32p y1违背洪德规则,正确的为1s22s22p3(3)铍1s22p2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正确的为1s22s21.4周期区族号Ca [Ar]4s10 4 s ⅡA20Br [Ar] 3d104s24p5 5 p ⅦA35Mo [Kr]4d55s1 5 d ⅥB42Ag [Kr]4d105s1 5 ds ⅠB47Hg [Xe]4f145d106s2 6 ds ⅡB801.5(1)Be>Mg>Ca (2)Ge>Ga>In (3)He>Ne>Ar (4)N>O>C>Be>B1.6得电子:O,I,S失电子:Na,B,Sr,Al,Cs,Ba,Se1.7最高氧化态最低氧化态cl 1s22s22p63s23p5+7 -1Mn [Ar]3d54s2+7 -3P54思考题2.1(1)ZnO>ZnS (2)HF>Hcl>HBr>HI (3)H2S>H2Se> H2Te(4)NH3<HF (5)F2O<H2O2.2 (1)SiH4 sp3杂化(2)Hgcl2 sp杂化(3)Bcl3sp2杂化(4)CS2 sp杂化(5)Ncl3 sp3杂化2.3 (1)SiF4等性sp3杂化(2)Pcl3不等性sp3杂化(3)CHcl3不等性sp3杂化(4)H2S 不等性sp3杂化(5)CCl2F2等性sp3杂化2.4几何构型杂化轨道偶极距SiCl4正四面体sp30H2Te v形sp3不等于0 Bcl3平面三角形sp20BeCl2直线sp 0PBr3 三角锥形sp3 不等于0 2.5BBr3中心原子B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1,故BBr3应为sp2杂化,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cl3中心原子N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3,故Ncl3应为不等性sp3杂化,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2.6(1)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不一定为非极性分子,如O3为极性分子,反之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O2,O=C=0,是非极性分子(2)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分极性分子以及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第六章酸碱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1、解:①稀释后)(10.0100050020.01-⋅=⨯=L mol c BOH ∵500/>θb B O H K c ∴可用最简式求算)(-OH c 即: θb K c OH c ⋅=-)( 35101010.0)(---=⨯=OH c)10lg (140.143---=-=pOH pH=14.0-3=11.0②加入NaOH 后:c[NaOH]=c[BOH]=0.20×500/1000=0.10(mol.L -1)此时可以只考虑NaOH 的解离:∴c(OH -)=c[NaOH]=0.10(mol.L -1)pH=14.0-pOH=14-(-lg0.1)=14.0-1=13.0③加入0.1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BOH~BA 缓冲体系:BOH+HA=BA+H 2O)(05.010005001.05002.0)(1-⋅=⨯-⨯=L mol BOH c )(05.010005001.0)(1-⋅=⨯=L mol BA c sb bc c pK pOH lg -=θ )()(l g )100.1lg(5BA c BOH c -⨯-=- 0.505.005.0lg 5=-= pH=14-pOH=14-5.0=9.0④加入0.2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弱酸弱碱盐体系:BOH+HA=BA+H 2O 根据θθ21)(a a K K H c ⋅=+有:87514210100.1100.1100.1)(----+=⨯⨯⨯⨯=⋅=θθθa b W K K K H c pH=-lg[H +]=-lg10-8=8⑤加入0.4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HA~BA 缓冲体系:反应式为:BOH+HA=BA+H 2O)(10.010005002.05004.0)(1-⋅=⨯-⨯=L mol HA c )(10.010005002.0)()(1-⋅=⨯==L mol BOH c BA c sa a c c pK pH lg -=θ )()(lg )100.1lg(7BA c HA c -⨯-=- 0.71.01.0lg 0.7=-= ⑥加入0.2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0)()(1-+⋅=⨯==L mol HCl c B c 此时形成强酸弱碱盐体系:9514101010---===θθθb W a K K K ∵500/>+θa B K c ∴591010.010)()(--++=⨯=⋅=B c K H c a θpH=-lg(10-5)=5.0⑦加入0.4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50040.0)(1-⋅=⨯-⨯=L mol HCl c )(10.0100050020.0)()(1-+⋅=⨯==L mol BOH c B c 此时以HCl 解离为主:c (H +)=c (HCl )=0.10pH=-lg(0.1)=1.0⑧当加入大量水稀释至BOH 浓度为 1.0×10-10mol.L -1时,可以仅仅考虑水的解离,此时c(H)≈c(OH)=1.0×10-7(mol ·L -1)pH=-lg(H +)=-lg(10-7)=7.02、解:①OH HPO224+---+OH PO H 42 O H2-++OH HOH H P O224+-+-+O H PO 334 质点量的大小为--->>344224PO PO H HPO ②A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B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德0.10 mol/L 的HCl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H 2PO 4缓冲溶液 ③可用酸式盐体系求算:θθ32)(a a K K H c ⋅=+111381016.31010)(---+⨯=⨯=H cpH=-lg(3.16×10-11)=10.5④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A 、决定溶液pH 的关键平衡过程为:OH HPO224+-+-+O H PO 334 B 、抗酸成分:-34PO ;抗碱成分:-24HPOC 、)/(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34L mol V V PO c =⨯=- 根据盐酸c lg c pK pH a -=θ有:13)10(lg 0.0505.0lg 133=-=-=-θa pK pH ⑤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此时:)/(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42L mol V V HCl c PO H c =⨯==- 组成H 2PO 4-~HPO 42-缓冲溶液根据盐酸c lgc pK pH a -=θ有: 8)10(lg 0.0505.0lg 82=-=-=-θa pK pH ⑥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完全反应生成H 2PO 42,此时可用酸式盐计算:θθ21)(a a K K H c ⋅=+6831016.31010---⨯=⨯=pH=-lg(3.16×10-6)=5.5⑦等体积加入0.20mol/LNaOH 后,反应为:O H PO OH HPO 2344+=+---此时体系为多元弱酸盐体系Na 3PO 4O H PO234+---+OH HPO 24)(10.0220.0)()(134--⋅===L mol VV NaOH c PO c 1131431101010---===θθθa Wb K K K ∵500/)(134<-θb K POc ,所以可用求根公式计算:2)(4)()(34121--⋅++-=PO c K K K OH c b b b θθθ21.0104)10(101211⨯⨯++-=--- =0.0618(mol.L -1)pH=14-pOH=14-(-lg0.0618)=14-1.21=12.79P 1232、解:方法1: ∵1mol 的任何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11.2L 气体的)(5.04.222.113mol n NH == 配成1L 溶液,浓度为:)(5.01/5.01-⋅==L mol L mol c b∵500/>θb b 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即:35)(1097.25.01077.1--⨯=⨯⨯=⋅=-b b OH c K c θ ∴ 47.111097.2lg 14143=⨯-=-=-pOH pH方法2: 标态下:10011.20.458.314298PVnRT n mol ⨯=⇒==⨯ 10.45/10.45b c mol L -∴==⋅∵500/>θb b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即:35)(1082.245.01077.1--⨯=⨯⨯=⋅=-b b OH c K cθ ∴45.111082.2lg 14143=⨯-=-=-pOH pH3、解:①未加NH 4Ac 前,HAc 浓度为0.1mol/L ∵c(HAc)/K a θ>500,可用最简式计算: 溶液的HAca c K H ⋅=+θ][ =1.33×10-3 (mol/L)pH 1=2.87 电离度%1001.01033.1%100][][31⨯⨯=⨯=-+HAc H α = 1.33%②加入NH 4Ac , NH 4Ac 溶解后).(1.0177/7.7/][1444-===L mol VM W Ac NH AcNH Ac NH 此时组成HAc~NH 4Ac 混合溶液 溶液中[HAc]=0.1mol/L ,[A c -]=[NH 4Ac]=0.1mol/L依题意有: HAc H + + Ac -平衡时: 0.1-x x 0.1+x ]1.0[]1.0[][][][x x x HAc Ac H K a -+⋅=⋅=-+θ∵c(HAc)/K a θ>500且有大量的Ac -,产生同离子效应,故离解的x 很小,∴0.1-x ≈0.1+x ≈0.1 ∴[H +]=x= K a θ.0.1/0.1=1.78×10-5(mol/L)pH 2=4.75电离度%1001.01078.1%100][][52⨯⨯=⨯=-+HAc H α =0.0178%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加入NH 4Ac 后,因为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得HAc 的解离度降低,pH 值增大。
智慧树知到《高分子化学(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高分子是通常由原子或原子团(结构单元)以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大分子量(>104)的高分子链组成同系混合物。
