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罗曼罗兰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等。
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茨威格著的《罗曼·罗兰传》于1921年在伦敦出版。
作者在“题献”里说:“我所描述的不只是一个伟大的欧洲人的作品;要紧的是我敬重的是一种人格,这个人对我和其他许多人来说,是我们时代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道德现象。
我模仿他的经典人物传记作品,努力描绘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同时不忽略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或者忘记他对道德世界的影响。
”茨威格说罗曼·罗兰让他感到生命的色泽,他把此书献给至死忠于罗曼·罗兰和欧洲家园的人。
读准字音单音字1绅.士(shēn)2虔.诚(qián)3夭.亡(yāo)4天赋.(fù)5挑剔.(tī)⑥悖.论(bèi)⑦严苛.(kē)⑧冗.长(rǒng)⑨奠.定(diàn)(xiácī)⑫羡.慕(xiàn)⑩晦.涩(huì)⑪瑕疵..近义辨析(1)原型 原形 填一填 使妖精原形毕露的孙悟空,其原型问题有两种主要学说:外来说与本土说。
《罗曼·罗兰》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1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二、学法指导1.走近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
在世界各地游历时,结识了罗曼罗兰。
茨威格擅长写小说和人物传记,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2.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1.识音。
喧嚣()疲倦()混沌()勃艮()第涅()炯炯()白皙()剖()析阐()明3.掌握词语。
津津有味:能言善辩:无可比拟:齐心协力:如饥似渴:《罗曼·罗兰》【课堂检测】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第1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班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问题反馈】检查学生课前先学的问题1、2。
【互动研讨】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何特点?(1)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与世隔绝)(2)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有效方法)(3)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要求严格)(4)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全面发展)(5)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成果突出)2、第二段中说“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对罗曼·罗兰的艺术和未来的创作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并且有决定性的意义”,请你说说有哪些好处。
学会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
选修语文《罗曼·罗兰》教案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选修语文《罗曼·罗兰》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选修语文《罗曼·罗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5、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二)教学难点: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五、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外国人与中国人有那些不同?(同学们说出中外人们各方面的不同)同学们说得不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无论作者和传主都是西方人。
对了,就是这篇《罗曼·罗兰》(节选)。
我们就具体的从这篇课文来看一下在传记的写作上中外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罗曼·罗兰》(节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5、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二)教学难点: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外国人与中国人有那些不同?(同学们说出中外人们各方面的不同)同学们说得不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无论作者和传主都是西方人。
对了,就是这篇《罗曼·罗兰》(节选)。
我们就具体的从这篇课文来看一下在传记的写作上中外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以小说和传记见长,小说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罗曼罗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罗曼·罗兰的生平与作品教案目标:1.了解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作品。
2.理解罗曼·罗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罗曼·罗兰的生平背景,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
二、学习罗曼·罗兰的生平与作品(1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罗曼·罗兰的简要传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文学成就。
2.学生分组讨论罗曼·罗兰的主要作品,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让·克里斯托弗》等,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三、分析罗曼·罗兰的文学风格与思想内涵(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罗曼·罗兰的文学风格,包括叙事方式、语言运用和形象描写等方面。
2.学生学习罗曼·罗兰的作品片段,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如人生意义、个人奋斗等。
四、文学鉴赏与批判思维训练(20分钟)1.教师提供罗曼·罗兰的作品片段或摘录,要求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包括对文学形式、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2.鼓励学生发表对罗曼·罗兰作品的批判性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罗曼·罗兰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是否表现出对罗曼·罗兰的兴趣和好奇心。
2.检查学生对罗曼·罗兰生平和作品的理解程度,包括讨论和书面作业等形式。
3.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方面的表现,如对作品的评价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教案扩展:1.安排学生进行罗曼·罗兰的作品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罗曼罗兰-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2.能够辨析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品;
3.建立起对罗曼罗兰的文学评价标准。
二、教学重点
1.罗曼罗兰的成长历程及代表作品鉴赏;
2.罗曼罗兰和法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具体分析罗曼罗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罗曼罗兰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生平介绍
1.利用PPT展示罗曼罗兰的生平,学生通过图片理解罗曼罗兰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
2.讲授罗曼罗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罗曼罗兰的文学价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罗曼罗兰的作品。
第二课时:文学鉴赏
1.教师讲解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和《紫罗兰》;
2.学生自主阅读罗曼罗兰的作品,在阅读中感受罗曼罗兰的文学风格;
3.学生分组讨论,对罗曼罗兰的作品进行分享、讨论和点评。
第三课时:文化交流
1.讲解罗曼罗兰和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
