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8
文体学1~7章总结第一章关于文体学本章先阐释了现代文体学的概念,即: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一门学问。
它包括普通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
我们学习的是普通文体学,学的是多种主要语言形式的文体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体学,首先,得知道语言是什么?现代语言学的开端是索素尔,他认为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而布卢姆菲尔德把语言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结构,是使用语言习惯的集合。
还有人说语言是社会符号。
从哲学角度看,语言是产生于社会的语言活动。
接着说了言语事件的特点,即具有实物性,形式性和情境性。
根据言语事件的特点可知语言具有多样性,如古英语,现代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口头英语,书面英语等。
接着来了解一下语言的功能。
语言具有表达人们看法的概念功能,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人际功能,根据上下文和当前情境选词义。
这三种功能表明语言必须适应人的交流需要。
讲了文,再来了解体,即风格。
风格就是个人或群体在一定情境下的语言习惯。
再来了解文体学的研究。
这得提到索素尔,他改变了自古以来历时研究文体学的风潮,他强调共时研究。
我们学习文体学重点在于学习语言多样性的三个特点,多样性的分类标准,语言描述的特点和主要的多样性功能。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1.学习文体学有助于养成得体的言语意识。
不同情境都符合他的不同语言风格,只有学好文体学,才能更好地交流。
2.学习文体学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得考虑选择合适的词句和构建文章的结构,学习文体学,我们才知道作者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说到这,得提一下由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有三个步骤,即描述、理解,评论。
文学评论也是有价值的文学创作。
3.学习文体学有助于达到得体的翻译。
我们知道,语言具有多样性,所以在翻译是有时很难翻出原始意义,译者应该了解目标语言和被翻译语言的习惯用法,这样才能翻出既尊重原文意思又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好文章。
文体学在文学分析中的运用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的学科,是一种对语言风格研究的学科。
在此所说的文体学是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语篇的整体研究。
所谓文学作品语篇,是指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作为特殊的交际行为而对语言的应用。
作为介于文学批评和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文体学是从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与研究中去归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体特点。
文体学的宝贵之处在于它能在文学作品和读者的语言经验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读者可以感悟生活并拓展其生活经验,达到作品对读者产生影响和共鸣的效果。
一、传统文本分析的局限性传统的文学作品研究是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主要工作。
而出于不同的目的,语言学家也把文学作品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文学评论家主要致力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人生的启示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研究;而语言学家则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寻找和归纳语言规则,或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来演示语言规则。
1.语法分析的局限性一般来说,语法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方式、词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变化,也就是语言的活动信息职能。
它们不管语言材料所适应的交际领域和具体环境,不考虑语言的表现职能。
传统的语言学分析方法是把文学作品看作独立语言应用来进行语法分析,或用文学作品来演示语言规则的应用。
这种分析方法对于文本语法结构层面可以分析得很透彻,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结构与语法应用,但是其中也存有一些问题。
虽然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大多数语句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是总有一部分语句或词的用法,是不能够用语法去解释的,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
如在英语中,定冠词有几种功能已在英语语法中得到确定。
一般功能是它的“特指”功能,也就是它与其一齐出现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共同表示一个具体的物。
这种“特指”功能一般以三种具体形式体现:第一种表示所指物包含在一个前置或后置的修饰语中。
例如:thewhitesculptureinthetemple在该词组中,前置修饰语white和后置修饰语inthetemple确定sculpture是指某个特定的sculpture,我们一般称这种冠词功能是代指后项的。
英语文体学期中考试姓名:张燕箐班级:08级英语四班学号:P081011960文体学1-7章概述第一章有关文体学什么文体学?简单来说,文体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方法的学科;它是用来研究运用语言的风格。
现代文体学有两个分支:普通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
普通文体学研究的是各种语言运用的普遍特征,而文学文体学则是对各种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特征的研究。
但是,这两种文体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见下表:在《英语文体学教程》这一书中,对文体学的研究,主要是指普通文体学。
而要解释什么是普通文体学就得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变体有哪些?什么是文体?文体学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认为语言是一种标志,是工具。
语言经常会与编码作比,是一种标志或信号系统用来传递信息。
人们完成一件事情不仅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还有口头语言表达,这样就有了语言行为与语言事件。
说到文体学当然要提“文体”二字,文体(或文风)可以被认为是个人或群体在各种社会社交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多样化。
简而言之,就是文学风格。
比如:“莎士比亚风格”、“米尔顿风格”等。
文体学的重点就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学习文体学有有助于更好的运用英语。
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1.文体学帮你在交谈中建立一种恰如其分的感觉。
也就是说,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
比如你是一位总经理,在和一个很好的朋友喝酒时,你会说:“来,干了”!但是如果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那就得说:“我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干杯!”2.学习文体学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有三个步骤:描述→口译→评估。
描述占第一位,由此看来,在文学创作中,最关键的是描述。