A.对B.错答案: 对第一章1、对配位聚合的发现做出贡献并因此而获得Nobel化学奖的是A.StaudingerB.FloryC.Ziegler-Natta答案: Ziegler-Natta2、高分子的概念是20世纪二十年代由()首先提出的A.FloryB.CarothersC.Staudinger答案: Staudinger3、尼龙-6的单体是A.己内酰胺B.己二酸C.己二胺D.己二醇答案: 己内酰胺4、丙烯在烷基铝-TiCl4催化下合成聚丙烯的反应属于A.正离子型加聚B.负离子型加聚C.自由基加聚D.配位聚合答案: 配位聚合5、聚碳酸酯是由双酚A与光气聚合物而得:HOC6H4C(CH3)2C6H4OH + ClCOCl─> H-(-OC6H4C(CH3) 2C6H4OCO-)n-Cl+HCl↑该反应称为A.缩聚反应B.加聚反应C.自由基加成D.亲电加成答案: 缩聚反应6、制造尼龙的原材料是A.链烯B.二烯C.二元羧酸和二元胺D.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答案: 二元羧酸和二元胺7、线形或支链形大分子以物理力聚集成聚合物,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
A.对B.错答案: 对8、聚合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存在一定的分布或多分散性A.对B.错答案: 对9、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统称为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A.对B.错答案: 对10、动力学链长是指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一个聚合反应中将反应程度从98%提高到99%需要0-98%同样多的时间,它应是A.开环聚合反应B.链式聚合反应C.逐步聚合反应D.界面缩聚反应答案: 逐步聚合反应2、欲使1000g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固化,需要己二胺的量为A.0.5molB.2molC.0.25molD.1mol答案: 0.5mol3、聚氨酯通常是由两种单体反应获得,它们是A.己二胺-二异氰酸酯B.己二胺-己二酸二甲酯C.三聚氰胺-甲醛D.己二醇-二异氰酸酯答案: 己二醇-二异氰酸酯4、热固性聚合物的特征是A.可溶可熔B.为体型大分子C.不溶不熔D.不能成型加工答案: 可溶可熔5、在己二酸和己二醇缩聚反应中加入0.4%的对甲苯磺酸起到的作用为A.链转移剂B.控制分子量C.提高聚合速率答案: 提高聚合速率6、尼龙1010(聚癸二酰癸二胺)是根据1010盐中的癸二酸控制分子量,如果要求分子量为1.8万,问1010盐的酸值(以mgKOH/g计)应该是A.0.56B.596C.56.9D.5.96答案: 5.967、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缩聚,如平衡常数为400,在密闭体系内反应,不除去副产物水,反应程度为A.0.9B.1.0C.0.95D.0.92答案: 0.958、缩聚反应中,所有单体都是活性中心,其动力学特点是A.体逐步消失,产物分子量很快增大B.单体慢慢消失,产物分子量逐步增大C.单体很快消失,产物分子量逐步增大答案: 单体很快消失,产物分子量逐步增大9、合成线型酚醛预聚物的催化剂应选用A.正丁基锂B.氢氧化钙C.草酸D.过氧化氢答案: 草酸10、不属于影响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的是A.转化率B.反应程度C.平衡常数D.基团数比答案: 转化率第三章1、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和寿命τ的变化规律为A.[M]增加,τ缩短B.[M]增加,τ延长C.[M*]减少,τ延长答案:2、“ClCH=CHCl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形成高聚物”。
生物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昌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有关原始生物分子的定义,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指所有生物都有,参与构成所有生物大分子的一套构件分子2.下列哪个属于共价相互作用()参考答案:氨基酸聚合成多肽3.在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测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F. Sanger4.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错5.范德华力本质上是偶极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两个糖分子互为差向异构体时()。
参考答案:两者仅在一个碳原子上构型不同2.蔗糖和麦芽糖的区别在于()。
参考答案:蔗糖含有果糖3.下列糖分子在变旋时,哪一对会相互转换()。
参考答案: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4.糖原和支链淀粉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参考答案:糖原含有更多的α-1,6-糖苷键5.肝素分子中不含有下列哪些组分()。
参考答案:D-乙酰半乳糖胺6.单糖都是多羟基的醛或者酮。
