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函数2知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2章《函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的性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2. 学会使用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3.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分析具体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难点:函数性质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函数图象模型。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的关系,引出函数的概念。
2. 教学函数定义(10分钟)结合实践情景,给出函数的定义,解释函数的定义中各要素的含义。
3. 函数表示方法(15分钟)(1)列表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列出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值,形成表格。
(2)解析式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找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给出函数的解析式。
(3)图象法:利用函数图象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函数图象的特点。
4. 函数性质(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并能分析具体函数的性质。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定义2. 函数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出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值,形成表格;(2)根据实际问题,找出函数的解析式;(3)绘制函数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函数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5.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盐城市初级中学 杜爱英教学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知道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与二次函数2ax y =、()2m x a y +=、k ax y +=2的图像的平移关系;2、经历探索与归纳,从特殊到一般,能够总结出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的性质;3、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知道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与2ax y =、()2m x a y +=、k ax y +=2的图像的平移关系,并能够总结出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的性质. 难点:探究并归纳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对于二次函数2)1(2++=x y 、212—)——(x y =,同学们想有哪些新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二次函数形式上面观察出与前面二次函数的形式不同,观察出是形如2()y a x m k =++的二次函数,针对新形式的二次函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说出想探究的新知内容,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活动活动一: 画二次函数2)1(2++=x y 、212—)——(x y =的图像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分别画出2)1(2++=x y 、 212—)——(x y =的图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画图,让学生相互交流取点的方法,体现出最优方法) (1)同学们能说出所画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所画的图像,得到图像的性质,为接下来归纳出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的性质做铺垫)(2)请小组内合作,归纳出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的性质.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与性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结合前面所学习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同学们能说出相应的平移关系吗?(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图像之间的平移关系,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式,学生及时补充,为 归纳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与2ax y =、()2m x a y +=、k ax y +=2的图像的平 移关系做铺垫)(4)通过刚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平移关系,对于二次函数2()y a x m k =++的图像,可以通过前面所学的哪些类型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得到?(设计意图:有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平移关系,让学生归纳出2()y a x m k =++的图像与2ax y =、()2m x a y +=、k ax y +=2的图像的平移关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二:设计问题活动要求:1、请每个小组针对形如2()y a x m k =++的二次函数, 设计出能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2、设计的问题类型不重复;3、组长将小组内提出的问题择优收集起来.(设计意图:由每个小组自主出题选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与整合知识的能力,每个小组的题型多样,改变以往的就题讲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每个小组交替解决问题,并对对方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培养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课堂检测1、若把函数252-=x y 的图像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得到的新的函数表达式为 .2、填表(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评价)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2讲《函数》。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定义、函数表示方法以及具体实例。
本讲主要围绕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展开,着重让学生理解函数意义,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函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定义,知道函数是一种特殊关系。
2. 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表示函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函数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重点:函数意义、表示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内容:假设我们班有30名学生,现在要统计他们年龄,如何表示这些年龄与人数之间关系?由此引出函数概念。
2. 例题讲解例1:给出一个具体函数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函数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题1和2,巩固函数定义。
4. 知识讲解讲解函数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应用。
5. 课堂讨论6.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关系,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输出值。
2. 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
3. 例题:具体实例展示函数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52页练习题3、4、5。
(2)思考题:如何判断一个关系是否为函数?2. 答案(1)见教材答案。
(2)判断一个关系是否为函数,需要检查每个输入值是否对应唯一输出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函数定义和表示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解函数四种基本类型: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2)探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如物理运动、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