3.学习文体学能帮你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文体学告诉我们英语的各种变体以及其功能、特点,因此,了解文体学能使我们的翻译更加贴合实际,符合原文思想。
比如“油漆未干”翻译成对应的英语应该是“Wet Paint”而不是“The paint is not dry”. 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所翻译作品的时代以及其语言风格,是古语还是现代语言,要符合语境,比如翻译一篇老旧文学作品,要尽量达到其“古”的意味,才能让读者更大限度的领会其思想。
语用学、文体学与文学研究在人文学科领域中,语用学、文体学和文学研究分别语言的使用、文本的形式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
尽管它们的研究重心各有不同,但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这三个领域之间的交叉互动日益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语用学、文体学与文学研究的关系,以及在跨学科背景下,它们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其的是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语用学通过分析话语、社会语境等因素,揭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文体学则文本的形式和特征,探索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文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对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意图和认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涵盖了作品的价值、意义、创作技巧以及读者接受等多个方面,目的是揭示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生产的内在规律。
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语用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作品语境的分析上。
通过运用语用学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运用语言的意图和效果。
语用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析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文学批评提供新的视角。
文体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揭示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魅力。
文体学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征。
文学研究对语用学和文体学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语言使用规则和文体特征,为语用学和文体学提供新的实证材料和理论依据。
文学研究还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语用学、文体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起来,语用学、文体学与文学研究虽然在研究重点上各有所侧重,但在跨学科的背景下,它们之间的交叉互动为彼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视角。
什么是文体学
什么是文体学,
文体学是研究文体学及其他文本类型的语言意义的方法。
为此,文体学家把语言学模型、理论及框架作为他们分析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描述并解释篇章是如何及为何有意义的,以及我们是如何把页面上词转变为有意义的词。
分析通常着重于文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语篇方面,读者加工处理那些特征的认知方面以及以上所有这些特点的组合的定性或定量特点。
虽然一些文体方式主要现在对文本创作的兴趣,对某个特定作者风格的调查,例如,有些文体学家主要专注于文体本身(广义理解包括所有类型的篇章),还有一些文体学家专注于读者及在意义构建中读者的角色扮演。
文体学发展史文体学首先来自于古代的修辞学,来自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论。
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利(索绪尔的学生),文体学的性质是一门结合文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适宜于对文学和语言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的一门课程。
简单地说,文体学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去阐释文学内容和写作风格的一门学科。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写作技巧。
同时,激发学生开展批评性阅读,尝试建立自己的见解。
发展历程西方文体学的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研究,早在公元100年就出现了德米特里厄斯的《论文体》这样集中探讨文体问题的论著。
但在20世纪之前,对文体地讨论一般不外乎主观印象式的评论,而且通常出现在修辞学研究、文学研究或语法分析之中,文体研究没有自己相对的地位。
20世纪初以来,在采用现代语言方法之后,文体分析方法摆脱了传统印象式直觉分析的局限,逐渐深入和系统化、科学化。
欧洲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独立学科,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文体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交叉学科。
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利(Bally,1865-1974)(索绪尔的学生),他借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反思传统修辞学,力图将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建立起来,使文体分析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
巴依的研究对象是口语体的文体。
他认为一个人说话时除了客观地表达思想外,还常常带有各种感情色彩。
文体学的任务是探讨表达这些感情特征的种种语言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入手,分析语言的整个表达方式系统。
虽然巴依没有特别关注文学文本,但他们的普通文体学对于文学文体学的形成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稍晚于巴利的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Spitzer, 1887-1960)被普遍尊为文学文体学之父,斯皮泽的研究对象不是口语,而是文学作品。
斯皮泽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此他详细分析具体语言细节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有别于传统印象式批评。
文体学第一章文体学的范围什么是文体学?文体学就是一门教我们怎么使用语言,怎么应用不同风格的语言的一门学科。
文体学具体指的是文体特征,指适用于现代语言学的概念以及其技巧的,学习语言文体使用的一门学科,括普通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
什么是语言,不同的人对语言的定义,时间的发展,语言的定义在不断的变化完善。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哲学观认为,语言系统是语言在社会上的作用、活动。
语码与语言相比较。
语码通常指一系列的标志符号,象征着信息的传递。
单位量小的信息是指发话人一系列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声音并让受话人接收到这一系列信息的过程。
演讲方面语言的使用。
语言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不断的被使用,在演讲中由三个坏境因素决定:活动的规范性、大小、类型。