()参考答案:错7.新配置的葡萄糖水溶液会随时间而改变其旋光率。
()参考答案:对8.理论上己糖有8对对映体。
()参考答案:对9.蔗糖因为没有游离的羰基而不能成脎。
()参考答案:对10.吡喃型的都是六碳糖,呋喃型的都是五碳糖。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血浆中的胆固醇酯是()。
参考答案:在血浆中经酶催化生成2.下列哪些物质属于胆固醇()。
参考答案:所有均是3.下列哪些物质含有胆碱()。
参考答案:神经鞘磷脂4.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参考答案:亚油酸5.下列哪些脂质不具有极性()。
参考答案:三酰甘油6.血浆载脂蛋白LDL分子中含载脂蛋白A。
()参考答案:错7.植物油的必须脂肪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的营养价值高。
()参考答案:对8.脂肪的皂化值高表明含低分子质量的脂肪酸少。
()参考答案:错9.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参考答案:对10.糖脂和磷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CO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的功能,使患者因缺氧而死2.关于脯氨酸的论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是а-螺旋的破坏者3.如果某一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蛋白质()参考答案:功能不一定改变4.下列有关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疏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5.蛋白质分子在280nm处有吸收峰,它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的?()参考答案:色氨酸6.某一由小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 000,其氨基酸残基数目可被估算为()参考答案:5107.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是天然氨基酸()参考答案:Pro8.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参考答案:69.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形状是()参考答案:S形曲线10.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一个亚基。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三)计算题1. 293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1127d-1。
若敌敌畏水解为一级反应,试求其水解反应的半衰期。
=ln2/ k =0.6931/0.01127d-1=61.5d解:t1/22.某人工放射性元素放出a粒子的半衰期为15h。
求该试样分解速率常数和分解80%所需的时间。
解:= 0.6931/15h=0.04621h-1放射性元素分解为一级反应,k=ln2/t1/2t=-ln(1-x)/k=-ln(1-0.8)/0.04621h-1=34.83h二级反应规律3. 某溶液含有NaOH 和CH3CO2C2H5,浓度均为0.0100mol ·dm-3。
在308.2K时,反应经600s 后有55.0% 的分解。
已知该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在该温下,计算:(1) 反应速率常数?(2) 1200s能分解多少?(3) 分解50.0%的时间?(c A解:(1) 反应为 NaOH +CH 3CO 2C 2H 5 → CH 3CO 2Na + C 2H 5OH 该反应为二级且初浓度相同,故有 -d c A /d t =kc A 2 , c A =c A0(1-x ), 积分后得k = (1/t )(1/c A -1/c A0) = x /tc A0(1-x )=0.550/[600s ×0.0100mol ·dm -3×(1-0.550)]=0.204 dm 3·mol -1·s -1(2) x =1/(1+1/ktc A0) = 1/[1+1/( 0.204 dm 3·mol -1·s -1×1200s ×0.0100mol ·dm -3)]= 0.710 =71.0%(3) t 1/2= 1/kc A0 = 1/( 0.204 dm 3·mol -1·s -1×0.0100mol ·dm -3) = 490s4. 溶液反应 A + 2B → 2C + 2D 的速率方程为 -d c B /d t =kc A c B 。
分析化学(南昌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固体试样用量为0.1~10 mg的分析称为A:常量分析 B:痕量分析 C:半微量分析 D:微量分析答案:微量分析2.液体试样体积为1~10 mL的分析称为A:半微量分析 B:微量分析 C:痕量分析 D:常量分析答案:半微量分析3.指出何种分析方法是根据测定对象分的A:化学分析 B:仪器分析 C:有机分析 D:定量分析答案:有机分析4.分析化学根据作用来分可分为()和()。