2.学生了解罗曼罗兰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并进行书面阐述;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曼罗兰的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建立起对罗曼罗兰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更进一步认识罗曼罗兰的文学价值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还积累了文学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建立起了对罗曼罗兰的文学评价标准,为今后的文学鉴赏和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高中语文《罗曼·罗兰》教案高中语文《罗曼·罗兰》教案高中语文《罗曼·罗兰》教案 1教学目标:1、运用传记知识解读课文内容,包括罗曼·罗兰的生活经历、学习情况、思想变化。
2、了解作者茨威格。
3、学习罗曼·罗兰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态度和崇高使命感。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是谁吗?他就是茨威格。
【作者介绍】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认识罗曼·罗兰和高尔基等人。
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象棋的故事》、《危险的怜悯》、《一个女人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读者描述他看了这个小说后的感受“我呆呆地坐着,头脑一下子如同被雷击,灵魂忽然间就像被抽空”,所以,请同学们有空一定要读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被翻译成《巫山云》,被拍成中国电影,由徐静蕾和姜文主演……,高尔基写信给茨威格说他读了《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这个短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
而且,高尔基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
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讲讲这个故事﹚。
茨威格制作生产出一大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
他自己本人的性格也像女性一样敏感细腻而又有几分阴柔,是人类中最为善良、内心最为柔软的那一部分人。
这使得他在希特勒的铁蹄下于1942年和年轻美丽的妻子自杀于巴西。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也很出名,如《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自己生活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人物传记《罗曼·罗兰传》。
【课文分析】师:罗曼·罗兰和茨威格之间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经常通信,正是茨威格对罗曼·罗兰的理解与尊敬,使他写了《罗曼·罗兰传》。
《罗曼·罗兰》教案(通用2篇)《罗曼·罗兰》篇16[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的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二、写作背景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得19xx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罗曼•罗兰也因此巨著获得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传记代表作是《名人传》(即《名人三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位评论家这样评价罗曼•罗兰及其作品: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
银星学校学案教学设计页高二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吴剑锋审核人:张冰第二课时总第_一节_____月____日学习内容《罗曼·罗兰》个性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合作探究:1.《罗曼·罗兰》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2.在罗曼·罗兰早期成长的道路上,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哪些?3.从选文看,罗曼·罗兰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里?4.当时,对待罗曼·罗兰写作的评价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茨威格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学习目标了解作家茨威格;掌握重点字词。
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为学写传记文作准备;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重点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难点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1916年,茨威格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罗曼·罗兰的小说《黎明》,被其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到巴黎拜访了他.这两个几乎是全天下最善于构筑心灵的大师,从此成为了彼此最佳的挚友.茨威格在罗曼·罗兰的影响下,从一个反战主义者变为和平主义者.欧洲的良知让他确信,欧洲必将统一.他们的通信长达35年,茨威格将他对罗曼·罗兰的爱和理解,完全倾入了《罗曼·罗兰传》中.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
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世界闻名。
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题释: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
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生字夭亡挑剔冗长严苛瑕疵狭隘释义:悖论:晦涩:德高望重:愤世嫉俗:阅读文本,理清结构课堂练习设计与检测佳作赏析人生如箭王梅芳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
.罗曼•罗兰(节选)教案[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的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二、写作背景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罗曼•罗兰也因此巨著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传记代表作是《名人传》(即《名人三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曼·罗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字词艮:gěn性子直,事物坚韧而不脆;gèn八卦之一,姓。
喧嚣:“喧”同“暄(寒暄)”涨:zhǎng水位升高;zhàng膨胀的意思涅;niè巩固:gǒng 炯炯:jiǒng 白皙:xī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在诗、短论、小说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
特别是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主要的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主要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的诗人》等。
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对奇特命运下的人物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独具特色。
3.传主简介罗曼•罗兰。
1866-1944,著名的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小说上。
传记的主要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主要的小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在1913年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他也由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获得诺贝尔奖。
其他主要的小说作品有《哥拉•布勒尼翁》、《格莱昂波》、《皮埃尔和吕丝》、《欣悦的灵魂》等。
罗曼•罗兰的作品文笔豪爽质朴,人物形象多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4.《约翰•克利斯朵夫》简介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共四集十卷。
小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为改革音乐而孤独奋斗的一生。
约翰•克利斯出身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贫寒月师家庭,从小学习音乐,年轻时受到当地公爵的赏识。
《罗曼·罗兰》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查阅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熟悉作家茨威格;掌握重点字词;理解重点与句的含义。