语言的变体和功能:语言的使用方式受使用场合的的影响,不同的场合必须使用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媒体,不同的社会坏境使用不同的的语言。
语言有今古,有书写体和口语,有概念功能与指称功能之分(一个为说话表达人服务,一个为书写真实世界而服务)。
文体是区分不同语言习惯的关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例如“莎士比风格”。
文体就是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和一个群体语言坏境。
文体的学习:文体学被有的人称为文体,文体学的学习在西方很早开始就出现了。
而文体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规范需要我们对他有充分的了解,文体学学的学习使得文体更趋于规范化,理论化,使语言学的描述更加严密规范。
文体学的学习是现代学的根本;与文学息息相关;她是修辞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用新的形象接近批判性文学并为之提供一个支撑点。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文体学的学习帮助我们培养一个正确的语感。
语言不是统一性质的现象,他是一个广泛的系列。
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正确的语言人们才能正常的交流。
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去培养一个很好的语感,使得我们在交流中表达的更容易更让别人听得舒服。
文体学的学习使得理解和欣赏的文学工作变得更简单容易。
古代文体学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叫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兵杂名,阴阳纵横小说农。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传世间。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作“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易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诗鼎盛巍例如山,“初唐四杰”不理想,中考自学方法。
王杨卢骆溢华彩,律诗、绝句形已现。
唯美诗人发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存有杜甫,“三吏三别”不通常。
乐天提倡新乐府,“琵琶”“长恨”领名篇。
田园诗派遣存有王孟,高岑诗歌演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极秘,贾岛“斟酌”天下传。
晚唐兴起“小李杜”,此后衰落例如尘烟。
韩柳古文技术创新体,《阿房宫赋》演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明朗,名作当发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词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柔肠。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磊落坦荡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作华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沈括从此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后两种,小令、套数各相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第一章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文体学是研究语言运用方式和体裁的科学,现代文体学可以分为普通文体和文学文体,下面又可细分为一般特点,语体风格和文学文本风格。
说到文体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就不得不提到什么是语言。
现代语言学家把语言大体定义为一套符号的集合,是用来通过对话、讨论、演讲等方式进行交流的,这些交流方式又被称之为言语行为,而产生语言的行为则称之为言语事件。
言语事件在现代语言学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实质性言语事件、正式言语事件和场合性言语事件。
在不同的环境与状态下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这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就称之为语言的变体。
在这些语言变体语言所起的作用就叫做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又可分为概念性功能、社交性功能和文本性功能。
不同形式的语言能产生不同的语言功能。
接下来将到问题。
问题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文体学应该被定义为:在固定场合个人或群体使用的语言形式或语言习惯。
本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现代文体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区分与演变体的准则,以及对主要与演变体的语言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和解释。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1、学习文体学,我们可以逐渐获得一种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了解在什么场合应当使用何种文体才不至于显得唐突或是没有语言修养。
例如,能在豪华的场合、普通场合、轻松休闲的场合或多用俚语的场合得体的使用语言,能够使你听起来更好的融入周围的环境。
2、文体学研究让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与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有三个阶段:描述→解释→评价。
文体学分析,由于他与语言描述语言解释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它在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评价一篇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从音韵学/语相学、词汇语法学和语义学层面进行文体学分析。
3、文体学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快的达到翻译中的适应性。
由于语言是根据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的,所以在翻译中仅仅根据语言的字面意义翻译出来的成果往往是差强人意的。
翻以前必须先分析文本的整体风格,包括文本的遣词风格是科技术语性质的、抽象风格的、简单的还是多用俚语的;包括句子的风格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多使用问句还是循规蹈矩的;包括修辞手法的类型;或者是文本的整体基调是向上的还是消沉的,等等。
文体学的研究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中特定文体特征的学科,它旨在探究不同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定风格、结构和语言特征。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比较,文体学试图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学规律和美学原则。
而文体学的核心概念是文体,即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通过研究文体,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深入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文体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拓展】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通过概述文章内容、介绍文章结构和阐明研究目的来引领读者进入主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文体学的定义和起源进行阐述,探讨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体学对文学研究的意义,讨论文体学在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为读者提供清晰明了的阅读路径。