A:例行分析 B:定量分析 C:定性分析 D:仲裁分析答案:例行分析;仲裁分析5.分析化学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A:现代分析化学 B:经典分析化学 C:近代分析化学 D:古代分析化学答案:现代分析化学;经典分析化学;近代分析化学第二章测试1.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A:35.2% B:35.215% C:35% D:35.22%答案:35.22%2.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增加测定次数 B:测定时保持环境的温度一致 C:认真细心操作 D:进行仪器校正答案:进行仪器校正3.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A: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 B: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D: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答案: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4.根据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某测定值出现在u = ±1.0之间的概率为68.3%,则此测定值出现在u>1.0之外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5.8% B:0.155 C:0.148 D:0.162答案:15.8%5.用甲醛法测得某铵盐中氮的质量分数为(%)5.15 , 5.32 , 5.22 , 5.25。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思考题答案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电位有何影响?答:(1) 在能斯特方程中,是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计算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
实际上通常知道的是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活度,往往忽略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以浓度代替活度进行计算。
但实际上,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也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
另外有H +或OH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
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副反应相比一般可忽略。
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 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金属银浸于1 mol.L -1 HCl 溶液中产生AgCl 沉淀。
+sp +-(Ag /Ag)0.059lg[Ag ](AgCl) (Ag /Ag)0.059lg[Cl ]K ϕϕϕθθ+θ=+=+ 在1 mol.L -1HCl 溶液中+sp 9.50(Ag /Ag)0.059lg (AgCl) 0.800.059lg100.24(V)K ϕϕ'θθ-=+=+=在1mol·L -1 HCl 中,3+2+(Fe /Fe )=0.70ϕ'θ, ()()()04.0/T i T i '-=ⅢⅣθϕ,故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 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
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答:(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若滴定允许误差为0.1%,要求lg K ≥3(n 1+ n 2),即(E 10,-E 20,)n / 0.059≥3(n 1+ n 2),n 为n 1,n 2的最小公倍,则n 1 = n 2 =1, lg K ≥3(1+1)≥6, E 10’-E 20’≥0.35V n 1 =1, n 2 =2,lg K ≥3(1+2)≥9, E 10’-E 20’≥0.27V ;n 1= n 2 =2, lg K ≥3(1+1)≥6, E 10’- E 20’≥0.18V (E 0’=ϕθ')(2) 不一定。
第六章习题答案
6-1.写出下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Br,Ag2S,Ca3(PO4)2,MgNH4AsO4
解:K sp(AgBr) = c(Ag+)⋅c(Br-)
K sp(Ag2S) = c2(Ag+)⋅c(S2-)
K sp[Ca3(PO4)2] = c3(Ca2+)⋅c2(PO43-)
K sp(MgNH4AsO4) = c(Mg2+)⋅c(NH4+)⋅c(AsO43-)
6-2.已知AgCl的溶解度是0.00018g⋅(100gH2O)-1 (20℃),求其溶度积。
(答:1.7×10-10)解:c(AgCl) ≈b(AgCl) = 0.00018⨯10/143.32 = 1.3⨯10-5 (mol⋅L-1)
K sp(AgCl) =1.3⨯10-5⨯1.3⨯10-5 = 1.7⨯10-10
6-3.已知Zn(OH)2的溶度积为1.2⨯10-17 (25℃),求溶解度。