2.技能目标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为学写传记文作准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重点在分析罗曼·罗兰的成长历程之中深入体验罗曼·罗兰精神。
教学难点⑴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⑵细心体会罗曼·罗兰精神。
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①分组交流罗曼·罗兰的生平故事。
②完成《创新设计》预习题。
教学过程1、导入名言分享: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罗曼·罗兰2、罗曼·罗兰一生大事记他是法国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道主义文学家、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1903—1913年,他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1913年,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他的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
14岁时,进入巴黎圣路一中学理科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
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
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1903年的《贝多芬传》,1906年的《米开朗琪罗传》,1911年《托尔斯泰传》。
1918年10月,受聘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2——1933创作长篇小说《母与子》。
1942年发表《甘地传》。
1938年回故乡,写《回忆录》。
罗曼 .罗兰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⑵基本解读
这篇作品的描写对象罗曼?罗兰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节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罗曼?罗兰传》,主要截取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生活历程。
为了追溯传主思想情感形成原因,为了给罗曼罗兰日后成就的描写作铺垫,这篇作品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的教育特点、他与同窗好友的共性、当时的文化风气等外在因素,同时,作品还写到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罗曼罗兰个人自己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
这样,作品将传主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传主个人的主动性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传主的思想情感发展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刻绘了青年罗曼?罗兰的一段生命形象。
①高师的教育特点
A 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以便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B 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C 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D 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E 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②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
A 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
这一选择,使他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
这种历史观的核心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各个时代的更替流变犹如一个有着内在因果关系的生命体。
B 罗曼罗兰在高师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
他有着一个历史解剖家善于解剖现代文化的本领,他在一切领域具有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
③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同窗好友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克洛岱尔、休阿列斯、贝济,恰好在有着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都是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
A 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 他们充满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C 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
D 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
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④罗曼?罗兰的个人才华和人生选择
A 罗曼罗兰被认为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
他特别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
B 他逐渐形成着自己的世界观:“我思故世界在”:永远忠于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思考眼界是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狭小的自我。
C 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暗暗地写诗作曲。
他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磨难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创作生活中第一缕霞光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总结:
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罗兰思想成长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罗兰日后获得成就的多重原因。
从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他当时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当
时社会的思想情形等方面——罗曼罗兰身处的文化环境来看,罗曼罗兰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文化培养和造就了罗兰。
但是,离开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罗曼罗兰也不会是后来成就斐然、有独创性的罗曼罗兰。
这篇传记在描述外在因素的同时,处处结合了罗兰自己的志向、兴趣、才华等。
正是这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描写,作者茨威格生动而深刻、细致而丰富地刻绘了传主形象:一个有着崇高的生命理想、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醉心于文学艺术、擅长于描述文化历史的罗曼罗兰。
2 .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理解罗曼?罗兰思想成长的外在要素。
参考答案见前文的分析。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运用怎样的世界观来观察历史,运用怎样的人生态度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是怎样形成的,其艺术才华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来在其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这些元素,在为一个作家(同时也包括其他行当的人)做传时,如果剖析精要而得当,可以大大地提高传记作品的价值。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一些个人联想。
参考答案不拘一格。
可以同时向学生介绍罗曼罗兰所写的一些人物传记作品,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并由这些传记作品中传主的思想品质与罗曼罗兰本人进行某些对照。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在于较为深入地理解罗曼?罗兰的基本历史观。
参考答案参见前文。
⑷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了解这篇传记作品的写作技法之一: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参考答案 A 罗兰的同窗好友。
B 罗兰与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