1.3 目的文体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学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文本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特征,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通过文体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内在结构和意义,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文体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特点,揭示不同文体背后的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对文本形式和内涵的影响。
通过对文体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增进人们对文学、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文体学在文学研究、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意义,并展望未来文体学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交流。
文体学和语音象征意义分析文体学研究各种文体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文体分析可以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语音象征意义研究也是文本分析的一个方面,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从文体学出发,讨论语音象征的分类以及文体分析和语音象征。
标签:文体学;文体分析;语音象征一、文体学和语音象征文体学研究各种文体语言表达方式和效果,从而能够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各类文体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文体分析、欣赏和恰当运用的能力,文体学是研究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使言语交际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它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既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和运用,又包括对各种语言成分所具有的文体功能的了解与鉴赏。
前者涉及正确使用语言的问题,而后者则是能否恰当使用语言的问题”。
国内学界的文体学研究,兴起于新时期而繁荣于新世纪,20世纪初西方语言学研究的“文体学介入”和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共同构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向内转”的西学语境。
文体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体现在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如语音、书写、词汇、句法结构乃至篇章类型的选择上。
文体分析就是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的。
语音象征意义研究也是文本分析的一个方面,它是基于语音层面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语音所表达的意义,这一分析角度突破了传统的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理论。
二、语音象征的分类语音象征可分直接语音象征(direct sound symbolism)和联觉语音象征(synaesthetic sound symbolism)。
Ullmann(1977)将直接语音象征称为基本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将联觉语音象征称为次要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
直接语音象征指的是,词的声音形象即语音和它表示的某种意义有直接的联系。
文体及文体学的概念和内涵一、引言文体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遵循的一定规则和方式,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
文体学则是研究文体规范、特点、演变等问题的学科。
二、文体的概念1. 文体的定义文体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按照一定规则和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是语言运用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2. 文体的特征(1)词汇:不同文体使用的词汇不同,有些词汇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文体。
(2)句法: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3)修辞手法:各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4)语气: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语气,如散文常常采用抒情或议论性质,而新闻报道则通常采用客观中立性质。
三、文体学的概念1. 文体学定义文体学是研究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上相异或相近之处以及演变规律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上相异或相近之处以及演变规律等问题。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各种文体的特点、规范和演变;(2)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3)文体对应用场景和社会背景的适应性;(4)文体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趋势。
四、文体学的内涵1. 文体学方法论文体学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如历史比较法、对比法、调查法等。
它既注重理论分析,也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来揭示各种文体规范和特点。
2. 文体与社会背景各种文体都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
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形式,而散文则更多地用于表达政治观点或人生哲理。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所使用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可以揭示文体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3. 文体的演变文体是随着时间和社会变迁而发生演变的。
例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在逐渐改变。
通过对各种文体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4. 文体与语言规范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方式。
中国文体学概论
《中国文体学概论》是一本介绍中国文体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的专著。
本书系统地呈现了中国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内涵与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文体学概论》通过对中国文体学的定义和范畴进行界定,揭示了中国文体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体学是研究文学作品形式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艺术形式等。