(答:1.4×10-6 mol L-1)
解:设溶解度为x
K sp{ Zn(OH)2} = 4x3
所以s = x = (1.2⨯10-17/4)1/3 =1.4⨯10-6(mol⋅L-1)
6-4. 10 mL 0.10 mol⋅L-1MgCl2和10 mL0.010 mol⋅L-1氨水混合时,是否有Mg(OH)2沉淀产生?( 答:生产沉淀)
解:K sp(Mg(OH)2)=1.8⨯10-11c(Mg2+) = 0.050 mol⋅L-1c(NH3) = 0.0050 mol⋅L-1 c(OH-) = (c b⋅K b)1/2 = (0.0050⨯1.74⨯10-5)1/2 = 2.9⨯10-4(mol⋅L-1)
Q i = c(Mg2+)⋅c2(OH-) = 0.050 ⨯(2.9⨯10-4 )2 =4.4⨯10-9 > K sp=1.8⨯10-11所以,生成沉淀。
6-5.在20 mL0.50 mol⋅L-1 Mg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0 mol⋅L-1的NH3⋅H2O溶液,问有无Mg(OH)2生成?为了不使Mg(OH)2沉淀析出,至少应加入多少克NH4Cl固体(设加入NH4Cl 固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答:0.21g)
解:c(Mg2+) =0.50mol⋅L-1/2 = 0.25 mol⋅L-1c(NH3) = 0.10mol.L-1/2 = 0.050 mol⋅L-1
c(OH-) = (c b⋅K b)1/2 = (0.050⨯1.74⨯10-5)1/2 = 9.3⨯10-4(mol⋅L-1)
Q i = c(Mg2+)⋅c2(OH-) = 0.25⨯(9.3⨯10-4 )2 =2.2⨯10-7 > K sp=1.8⨯10-11
所以,生成沉淀。
为不生成沉淀,则
c(OH-)≤[K sp/ c(Mg2+)]1/2
= [1.8⨯10-11/0.25]1/2
= 8.5⨯10-6(mol⋅L-1)
根据K b= c(NH4+-)⨯c(OH-)/ c(NH3⋅H2O)
则c(NH4+)= K b⨯ c(NH3⋅H2O)/ c(OH-)
=1.74⨯10-5⨯0.050/8.49⨯10-6
= 0.10(mol⋅L-1)
m(NH4Cl) = 0.10 mol⋅L-1⨯40⨯10-3L⨯53.5g⋅ mol-1
= 0.21g
6-6.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规定Cd2+降到0.10 mg⋅L-1以下即可排放。
若用加消石灰中和沉淀法除Cd2+,按理论计算,废水溶液中的pH值至少应为多少? (答:pH 9.89) 解:K sp(Cd(OH)2)=5.25⨯10-15
c(Cd2+) = 0.10⨯10-3g⋅L-1/112.4g⋅ mol-1 = 8.9⨯10-7 mol⋅L-1
c(OH-) = [K sp/c(Cd2+)]1/2
= (5.25⨯10-15/8.9⨯10-7)1/2
=7.7⨯10-5 (mol⋅L-1)
所以pH = 14+lg7.7⨯10-5 = 9.89
6-7.一溶液中含有Fe3+ 和Fe2+ 离子,它们的浓度都是0.05 mol⋅L-1。
如果要求Fe(OH)3沉淀完全而Fe2+ 离子不生成Fe(OH)2沉淀,问溶液的pH应控制为何值? (答:3.5<pH<7.1) 解:Fe(OH)3沉淀完全时的pH
c(OH-) = [K sp(Fe(OH)3)/c(Fe3+)]1/3
= (4⨯10-38/1.0⨯10-6)1/3
= 3⨯10-11
pH = 3.5
不生成Fe(OH)2沉淀时的pH
c(OH-) = [K sp(Fe(OH)2)/c(Fe2+)]1/2
= (8.0⨯10-16/0.05)1/2
= 1⨯10-7
pH = 7.1
所以应控制 3.5 < pH < 7.1
6-8.在0.1 mol⋅L-1FeCl2溶液中通入H2S饱和,欲使Fe2+ 不生成FeS沉淀,溶液的pH最高为多少? (答:pH 2.3)
解:为不生成沉淀,则
c(S2-)≤K sp(FeS)/ c(Fe2+)
= 6.3⨯10-18/0.1
= 6⨯10-17 mol⋅L-1
c(H+) =[c(H2S) ⨯K a1 K a2/c(S2-)]1/2
=(0.1⨯1.1⨯10-7⨯1.3⨯10-13/ 6.3⨯10-17)1/2
=5⨯10-3
pH = 2.3
6-9.分别计算下列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讨论反应的方向。
(1) PbS + 2HAc = Pb2+ + H2S + 2Ac-
(2) Mg(OH)2 + 2NH4+ = Mg2+ + 2NH3.H2O
(3) Cu2+ + H2S = CuS + 2H+
解:(1) K = c(Pb2+)c(H2S)c2(Ac-)/c2(HAc)
= c(Pb2+)c(H2S)c2(Ac-)c2(H+)c(S2-)/c2(HAc)c2(H+)c(S2-)
= K sp(PbS) K a2(HAc)/ K a1(H2S)K a2(H2S)
=1.3⨯10-28⨯(1.74⨯10-5 )2/(1.1⨯10-7⨯1.3⨯10-13)
= 2.8⨯10-18 反应逆向进行
(2) K = c(Mg2+)c2(NH3.H2O )/c2(NH4+)
= c(Mg2+)c2(NH3.H2O )c2(OH-)/c2(NH4+)c2(OH-)
= K sp{Mg(OH)2}/ K b2(NH3.H2O)
=1.8⨯10-11 /(1.74⨯10-5 )
= 5.9⨯10-2 反应逆向进行
(3) K = c2(H+ )/c(Cu2+) c(H2S )
= c2(H+ ) c(S2-)/c(Cu2+) c(H2S )c(S2-)
= K a1(H2S)K a2(H2S)/K sp(CuS)
= 1.1⨯10-7⨯1.3⨯10-13/6.3⨯10-36
= 2.3⨯1015反应正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