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的综合分类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0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刘利;杨圣【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51)003【总页数】3页(P282-284)【关键词】骨折;胸椎;腰椎;分型【作者】刘利;杨圣【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胸腰椎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常成为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且具有很高的致伤致残率。
因此,针对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成为了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以期得到一个实用的分类方法,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1 骨折分型及发展过程1929年 Boehler[1]根据不同损伤机制下的形态学表现,结合脊柱损伤患者X 线检查,将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型骨折、牵拉屈曲型骨折、牵拉伸展型骨折、剪力型骨折和旋转型骨折。
尽管该分型忽视了骨折稳定性,仍为胸腰椎骨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十年来,关于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经过了从Watson-Jones首次提出脊柱骨折“稳定性”的概念[2]、Holdsworth 提出“二柱”理论[3]到现在使用较多的Denis分型,Magerl的AO分型、Vaccaro等提出的TLICS分型到胸腰椎损伤的AO评分。
Denis[4]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将椎体后壁、后方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界定为“中柱”,提出了自己的“三柱”理论。
他还提出胸腰椎骨折的4种分型: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型骨折、骨折脱位;并给每1种骨折类型制定了具体定义,让人们对脊柱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不断深化。
同时他还将神经功能状态也加入到不稳定程度的评估标准中,将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不稳定性分为3度:Ⅰ度为机械性不稳定,主要指严重的压缩骨折和安全带型骨折;Ⅱ度为神经性不稳定,主要指爆裂骨折;Ⅲ度为机械性和神经性的不稳定,主要指具有神经损伤症状的压缩骨折和骨折脱位,并且强调Ⅲ度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在减压的同时需行内固定术。
1994年Magerl等[5]根据脊柱的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提出脊柱骨折的AO分型,该分型由A到C损伤逐渐加重,其中:A型为轴向的不稳定;B型增加了矢状面的不稳定;C型为3个面的不稳定,常伴有旋转。
胸腰椎骨折分类
胸腰椎骨折是指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折。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以下几类:
1. 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腰椎骨折。
这种骨折是由于
脊椎受到压缩力而导致的。
这种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休息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和恢复运动功能。
2. 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是指脊椎受到一定力量的扭曲和变形,但骨折部位没有移位。
这种骨折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恢复运动功能。
3. 不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是指骨折部位已经移位,且可能对
神经或脊髓造成损伤。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
4. 旋转性骨折:这种骨折是由于脊椎受到旋转力而导致的。
这
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 1 -。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要容: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胸腰椎骨折分类:●国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
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外交流障碍。
鉴于短期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Magerl改良AO分型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Magerl改良AO分型(1994)●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
主要包括:●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旋转-剪切损伤。
手术适应症●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后凸Cobb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Shimer 等[3]认为对于合并脊髓圆锥及马尾综合征且有压迫性损害的患者,应在伤后48h 进行减压。
国有学者认为对于椎管占位>1/2 或即使椎管占位<1/2 但合并有神经症状者,即视其为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对于椎管占位<1/2,无神经症状者,仅给予复位及固定即可。
TLICS 分类\2005年,Vaccaro等(Vaccaro AR, LehmanRA,John Hulbert R,et al.A new classification ofthoracolumbar injury. Spine, 2005,20: 2325)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骨折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 The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score,TLICS)。
此分类方法简明、合理、实用性很强,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是较理想的胸腰椎骨折分类和评价系统,只是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TLICS方法包括3个方面的评价:损伤的形态、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
TLICS中3项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予由程度最轻的1分至程度最重的4分。
将各项得分累加后为最终得分。
多发性骨折的评分取评分最高的一节的分值。
TLICS中骨折的损伤形态包括压缩、侧移/旋转和牵张(图5-14)。
其中将爆裂归为压缩的严重类型。
根据损伤机制评分时,压缩1分,如有爆裂加1分;滑移或旋转3分;牵张4分。
TLICS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nentous complex,PLC)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这些结构被称为“后方张力带”。
因PLC自身修复能力差,故损伤后多需手术治疗。
对PLC的完整性评价时,完整0分;可疑/不确定2分;损伤3分。
TLICS中对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时,正常0分;神经根性损伤2分;脊髓或圆锥损伤中完全损伤2分、不完全损伤3分;马尾损伤3分。
根据TLICS总分选择治疗方案:≤3分——非手术治疗;4分——非手术和手术均可;≥5分——手术治疗。
TLICS还给出了按照神经功能状态和PLC的完整性选择手术入路的建议(表5-1)。
在评估患者状况和确定整个治疗过程时,医师还必须考虑其他并未包含在上述基本参数中的临床因素,如过度后突部位正好骨折,明显的椎体塌陷,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预计手术部位的烧伤或挫伤,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或多系统的多发损伤等情况可能影响治疗。
胸椎骨折分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在骨折中最常见的是胸椎,即胸部部位的脊椎骨。
胸椎骨折分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将对胸椎骨折的分型进行详细介绍。
1. 胸椎骨折的分类根据胸椎骨折的不同变形情况,常见的分类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胸椎骨折。
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小范围的骨折造成,椎体有轻微的移位,但脊髓和神经结构未受影响。
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大范围骨折造成,椎体明显移位,可能会造成脊髓和神经结构受到挤压。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骨折线的位置,胸椎骨折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胸椎骨折类型包括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纵行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2. 胸椎骨折的治疗对于稳定型的胸椎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限制活动、药物治疗等。
对于不稳定型的胸椎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椎体融合术、内固定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胸椎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康复治疗。
神经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胸椎骨折的预后胸椎骨折的预后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对于稳定型胸椎骨折,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望完全康复。
对于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预后可能较差,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定期的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和体态,避免再次受伤。
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分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尽快恢复健康。
【2000字】第二篇示例:胸椎骨折是指胸椎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断裂的损伤。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军事作战等外伤性事件。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
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1)A 类:压缩性;(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
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
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