这一定义明确了中国文体学的研究范畴,为后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文体学概论》通过对中国文体学的历史回顾,追溯了中国文体学的起源和发展。
文体学研究在中国早有雏形,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有着独到的见解。
但直到现代,中国文体学才形成了一个独立并系统的学科体系。
本书对先秦时期的文体研究、唐宋时期的文体理论以及现代中国文体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中国文体学的进程和特色。
此外,《中国文体学概论》还对中国文体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包括形式分析、历史与比较分析、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旨在揭示不同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分析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借以阐释其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阐述,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国文体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路径,从而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指导。
总之,《中国文体学概论》以系统的理论框架和详尽的论证,全面介绍了中国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内涵与研究方法。
它不仅为中国文体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科框架,也为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对中国文体学感兴趣的学生、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而言,《中国文体学概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文体及文体学的概念和内涵引言文体及文体学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文学表达方式的分类、特征和规律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文体及文体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体的概念和定义1.文体的概念–文体是指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是作者用以表达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的方式和手段。
–文体即文学作品的类型或种类,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体是一种抽象概念,是对作品表达方式的总称和归纳,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持久性的特点。
2.文体的定义–文体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表现。
–文体是作品形态的总称,是作品个体的类型化表征,是文学作品的通用方式和规范。
二、文体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文体学的概念–文体学是对文学作品语言形式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表达特点和内在规律。
–文体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与语言学、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文体学是通过对文学作品形式和表达手法的考察和分析,以期揭示文学创作规律和审美特点。
2.文体学的研究范围–文体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体裁等方面。
–文体学关注的问题包括文学作品的分类、创作原则、语言运用和审美效果等方面。
–文体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文本学、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等多种方法和角度。
三、文体及文体学的意义和作用1.文体的意义–文体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属性,是文学作品与其他形式表达的区别和特点。
–文体可以体现作品的风格和个性,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文体是文学作品传播和接受的媒介,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赏析作品。
2.文体学的作用–文体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规律,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体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分类和整理,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体学的研究可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加深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文体学,一译风格学,现大都译为文体学。
它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方兴未艾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
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文体就是在特定的交际领域。
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所产生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的总体。
它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同时被整个社会所接受的完整体系。
文体学就是研究和探讨这些体系的科学。
它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表达思想,对选择和运用语言材料的原则进行研究的语言学的一独立分科
有人试图把文体学仅仅看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文体学不论算不算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明确的问题要讨论。
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看来属于所有(或实际上所有)人类的口语的范畴。
从这一广义出发,文体学研究一切能够获得某种特别表达力的语言手段,因此,比文学甚至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更广大。
所有能够使语言获得强调和清晰的手段均可置于文体学的研究范畴内:一切语言中,甚至最原始的语言中充满的隐喻;一切修辞手段;一切积压法结构模式。
这就是说,语言学的探讨范围涵盖不了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就语言现象而言,文体所涉及的方面也已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
它是一门“有自己明确问题要讨论”的独立学科。
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又认为:“最近又出现新动向,即从作品语言结构的兴趣出发重视文体问题,企图在文体学中探求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媒介作用。
”有些文学评论家发现,在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现象时,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往往无能为力。
因此他们试图从文体学的建构中去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所有语言现象研究的需求,并使文体学成为文艺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学互相沟通的媒介和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